• 06月29日 星期六

原创科幻短文

星河地球

刘根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回到了梦幻中遥远的家,烛光暖人,一切照旧。队友们将刘根扶起身来,他看了一眼那一位扎根在他梦里的老梧桐,思绪回到了最初的原点。

2010年的一个夏天,刘根从县城返回农村,颠簸的大巴穿过了平安桥。 刘家河的河水一直都是那么静谧,不给在这里生活的人增添烦恼。走上黑敦敦的厚实土地,远远望见一个红瓦砌成的小屋,上面盖着几层不多的茅草,朱红色大门上的缝隙是寒风找上门来的祸根,如果没有柴火的补给,这里就是一座泥土筑成的冰窟窿,但好在冬天可以在坑下点燃一把柴火,柴火散发出橙色明亮的光,带给刘根足够的温暖。刘根不在的时候还有一棵老梧桐与这年迈的房子相依为命。刘根自从考上了县里的实验高中,似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今天回到家,只有母亲在忙着招呼刘根,三长两短的询问着结业考试的成绩。但刘田却一句话没有说,盯着刘家村未来第一个大学生,他并没有外人想象中的自豪感。

第二天,太阳例行公事般的将聚变产生的光和热洒向地球,刘根和父亲在收割麦子,汗水从鼻尖缓缓滑落,这是刘根未来的生命中距离地面最近的时候,他不知道有一天会无比思念这片并不富饶的土地和那栋红砖房。父子俩背对着背各自不语,刘田很想和儿子说些什么,但却一直开不了口,自从刘根走上了这条学习的道路,这个老农民的心就一直不踏实,而这种感觉到现在最为强烈,他感觉就快失去些什么。

那晚刘根拿到了北京航天人才培养学员的录取通知书,朱老师骑了2小时的自行车,从县城赶来通知刘根这个好消息,父亲并没有因为此事表现出开心的脸色,只是默默地走向田野边点上一支烟,母亲听闻这个消息,眼眶马上就湿润了,抱着刘根不住说,娃,咱们出息,咱们村出息了。晚霞已经结束了高潮,正红色的霞光转为一丝橙黄,穿过老梧桐树的叶缝中把刘田抽的旱烟投射的清楚不已。

刘田思索了一个晚上最终答应了孩子的远程,该成熟的稻子总有一天要收割的。父亲今天亲自为刘根送行,临走前,父亲从怀里掏出用白毛巾包好一叠整齐200元零钱。父亲最后的一句话,击溃了刘根守住眼泪的最后一道防线:“娃,这里是你的根,做人不能忘根。”

100年后,王府井大街的全息屏幕上插播了一条新闻,星河地球一期空间站正式完工,距离地球表面5942km,一期工程面积为794平方千米,已构建在地球轨道上的主体框架,即将从实验阶段转为运营阶段,屏幕上的倒计时开始了。人群自发的开始喊出倒数,同时直播卫星给出了星河地区完整的画面,一条漆黑的绸带将一颗蔚蓝的星球紧紧围绕,平静过后的一瞬时,星河地球全部灯光亮起,点线交错,华光如织,今天地球也拥有一个非凡的行星带。地球下方的人海里爆发出欢呼的声浪。这是人类为谋求生存空间的巨大迈步,56年前,联合政府给出的计划指标。鉴于地球人口增长飞速,摩纳哥、新加坡、中国、印度等众多国家人口密度超出可控范围,现在迁移到其他宜居星球的条件不够,星河地球的计划因运而生。计划最终目的是在地球的近地轨道上建造可供长时间居住的空间站系统,最终形成像土星一样的土环围绕地球飞行,减轻地球人口压力负担。为配合星河地球正常工作,地球现有最高建筑物——位于沙特的王国大厦成为联合国的地面指挥中心,不仅如此,大厦被后期改造成一座超水准的航天母船,面对紧急事件随时准备起飞。

于此同时,不久前从休眠舱苏醒的巡航员刘根正在星河地球一期上做着日常巡航工作,飞行器飞过漆黑的空间站主体,那是经过优化的单晶硅和石墨构成,他们足够轻质也足够高效的转化太阳能,刘根盘算着还有8年,新的空间站会对接上现在的轨道,形成更大的家园,新的空间站上新建了,到时可以试着回归老本行了,刘根这样想到。驾驶舱内的红色警报拉回了刘根的思绪,星河地球的反应炉出现堵塞,直接导致三号引擎逐渐停止工作,刘根操作飞行器,疾驰而去。

刘根操作机械臂想除去反应炉中的太空垃圾碎片, 但是这个这片垃圾的形状和反应炉出口及其一致,机械臂一次用力过大,反应炉就发生了爆炸。

王国大厦36分钟后到达了星河地球一期,母船正在维修故障,另一艘子船前往营救刘根。刘根的动力系统完全报废,航天器中部出现了破损,飞船的生命供给系统的氧气还有两分钟就要耗完了,刘根的意识愈发模糊。朦胧的视线中出现一道橙色的光,刘根意识到那是日出,光速很快,但刘根的模糊的视线却能放慢时间,刘根注释太空中橙黄的光轨穿过漆黑的星河地球空间站,那是人类未来的希望。又缓缓地把刘根空间站房间,给房间带来足够温暖的同时,照耀了桌上和父亲的合照,然后继续一路向前,穿过地球轻薄的云层,流淌进刘家河静谧温柔的河水,最后照在那棵有着梧桐树的红房子的地方,给宇宙中孤独漂泊的刘根太多的温暖和慰藉,他无比想念家乡的土地,还有老房子里那又橙又黄的光芒。

刘根用尽全部的力气嘴巴一张一合,紧接着通讯频道里传来两声呼唤“回...家...”

上一篇新闻

药明生物计划在新加坡投资建设一体化CRDMO服务中心

下一篇新闻

杂感:不是幻境·雾海(短文两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