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王泉成淘金记:怀揣二十元下南洋,手握巨资投故乡

中新经纬客户端10月19日电(吴亦涵)“谁都想当老板,但是当你真的去创办一家公司的时候,光想是不够的,一定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机会是留给有信心、有野心的人。”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采访时,今年51岁的新加坡华源会会长王泉成说。


王泉成淘金记:怀揣二十元下南洋,手握巨资投故乡


王泉成近照

或许30多年前揣着20元人民币远赴南洋打拼的王泉成不会想到,30多年后,他会以华商的身份,怀揣着巨资回到祖籍国投资。

打工:揣着20元人民币下南洋

1987年,家住泉州安溪乡下年仅20岁的王泉成,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远赴新加坡谋求生计。“那一年,有中介公司来村里招募前往国外工作的劳工,当时我的家乡安溪还是一个比较穷困的地方,工作机会较少。因此得知招募国外劳工的消息,我非常踊跃地报了名。当时由于报名的人数很多,还需要通过抽签来决定前往务工人选。幸运的是,我被抽中了,于是没有多想就出国了。”王泉成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说道。

那时,刚刚高中毕业的王泉成,兜里仅揣着20元人民币,就在新加坡开始了他的淘金之路。初到新加坡,王泉成在一家建筑公司当小工,做着最粗重的工作拿到的却是微薄的工资,当时的他,不得不选择用加班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刚到新加坡的时候,我一天正常的工资只有14元新加坡币。那时候出国工作需要向中介公司交中介费,为此我借了不少的钱,为了把钱尽快还上,那时候的我每天都会在工厂里加班。”王泉成说。

没有节假日,做着粗重、繁复的工作,每天早上7点从宿舍出发到工厂,晚上12点多才能回到自己的床上,这就是王泉成刚到新加坡时的生活状态。远赴异乡打拼的王泉成自然不甘于此。

有一次,觉得自己一直做小工难以出头的王泉成,向老板提出了换岗的要求,当时他的老板却反问他道,“除了这个,你还能干什么?!”从那时开始,王泉成意识到,要想出头,就必须学到本领。

在此后的日子里,王泉成在每天拼命工作的同时,开始留心工地上的工作情形,努力提升自己的建筑知识水平。当午间别人休息的时候,王泉成则会在工地上寻找建筑材料进行试验,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质与特点。为了克服自己的语言关,王泉成还会在每天工作接近14个小时之后,到夜校补习两三个小时的英文。

付出的努力很快给王泉成带来了回报,在公司里,他从同侪中脱颖而出,一路升职至主管级别,到新加坡不到3年,王泉成的手下已经有200多名工人。

创业:信心、野心与勤奋

时间眨眼而过,在当了两年主管之后,王泉成从朋友那里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一家公司正需要一支工程队。王泉成当即抓住这一机会,说服了一个亲戚合伙注册公司,并在朋友的帮助下中标,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创业之路自然不是一帆风顺,在创业的过程中,王泉成也经历过缺少资金、合伙人反目等不少挫折与坎坷,但是这些困难都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之下得到一一化解,生意也在波折中一步步地做了起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泉成曾豪气地表示,“生意最好的时候,新加坡到处都是我公司施工的工地。”。

在王泉成看来,自己做生意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自己对建筑行业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与自己的勤奋努力有关。

“正是由于我对建筑行业十分了解,因此在创业的过程中,我知道如何去管理团队、如何去节省成本。同样一个项目5栋楼,每栋16层的房子,别的工程队可能需要700-800人,而我只需要500-600人,此外在一个项目材料费上,我还能够比其他工程队节省将近500多万元(人民币)的成本。”王泉成说道。

而除了自己对建筑行业的了解外,王泉成的成功也离不开自身的奋斗。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采访时,王泉成说道,那时候新加坡的许多大建筑公司的老板,一个月都不会去工地一趟,而他自己则亲力亲为,几乎每天都待在工地上,有时候一待就是16个小时。

“时间从来不等人。创办企业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就会去想办法解决它,所有的条件都是创造出来的。只要你有信心和野心,就一定会成功。”王泉成说。

转型:回到中国继续投资之路

王泉成离开中国的30年,也是中国经济腾飞的30年,远离家乡的王泉成,也时时刻刻关注着中国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王泉成曾在中国投资创办实业,与朋友合作,王泉成曾在福建先后做过旅游、餐饮、珠宝等生意,但由于当时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新加坡的建筑生意上,他在中国的生意并没有太大起色。

而如今,王泉成正在将生意的重心从新加坡转移到中国,从建筑行业转型为创新渔业-养殖行业。

王泉成转变事业重心的决定源于饭桌上的一次交流,在与朋友在中国的餐馆吃饭时,王泉成发现当地的餐馆很难见到活海鲜,餐馆老板对此解释说,吃活海鲜要靠空运,成本很高,而且都打了麻醉药。

王泉成由此意识到了中国人对于新鲜美食、安全食品的巨大需求。随后他马上联系了澳大利亚绿色基金,商谈引进高科技养殖深海鱼的设备和技术事宜。很快,由王泉成总投资14亿元人民币的再循环水养殖深海鱼项目落户福建漳州诏安。该项目被列为2014、2015年福建省重点项目。

“事实上,不少想从事循环水养殖行业的人都改行了,这个行业的前期投资较多,因此许多人没有胆量去投资这个行业,但是对我来说,认定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哪怕失败了也可以从头再来,更何况不管赚没赚到钱,为百姓生产健康的食品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王泉成说。

未来,王泉成还打算在创新渔业养殖的基础上,在厦门投资50亿元打造集观光旅游、餐饮、演出、主题乐园为一体的海洋经济渔文化产业园,推动现代化渔业发展升级。

华源会:从帮助移民融入新加坡,到帮助移民走向世界

事业成功的王泉成总会想起自己初至新加坡时无亲无故的经历,也看到了一些新来华人融入新加坡社会的艰难经历。于是,他萌生了成立华社组织帮助中国新移民尽快融入新加坡社会的想法。


王泉成淘金记:怀揣二十元下南洋,手握巨资投故乡


 王泉成代表华源会出席活动并致辞

“过去,由于中国比较落后,新加坡社会对中国人存在着不少偏见,而从中国大陆过来的华人,由于对新加坡文化与制度的不了解,往往也在融入新加坡社会的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因此我们组织成立了华源会,以帮助新移民更快融入新加坡社会。取名华源,从90年到2000年,从中国各省份来到新加坡的新移民有上百万,我们准备组织新移民社团,主要的理事成员都是来自中国各省份,在注册社团取名的时候,就以华人的发源地取名,就叫华源会。就是为了时刻提醒我们要铭记中国是我们的祖籍国。”王泉成说。

2001年5月7日,由来自中国各地的新一代移民组成的非盈利社团组织——华源会在新加坡成立,王泉成被推举为首届会长。华源会在成立之后,团结联络了大批新移民。如今,华源会有会员逾6000人,其中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从中国移民至新加坡定居的专业人士。

此外,华源会也陆续开展了不少旨在帮助新移民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促进新中两国友好与合作交流的活动,包括与《联合早报》等机构联办“第四届全国华语演讲比赛”、为陪读妈妈主办“免费英语学习班”、参与“环球华商论坛”等本地大型商贸活动以及接待来自中国各省市的访问团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王泉成敏锐地意识到,华源会的历史使命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过去,华源会的宗旨是帮助新一代移民融入新加坡社会,但近两年来,我们开始鼓励会员向外发展。在华源会成立15周年的时候,我们与全世界85个国家的当地组织签订了协议,当我们的会员到这85个国家旅游、做生意的时候,就会有相关的人士前来接待。新加坡陈振声部长在15周年庆典晚会上的发言中说道:“华源会不仅扮演互联互通的桥梁角色,更是如‘高空起重机’般,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发挥灵活、稳定、安全的作用”。我们的宗旨已经不仅仅是向过去的社团一样起着桥梁作用,帮助新一代移民融入新加坡社会,更要帮助这些移民走出新加坡,走向国际。”

对于未来,王泉成表示,华源会仍然将继续促进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并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上一篇新闻

与新中国同龄,一所外语院校的国家使命

下一篇新闻

志在房地产,来NTU三个月,指南者留学学员拿到了万科offer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