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6日 星期四

新加坡居然有千人无家可归 问题比想像中的更复杂

由于居者有其屋政策的成功,新加坡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不存在无家可归或露宿街头情况的国家。之前当发现有人露宿街头或公园时,往往被认为是罕见个案,如因为个人投资失败或受骗而暂时失去住屋等。

新加坡有足够的政府组屋。政府一方面竭力协助国民“拥屋”,另一方面也会为无法“拥屋”或暂时失去住屋的家庭,提供租金非常低廉的“租赁组屋”。

在新加坡,行乞是非法的。新加坡有不少宗教场所每天都会为公众提供免费膳食。新加坡人普遍认为,只要一个人愿意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无论是什么工作,他都不太可能陷入无家可归和温饱无著的境地。

但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露宿街头的情况被发现,同时很多个案显示,露宿街头者未必都是“无家可归”,他们有可能是因为与家人或同住者发生矛盾而不愿意归家。

也有调查显示,每10名街头露宿者有多达六人在工作。与很多人对他们的刻板印象不同。新加坡人普遍认为,无家可归者大多为无业汉,靠接受救济过日子。

但事实上他们大部分与普通人一样,都在努力打一份工。只是他们工资收入并不高,比如很多人是清洁工、保安人员等,也有的是收入不稳定,如打散工等。

在新加坡,街头露宿者往往看上去不“明显”,因为新加坡是热带国家,街头露宿者不用带御寒用品,全部家当可能只是一个背包。他们白天和你我一样去上班,晚上在街头或公园找一个不起眼的地方睡一觉。

政府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间,新加坡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平均每年为290名无家可归者提供援助。

但本地一直没有针对街头流浪者的全面统计。上一次小规模统计是在2017年,当时在全岛30个地方共发现180位街头露宿者。但这个群体究竟有多大?

新加坡今年首次对街头流浪者展开一次全国调查。调查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黄国和领导。近500名来自不同非政府组织的义工花了三个月时间,于午夜时分走访本地1万2000座组屋及公共与商业场所。

他们记录了全岛在外过夜的无家可归者。根据11月初发布的调查结果,新加坡共有约1000名街头露宿者。在愿意配合调查并接受访问的88人中,有超过一半露宿街头介于一年到五年,有约三成在外露宿有六年以上。

调查显示,许多露宿街头者一般也会面对健康或营养不良的问题。他们中每四人就有一位每天只吃一餐或什么都没吃,有约一半每天只吃两餐。

虽然导致露宿街头的原因很多,但调查显示,有4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主要面对就业方面的困难,如找不到工作、工作不固定、或薪水太低。

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将问题归咎于房屋。他们部分人名下有房产,或有可以留宿的地方,却因与家人不和或与共住者有矛盾,而选择不回家。

全国调查也看到流浪者分布,较多在市区或租赁组屋比例高的成熟组屋区,如勿洛和加冷等。在中央商业区流浪者人数最多,达241人;一些成熟组屋区则多达50人;大部分新组屋区流浪者仅在个位数。

有新加坡政府官员表示,导致露宿街头的原因很复杂,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解决。事实上,为无家可归者提供的援助机制已越来越完善,包括为他们提供“安宿区”(Safe Sound Sleeping Places)和中途之家等,入住手续也越来越简化。

但一些街头露宿者并不愿意或没有准备好接受政府援助,有的甚至不愿意离开街头,去他们“不喜欢”的短期安宿区。

这令一些想帮助他们的义工和政府人员感到为难。“毕竟要尊重他们的选择权,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强迫的。”

也有义工表示,一些街头露宿者并非我们想像中的“弱势群体”,“只是暂时陷入困境的人,无家可归只是他们人生的一个阶段”。

负责这次调查的黄国和在报告中建议,取消单身者联合住房计划(Joint Singles Scheme)。因为该计划要求申请“租赁组屋”的单身者必须与另一名单身者同住一个单位。

他也呼吁每两到三年进行一次全国统计。“通过系统化和透明的方式计算无家可归的人数,能让我们更好地协助制定政策和做出服务规划。”

调查显示,街头流浪者中大多数是男性,有约一半年龄在50岁以上。从种族看,约一半是华人。他们很可能因为英文不好、不会上网等,无法了解政府有相关的援助配套。

由于他们居无定所,没有通讯地址,无法收到政府信件,政府难以联络或找到他们。因此有国会议员呼吁,公众看到流浪者时,请不要把他们赶走,应该了解一下他们是否需要帮助。

或许您可以帮他们拨打相关怀热线:1800-2220000。

您对此有何看法,请写留言告诉我们吧。

- End -

上一篇新闻

解读新加坡三大考试O水准、N水准、A水准

下一篇新闻

2020狮城上海人迎新春晚宴 - 新加坡上海公会主办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