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5日 星期三

新加坡地铁历史(壹)

SMRT(新捷运)已经在新加坡运行了32年,成为民众出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但回望当年却犹在昨日,本文将带大家一起回顾SMRT的历史故事。

一:提出概念

在新加坡独立两年之后的1967年,新加坡政府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共同发起了一项为期四年的国家和城市规划研究时,断言不管是环境上来说还是实际情况中都无法简单的通过修更多道路来应付交通增长的问题。当时预计到1992年,新加坡必须拥有地铁交通系统以满足公共运输的需求。这个研究成为了新加坡交通政策的纲领,为今后政府限制私家车并积极发展轨道交通系统奠定了基础。

图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264275103000143

二:争议

虽然研究表明新加坡需要发展地铁系统,但在之后的十多年中政府却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建设地铁,这是由于一些争论例如政府的经济承担能力以及是否有必要修建地铁等问题而一直没有定论。 从1972年开始到1980年政府分三个阶段对公共运输系统进行调研以求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阶段(1972-1974), 主要对五个公共运输方案包括全巴士交通系统的概念和花费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认为巴士和地铁综合系统为最优解决方案。

第二阶段(1975-1978),确认地铁线路从人口密集区贯穿,这一方案在经济和技术上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并且提出了两条线路: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穿过市区。

图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264275103000143

但彼时政府并没有立即启动地铁建设计划,因为那时,建设地铁对土地和财政的影响还并未曾有过准确的评估。与此同时,世界银行对前两个阶段的评估结果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全巴士系统比巴士-地铁系统效率更高而且更节省成本。

因此政府进行了第三阶段(1979-1980)的调研,这次调研基本确认了站点位置、财政预算等,初步评估一条45公里长的地铁造价约3.9百万新币(不包括土地耗费)。

调研结果公布后,在社会上也引起巨大反响。当时新加坡在建造组屋、国防以及教育上都急需用钱,将巨额财政投资在中短期内看不到成果的地铁身上是否值得引起了大量的争论。时任通讯部长(现新加坡交通部)王鼎昌大力支持发展地铁系统。他认为50亿元的投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是完全值得的,将极大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改善国民的生活质量。

1980年王鼎昌部长和MRT研究小组在法国调研地铁系统

图片来源: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264275103000143)

他表示,“这将会是新加坡最昂贵的项目,浪费掉我们辛苦赚来的储蓄并留下巨额的债务给我们的子孙后代是我们最不希望做的事,现在我们确信这将不会发生。地铁系统将为新加坡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这会使所有人从中受益。”

但是在内阁部长中很多人对此持反对意见。特别是时任财政部部长的吴庆瑞博士和时任贸工部部长的陈庆炎博士。吴庆瑞博士反对修建地铁的巨额开支,并认为这会极大地拖累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而全巴士系统会更适合新加坡,并且比巴士-地铁系统节省大约50%,吴博士甚至邀请了两位哈佛大学的教授撰写报告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陈庆炎博士认为建设地铁系统是“愚蠢的”,当时工期五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樟宜机场刚刚完成,在人力资源短缺以及住房建设成本增加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把精力重点放在住房建设上。

图片来源网络

三、定论 1980年,一个由哈佛大学教授肯奈斯·汉森(Kennth hansen) 率领的评估小组对之前调研和报告中所使用的参数和假设进行重新评估。在最初评估报告中他们对参数和假设提出了质疑,之前全巴士系统的效率评估结论并未将其他的交通系统解决方案考虑在内。评估小组建议一条地铁线路就足够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这份评估报告给了地铁支持们巨大的鼓舞,这是政府对修建地铁有了相对明确的表态。 虽然争论还在继续,但是新加坡临时地铁管理局还是在1980年7月成立了。对地铁的设计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例如月台屏蔽门、铁轨的电力传输等等。1980年9月政府在国家电视台对地铁修建问题进行公开辩论。政府指派了两个美国交通和城市规划专家小组对综合交通研究进行分别进行审核,最后认为全巴士系统并不实际,建议建造地铁。 最终辩论结论认为全巴士系统将会迫使市区的商业用地让位于道路建设,并造成拥堵。从长远来看,地铁建设将为新加坡在吸引外国高价值投资中增加竞争力。地铁也将加强投资者对房地产行业的信心。 终于,政府在1982年5月宣布投入50亿新币,力争在1992年完成新加坡首条地铁线路的建设。这是当时新加坡最大的工程项目,它的建设和工期对政府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上一篇新闻

狮城住屋简史

下一篇新闻

年薪40万新币,也拿不到新加坡的PR,竟然是因为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