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淬火成钢——张亦刚老师用舞蹈开启学生的魅力人生
张亦刚老师
3月30日,我校舞蹈高级教师、金牌编导张亦刚应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小学专业教育委员会和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文化部批准成立)等特别邀请,在美育中国·公益大讲堂中为全国舞蹈爱好者带来主题为《天道酬勤 淬火成刚 用舞蹈开启学生的魅力人生》公益课。直播课中,张亦刚老师回顾了20余年的舞蹈教学生涯,通过介绍教授、教育学生的亲身经历,深刻剖析了舞蹈艺术对塑造人格、彰显力量的重要意义。张老师接地气而又满满干货的课程,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近万人观看了此次直播。以下是直播的全部内容。
大家好!我叫张亦刚,是一名舞蹈教师,现就职于湖南省株洲市第八中学。非常感谢美育中国中舞联盟公益大讲堂,给予我这次向各位专家、老师、同行学习的机会。在此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从事舞蹈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如果讲得不好,还望大家谅解。
一、矢志不渝,梦想成真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舞蹈教师,而当年学的却是美术专业,对于舞蹈的执念,源于我的对它的追求和热爱。小时候,对艺术充满兴趣的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长大以后,成为一名舞蹈家。严苛的家庭教育和先天的自身条件,让我与梦想失之交臂,最终只能选择了与艺术相关的美术专业。然而,这并不能停止我对舞台的渴望与追求。
毕业后,在工厂从事美术宣传工作,同时主动参与到工厂的文艺活动中,积极实践,积累经验。在日子如水的流逝中,我在等一个机会,一直在等,静静的等,耐心的等。
1995年,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37岁的我改行成为了一名中学舞蹈老师。那时的人们大都表示不理解,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既没有舞蹈专业基础的支撑,又没有大把可以挥霍的朝华,想来舞蹈之路,可谓举步维艰。
凭着我对于舞蹈的执着,事不宜迟,说干就干。就让我的舞蹈梦想,在所带领的学生们身上实现吧。这样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里,培养了2000多名学生,此时他们遍布在世界各地,继续为了舞蹈者的梦想,努力奋斗着。我作为他们的启蒙老师,感到无比的荣耀和自豪。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长成了梦想中的模样,我亦感慨万千,因为这一切,都要感谢舞蹈,正是因为舞蹈,才开启了他们的魅力人生。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所在的株洲市第八中学,是一所省示范性高中。 学校提出“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和“一个学生一个发展路径,一个学生一套增分方案”的培养模式。以“注重素质教育,活跃校园文化”为出发点,学校组建了十几个校园社团。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提供平台,在文化学习之余,各尽所需,各展所长,挖掘潜能,因材施教。
在所有社团中,舞蹈社团有300多人报名,而大部分学生们,都抱着好奇或尝试的心态,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余,锻炼身体,放松情绪。
此次报名的踊跃,给予了我极大的鼓励,同时面临的困难也接踵而至。由于报名的学生人数较多,可以使用的教学训练场地面积狭小,舞蹈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绝大多数的学生,舞蹈功底“零”基础,身体素质参差不齐,男女比例失调(男生仅占三分之一)等等。
面对诸多问题与困难,迎难而上,绝不退缩。学生人数较多,就将学生们分为6组,分时段进行训练。教学场地狭小,晴天安排在操场上训练,雨天就搬到风雨跑道上。师资力量不足,就将学校里原有的音乐老师,邀请来作为助教。
舞蹈社团为学生开设了,芭蕾舞基础、古典舞身韵、现代舞基础、舞蹈表演、舞蹈排练、舞蹈欣赏、音乐素养等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兴趣培养初期,我们并没有严格遵从舞蹈基础训练的提纲挈领,而是用一些当下流行音乐,结合舞蹈基础动作,做一些简易的小组合,培养学生们一听到音乐就来情绪,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这种音乐与舞蹈水乳交融的条件反射,让学生进入到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培养方式。
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尽可能多的舞蹈小组合。这样的教学安排,一是活跃了氛围,让初次接触舞蹈的孩子们,打消了紧张和害怕出丑的心理;二是放松了身体,让学生们通过熟悉的音乐,根据自己的理解,更快的度过初学者肢体不协调和僵硬的时期;三是培养了自信,最重要的持续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兴趣,树立起对学习舞蹈的自信心。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们树立“选择一件事,爱上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坚持一辈子”,这同样也是我做人做事的理念。就这样,舞蹈训练“由简入难”,不到半年的课程训练就取得显著的成效,学生们的专业水平及精神面貌大为改观。舞蹈社团也受到了学校领导及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和一致好评。
从起初的一时兴起的舞蹈社团,到今天株洲市拥有舞蹈梦想的青少年心弛神往的“梦航”舞团。学生们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在这里不仅可以得到系统的舞蹈训练,还培养了学生们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的宝贵精神,甚至很多学生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重新定位了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让我感到非常欣慰是,师生们的勤奋与淬炼没有白费,一千个日夜之后,他们即将迈入属于他们自己的高校艺术之门。
三、琢玉成器,大器晚成
在这里,我来谈谈我的两位学生的经历吧。
肖金宇,我所带的12级学生,体育特长生,足球爱好者。他有一次陪同学来舞蹈教室看课,被我一眼相中,优秀的外形条件,透着一股子机灵劲。于是我邀请他来参加舞蹈社团活动,他考虑再三,才勉强的答应了下来。他有长期练习体育的基础,在全身力量、跑动速度、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等方面都非常出色。所以很快,他对舞蹈产生了浓厚兴趣。综合自身的刻苦努力和天生的舞蹈表演张力,经过一年的训练,他参加了湖南省中学生独舞比赛,荣获了金奖的第一名。高三那年,通过舞蹈专业考试,考取了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专业,现在就职于东方歌舞团。
我的另一个学生,朱小龙,原本是学校里的篮球特长生。性格外向,处在青春期的他,相当叛逆,球场训练时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听闻学校有舞蹈课,他的爸爸多次找到我,询问是否能让他学习一下舞蹈,收收他的性子。身高189cm的他,做起舞蹈动作极其不协调,柔韧性也不好,训练难度很大,而且经常受伤,因受伤他曾两度准备放弃。但是这孩子与生俱来的聪慧,加之对于舞蹈的热爱与认知,让我不忍心就此放手,为了让他重燃信心,我经常鼓励他,并为他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有一次,朱小龙的爸爸找到我,说他孩子在学习舞蹈之后改变了很多,此前他们父子之间交流很少,现在他孩子放学回家后,常常和家里说起舞蹈训练中的点点滴滴,而且还主动帮助家里做家务,讲到此处,他父亲的眼中还含着泪花。
经过两年的坚持不懈,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民族大学,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去中国歌剧舞剧院工作的机会,在北京开办了一家舞蹈培训学校,实现了成为一名舞蹈老师的梦想。
这只是所有学生中的两个例子,而舞蹈社团开办至今,学校向全国各大专业院校、985、211重点大学、专业文艺团体输送了近两千名舞蹈人才。其中包括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东方歌舞团、中央民族歌舞团、上海歌舞团等。
小小的社团,从最初的兴趣班,蜕变成了今天学生们梦想成才的摇篮,同时它还拥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株洲市八中梦航舞蹈艺术团。艺术团的学生们,带着我们的原创作品,走进了上海世博会,走进了全国校园春晚,走进了新加坡金狮奖,走进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我们连续四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荣获金银奖。《我想对你说》、《小草》、《拓》、《吉祥鸟》、《一根竹竿》、《湘江北去》六个作品荣获“荷花少年”金奖。《浪花一朵朵》获银奖。
小草
拓
四、坚持原创,止于至善
株洲市第八中学专门为舞蹈社团精心打造了“梦航音乐会”舞蹈专场演出,这是学校及舞蹈艺术生的一次盛会,更是全市舞蹈爱好者的一次盛会。今年已经是第十二届了,由于学生专业好,节目编排精,使得整个演出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观赏性。每届的“梦航”演出,不仅人声鼎沸、更是一票难求,同时也成为了 株洲教育界的一张名片。
担任艺术总监的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所以我对每个作品质量要求很高,始终坚持宁缺毋滥。“梦航”的作品大部分源自我们老师的原创, 是我们教学成果和学生专业水平、精神面貌的一次集中展示。举办“梦航”音乐会多年来,坚持原创、推陈出新,才使得这个演出历久弥新。
而让这一切生机勃勃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主题永远是学生。大部分创作都取材于校园,讲述着青少年学习、生活、理想、奋斗的故事。形式不拘,手法多样,内容丰富,精彩更迭。正因为有好的平台来展示,所以也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更大的动力。
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创作的过程是非常艰苦的,灵感的迸发、音乐的创作、资金的筹措、舞蹈的排练、动作的演练,时间的安排等等,林林总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自己来解决。
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充分利用学生课余碎片化时间去组织排练。在一次次的排练中,一次次的自我否定到肯定,直至最后的成功。这一系列的痛苦和挣扎,提升了自我,也成就了学生。最终,我们的一系列作品,获得了大众、同行,甚至是专家们的认可和好评。
五、学以致用,忠于热爱
我的创作灵感,大多源自于我生活。年轻的时候,我下过放,当过工人,学过戏,进修过服装设计,后来专修美术,爱好摄影。这些生活经历,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的创作素材。舞蹈最终呈现的是艺术的综合表现。“灯、服、道、效”,缺一不可。
我的第一个原创作品《赶山》,源于1984年我在湘东山区写生时的一幅写生画。画中一位山民双手握着竹筒,站在庄稼地里,警觉的凝视着远方,作完画后,我和山民聊起了他们手中的这个竹筒,原来这是用来驱赶野兽的。一到夜幕降临时候,山里的野猪、野麂就会跑到庄稼地里来糟蹋庄稼,损坏梯田。每到此时,智慧的山民们就会燃起篝火、敲打竹筒、大声呼喊,来驱赶野兽,来保护自己劳动的果实。
于是,我将这些湖南湘东地区原始元素与舞蹈融合,编排成了《赶山》,正是凭借这部作品,在当年湖南省重点中学文艺调演中,获得了金奖第一名,同时也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作品《吉祥鸟》是我去云南采风时的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在去往泸沽湖的山路途中,大巴车停靠在路边,供大家方便,在路边山坡树枝上,有一只美丽的小鸟在向我点头,并展现着它美丽的羽毛。
正当我拿起相机准备拍照时,一个同伴恶作剧的拿了个石子朝小鸟扔了过去,小鸟一惊,随即飞走了。这个举动,恰巧被路过的导游看见,他非常生气并且严厉的批评了那位同伴。
回到车上,导游给我们讲述了关于那只美丽小鸟的传奇故事。当地人称这种鸟为神鸟,它能驱魔怪、化吉祥,它所到之处,风调雨顺,人和年丰,所以当地人都叫它“吉祥鸟”。这个小小的插曲,在我的云南之行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群舞 《吉祥鸟》
2015年,我把这个素材,改编成了男子群舞《吉祥鸟》,作品用拟人的手法,采用云南傣族舞的元素,加入现代舞的结构手法,呈现着美丽神圣的吉祥鸟,给人世间带来幸福的祥和景象,吉祥鸟是美丽的化身,人类崇敬的图腾,作品讲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共筑着我们的美丽家园的故事。这个作品获得了“欢乐潇湘”艺术展演金奖,第三届“荷花少年”比赛金奖。
其实此类的创作,还有很多,比如《走雨》、《金色的田野》、《一根竹竿》、《水润无痕》、《春雨潇湘》都是来自于我在美术创作中的灵感。
每一次采风,我都以美术人的心态,走进自然万物,以舞蹈人的视觉,定格美好瞬间。在工作之余,我行走于自然和校园的每个角落,捕捉着平凡或精彩的一点一滴。虽然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创作者,但是我拥有一颗永远追求美的心,用它陪伴着我的校园,陪伴着我的学生们。
我的学生们都叫我“张哥”,可我今年都62岁了。很多家长不许孩子这么称呼我,认为这样不礼貌,不尊重我,可我却很乐意孩子们这么叫我,说明在他们的心中我没有距离感。
课堂上,我是一名严厉负责的老师。课余之外,我们是无话不说,无拘无束的朋友。很多人问我,年纪大一大把了,还那么辛苦的工作,你图什么啊?但我倒是不觉得辛苦,大概因为喜欢和热爱吧。我喜欢舞蹈,喜欢学校,喜欢我的学生们。同时我也很爱我的家人,是他们无怨无悔的支持我的事业,使我毫无牵挂的全身心投入到我的舞蹈事业中,这才有了我的今天。
舞蹈是我的热爱,为了这份热爱,我愿意一直工作下去,直到教不动的那一天。舞蹈是真实的,也是真诚的。只有最真实、最真诚的人,才能走进它的世界里,才能与它亲切拥抱。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
美育中国·公益大讲堂中,作为主讲人的张亦刚老师人气满满!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小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黄俭全程听课,并感谢张老师的精彩分享,为他点赞!课堂结束后,很多人意犹未尽,久久还在留言区留言希望张老师分享独特的张氏训练方法。下面一起来听听部分听课者的感受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毕业学子感谢师恩
吴雨承(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就职于上海歌舞团):
今晚的“美育中国·公益大讲堂”活动,让我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通过云上的方式,再一次听到了阔别已久的张亦刚老师的讲座。张老师带我们回顾了很多他所编创的精彩作品,我的回忆也历历在目,在母校八中的日子是难以忘怀的,从晨光熹微的清晨到星辉斑斓的深夜,母校八中都记录着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我奋笔疾书的身影,诺大的排练厅也有我挥洒下的汗水。“选择了舞蹈,也就选择了残酷”张亦刚老师经常这样教导我,而我却因为热爱,毅然决然的选择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今晚的讲座又一次给了我前进的力量,让我能够在舞蹈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用舞蹈开启我的美丽人生!
陈崇藩(中央民族大学在读):
在八中毕业的四年里每当回到株洲我都会回到母校八中看望张老师,很怀念当初张老师给我还有同学们一起练功的画面,今天很荣幸能观看中舞联盟公益大讲堂我的恩师张老师的专课。在张老师的身上我学习到的不只是舞蹈上的技能,更多的是对待舞蹈的态度和那份热爱,在大学中每当我感到迷茫和困惑时我都会想到张老师对我们的教导还有他那对舞蹈坚定的眼神,让我充满信心,身为八中学子的我不论在任何时候也不能输给其他人。我经常与我的大学专业老师介绍我的恩师,讲述张老师对舞蹈的无私奉献,许多老师听后都称赞有佳,让我也无比自豪。无论以后身处何处我都会牢记张老师的教导,努力追逐老师的脚步,向张老师看齐。
周芸艺(首都师范大学毕业,就职于深圳宝安区滨海):
小学很多人好奇为什么那么多人敬佩张老师,只有真正见过他的人才明白,用我爷爷的话说“张老师是真正就只为学生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今天的分享都是光鲜亮丽的展示,但在这背后是汗水和泪水的沉淀,我虽然只是他桃李满天下的其中一员,但是张老师对于我来说是我这一路一来最敬佩的老师,“铁打的六楼,流水的我们”,无数个日日夜夜奋战在练功房,只为将怀揣梦想的我们送入象牙塔。见过那么多人,但张老师是我最敬佩的老师,如今的我成了您,也成了一名舞蹈老师,希望成为像张老师一样,受人尊敬无私奉献的老师!
朱宣玥(深圳大学就读):
作为一个刚从八中毕业的学生,今天再次看到张老师,听张老师的讲座,有种很亲切的感觉。听到张老师讲我们的训练方式,就想起了曾经那几年很难忘的日子,无论是下雨还是大太阳,张老师也无时无刻都在督促我们练习,下雨的时候,我们就会到楼道练习,晴天我们就一起去操场上练习,张老师从来没说过累,早上很早就来到舞蹈房督促我们训练,晚上也是很晚才回家,一点一点教大家动作,告诉大家训练方法,在我们舞蹈团同学的心里,张老师说的话都是很有用的大道理,并且也教会了我们许多,不仅仅是舞蹈,还有怎样做人。那个时候,一块绿色的地板、一面大镜子、一群为了梦想坚持的黑色小人儿们(黑色练功服)在那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还有那些师哥师姐们,那个时候的他们,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看着师哥师姐们一点点考到自己心仪的学校,自己也充满了动力。最最最喜欢的还是张老师自己编创的作品,都很贴合生活,而且舞美设计和服装设计都很独特,每次张老师编好的作品都会告诉我们这个作品的意义和来源,让我们更加去了解这个作品的意境,这样我们才能更好融入感情。总之,在八中那三年,张老师真的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最初本来不懂舞蹈,对舞蹈不感兴趣的我慢慢对舞蹈产生了好感以至于才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
陈安黎(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就业于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我是15届舞蹈毕业生,守在讲堂听着张哥分享经历、传授经验,心里涌出一阵亲切和激动,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青春的岁月,那间汗浸的舞房。在八中跳舞的日子不仅学艺更学做人,您一直言传身授地教导着我们“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勉励着我们不忘初心,勇于拼搏。感激恩师教导,愿您健康快乐、平安幸福,祝母校校运昌隆、再创辉煌。
凌瑶(就读于中央名族大学):
半路学习舞蹈的我对于舞蹈以至于艺术都没用什么想象。开始的开始我们只是汗水滴落的样子,模仿的跟随,重复的练习,枯燥的训练。慢慢地汲取张老师的知识。从《水润无痕》的滋润到《我要飞》的坚强,是张老师对我们不断的打磨。《阵地》的伫立,《吉祥鸟》的绽放,《拓》的热血,《一根竹竿》的团结,《我想对你说》的思考,是张老师呕心沥血对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专业还是为人。演出、比赛、梦航、上课还是我们的“舞林争霸”,是张老师对学生的重视,是对舞蹈教育的重视。也才有我们这么多张老师的学生在舞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常听人说“流水的学生,铁打的六楼。”张老师像灯塔,引领迷失的人,也目送着远航的人。梦在四方,八中引航。无论去往何处,张老师的教导一直在引领着我前行,感恩张老师。心感师恩“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启识学之源,展视眼之界;习舞蹈韵味,汇人生品德。谢尝教于吾之师。
【来源:株洲八中】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