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文化遗产徒步之旅-DAY6
第一站 平民战争纪念馆公园
在美芝路的 “战争纪念公园" 内参天而立的这座纪念碑,追缅着新加坡在日据期间蒙难的平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波及全球的大规模战争灾难,新加坡也未能幸免。根据非正式估计,1942 年2 月 15 日至 1945 年 9 月 12 日、日军占领新加坡的三年零八个月间,至少五万人蒙难。“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 坐落于美芝路 (Beach Road) 政府大厦草场 (Padang) 的东侧,旨在缅怀二战期间遇难的平民,象征新加坡四大种族(马来族、华族、印度族、欧亚族)的团结一心。1967 年 2 月 15 日,已故前总理李光耀为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揭幕,这一天正是新加坡沦陷 25 周年纪念日。后来,于 2013 年,这座纪念碑获列为国家古迹。
四根支柱
四根形状和结构一致的巨型石柱,在这片宁静的公园正中央拔地而立 65 米,高耸入云。四根支柱象征着新加坡的四大种族共同经历的苦难,更为纪念那些遇难并长眠于此的四大种族人民。
一个历史悲剧
如今,新加坡的许多年轻人也许对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的历史意义已经没有太多的概念,只是一味将纪念碑昵称为 “筷子”。其实,新加坡战后在多个地方陆续发现遇难平民的乱葬岗,政府于是在 1962 年决定在此辟设集体墓地并建立纪念碑。单单在实乞纳 (Siglap) 这个号称 “死亡之谷” (Valley of Death) 地区,就发现了超过 40 个乱葬岗。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纪念碑伫立在一片墓地之上,下面埋葬着从各个乱葬岗挖掘出来的遇难者遗骸。每年的 2 月 15 日,这里都会举行二战蒙难者追悼会,向亡灵致意,并谨记战争之痛。
第二站 安德森桥
安德逊桥是新加坡市中心的一座公路大铁桥,跨新加坡河,靠近河口,于1910年开通,连接南岸的珊顿道金融区与北岸的政府大厦,取代了之前的大桥,缓解交通压力。大桥长70米,宽28米,得名于总督安德逊,并由安德逊亲自主持开幕仪式。安德逊桥中间是双向的车道,两侧是人行道,两端有装饰华丽的拱形铁门,让人清晰的知道大桥行程的开始和结束。
安德逊桥已经成为新加坡最重要的大桥之一,对于缓解交通起到了巨大作用。
关于安德逊桥还有一段让人感觉血腥的历史,在日本占领新加坡期间,几个罪犯的头颅层挂在桥上来恐吓新加坡的人们,防止他们无法无天的造反,让人不得不承认日本侵略者的残忍。
安德逊桥是一个钢铁与石灰石完美地结合的桥梁,无论在清晨的晨曦中,还是夕阳西下的晚霞里,白色的拱形铁架总是时刻舒展着优雅的身姿,让人感叹它的美丽。
第三站 福康宁公园
福康宁山顶上这片历经数百年承载着不同历史使命的古迹,绝对是历史爱好者、音乐迷和自然倾慕者都会想要细细流连品味的宝地。
想象中世纪时代,马来皇族统治着新加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殖民政府向进犯的日军投降;而时光快速推移到当代,世界顶级乐团激情演奏,乐迷观众为之痴狂。
这些貌似毫不相干的事,却都曾经活生生地在山顶上的福康宁公园 (Fort Canning Park) 上演。这是新加坡一座重要的历史地标,它最早称为“Bukit Larangan”(马来语“禁山”之意)。如今,这片占地 18 公顷的公园布满了各种迷人亮点,历史爱好者所青睐的古迹文物,举办露天音乐会的广阔草坪,以及让自然爱好者痴迷的葱郁青绿。迷人的福康宁精品酒店 (Hotel Fort Canning) 也坐落于此。
公园中的景点包括见证新加坡从转口贸易港演变为国际海运中心的海运角 (Maritime Corner)、19 世纪修建的堡垒遗迹 — 堡垒之门 (Fort Gate)、 香料园 (Spice Garden)、东盟雕塑园 (ASEAN Sculpture Garden) 以及碉堡 (Battle Box) 等等,其中碉堡还曾是二战期间藏于地下的军事基地。公园地处新加坡中心地带,下山咫尺即到著名的乌节路 (Orchard Road) 购物区,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位于公园山后,有自动扶梯相连。
第五站 同乐餐厅
说起在新加坡吃海鲜,让人最先想到的,不是东海岸的long beach、无招牌,就是新加坡河边的珍宝、小红楼。虽然乌节路上餐馆林立,但真正要找一个吃海鲜的地方,却突然发现原来选择甚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