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真的都住别墅吗?新加坡、香港、西班牙5款公寓,小到发指!
来源:公寓次世代
为了解决城市年轻人“住”的问题,在建筑空间利用和住房保障制度上,一些人口密集型城市做出了大胆创新的尝试,比如新加坡人的“鞋盒公寓”、东京的“卡片房”、大阪的“胶囊公寓”、香港的“蛙盒”....
这些公寓究竟长什么样?我们来一探究竟。
1、新加坡“鞋盒公寓”
据路透社10月18日报道,新加坡宣布将严格限制新建私人公寓和公管公寓的大楼数量,已解决“鞋盒公寓过度开发”问题。
等等,鞋盒公寓是啥?
近年来,小型公寓在新加坡备受欢迎,这些公寓面积通常不到50平米,户型多为一室一厅。
远远看去,像鞋盒一般。
为啥新加坡人喜欢住在“鞋盒”里
新加坡的公寓户型仍然以二到三居室为主,在2010年前后,鞋盒公寓才开始大规模地拔地而起。
这与当地地价、营建成本和房价的升高密不可分。据《联合早报》,自2004年以来,新加坡房产价格徐徐上升,在2008年因美国次贷危机稍做回调后,冲上一个高峰。私宅平均价格上涨了82%,远远超过了新加坡家庭平均劳动总收入的增长率。
于是,新加坡房产商为了促进销售便压缩住宅面积建起了较为廉价的鞋盒公寓。而投资者也可以在满足刚需的同时再投资一套房产用于收租。
2015年,建成的鞋盒公寓达11000个单位,而2011年这个数字为2400。
此外,新加坡“单身狗”的增加也对鞋盒公寓的促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早在2010年,新加坡的人口普查结果就显示,民众的结婚年龄已不断延迟至30~34岁。2016年,未婚男女的比例分别高达44.4%和41.6%。今年,新加坡政府甚至送出了一个鼓励举国相亲、政府买单的豪华大礼包。
所以,对于大部分收入可观的年轻人来说,鞋盒公寓虽然憋屈,但便宜且有投资价值。
“鞋盒”引发不人道争议,“组屋”来竞争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欢迎鞋盒公寓肆无忌惮的蔓延。一些地段在重新规划后,出现了十多个单位的鞋盒公寓,导致交通不胜负荷,引发居民纠纷。
此外,由于新加坡政府长期以来倡导住宅宜居的理念,由于不堪生活重负而不断压缩居住空间的举措引发不人道的争议。
而过度开发也让鞋盒的经济效益迅速瓦解,很多炒房的投资者由于租房无人入住而赚不到租金,还不起贷款,以至于将二手房转手。房地产交易信息网站SRX的数据显示,Parc Rosewood于2012年共卖了295个“鞋盒”。
在“鞋盒”身陷囹圄之时,新加坡政府出手了。
除了限制鞋盒公寓的过度开发,政府也在不断推广国民公用住宅,即“组屋”。
长期以来,新加坡超过八成的人口都住在“组屋”内,它由政府规划兴建,以优惠的价格出售给国民,让国民分期付款购买,并为符合条件的购房者提供购房津贴。
组屋是新加坡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朱镕基总理都曾访问过历史悠久的大巴窑组屋区。
今天,新加坡有超过100万个组屋单位,分散在全国20多个市镇,越来越有设计感和现代感。组屋区附近也会配套建设购物中心和学校、医院等,生活十分方便。
不过,组屋只供新加坡公民购买,在住满规定年限后,组屋能在二手市场转售,而符合条件的永久居民则只能购买这类二手房。
2、西班牙蜂窝公寓,单间3㎡
西班牙单身男女失业率比较高,虽然他们拿着救济金就可以吃饱,但住房始终是个烦人的问题,因为租一间公寓至少800欧元(1欧元约合7.9元人民币),许多房东因为租客没有工作基本一口拒绝。
为解决这一棘手的社会问题,一家西班牙公司日前提出建“蜂窝公寓”的新概念。据西班牙电视5台24日报道,所谓“蜂窝公寓”内部构造类似马蜂窝,即把一间公寓的三房一厅模式改建成多个小单间,每个小间面积约3平方米,可放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床头柜,房租只要每月250欧元。该公司第一期的工程已经结束,主管称可以解决500名单身汉的住房问题。
第一期推出后广受欢迎,第二期工程在第一期的基础上为升级产品,在听取租客意见后进行整改,比如在“蜂窝公寓”内使用的水电设备全部使用插卡式作业,用多长时间电炉或热水淋浴只要设定时间并插卡即可,无须交付水电费。“蜂窝公寓”定期有人负责监督,禁止混居。
3、东京“卡片房”
实际上,鞋盒公寓出现在新加坡的时间,比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要晚很多。在东京,在风中颤抖的“卡片房”早就成为一道路人们习以为常的风景。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寸土寸金。为了节省空间,日本的街旁有很多很窄的房子,从外面看起来扁得就像卡片一样。一起来看下“卡片房”是如何在夹缝中生长的。
下面这座房产的一层只有几扇窗户,所以它被作为一个舒适的隐匿处和睡觉的地方。
与此同时,房间的二楼是完全开放式的,允许大量的光线进入公共生活区域。公共生活区域有一个小阁楼,孩子们可以在你脚下玩耍。
说到对空间的充分利用,不得不服日本人!
4、大阪“胶囊公寓”
在大阪,为上班族节省时间和金钱的“胶囊公寓”成为街边创意。
胶囊公寓最早产生于日本。由于日本大城市采用母城加卫星城的规划结构,核心商务区距离住所很远,需要通过长距离轨交来解决问题,而日本又是一个加班文化浓厚的地方,一旦因为加班或应酬造成晚归,高额的交通费和大量的时间成本会让白领们选择便宜的旅馆过夜。
▽硬朗的多体验胶囊:SLEEPS北千住
SLEEPS北千住是一家针对男性消费者的胶囊公寓。室内装修采用了深色系,呈现出了高级的质感。这里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体验需求。胶囊屋、休息屋、浴池桑拿区、身体护理区等不同项目让这里显得与众不同。在休息取有舒服的大躺椅,每个单间提供40寸大屏电视,甚至还有4000本漫画可以阅读。
▽胶囊公寓鼻祖:中银胶囊塔
作为日本“新陈代谢运动”的代表,黑川纪章的成名之作便是中银胶囊塔(Nakagin Capsule Tower)——核心筒+预制模块。这栋建筑设计于1970年,历经两年时间完工,由140个胶囊模块构成。按照当时设计师的想法,每个模块可以自行更换,但最终证明这个愿望并未实现。
由于中银胶囊公寓建成时开发商已破产,因此转入美国对冲基金名下,并因年久失修后于2007年被宣布清拆重建。而黑川纪章也于同年10月12日逝世。一代传奇远离我们。
5、香港“蛙盒”
在香港,在“蛙盒”里的蛙居生活也是众多普通家庭的日常。
在香港这个寸金寸土的地方,买不起房的人一般会选择租赁公屋。香港的公屋各具特色,种类繁多,多形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旧屋邨通常都会有一个天井,有点“坐井观天”的意味,所以被称之为“蛙居”。
▽励德邨
励德邨是全香港唯一的圆环型公屋建筑,每座27层,每层17户,每个家庭空间呈扇形,单个面积不及30平米,纵向层层叠叠,横向循环往复,仿佛就是不断重复中的复制粘贴。
从下仰望,盘旋的圆,见不到锋利的锐角,宛若时空隧道。
地址:铜锣湾大坑励德邨道
▽怪兽大厦
在港岛鰂鱼涌,有这样一组“旧到发霉”、“密集如森林”、“房龄近50年”的组合民居建筑群。
《变形金刚4》来港取景时,刻意以此稠密的高楼为背景,营造出震撼而又神秘的怪兽大厦。
怪兽大厦由海山楼、海景楼、福昌楼、益昌大厦及益发大厦五座大厦练成巨型E字,外观宏伟、密集拥挤的建筑风格反应了旧香港生活,楼上是住宅,楼下是各式各样的小商铺。
从高楼下瞰,人行如蚁过,万窗像蜂巢。人口极度密集,五幢大厦共有2000多个单位,平均每户3-4人,可住逾万人,相当于一个欧洲小国的全国人口数量。
地址:鲗鱼涌英皇道1010 - 1056号
香港“公屋王”
位于香港新界东的大埔公屋太和邨,每呎成交1.59万港币(约每平方米16万),创下全港公屋呎价新高纪录。该公屋的高层一室户面积为121平方呎(约11平方米),是全香港最小的公屋。据平面图显示,入屋可见浴室,不设玄关,户型尚算方正。
香港的一呎是一英尺
一英尺等于0.3048米
一平方英尺=0.0929平方米
基本上11平方呎相当于1平米
(图为大埔公屋太和邨)
香港公屋是由香港经政府、公营机构或非牟利机构为低收入市民而建的公共房屋。
公屋可以分为出租永久房屋、资助出售房屋、出租临时房屋数种,主要由香港房屋协会(房协)及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提供,但由房屋署统一管理。
我们眼里的绝望,可能是别人心目中的天堂。
当我们正在都市里游走,为生存四处奔波忙碌,为琐事忧心烦闷的时候,在繁华大都市的某个角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处在极端的居住环境,依然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
而这样的生活,每座城市都在真实上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