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雀巢、康师傅纷纷「裸奔」,请别成为下个纸吸管
当我们从一排排饮料货架走过,光鲜亮丽的包装占据我们的目光。
随手取下一瓶,我们对着瓶身标签细细端详,配料表、营养成分表、保质期等信息陈列其上,它们关乎安全与健康。
▲ 图片来自:Unsplash
等到瓶子一整个投入垃圾箱后,为了收集到更多纯净的瓶身碎片,曾经一体的瓶盖、标签和瓶身又要在回收工厂「天各一方」。
如果所有饮料都褪去包装呢?
当可口可乐、冰红茶、矿泉水和我们「赤诚相见」,这会否对地球和我们都更好?
可口可乐、雀巢、康师傅都「裸奔」了
什么是「无标签饮料」?
顾名思义,瓶身不再张贴带有品牌 logo 和产品信息的标签,这些信息主要出现在外纸箱等二级包装上。
饮料瓶身往往是由可回收的 PET 制成,但标签很少是,瓶盖的材质也不相同,因此在回收过程中需要人工或机器分拣瓶身、瓶盖和标签。
▲ PET 瓶回收过程. 图片来自:Coca-Cola
去掉 PET 瓶的标签,既能在生产过程减少对塑料的使用,又让回收材料更加单一,减少回收工序。
这很重要,因为 PET 是回收率最高的塑料之一,每一个 PET 瓶都拥有漫长的生命周期,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制造和回收高质量的可回收 PET 瓶,是各饮料品牌环保之路的一处关隘。
无标签饮料在国内还是新兴事物,「第一个吃螃蟹」的品牌是康师傅。
2 月初,它的两款招牌产品——冰红茶和无糖冰红茶——上新了无标签 PET 瓶版本,在官方饮品旗舰店按箱销售,券后价格和常规版相近。
瓶身上只通过激光打印标注了产品名、生产日期,并强调「不单瓶销售」。
▲ 图片来自:小食代
差不多同一时候,雀巢在日本推出了无标签 PET 瓶咖啡,以每箱 12 瓶的形式销售,成分名称等标识被印制在箱体。
▲ 图片来自:nissyoku
以上不过新闻两则,无标签饮料在日韩市场并不少见,法国、泰国、香港地区也有一些。
日本的饮用水品牌 I LOHAS,法国的矿泉水品牌依云,韩国的碳酸饮料品牌 Seagram’s、饮用水品牌江原平昌水、运动饮料品牌 Toreta 都曾推出无标签包装。
▲ I LOHAS、依云、Toreta.
依云全球品牌副总裁 Shweta Harit 认为,无标签是「剥离到最真实的形式,瓶子就像里面的水一样纯净」,但也有品牌觉得,无标签不等于只是将标签取下,「似有还无」才是更高境界。
泰国矿泉水品牌 C2 的无标签 PET 瓶,瓶盖附有条形码,产品信息压印于瓶身,与森林中的鹿、雪地中行走的北极熊、天空中飞翔的鸟遥遥相望。
▲ C2. 图片来自:worldbranddesign
可口可乐同样意识到,「裸奔」不仅关乎环保,还要和设计较劲,好在伏笔早已埋下。
2021 年 11 月,可口可乐在韩国推出名为「Coca-Cola Contour Label Free」的无标签 PET 瓶,分为经典可口可乐和无糖可口可乐,以 24 瓶 X 370 毫升的形式在线成箱销售。
▲ Coca-Cola Contour Label Free.
「Contour 瓶」这一设计源于 1915 年,灵感来自可可果。在当时,它将可口可乐和一众笔直形状的瓶子区分开来,「就算是在黑暗的地方触摸,也能知道是可口可乐」;100 多年后,Contour 瓶再次避免可口可乐「泯然众人」。
这场无标签热潮并非一时兴起,行业、政府、消费者都有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
日本在 2020 年修改了法规,允许所有承装饮料和特定食品调味品的 PET 容器省略标签,但必须有外部包装(如瓦楞纸箱),且将回收识别标记直接刻在瓶上。
▲《凪的新生活》剧照. 图片来自:豆瓣
韩国环境部规定各小区从 2020 年 12 月 25 日开始逐步实施透明 PET 瓶分拣,到 2022 年安装 4 种以上塑料分拣桶,倒逼消费者购买更易分拣的无标签包装。
只是在更广的维度,无标签饮料的声量依然微弱,销售渠道就是限制它的一道「命门」。
以我国为例,冰红茶、可口可乐这类瓶装饮料属于预包装食品,《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条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九大类事项。
所以,在国内,无标签饮料尚不能用于普通商超、便利店等零售渠道,康师傅目前只在电商渠道试水。
▲ 韩国无标签饮料出现在商超. 图片来自:adsalecprj
国外法规不一,但或多或少也有限制,依云主推的是法国、新加坡等地的酒店、餐馆、接待场合,矿泉水品牌 Samdasoo 则计划推出仅送货上门的无标签系列。
我们很少在国内看到无标签饮料,产品也有待市场检验。
但当知名品牌带头将第一颗石子投入水中,我们可以更快看到它的涟漪去向哪里。
从标签下手,反过度包装
占据瓶身一隅的标签,给了品牌将环保事业撬起的支点。
放眼望去,或为了减少塑料使用,或为了更好回收,许多环保行动同样在标签上做文章。
有的品牌选择「减小标签」,标签仍能发挥作用,但又被去除了不必要的部分。
▲ 标签不宜过大. 图片来自:Australian Council of Recycling
2018 年有报道称,雀巢在北美水域的瓶装标签尺寸减少了 35%,每年节省近 3 万公吨塑料和 4500 公吨纸张。
2020 年 4 月,三得利在日本上线限定版绿茶包装,覆盖瓶身的瓶签被换成了瓶肩部的小标签,原有标签位置被招财猫和达摩占据,通透而清新的茶色尽收眼底。这款瓶装绿茶的销量同期增长了 50%。
▲ 三得利旗下的伊右卫门. 图片来自:JPDA
有的品牌设法采用更可回收的标签材质。
PVC 是饮料标签的常用材料,但它和 PET 瓶在材料密度上很接近,回收时不易通过简便的浮选方式分开,焚烧还会产生酸性物质和有毒气体。
因此,元气森林从没用过一张 PVC 标签,它选用 OPS 收缩膜等材料替代 PVC,OPS 收缩膜的密度比 PET 要小,可以回收再利用,焚烧也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和污染。
或者,当标签材质和大小都如往常,寥寥几笔同样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 图片来自:界面新闻
2021 年 9 月,可口可乐开始在瓶身标签上提示「回收我」这三个字,用直白的设计和消费者对话,让回收成为下意识的念头。可口可乐中国工作人员告诉爱范儿:
饮料瓶包装是与消费者进行最直接沟通的媒介,可口可乐公司也希望通过可口可乐包装这一每日触达亿万消费者的媒介,生动传达可持续发展号召。
还有别出心裁的巴西可口可乐公司,在 2018 年率先开发「通用瓶」,为多个核心品牌使用相同的包装。唯一的区别在于标签,且是 100% 可回收的纸质瓶标。
当地市民可在喝完饮料后将瓶子归还到店铺并换取奖励,而通用瓶们又将在清洁和重新灌装后踏上新的旅途,上一次承载可乐,这一次可能装满芬达。
通用瓶在被回收再造前,平均会被重复使用 25 次;2019 年,这个项目在巴西帮助可口可乐公司减少了 18 亿个瓶子的生产。
以上种种围绕标签的巧思,直接或间接地实现了包装减量。
标签直指产品设计,对标签的改动,符合了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循环经济三原则」之一:
从设计之初避免废弃物和污染。
不仅是饮料行业该有「无标签行动」,各种包装都需要从设计入手,实现源头减量。
不知你是否经历,每逢佳节被月饼盒统治的恐惧;在拆快递时,塑料薄膜、填充料和透明胶带无处安身;化妆品盒内,多为填充物、海绵或硬纸隔断;打开外卖,大袋套小袋,大盒装小盒,有时甚至还能收到一个砂锅。
▲ 两颗纽扣电池是真正的商品. 图片来自:reddit/ iPattyR6
▲ 一份简单沙拉包含这么多塑料. 图片来自:reddit / Suomi
消费行为具有社会性,在产品的价格、质量、功能之外,我们或多或少会关注包装。除了保护产品的基础作用,它带来的审美需要、情绪满足、阶层归属等附加值,也往往为我们所需要。
但如果包装过了度,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费用最终还是会被计入产品价格之中,消费者实际得到的价值却有限。过度包装还会带来更多 「负外部效应」,耗费大量资源,产生多余污染,为整个社会带来额外成本。商家为此内卷,但不会为此担责。
▲ 图片来自:Unsplash
而无标签、缩小标签、通用瓶这样的轻量包装趋势,能够抵抗过度包装,让产品回归产品本身,将更多的价值返还给消费者。
品牌们看到了这一趋势,希望在包装设计的源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雀巢中国工作人员 Sissi 接受爱范儿采访时表示:
我们认为包装的「视觉享受和情绪满足」与「环境可持续」并不冲突。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在不断提升,希望购买的产品有更高质、更美观、更可持续的包装,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推动着包装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若回收不积极,无标签也无意义
轻量包装还远远不够,它只是冰山一角,它所仰赖的根基藏匿水下。
环保组织 「绿色和平」曾提到一个很有趣的观点:
塑料瓶的轻量化,也是发生在塑料瓶生产快速扩张的背景下的。
为回收行方便的无标签,指向的核心问题依然是:这么多的 PET 瓶,是否真的进入了回收过程?
▲ 图片来自:Laura Sullivan/NPR
这是以可持续为目标的公司理应回答的。
它们不应被标签一叶障目,而要以全面的、系统的眼光看待整个环保事业,既重视设计这一来路,亦不忘回收这一归途。
否则,无标签 PET 瓶只是翻版的纸吸管,并非真正可持续,也影响消费体验。
但现实并不乐观,真正意义上的循环利用仍遥不可及。
根据环保组织 Zero Waste Europe 今年 2 月发布的最新研究,在欧盟市场,PET 回收率约为 50%,但其中只有 17% 被制成新瓶子,剩余 PET 皆被「降级循环」成质量较低的产品,如塑料托盘、纺织纤维、薄膜和捆扎带。
▲ 图片来自:Zero Waste Europe
原因之一是再生 PET 生产成本不低且质量不稳定,但食品级的塑料要求高。「瓶到瓶」是高值化利用,「瓶到化纤」则主要是低值化利用。
这意味着,必须增加 PET 的回收率和回收质量。
另据 NPR 和 PBS Frontline 在 2020 年的一项调查,可能永远不会有一种 100% 回收塑料的「经济可行方式」。
▲ 图片来自:Laura Sullivan/NPR
一方面,石油和天然气制成的原生塑料价格便宜、质量更好。石油行业每年生产塑料的收入超过 4000 亿美元,他们不希望出现可以取代原生塑料的东西。
另一方面,今天的塑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难分类,回收、分类和熔化再生塑料的成本昂贵;塑料在每次重复使用时也会因为降解而性能下降,重复使用的次数有限。
▲ 图片来自:Coca-Cola
具体例子眼下就有一个。去年 11 月,可口可乐在韩国推出无标签 PET 瓶的同一时间,它第四次被评为全球最大的企业污染源,因为它仍然大量依赖基于化石燃料的一次性塑料,PET 瓶回收率也不像它所说的那样理想。
事已至此,生产者或受益者更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谁生产了商品,谁在销售、利用商品中获利,谁就应负责回收。
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 Narayan 认为,与现存的 PET 作斗争是我们不可避免的命运:
未来的流行瓶仍将是现在的 PET 瓶。但我们需要有能力收集它,回收它,再回收它。那就是未来。
具体到无标签 PET 瓶,在消费者完成消费后,品牌要在回收环节付诸更多行动,才能够真正实现无标签的意义。
香港矿物质水品牌 Bonaqua,既推出了 100% 可回收的 rPET 塑料无标签瓶,还规划了它们的后续处理方法:
收集到的所有 PET 瓶交由废弃物回收处理公司碧瑶,再运送至香港首家食品级 PET 塑料回收厂 New Life Plastics。
可口可乐计划到 2030 年,收集和回收与所售产品相当的包装量。成功的局部案例是,得益于高效的押金返还系统,可口可乐瑞典市场 85% 的 PET 瓶被回收利用了。
▲ 押金返还系统. 图片来自:Zero Waste Europe
加强 PET 回收率的办法,还包括将有色瓶换为透明包装、加强化学解聚等回收工艺、征收塑料包装税…… 哪怕只是由消费者自己将瓶子洗净晾干再扔掉,也能让回收过程更为方便。
然而,就像 NPR 所警告的,塑料可以回收,但我们不应对它的实际效果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推广可重复灌装的瓶子、铺开可用自带杯子的饮料售货机等,是可以与回收 PET 瓶并肩而行的环保选择。
▲ 图片来自:MUJI
以上种种说明,无标签还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让 PET 更加循环?更多的经济和技术障碍等待消除,PET 的设计、收集和回收都要做出系统性的改变。
▲ 图片来自:Coca-Cola
在不远的未来,当我们将无标签饮料成箱买回家,它们冒着令人愉悦的轻盈气泡,远方的塑料垃圾仍然堆积如山;在将空瓶扔进垃圾桶的时刻,也有许多 PET 瓶在我们不看见的地方重启新的一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