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崇武古城最早的佛教庵堂

海潮庵原名水潮庵,因与地处庵山顶的云峰庵同为崇武最早的佛教庵堂,又被民间称为下庵。处于崇武城的水关内,距关门10余米。此地正处莲花峰西南麓、紧临崇武港内港池,建成前涨潮时海水直至庵前。东南及东北侧山坡,乃崇武较早的居住区,境称海潮保,又称乐善保,在此有观潮之乐。今出水关跨环城大道即为崇武文化广场,其北为海景湾花园商住区,其南为中华石雕工艺博览园入口处,是为来崇武的游客必到之处。

庵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旧庵堂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主体为三开间、木构架、两面坡硬山式大厅,左前列廊庑,中隔一横廊(古为拜亭)把天井分为上下层,前为大门。大门外有广场,右侧有空地于1936年詹式建贞节堂。2001年10月30日奠基开始重建。主体建筑包括大雄宝殿(325平方米)、天王殿、东西廊、钟鼓楼,附设法堂、藏经阁、义诊所、经书流通处。新寺宇规制大大超越旧庵,建成后将成为崇武城里最雄伟的佛教活动场所。

崇武古城最早的佛教庵堂

《崇武所城志》载,“旧传未建城时先有此庵”。建成后“军民杂处,附建各事,共集此庵。”“嘉靖甲子岁(1564),乡众重建。万历元年(1573)九月初一日,淫雨异常,水涨满城堞,庵淹不废”。此后,“天启六年丙寅(1626),经公洪源割庵西产地二尺以广之,募众重新。前廊安置龙舟,天井增一拜亭。”后来清军水师欲攻打厦门时,把庵拆毁,仅存大堂,至同治年间(1862-1874)再次募众重修。

到了清末民国初,庵的敬祀活动全面停止,佛像等也不存在,只有西侧后起的贞节堂居住斋故念佛。1934年在此设莲城小学。1939年改设为镇公所。1950年开始又一直作为学校的校舍使用。1986年旧庵全被拆除,改建为新校舍,仅留贞节堂并在堂前增建楼房两间,与贞节堂连成一体,又建山门署名海潮庵。该庵从兴盛至衰落又再次复兴,反映了崇武人对佛教信仰观念的变化。

崇武古城最早的佛教庵堂

庵主祀三世尊佛,即释迦如来、药师如来和弥陀如来。主要宗教活动为四月初八日佛诞日及十二月初八日佛成道日。同祀观音菩萨,其活动则有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的观音菩萨圣诞。届时尼众及斋友齐集佛堂,奉香敬果,诵经念佛,并开设素宴。

1961年,开持尼师(原名甘竹修,崇武潮乐村人)自泉州大本堂回崇武,进海潮庵当主持。她能讲经说道,还自学骨伤科及外科,救死扶伤、济贫渡众,深得民众钦佩。她还广育僧才,先后送众徒进闽南佛学院、福州正心寺等地深造。在开持尼师推动下,海潮庵与各地佛教组织广泛交往。世界和东南亚佛教会会长菲律宾瑞今和尚、新加坡佛教会长妙灯法师、台湾佛教护德协会会长释传孝等高僧大德曾来庵弘法。

上一篇新闻

那些年中国引进的7部新加坡剧!满满的回忆,你看过几部?

下一篇新闻

暴涨超20000%!半个多月市值超过阿里巴巴,尚乘数科什么来头?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