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必须面对“特朗普大船”离港事实
美国大选结束3个星期后,特朗普总统终于服输,同意联邦总务署启动政权交接程序,拜登将于明年1月20日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即使拜登将接手的是一个“内忧大于外患”、“攘外必先安内”的美国,但他的中国政策会与特朗普不同,中美竞争的强度也会改变,对过度依赖特朗普政府的民进党当局而言,将是重大的考验。
一个由隐而显、形同分裂的美国,可以从此次大选过程之混乱、普选票差距之小看出,至少短期内将难以消退、逆转。曾几何时,世界文化思潮的引领者、民主法治的制度标杆,在4年的特朗普“奇幻之旅”后,华丽厚实的美国地毯被掀开,黑暗下的污垢被赤裸裸地透过无远弗届的网络传遍世界。
拜登虽然在选举中胜出,但“川粉未散,只是潜伏”仍是事实。当今的美国,疫情未见尽头,价值路线对撞,贫富对立两极,政治信赖动摇,府会关系难料,拜登麾下纵有再多能臣悍将,欲疗伤慰苦,转负为正,即使穷尽4年之力,未必能显其功。
中美恢复谈判缓解对抗
拜登政府耗费精力于内部治理之必然,并非意味中美长期战略竞争停滞,只是可能出现阶段性的缓和。“必有不让”与“互有所需”本是霸权政治的本质要素,美国首要应付内忧,中国大陆其实也有内部的重要政治日程与经济规划必须处理,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应会看到由“对抗”向“接触”微调的中美关系新形势。
中国之所以为大,美国之所以为霸,代表两强皆不会因为内部治理困境,而无暇忽视或无力处理双边对抗与交往的多重关系。相对于特朗普时期,中美关系在美国政权移转之后,确有久已未见的机会之窗。拜登竞选团队的外交策士均已公开胪列双方可能商讨的重要议题,甚至已有报导显示拜登交接小组已经与大陆对口展开接触。
即使仅回顾过去4年的中美全球对抗局势发展,东欧与中东的情势,除了伊朗之外,已有趋缓的走势;相反地,印太地区的张力持续增加,南海航行、中印边境、香港问题、台海周边尤其明显。中美恢复以谈判缓解对抗,以对话避免意外,维系基本的区域安全,是对双方皆有阶段性获利的新思维。
在两岸中断官方接触,中美强力对抗的过去几年中,蔡英文当局选择了“扈从一霸,倚美抗中”路线。把美国利益当成台湾利益,几乎给予特朗普打台湾牌的无限提款卡,已经算是不及格的执政党;更把强调中道理性的声量硬抹成“红统亲中”,打造民进党自己的无限提款卡。
美国大选期间,民进党从官员到“立委”经常出现“我川威武”押宝式的自嗨丑态,甚至拜登亲中舔共,当选后会出卖台湾的谬论,完全不见民进党出面严正说明。如此违反外事交流礼貌,将夜郎当作战狼的言行,让台湾被外国人耻笑得黯然无光。
如今特朗普即将“大船离港”,拜登即将就任总统,处在局势变换的关键时刻,民进党当局不能再拿台湾利益当赌注,而必须进行全盘的安全政策总检讨。
鉴于特朗普拒绝公开承认败选,以特朗普特异独行的风格,是否会在卸任前再发奇想而搅乱时局,从而硬拉台湾撞车跳崖,从蔡英文到台湾安全团队都须严肃部署,在短期虚名与长期得利之中,脑袋不能过热。
两岸重启对话非不可能
台当局更应该立即开始冷静规划,面对中美的重新对接,美国将台湾牌收回口袋的速度与形式,大陆不降低对台外事与军事施压力道的机率评估,都必须跟时间赛跑。
更不能忽略中美关系的机会之窗,是两岸关系紧闭4年半之后,或许可以巧妙推开的一道门缝。2015年新加坡“习马会”,恰反映出大陆在“十九大”前两年的战略部署,现在也正是“二十大”前两年,衡诸大陆内外形势,两岸重启接触并非全然不可为。
美国终究会与北京坐下来谈,也不会容许台湾成为破坏干扰中美关系的挡路石。民进党当局与大陆几乎全无互信,也缺乏对话的政治基础,但仅仅为了降低台海紧张的避险需要,也必须唤醒理智的新思维。台湾人民不会希望两岸重启对话,一定要等到意外和悲剧之后,才被迫上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