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水”的飞机餐:短程少给饭,说是考虑安全
除个别廉价航空公司外,各大航空公司之前一直试图通过舌尖上的飞行来俘获客户。(ICphoto/图)
全文共4705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2019年5月以来民航发生多起飞机颠簸伤人事件。上述事件均发生在飞机爬升和降落过程中,一些乘务员仍在收拾餐食垃圾,进行客舱服务。当飞机颠簸时,未系安全带的乘务员受到不同程度伤害,有的甚至骨折。
“民航局的人会过来检查,要是发现乘务员在这50分钟期间还在提供与安全无关的服务,就可能受到包括停飞在内的各种处罚。”
民航局正在修订《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拟删除关于空中餐食的相关规定,各个航空公司可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决定是否在航班上提供餐食服务。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 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
南方周末实习生 嵇亦琳
责任编辑 | 曹海东
一小份简单的虾仁蛋炒饭,没有配菜和水果,周女士的美味早餐梦就这么落空了。
2019年8月20日早晨六点多,饥肠辘辘的周女士匆匆赶往首都机场,计划乘坐海南航空HU7805航班从北京飞往广州。本以为起飞不久后就可以享用一顿美味早餐,可等到将近十一点才拿到餐盒,“飞机都快准备降落了”。
据周女士回忆,除了主食和饮料之外,每个乘客还分到一个餐包,“这就是1635元机票包含的全部餐食”。
与这份缩水的飞机餐不同的是,海南航空官网描述的经济舱餐食却是,即使3小时左右的短程航班,乘客可享受到“全套精致的餐饮服务”,包括主菜、沙拉以及各式甜品或水果等。
事实上,除个别廉价航空公司外,中国各大航空公司一直试图通过舌尖上的飞行来俘获客户,甚至推出具有地方风味、“家乡味道”、节日特点的机上餐食。
不过,2019年夏天以来,包括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等多家民航企业都对空中餐食和服务时间进行了调整,空中餐食开始“缩水”。
2019年9月9日民航局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顾晓红表示,由于短途航线空中飞行时间较短,乘务人员难以在有限时间内为旅客提供正餐,航空公司出于保护旅客与乘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考虑,“在短途航线上取消或简化了餐食服务”。
不过,网友并不买账,纷纷吐槽:“两个多小时的飞行时间,就给了我两包零食和一瓶水”。目前,新浪微博有关飞机餐“缩水”的话题已累计超过一千万阅读量。
1
短程航班餐食难丰盛
飞机餐确实没有以前丰盛了。
2019年8月19日,国航在官网发布《关于部分航线客舱服务调整的公告》称,取消餐前饮料服务,将餐饮服务程序统一调整为:发放餐食、饮料、收餐,而头等舱、公务舱的餐食也调整为一次性全部提供。
同时,国航还规定,实际飞行时间在70分钟以内的航班,只配备小瓶瓶装饮料,放置在座椅物品袋内,乘务员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或在旅客登机时直接发放无需回收的简餐,或由旅客自取餐食。飞行时长为70分钟至120分钟的航班,如果乘务员预计在着陆前40分钟无法完成餐食发放与回收的,餐食种类将减为一种,或提供使用无需回收的餐食。
东方航空一位乘务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大约从2019年9月1日开始,东航对短程航班都缩减了餐食服务,如果是四五十分钟的航班,乘务员可能会一直坐在座位上,无法进行服务,即使飞行时间恰好在饭点的航班也不例外。
以京沪航班为例,京沪线的航班实际飞行时间在90分钟至100分钟左右,减去民航局规定的不能提供餐食服务的50分钟时间,客舱机组人员需要在剩下的四五十分钟内完成为两百位左右的乘客发餐、发水和回收的流程,时间非常紧张。
经南方航空的一位乘务人员确认,南方航空的最新要求是,对70分钟以内的所有航班,“无空中餐饮服务流程”,只在登机口发放小瓶矿泉水、果仁或纸袋餐。对70分钟至120分钟以内的航班,南方航空经济舱取消餐前饮料,整个流程缩短为“餐食+饮料+回收”,公务舱和头等舱餐食也用“一盘托”的方式一次性提供。
深圳航空负责媒体联系的一位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们一直按照民航局的相关规定,在起飞后20分钟和落地前30分钟,客舱工作人员不进行和安全职责无关的工作,因此最近基本上没有对餐食服务进行调整。
短程航班飞机餐“缩水”,是否中国民航企业独有?
阿联酋航空、卡塔尔航空等国际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最近均没有对于空中餐食服务做出较大的调整,“要调整也是越做越好”。
至于短程航班是否提供餐食服务,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负责媒体联系的人士表示,从2019年7月1日开始,即使航程再短的美国境内航班,不论何时起飞,美国联合航空都会给乘客提供三种不同的精品小吃进行选择。
不过,新加坡航空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坦言,尽管新加坡航空作为全服务航空公司几乎所有航班都备有餐食,但对于两小时以内的短程航班,的确服务时间非常紧张,餐食或有缩减。
2
关键五十分钟,颠簸受伤事件多发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此次国内民航空中餐食和服务时间调整,与2019年5月以来发生的多起飞机颠簸伤人事件直接相关。
多位民航客舱机组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上述飞机颠簸伤人事件,均发生在飞机爬升和降落过程中,一些乘务员仍在收拾餐食垃圾,进行客舱服务。当飞机颠簸时,未系安全带的乘务员受到不同程度伤害,有的甚至骨折。
这也得到了官方确认。2019年7月11日,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召开客舱安全管理降低颠簸伤人风险工作会,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局长辛天河指出,客舱安全不仅包括旅客安全,同时也包括乘务组的自身安全,要严格落实规章制度,避免颠簸伤人事件再次发生。
半个多月之后,2019年8月1日,民航局召开的全行业航空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民航局副局长李健指出,一些飞机安全事件是民航客舱工作流程不完善、96号文件执行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他在上述会议上提出“四个最”——全行业要以最强担当压实安全责任,以最高标准防范安全风险,以最严要求实施安全监管,以最实措施确保民航安全平稳可控。
96号文件全称为《关于加强客舱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由民航局颁发于2012年10月16日。该文件规定,在飞机起飞后20分钟和落地前30分钟期间,客舱乘务员不得从事与客舱安全无关的工作。
96号文件是民航企业灯塔式的客舱安全指导文件,关系着每一位乘务员安危。但是,很多乘客不知道这个安全规定,抱怨在这五十分钟时间里得不到服务。
之所以这50分钟不允许进行客舱服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张明副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主要原因是飞机在爬升和下降的过程中,机体呈倾斜状态,本来就不宜进行饮料倾倒和推车服务,同时,飞机在这50分钟时间里面容易受到气流影响发生颠簸,机上人员应系好安全带防止意外发生。
国内一家航空公司的机组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追求服务质量、降低客户投诉等KPI指标面前,某些民航企业和机组人员并没有严格落实上述文件要求和遵守相关规范流程,占用这关键的50分钟来服务乘客,实现最大经济效益,间接导致了多起乘务员受伤事件。
国际航空公司也出现过类似乘务员颠簸受伤事件。2014年,日本航空公司某航班上,乘务员因在飞机下降时还在后舱收拾食物,没有系安全带坐好,导致七名乘务员受伤。
“南航对于每种颠簸都有处置预案,现在遇见中度及中度以上的颠簸我们就要停止服务。”南方航空一位乘务人员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乘务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其所在的航空公司近期多次强调96号文件并调整了空中餐食服务。“而且民航局的人会过来检查,要是发现乘务员在这50分钟期间还在提供与安全无关的服务,就可能受到包括停飞在内的各种处罚。”
官方称,航空公司出于保护旅客与乘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考虑,“在短途航线上取消或简化了餐食服务”。 (IC photo/图)
3
民航局拟删除空中餐食条款
事实上,针对民航企业是否在航班上提供餐食服务,之前就有人大代表提出过相关建议。
2019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曾表示,1996年规定的承运人应提供饮料或餐食的条款,并没有明确承运人应是有偿还是无偿向旅客提供饮料或餐食。
1996年2月28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公布的《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提到,空中飞行过程中,承运人应根据飞行时间向旅客提供饮料或餐食。
朱列玉等代表建议,国内民航机票可分为含餐和不含餐两种,“更好地迎合旅客的真实需求,降低不必要的成本负担”。
2019年7月1日,民航局在官网回应朱列玉等代表建议时表示,目前民航局正在修订《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拟删除关于空中餐食的相关规定,各个航空公司可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决定是否在航班上提供餐食服务。
空中餐食条款是去是留?2019年9月9日民航局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顾晓红表示,《中国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国内运输规则》(征求意见稿)中已经不涉及空中餐食服务的相关条款,主要目的是便于航空公司根据多等级票价水平,在细化丰富产品方面有更大自主性,旅客可根据自己需求选择不同餐食服务的航班。
在民航行业资深分析师王疆民看来,即使将来航空公司不再无偿提供空中餐食服务,飞机票价也不见得会便宜一些,因为机票是按照市场供需关系变化而变化的竞争市场,票价涨跌受到具体航线、所在城市、淡旺季等多方面的影响。
其实,一些专做廉价航空的公司早已取消免费餐食服务。
2005年4月,来自马来西亚的亚洲航空(AirAsia)成为首家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低成本国际航空公司,其出售的每一张机票显示的都是不含餐食的价格。亚洲航空的媒体联系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亚航的飞机餐食价格从人民币10元到30元不等,如果乘客想要在机上用餐,需要额外支付。
同样,从开航伊始,春秋航空就不提供经济舱免费餐食服务。2019年9月9日,春秋航空的客服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如果乘客愿意支付飞机餐的费用,飞机上也准备了相应的餐食,一份飞机餐价格大约是三四十元。
4
调整飞机餐无法完全控制成本
对于多家民航企业进行客舱餐食服务调整,严格控制空中服务时间,公众普遍认为民航企业的意图是想借着飞行安全的名义缩减餐食开支,降低营业成本。
但是,一位在航空公司从业十多年的高管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和其他大项支出相比,民航企业的餐食成本微乎其微,消费者对此又极其敏感,民航企业没有理由逆势而为,故意缩减餐食开支。
海南航空专门负责餐食的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航空食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航空配餐企业生产的航空餐食,另一类是外购的开袋即食食品。“乘客们能看到的只是端上来的餐食,看不到的是航空公司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
上述航空公司高管表示,相对于降低成本,航空公司或许更看重部分航线取消餐食供应后运营效率的提升,比如过站时间缩短,服务流程简化等。
南方周末记者查阅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2014年至2018年财报时发现,三大航空公司在航空餐饮方面的投入其实在逐年增加,占总成本的比例大约是4%以内。航班的燃油成本、飞机及运输服务费用、人员薪酬福利开支的成本总额和占据营业总成本的比例都远在餐食支出之上。
当然,民航企业的压力一直存在。民航局在2019年5月8日发布的《2018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航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30.2亿元,利润总额却只占营收的4%左右,利润总额比起2017年来,减少了160.4亿元。为此,民航局多次号召民航企业加强成本管控。
对于调整餐食服务,在张明看来,航空公司可以考虑提供差异化的含餐或不含餐机票供乘客选择,也可以在飞机起飞前就将餐食发给乘客,但不应该通过降低餐食的质量来缩减成本,否则乘客是有理由进行投诉的。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直属研究机构)国际所所长杨劲松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航空公司的首要职责是保障乘客和乘务人员的安全,在餐食服务方面也有经营自主权。由于中国境内的航班一般都是三小时以内的短程航班,餐食服务的调整会影响到很大一部分出行人群。随着乘客的权利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航空公司应注意及时回应民众关切,重视提高服务水平,“不能光靠说明规定就指望获得乘客的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