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常年漂在海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去年远望6号船全体人员封控在船315天,今年上半年又累计出航120天

5月30日晚七点,麻辣姐第一次走进远望6号船机舱。船上提起“机舱”,都是专门指轮机系统的机舱,对其他放有机器设备的办公室称“机房”。

下机舱之前,工作人员给每个人都发了耳塞。可是刚一推开门,巨大的噪音还是像金钟罩一般把人给罩了起来,被紧紧锁在极高的分贝里,麻辣姐产生一种想要逃出去的冲动。据介绍,工作中的机舱最高分贝可达120左右,只能见到人们张嘴,却听不见一丝声音。

同噪声接踵到来的是如潮的热浪。在机器旁刚站没一会儿,人就开始冒汗。正在紧张修理设备的几个工作人员已经是浑身湿透、大汗淋漓。

轮机系统管理的机舱有全船的主动力推进装置,还有发配电设备。从底层抬头往上看,宛如一座精密的“钢铁森林”。就是这一个个硬邦邦的庞然大物,承担着整艘船舶动力的重任。

待修发电机旁,一位工程师正半蹲着翻看维修工艺手册,另一位工程师半个身子都探进了机器下边,为的是测拐挡差,检查安装是否到位。发电机另一侧的电话机前,圆脸庞的轮机长胡存,正将听筒紧紧贴在耳边,高声向电站值班人员安排工作,确保设备对地绝缘达到规范值以上。

常年漂在海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5月30日晚,轮机系统技术人员在机舱内维修发电机。李晓晴摄

于是这一晚,对轮机长胡存的采访暂且搁置。第二天上午又给机房办公室打了个电话,师傅们说:“老轨还在底下呢。”

“老轨”是船上对轮机长的尊称。一种说法是,在蒸汽动力运用到船舶以后,船上的轮机长就被称作“老轨”;另一种说法是,机舱到处是油污,比较脏,下一趟机舱再出来浑身都黑了,只剩下一双眼白,形状若“鬼”,但船上叫“鬼”不吉利,于是换作“老轨”。

等坐下来和胡存对话时,已是这一天临近晚饭。走进办公室,发现里面已经架好一台录像机,站在两米开外的“老轨”正比着一只剪刀手。

常年漂在海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六一儿童节前夕,轮机长胡存给儿女拍摄儿童节祝福。李晓晴摄

“小姐姐,你明天就要加入少先队了,爸爸真为你感到骄傲;小弟弟,妈妈说你又生病了,你一定要好好吃饭,让身体长得棒棒的,爸爸在这里祝你们节日快乐!”

原来,第二天是儿童节,轮机系统的爸爸们都在给孩子和家属录视频。在集体录的长视频里,爸爸们喊完儿童节快乐,接着大声喊道:“妈妈辛苦了!”

“动力推进,水电配给,空调通风,供热制冷,安全防污,调姿控稳——这就是我们的六大职责。”胡存说可以把这些设备比作人体的各个器官。比如主机就是心脏,输水管、输油管是血管,反渗透造水机是肾脏,空调系统就像肺。其中压载水的调配最为关键,如果压载不均会对船舶结构产生影响,压载水对船舶稳性的控制会影响其抗风等级,对船员的舒适性也会产生影响。

常年漂在海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轮机系统机舱安全技能竞赛“管系应急包扎”项目。李晓晴摄

常年漂在海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轮机系统机舱安全技能竞赛“伤员救治后送”项目。李晓晴摄

常年漂在海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轮机系统机舱安全技能竞赛“伤员救治后送”项目,图为模拟后送过程。李晓晴摄

常年漂在海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轮机系统机舱安全技能竞赛“消防装具穿戴”项目。李晓晴摄

这几天正在维修的电动机,是上次航程结束时损坏的。船舶靠港后就开始联系修理,可还没修几天就接到通知,需要紧急出发执行天舟二号任务。“当时一听这个消息我们人都傻了,因为电动机刚被全部拆掉,设备机壳占了地方,出航前的备航检查也没法进行。”胡存说。

为此,轮机系统召开紧急会议,经过对故障的深入分析以及对自身维修实力的考量,轮机长胡存对厂家派来的维修师傅说:“你们干吧,干到开船,剩下的事交给我们。”

原本八九天的维修任务,只剩下两天时间。为了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轮机系统先从工厂协调来更多师傅,然后凭借他们自身经验全程助修。

23号早晨7点船舶起航,直到凌晨五点半维修师傅才下船,可维修工作并未完全结束。开船后,轮机系统抽出常规工作以外的时间继续修理这台发电机,终于在5月31号修理完毕。

“船上一共有五台发电机,这一台只是备用机,时间这么紧,当初有想过干脆先不修了吗?”麻辣姐很好奇。

胡存立即答道:“那不行。我们对设备可靠性的追求是无极限的,因为每次任务都重大。”

麻辣姐了解到,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测量船执行任务的密度越来越高,去年远望6号的船员们全年基本都在海上。为了保证任务,船员们从解缆起航的那一刻,就与父母、爱人、襁褓中的婴儿隔岸告别,将牵挂深埋心底。

在船上,经常能听到这类的广播:“在我船圆满完成任务,即将跨过赤道、抵达新加坡之际,后方传来喜讯!轮机系统李乙迈同志二胎喜得贵子,孩子7斤6两,母子平安。轮机系统全体向李乙迈同志表示祝贺!”

船舱内瞬间被一片欢呼与祝福声淹没,将“新爸爸”簇拥起来。“新爸爸”脸上挂着欣喜的笑,和船员们打趣笑闹,背过身拿起电话,听到对面传来的啼哭声,却无法守候在妻儿身侧,远在大洋上的七尺男儿眼角瞬间湿红一片。

据介绍,2020年因为疫情,远望6号船全体人员回国不回家,靠港不下船,亲人难见面,全员封控在船315天,期间远航253天。2021年上半年,远望6号船出航2次,累计出航已达120天。

船员回家第一个星期,家里绝不能做土豆、冬瓜、南瓜

神舟十二号任务在6月17日上午进行,这天凌晨4点,船上所有任务执行相关人员就已经在各个岗位集合完毕。

早晨7点,统一穿着红马甲的人员端着餐点,去往全船各个机房送餐。

穿红马甲——是后勤保障系统人员在任务执行期间的统一穿着。一行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统一鲜亮的着装,精神笔挺地站成一排,也是远望6号船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我们就是保障船上人员的衣食住行,出海的话,主要是前两方面,另外医疗保障也归我们管。”后勤保障系统负责人肖剑介绍道。

常年漂在海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6月13日,后勤保障系统组织船员包粽子过端午。李晓晴摄

船员们的食品怎么烹调出来?物资保障足不足?带着好奇心,在仓库管理老师王硕的带领下,麻辣姐穿着大衣走进位于厨房下方的冷库。这里的冷库主要分为两种,6摄氏度的冷库主要存放蔬菜、调料等,零下18摄氏度的冷库主要用来冻肉。

“开到赤道附近的时候,冷冻柜里零下18度,外面温度30度,里外50度的温差,我们都得戴上护膝。”王硕逐一介绍船上的菜品,豆苗、香椿苗等能放一天,鸡毛菜、空心菜、苋菜、茼蒿、菠菜能放五天到一周,油麦菜能放十天左右,毛白菜、上海青能放半个月,白菜能放一个半月,包菜放两个月,袋装娃娃菜能放80天。“所有食材都有食用顺序,保质期短的先吃,保质期长的后吃。像今天吃的豆芽是我前两天发的,一般一次发10斤豆子,能发出四五十斤豆芽,吃个几天。

谈及与家用冰箱的不同,王硕告诉麻辣姐:“25天以后,吃的蔬菜基本就是白菜、包菜、娃娃菜、南瓜、冬瓜、铁棍山药这些了。还有佛手瓜和芥蓝,这两个也能放,大概能储存35天左右。”

其实刚一上船,就有保障人员给麻辣姐送来了维生素片。当时,麻辣姐还有些纳闷,直到出海的第17天,食堂里开始见不到绿叶菜,麻辣姐才体会到维生素片的必要性。一位老船员笑着说:“像我们经常出海的,媳妇儿都知道,回去第一个星期家里绝不能做土豆、冬瓜、南瓜。”这句话引发了人群中的一阵哄笑。

爽朗的笑声中,是船员们乐观的精神与奋斗的豪情,这笑声,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抬眼望去,只觉得舷窗外的太平洋更加壮阔!

来源: 人民网

上一篇新闻

泰山进2球!金信煜罕见失态,4大悍将耀亚冠,更衣室1幕:泪目

下一篇新闻

这里的街道非常干净,被称为“花园国家”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