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5日 星期二

南京老字号-(中华老字号)刘长兴

刘长兴的创始人叫刘国发,一个在馄饨面条店里为人帮佣的 雇工,也曾做过挑担小贩。1911 年,刘国发用攒得的一笔钱,租 下南京城隍庙西边府西街和马巷的交汇处的一间门面,开了家夫 妻饺面馆,取名“刘长兴”,并用“万年青”作标志,希望白己 的这项大事业能长兴不替。但此时的刘长兴看上去实在微不足道: 只有两张餐桌、一个雇工,既无阔气的门面,又无夺目的霓虹灯, 甚至连一块像样的招牌都没有,与今日南京街头的饮食摊点几无二


南京老字号-(中华老字号)刘长兴

南京市老字号协会提供

而 且,饺面之所在亦非城内繁兴盛之 处,相反却得格外僻 静,毫无之 势。就是这样爿小面 馆,开张不却引得城南城北的食客纷至沓来,门前长队逶迤、店内宾客济济的情形几乎无日无之。

刘长兴的看家本领是做薄皮小包。对这小小的肉包,刘国发夫妇简直到了苛刻的地步:只选用 80 至 100 斤重的安庆猪,每 头猪取三四十斤鲜肉,除去皮骨后,按“肥三瘦七”的比例搭配 剁碎,再加上白糖、精盐、葱姜汁、净水及肉皮熬成的皮冻,就 连酱油,也必须是“徐恒大”酱园酿制了 8 年的黄豆酱油,之后 还要用麻油拌透。这样做成的包子,皮薄卤多而又透明发亮,上 面的花纹也清晰美观。

南京老字号-(中华老字号)刘长兴

南京市老字号协会提供


当时曾有人在报上如此形容:“你用筷子 夹而取之,刚一离笼,包子即刻成了葫芦形状,盖因底部形成一 晶莹的圆球,汤水在其中荡漾,中间呈大圆球,肉糜在焉,再上 端当为葫芦顶 了及食,鲜美异 常,不感 油 腻。”刘长兴的笼包子皮极薄而卤极 多,吃时须得 法包口倒渗香醋少 许, 先轻轻吸去包中汤汁,然后才可以吃皮、馅,否则卤汁会四处飞溅,而无以享受其绝伦 鲜美了。有人曾总结出吃这种包子的十二字口诀:“轻轻移,慢 慢提,先开窗 ( 咬一小洞 ),后喝汤 ( 即卤汁 )。”可见其精妙。

这种包子的做法是有历史渊源的,据说清末南京有家著名的 春园汤包店,所卖的汤包馅嫩卤多,十分可口。该店关门之后, 刘长兴便根据其汤包的特点,精心改制成惟我独有的薄皮小笼包 子。此包子一经推出,就引来了许多偷技的同行,但肉馅配制比 例由刘国发夫妇亲自掌握,绝对秘不示人,所以同行们皆无法得 其要领,纵然仿制精心,其味终远逊于刘长兴矣。此外,刘长兴 还精心研制出蟹黄薄皮小包。此包选用黄多肥壮的河蟹或湖蟹, 白己剔剥、蒸熟,然后将蟹黄、蟹肉分两次拌入馅心,使每只包 子里都有一定数量的黄和肉,吃起来鲜嫩、清香无比。蟹包是时 令品种,每年只在重阳前后供应。1947 年,蒋介石过 60 大寿, 特邀刘长兴师傅前往“介寿堂”(现工人文化宫)现场制作,获 中外宾客一致赞誉。

刘长兴包饺店的面条也同样大有讲究,其压面素以柔韧、爽 口、味鲜而驰名南京城。一根大木杠横放在和好的面团上,一端 固定,另一端则坐着一位彪形大汉,反复挤压之后,面团成了面片,再用手工均匀地切成条状。这 样的压面内部结构紧密,极富 韧性,煮熟后亦不会涨粘烂透, 且耐嚼有咬劲。


南京老字号-(中华老字号)刘长兴

南京市老字号协会提供


下面过程也别 具一格,须经三道工序:先在 开水里煮一滚以去除碱味,再挑到清水 里“过汤”后放进骨头汤里煮。经 过这几 番“折腾”,面起锅后便显得根根清晰透 ,吃起来软硬适 中感极。拌面的汤汁用的 是烩制浇头的菜卤原汁,浓郁鲜美而又富于营养,与一般只用清汤加调料的面馆不可同日 而语。

南京老字号-(中华老字号)刘长兴

南京市老字号协会提供


面条好,面条的浇头更好。所谓“浇头”,指的是置于面上 或与面一道提供给食客的菜肴。“刘长兴”面条的浇头极为考究, 不但有大肉、鳝丝、蟹黄、熏鱼等诸多品种,还随时令的更替而 不断变化,如初夏用茭儿菜炒鸡蛋,夏季的鳝鱼丝,金秋的蟹黄 等等。

鳝鱼丝面是刘长兴的招牌品种。南京人称鳝鱼为“长鱼”; 而对刘长兴的长鱼面,南京人又风趣地誉之为“软硬兼施”—— “软”指以炒鳝鱼丝作浇头,吃起来极为鲜嫩;“硬”指油炸五 香鳝丝,香脆可口。刘长兴的蟹黄面亦极具特色。

一般的面馆只 是用蟹黄作点缀,有的黑心店家甚至以蛋黄蒙人;刘老板这边则 先把加工好的蟹黄分盛在碗内,蒸在笼屉里,客人叫了面,跑堂 的便端来一大碗面、一小碗蟹黄及一碟葱蒜姜之类的佐料,客人 不但可以自己鉴别,亦能按自己口味之轻重而拌食。这种实打实、 绝无欺隐而又体贴入微地为顾客着想的浇头,令人们称赞不已。

刘长兴还有一种名吃,其名甚怪,曰“龙虎斗”;其实不过 就是馄饨下面条。这个名称因缘于南京的一则民间传说:若干年前, 南京玄武湖畔居 住 着 许 多 靠 上 山 打 柴 采药、下湖捞鱼摸虾为 生的人,山好水好,人 勤地丰,一派安乐祥和 的景象。突然有一天, 这种平静被打破了:一条犯了天规的白龙被玉皇大帝赶出天庭,落到玄武湖里;不久, 一只白虎也被罚下凡,在紫金山上做起了大王。龙虎到来后,老 百姓叫苦不迭,山上一只想称王称霸的狐狸也更加没了指望。后 来,狐狸巧用计谋,成功地使白龙白虎彼此忌恨,并由恨而怒, 由怒而搏杀;一位年轻猎人则就便取利,一箭射死了它们。

南京老字号-(中华老字号)刘长兴

南京市老字号协会提供


云消 风止之后,老百姓按一位白胡子老人的指点,取其肉而食之,顿 觉鲜美异常;猎人与白胡子老人则在一阵白烟中上了天。刘长兴 的“龙虎斗”,即是以白面皮裹肉 ( 馄饨 ) 作白虎、以面条作白龙, 一锅并煮,佐以酱油及各种佐料而食之的。馄饨与面条人们一般 都作单吃,刘长兴巧妙地合而煮之,不免使顾客大感新鲜,而那 味道又的确很好,渐渐竟成了它的当家品种。

刘国发治店极严,立有不少“清规戒律”:面点制成,老板 要亲口尝一尝;包子出笼,先得切开一只,对肉馅作仔细观察, 不满意的不许上桌。倘若顾客吃包子留下了顶盖,就分析是否是 因为顶盖过厚过大;面条剩了半碗,则必研究问题究竟出在哪 儿……刘老板还讲究“食物面前人人平等”,店里不设雅座,光 顾者不分尊卑贵贱,一律依次入座。在这样的规矩面前,达官贵人们也只好“屈尊”排着队——因为刘长兴的饺面实在好吃,不 如此便无法享此口福。

刘长兴饺面店因此迅速名声大噪。到 1935 年,门面扩大到四 间,前后共有四五 进,摆了 50 餐 桌,光肉每天就要剁 三四百斤,可见生意之兴隆。尽管已今非昔比,刘长兴仍坚持着 自己食品好、服务也好的传统,除门市外,还兼作外卖,连一碗 面条、十只包子也送货上门。日寇占领南京期间,刘国发夫妇曾 带着全家老小到乡下避难一年多时间,后来才回到原址继续营业。 复业之后,生意依旧兴隆。外国人慕名而来就餐的也摩肩接踵; 无论是对杀气腾腾的东洋人还是趾高气扬的美国人,刘长兴一律 守着自己的规矩。

刘国发于 1949 年 11 月去世,由其已在店里工作十年之久的 长子刘永祥主持店务。1956 年初,刘长兴实行公私合营,刘永祥 任私方主任。这一年,刘长兴在三山街开设了分店。又过了两年,为进一步壮大其声势,南京市饮食公司将刘长兴搬迁到商业发达 的中华路 178 号,营业面积扩大到 260 平方米。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 刘永祥也去世了,从此刘家在店里后继无人。

南京老字号-(中华老字号)刘长兴

南京市老字号协会提供


但刘长兴的事业并 没有因此中断,各种面点的制作工艺被严格地继承下来,再加上 现代经营理念,这家老字号反倒愈见发达:1989 年,刘长兴在全 国范围内进行了品牌注册,其后又到新加坡注册了“刘长兴”商 标,开始走出国门;同年,刘长兴薄皮小笼包获得了国家首次在 名特小吃行业里评出的“金鼎奖”;1993 年,刘长兴以其服务设 施、技术力量、安全卫生、产品质量等方面的骄人业绩,被评为 南京市特色一级店;1996 年底,昔日只有两张餐桌、一个雇工的 刘长兴正式组建了企业集团,还陆续在南京市洪武南路、逸仙桥、 淮清桥等地开了 3 家连锁店,又在全市设了 27 个网点,由建在 雨花台附近的中心厨房统一供货;与此同时,“刘长兴”在外地 的一些分店也相继开张,无不引起当地极大轰动……在很多老字号徒剩其名的今天,“刘长兴”三个字依旧在南京人中保持着相 当的兴奋点。


南京老字号-(中华老字号)刘长兴

南京市老字号协会提供


1997 年,刘长兴获中国烹饪协会“中华名小吃”认定,2000 年获中国贸易部“中国名点”的称号,著名相声演员马季、著名 电影演员陈述品尝后都留下“天下第一包”、“百年老店,名不 虚传”的题词,这些题词匾至今还挂在刘长兴总店,不少食客品 尝之余都喜欢在牌匾下赞誉一番。

上一篇新闻

80个巴黎都放不下!2018最新大全刚出炉,南通竟然这么大

下一篇新闻

金陵美食老字号 | 刘长兴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