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19日 星期日

史莉佳:向对手学习 在实践中成长

一席齐刘海短发,干练中透着可爱;笑起来温文尔雅,让人如沐春风。这是史莉佳律师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史莉佳,出生于1980年,浙江大学法学学士、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学硕士,现为浙江凯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从事国际仲裁、国际工程、国际投资等领域法律业务。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亲历了浙江国际业务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再到“一带一路”的发展转变。她的职业发展之路,展现了我市青年律师涉足高端涉外业务的专业成长,也能直接反映出杭州涉外法律业务的发展变迁。

史莉佳:向对手学习 在实践中成长

12年前,海外留学回国的法学生纷纷涌向位于北京、上海的国际大所,杭州本地律所并不受青睐,但史莉佳却在毕业后回到杭州,选择了有海外留学人员创业背景的浙江凯麦律师事务所执业。也正是这一契机,让初入职场的她,一执业就接触了各种涉外项目和案件,很快便独当一面。

史莉佳依然清楚记得参与的第一个外资并购项目和第一个国际仲裁案件。

2007年,英国的上市公司Renold并购杭州某制造公司,当时正值《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暂行规定》实施不久,杭州外经贸部门还没有进行过外资并购的审批。这个项目的并购方聘请的法律顾问是Eversheds(安睿顺德伦国际律师事务所),从这个项目中史莉佳学到了项目推进的时间概念、谈判过程中的收与放、文本中所有词句都不能小觑等等重要理念,可以说是迈出了涉外律师的第一步。对史莉佳来说,这个项目就像初生婴儿看到的第一眼,至关重要。

2008年,因金融危机、经营理念不同等原因,一家来杭州投资的美国企业要中途撤资,进而引发了一起国际仲裁案件,标的金额8亿多美金,仲裁机构为HKIAC(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仲裁语言为英文。案件历时3年多,史莉佳作为中方企业法律顾问团队成员,与美国Sidley律所配合全程参与纠纷处理。史莉佳坦言,不像北京、上海的大律所,那时的杭州律所并没有系统的培训体系,青年律师只能在案件中历练成长。但是,反过来说,这也是让年轻律师最快成长的一种方式,在实战中可以向前辈、合作方甚至是对手学到很多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思维。

史莉佳:向对手学习 在实践中成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浙江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史莉佳的业务重心也有了变化,从外资并购转向了境外投资。作为国企、上市公司、大型民企的境外投资法律顾问,史莉佳要为企业做国别法律风险调研、设计投资架构、草拟合同、开展谈判等,因涉及到当地法律问题,还要协助客户甄别、选择合适的国外律师,以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利益。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浙江企业将投资方向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史莉佳说,国际工程项目的专业性非常强,律师需要对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不同时期多个版本的合同条款吃透,了解每个项目的痛点,才能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国际工程项目历时时间长、不确定因素多,国际规则与国内情况也非常不一样,中国企业刚开始走出去很容易要为之前的思维定势买单,例如因为业绩不实受到世行、亚行制裁;对风险分配原则不熟悉;对当地法律、政策不熟悉等等。和发展中国家打交道,中方律师通常承担着法律服务总包商的角色,甄选工程所在地的律师,推动整个项目进程,尽可能完整地实现客户意图。

多年历练让史莉佳在国际仲裁、国际工程、国际投资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2018年司法部设立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她的名字赫然在列。她的业务范围从欧洲、东南亚、美洲延伸至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在新加坡、香港、伦敦等国际仲裁中心办理过标的额高达数亿美元的国际仲裁案。

史莉佳:向对手学习 在实践中成长

“如今国家对涉外法律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杭州涉外法律业务发展空间很大,但也面临着国际所、国内大所的激烈竞争、本地涉外律师与潜在客户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史莉佳说。很多杭州企业家会优先选择北京、上海大律所处理国际纠纷,这样一来,客户资源流失、杭州本土涉外律师得不到锻炼。史莉佳认为,相较于理论培训,搭建企业和律所互通平台,建立行业之间的良性沟通、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让涉外律师在实践中成长显得更为重要。

上一篇新闻

《还珠格格》“小鸽子”胡雅斯被曝已出家,上个月剃度法号宏行

下一篇新闻

网曝郑容和承认有女友吗?盘点其出道经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