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20日 星期一

趋势洞察 | 餐饮新机遇,“小吃小喝”迎来政策红利

近期关于恢复城市烟火气的“地摊经济”话题成为热议。

近年来,各地在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进程中,“地摊经济”逐渐淡出了居民视野。城市整洁了,小商贩不见了,城市烟火气、生活味儿也淡了。

而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在会议提出,建议在进一步加强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有必要因地制宜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建议制定统一的“地摊经济”准入许可标准、从业资格条件和商品入市手续,采取颁发资格证、许可证等方式,给予“地摊经济”与从业者合法地位。

“小吃小喝”迎来政策红利

5月28日,中央文明办明确表态:不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有行业人士认为,城市,不仅要有便利的设施、靓丽的外表,更要有寒冬里的庇护、黑夜中的光亮。“琴棋书画诗酒花”固然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最基本的民生考量。特别是在经济复苏的推进过程中,各地都在狠抓“六稳”“六保”落实,更不应让一些管理方面的顾虑拖累“保民生”的步伐。

3月份,成都就因有序放开“地摊经济”收获点赞。两个月来,成都不仅保障了近8万人就业,更让餐饮业复工率达到98%。如此接地气、暖民心的政策,没有让成都这座“网红城市”失去往日颜值,反而增添了几分平易近人之美,也给其他城市做出了表率。

趋势洞察  |  餐饮新机遇,“小吃小喝”迎来政策红利

不过,放开“地摊经济”不意味着一放了之,城市管理也不可缺位。比如成都去年就开始实行街头艺人“持证上岗”,允许占道经营;同时也明确了安全前提,如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工作等,并规定了占道时间。这些细化的举措同样值得其他城市“抄作业”。

“地摊经济”的“三低”特质,让它具有一些独特优势: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要求,很多人支个小摊、打开私家车后备箱就能卖货;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疫情之下放开地摊经济,不但会让城市恢复一丝烟火气,也给不少餐饮人带来了希望,未来中小餐企或将会快速恢复、街边的小吃小喝门店也将进入快速生长期。


“螺蛳粉”成网红爆品,冲击米粉市场

说到小吃小喝,你一定不会忘了螺蛳粉,疫情期间,螺蛳粉的词条频频上热搜,微博上有近千万的螺蛳粉相关阅读量,淘宝上螺蛳粉的销量也是居高不下。几年时间螺蛳粉从街边摊小吃发展成价值百亿网红美食,到底有什么秘诀?

趋势洞察  |  餐饮新机遇,“小吃小喝”迎来政策红利

和其他地方特色小吃一样,螺蛳粉最初也只是街头小吃。直到2012年,螺蛳粉作为柳州特色小吃登上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开始被大众熟知,并出现了短暂火爆。

趋势洞察  |  餐饮新机遇,“小吃小喝”迎来政策红利

螺蛳粉真正的拐点是在2014年

这一年,柳州第一家预包装螺蛳粉企业注册,这意味着在柳州街头卖了几十年的螺蛳粉,终于有了正式包装,走上规模化发展的道路。随着米粉制作工艺、物理杀菌、真空包装等食品生产技术的提升,速食袋装螺蛳粉研发取得快速突破,实现精包装。

据相关数据了解,2017年袋装柳州螺蛳粉产值达30亿元,出口达30万美元,柳州螺蛳粉网店10224家,全国实体店铺超过8000多家。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开有实体店。

疫情期间,螺蛳粉再一次迎来的流量的大爆发,数千万的人在微博等公共平台呼唤螺蛳粉。

据《2019淘宝吃货大数据报告》显示,袋装螺蛳粉一年卖出了2840万件,击败烤冷面、热干面、擀面皮等名小吃,成为最受欢迎的美食,2019年柳州袋装螺蛳粉销售额突破60亿。

根据网络数据,螺蛳粉的网购量激增的背后,“90后”群体贡献最多。

趋势洞察  |  餐饮新机遇,“小吃小喝”迎来政策红利

部分地区堂食开放后,螺蛳粉店铺的生意也逐渐火热,不论是堂食还是外卖,对传统米粉、米线的店铺销量都有一定冲击。

之所以能这么火爆,一方面是因为疫情期间,方便食品成为大众需求的必需品,尤其是通过网红吃播们的催化升级,让螺蛳粉的热度迎来了爆炸式增长,带动线下或线上的销量。另一方面,也因为该商品的差异化特色,及用户的猎奇心理,催生该品类流量大涨。

未来,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能存活下来的餐饮商户一定是保有一定特色,并且产品多样化,贴近年轻大众口味、懂得精细化运营的商户。在释放政策善意的同时,或许是小吃品类潜在的发展机会,餐企需要充分利用好,抓住机遇,提升自我。

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政策上,国家一定会出台越来越多的利好政策,解决中小企业生存难题,餐饮人加油!

上一篇新闻

路边摊都是骗人的,台湾没有台湾手抓饼

下一篇新闻

桂林米粉开始发力了!柳州螺蛳粉你慌吗?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