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06日 星期三

德里的街头小吃竟是一部印度史

我们大多数国人想到印度的标志性食物,大概只有飞饼和咖喱,但是看过本集之后,你会有耳目一新的认识。Street Food印度篇取景德里,这里一向被视为印度的核心。徜徉在德里,首先会被这座城市的色彩吸引,一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下新旧共存,托马尔人、拉杰普特人、莫卧儿帝国人、英国人不但带来了他们的文化,也带来了他们的传统食物,而今逐一演变成德里的街头小吃。

德里的街头小吃竟是一部印度史

德里的路边摊现象起初是因为刚需,许多人家没有厨房,对于工人们来说,小吃是“最方便、最便宜”的选择。但现在这些不起眼的食物已经变成各阶层的共同嗜好,富人、平民、学生、老人都会在路边点上一份心水美食。

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一种叫Chat(恰特)的食物,名字来源于“恰特纳”(谐音),是吮指的意思。以油炸土豆为主,淋上印度酸辣酱、酸奶,撒上蔬菜丝,混合了酸甜、酥脆、香辣三种口感。这回就从当地最有口碑的“恰特大师”说起。

曼格拉恰特摊 Mangla Chat Wale德里的街头小吃竟是一部印度史

德里的街头小吃竟是一部印度史

达陈(Dalchad)做的恰特特别好吃,关键在于他的炸土豆饼,土豆泥里包着小扁豆在油锅里炸,外皮酥脆内馅充实,这样一道小吃就为达陈带来了可观的客流。因为信奉父亲的叮嘱“金钱不是一切,要专注口味,味道好人们就会来关顾”,所以他宁可消减利润,也不愿降低食材的品质。他不像商人,反而像施予者。

在加济布尔集运中心果菜市场,达陈正在选购食材,做出美味的恰特要用到土豆、姜、甜菜、胡萝卜,最重要的是香料,香料才是恰特的灵魂,研磨的粗细程度也会影响口味。当然食材本身的品质越好,做出来的味道就越赞,所以达陈总是挑选那些他自认为品质过硬的材料,而不是简单地从某个供应商那里订货。

德里的街头小吃竟是一部印度史

几经失败的创业经历

这门料理的手艺始于他的祖父,父亲承袭了恰特摊的生意,小时候的达陈就耳濡目染如何制作恰特。那时父亲的小摊摆在电影院外,全家人都会去做帮手。但后来父亲病倒了,生意就交给了年长的哥哥打理。

可惜命运好像从此不再眷顾这家人,达陈的哥哥结交了社会上的混混还染上了毒品。而达陈年纪尚小,无法分担家中重任,父亲的小吃摊被哥哥的经营不善所毁,一家人面临着连买面包果腹的钱都没有的窘境。为了活路,家里人带着达陈去了别的地方。成年后的他在一家外烩公司工作,但是活不多,这意味着挣不到多少钱,而这些年家族的分崩离析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

“我想让家里人重聚,唯一的办法就是重新拾起小吃摊,但我没有足够的创业资金,于是妹妹偷偷拿着她的珠宝去典当,这件事让我下定决心,我非成功不可。”

德里的街头小吃竟是一部印度史

德里的街头小吃竟是一部印度史

拿着典当来的钱,达陈租了个小店面并且找了几个朋友帮忙,可是命运再一次捉弄了他。因为他们是这条街上新来的,周围邻里都不认识他们,而小吃这门生意很大程度上就是“吃熟”,生意根本做不起来,起初一起创业的朋友也慢慢地重回本行,最糟糕的是达陈的父亲突然去世了。回忆起一个人苦撑的至暗时光,他依然忍不住掩面而泣。

「家人」为我带来了成功

“那时我已经打算放弃了,但是想到父亲的教诲,只要做出令人难忘的食物,味道好就会成功”。于是达陈把摊车推到街对面,虽然地理位置不甚理想,不过他用剩下的钱买了最好的食材。

“我鼓起勇气打电话给哥哥,问他能不能回来帮忙,这时的他已经改掉了恶习,他答应过来和我一起做”,全家人再次因为恰特聚在一起。按照父亲的方法,达陈做出来的恰特香气四溢,人们闻香而来吃到了最棒的美味,回头客络绎不绝。吃过的人都说他的炸土豆饼无人能及。凭着这门绝活,达陈还被组委会邀请参加了“新加坡世界街头美食大会”。

德里的街头小吃竟是一部印度史

德里的街头小吃竟是一部印度史

“因为我的家人,我才能做出这番成就。恰特让大家重聚了,这才是最重要的,希望父亲在天上能看到这些。”达陈的坚持让家族的美味没有失传,虽然只是一个路边摊,但它对这家人的意义比金钱更多。

卡鲁尼哈里 Kallu Nihari

如果不是每天清晨挤爆摊位的人群,卡鲁尼哈里铺子根本不起眼。尼哈里是一种传统的印度早餐,Nihari一词来自阿拉伯语,意思就是“早晨”。

德里的街头小吃竟是一部印度史

卡鲁做的尼哈里主料选用大型水牛带骨肉,辅料为山羊肉块、洋葱、番茄,加入蒜、姜、香料,盐、辣椒调味,经过彻夜熬煮,第二天早上准时供应给排队的工人们。通常当地人会配上几块烘烤的烧饼,蘸着尼哈里食用。

这家人气超旺的尼哈里铺子是Mohammed父亲一手经营起来的。不过在父亲过世后,人们一度认为卡鲁尼哈里会关门大吉,但这从来没有发生过。靠着祖先的秘方、勤劳的双手,Mohammed和兄弟让老铺子保持着昔日的门庭若市,遵循传统对小吃摊来说真的非常重要,好味道是不会被时间淘汰的。

德里的街头小吃竟是一部印度史

卡里姆餐馆 Karim’s

1857年,英国人终结莫卧儿帝国后,皇宫里的御厨都失业了。他们中的许多人便在德里摆起小吃摊,于是平民也能享受到皇家餐桌上的美味。卡里姆餐馆的拳头产品“绞肉串”(seekh kebabs)就是一道从皇家流浪至街头的小吃。

“我的老祖宗是巴哈杜尔沙二世的御厨,他在贾玛清真寺附近开了这间餐馆,绞肉串是他卖的第一样小吃,此外我们也卖羊肉拷玛”,卡里姆现在的当家Asif Mohammed自豪地说。

德里的街头小吃竟是一部印度史

绞肉串究为何物?实际上是加上香料的羊肉用炭火烤制而成,形态和我们新疆的羊肉串略有不同,是用绞碎的羊肉做的,因此更加入味。羊肉拷玛则是炸洋葱酥和酸奶熬煮的炖肉食物。这两样小吃的做法完全遵循祖宗研制的食谱,传承至今已是第四代人。

在印度,小吃不单单是食物,它经常扮演着连接历史的角色,让人们不忘传统。它也连接着一个家族的好几代人,决定着他们的命运。

德里的街头小吃竟是一部印度史

南达小馆 Nand di Hatti

1947年的印巴分治,使印度脱离了英国统治,却也留下深刻的伤痕,原印度分裂成印度和巴基斯坦。结果旁遮普的印度教徒成为难民迁移到印度,当他们来到德里,不仅带来了文化,也带来了美食。

德里的街头小吃竟是一部印度史

德里的街头小吃竟是一部印度史

南达小馆售卖的鹰嘴豆咖喱炸饼就是其中之一。这本是旁遮普的一道日常菜肴,里面有水煮鹰嘴豆,丰富的香料,配上名为巴图拉的蓬松大面包。“祖父因为印巴分治来到德里,起先他从餐车开始做起,1960年有了店面。我们的鹰嘴豆咖喱炸饼不加大蒜洋葱,口味清爽,不会太辣,香菜、薄荷、绿辣椒酱和石榴籽,对消化系统非常有利。”现在人们都在这个横跨种族、宗教小吃,鹰嘴豆咖喱炸饼已经成了德里的经典。

德里的街头小吃竟是一部印度史

不夸张地说,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小吃文化与历史变迁密不可分。印度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总是不忘提起他们的历史渊源。密密麻麻的路边摊成为理所当然的存在,它们将人们汇聚,在此找到共通点,回溯历史,带着传统前行。

上一篇新闻

在贵阳35年的手工洋芋粑,好香,看见泡菜蘸水时,我流出了口水

下一篇新闻

这个印度人不简单,把祖传小吃卖进世界美食大会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