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尽全力!苏州这波,强出天际
进入5月,苏州依旧大消息不断:百度重仓苏州;近200家股权投资机构齐聚苏州,签约总金额超600亿;再添一家山姆会员店、盒马会员店;与上海戏剧学院签约合作······
进击的大苏州,疯狂拉单,招商引资实力爆棚!
OK,我们不再一一列举,仅看这张汇总表:
半年来,重磅签约项目应接不暇,频率大、密度高、分量重——可以说,苏州不是在“拉单”,就是在“拉单”路上。
南京朋友也坦白:“这招商节奏太猛,苏州比南京还像省会城市。
事实上,苏州作为一个地级市,既没有计划单列市的光环,也没有副省级城市的加持,在此背景下,城市GDP之高,经济发展之突出,足见其竞争力所在。
某种意义上理解,江苏的经济特区是苏州。
多年来,苏州GDP在省内一直占据头把交椅,同时坐稳中国地级市头把交椅。苏州工业产值以一市之力超过很多省份,园区经济、外资经济、民营经济都比较发达。
此外,苏州是与上海、深圳相当的中国三大工业城市之一,也是首屈一指的外贸城市。制造业相当发达,县域经济突出,无论是全国百强县还是百强镇,均名列前茅。
因此,苏州凭借着巨大的经济、财政等规模优势,在省内享有重要话语权,在全国,更有「最强地级市」之称。
那,为何苏州这么拼?
Part 2
实际上,关于苏州,网上一直都有唱衰之言——“世界工厂”“除了GDP与经济,其他都不行”“综合实力拉跨”!
这些声音或许片面、有失偏颇,但话糙理不糙,苏州发展,确有短板。
就拿上市公司来说——苏州上市公司数量超100家,表现相当不俗。但若看市值,就发现痛点——超千亿的没有,超500亿的也就两个。
而同处长三角的杭州,阿里巴巴数万亿总市值、海康威视也超过3000亿;广东佛山,拥有4000亿美的集团、将近3000亿的海天味业、2000多亿碧桂园······
这些城市在GDP层面,都被全国第六、江苏第一的苏州甩在后面,但上市公司市值,却被一举杭州、佛山拉开差距,2020年仅排全国第12位,甚至在南京、无锡、宁波、宜兴之后。
为何如此?这与苏州这些年来的经济模式、产业倾斜等息息相关。
苏州早期以乡镇企业起家,后与新加坡共建工业园区,硬是走出一条自力更生的富强之路。
而后,随着改革开放,上海崛起,苏州凭借距离上海近的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例如,外企在上海设立总部,又在苏州工厂生产,一时间,苏州成为外商投资的首要阵地。
不过,在依靠外资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又形成高度依赖的发展模式。后来,随着劳动力价格上涨、土地成本提高等,外资企业因成本加剧而进行产业转移,主动清退。
再看民营企业方面,苏州虽量多,但规模都以中小型、制造业为主:
(1)上市公司数量,多集中在市值50亿以下的小型公司层面;
(2)进一步剖析苏州本土民营企业组成,其中制造产业占比72%,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仅占比13%。
尽管苏州一些本土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家制造重要基地,但与杭州阿里、吉利、海康、荣盛,以及深圳的华为、腾讯、平安等相比,还具有相当大的差距。
目前的苏州,尚未形成世界知名的本土创新型民营龙头企业,这一点,会成为掣肘——影响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以及综合竞争实力。
由此,虽然苏州的经济总量一举与南京、无锡拉开差距,更将全国无数城市甩在身后,但外界对苏州的评论,往往多是,“经济很行,其他啥啥不行。”
所以,苏州正做出转变,花心思、埋头苦干。
Part 3
我们注意到,苏州这一波,除了引进本身就强的高端制造外,还越发有意识的引进互联网、新金融产业。
同时,开始主动清退一些落后外资企业,而转型研发中心,例如苹果、微软、三星,都在苏州建设与北京、上海、深圳同等级的国际研发中心。
如今的苏州,正在形成高端装备、新型显示等10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000家,总部经济四面开花,补齐以前经济发展的短板。
另外,苏州疯狂造大学之心,也是路人皆知。
南大、东南、河海、南航、南农、南医大,先把省内名校捞过来,再引中科大、人大、西交大、厦大等省外高校入驻。前段时间刚官宣落地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更是一所亟待建设、发力的一流国字头高校。
可以说,无论产业还是高校资源,苏州都高度敏感,奋力争夺。
毕竟,无论经济发展还是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都不能单单依靠工业,需要转向产业层级的跃升,从简单加工业到传统制造业再到金融服务业、科技创新产业。
同时,提升苏州教育与科研实力,让科教与城市经济、产业发展相互提携,进一步加强高端人口流入、产业发展,形成合力,进一步提高城市能级及综合实力。
产业、教育两手抓,负责任地说,这一轮疯狂进击中,无论招商还是吸引高校入驻,苏州都是最拼的那个。
特别喜欢网上评价苏州的这一段话:
“所有人共同具有企业家精神,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学者还是实业家,穷人富人,任何人拉长一生甚至几百年看,只要精气神还在拼,就是千百年来的苏式拼搏。”
苏式拼搏,形容得恰如其分。
如今,城市战争趋于白热化。
某种意义上,所有有进取心的城市都在干同样的事——抢人、争产业、夺高校,以及布局商业、医疗、交通资源等配套,长三角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庆幸,苏州走在前面;也庆幸苏州的努力与实力不断被人看见。
诸如考研名师张雪峰离开北京落户苏州;年薪1500万的经济学家任泽平选择加盟东吴证券;俞敏洪重仓苏州,超100亿资金在苏设立新东方总部······
未来,还有更多。
苏州这个城市,虽历史文化厚重,但没变成包袱。
老城区,是窄窄的马路和星罗棋布的弄堂,一片安逸与和谐,河边菜场里总是有最应季的时鲜菜:菱角、莲藕、白虾、鸡头米...江南空气是温润的,仿佛时间静止了。
新城区,摩天楼耸立,写字楼蔚然成群,城市功能集聚,霓虹灯下,流光溢彩。看得见的是城市繁华,看不见的是财富涌动。
这一动一静,宛如双面绣,一面是古瓦青砖的况味,一面演绎现代精彩,底蕴与繁华交织中,苏州与苏州人继续向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