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 发明第一台中文打字机自动牙刷后 破产了
01
20世纪50年代开始,
林语堂的名声彻底臭了。
但他一起工作的朋友,
著名华侨领袖陈六使公开骂他:“出卖万千侨众,甘为遗臭万年的民族罪人。”
学生们指责他:“贪财小人、善于心计,将贪腐风气带进校园。”
美国华文联合日报还专门写了个大字报,
说他“丢尽知识界的脸”。
面对铺天盖地的指责,
林语堂躲了起来。
他躲起来也没干啥正事儿,
就数数钱罢了。
可惜这钱是越数越少了。
他破产了。
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即《中国人》)中写道:“所有的中国人在成功时都是儒家,失败时则是道家”。
巧不巧,
林语堂正是近代新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
当然,
以他的名望地位,
要说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实在不大公允。
翻一翻他的履历: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
哈佛大学文学硕士,
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
新加坡南洋大学第一位校长,
当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
写出过《京华烟云》,
编纂过《汉英词典》,
更两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 官方记录
民国时代,
林语堂与老舍并称“幽默大师”,
中文里“幽默”这词儿就是林语堂根据英文“humor”音译的。
论个人成就,
林语堂的实绩还是非常拿得出手的。
可惜人们评判大师时,
总喜欢拿人晚节不保做文章。
林语堂的晚节不保,
肇端于世界上第一所海外华人大学——南洋大学。
可究其根本,
还是要怪他好好的书不教,
非要搞发明创造!
02
林语堂虽是个文科博士,
却长了颗理工脑,
从小受西方教育,
热衷科学发明。
小学学到了虹吸管原理,
就想着改良院子里井水的吸水管设备,
让花园可以自动浇水,
当然,
小孩子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却不行,
最后失败了。
十几岁时,
他乘船去厦门,
对船上的蒸汽机着了迷,
想要发明一种活塞引擎,
可惜后来才知道,
这玩意儿两百年前就被人发明了。
长大后,
林语堂虽然读了文科,
却一直对物理很感兴趣。
当他完成学业、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后,
表面上教文学,
背地里却各种机器和机械产生了兴趣。
作为一个写文章写出了一点名头的大作家大文豪,
林语堂身上没有文人特有的清高,
反而是赚钱的一把好手。
他靠稿费过生活,
一心想提高自己的写作速度,
毕竟多产多得嘛。
和传统文人用笔杆子写文章不同,
多年的海外经历让他习惯了用打字机输出文字,
可当时的外国进口的老式打字机是英文的,
没法打中文,
林语堂脑子转得滴溜快,
打字机却跟不上他的灵感速度,
真是太影响赚钱了!
本着提高生产效率的初心,
他决定自行发明一台灵活方便的中文打字机!
作为一名语言学家,
林语堂琢磨着:
中文和英文构造大不同,
英文一共才26个字母,
中文要怎么弄?
难不成每个汉字都做一个按键?
一查资料,
原来1915年,
就有个中国留学生发明了这样的打字机,
差不多长这样:
这是模型,用的人估计都要斗鸡眼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汉字千千万,
压根儿不够用,
全排上去,
要用哪个字找都找不到,
这项发明虽然取得了专利,
但基本上是个废物。
林语堂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年,
终于想出了“上下形检字法”,
就是用左边偏旁的最高笔形及右边最低笔形为原则,
放弃笔顺,
只看几何学的高低。
他的设想是这样的:
用这个键盘的六十四键,
代替了庞大的万键字模,
可以说是一大创新了。
1947年,这台打字机终于被制造出来,
被命名为“明快中文打字机”,
每分钟可以打50个字,
效率大大提高。
林语堂在发布会上高昂着头颅,
说:“这是我送给中国人的礼物。”
从有一点点不成熟的小想法,
到机器最终摆在了面前,
林语堂花了差不多30年的时间,
汉字编码也成为他闲暇时刻最爱钻研的事情,
为此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成功以后,
就是申请专利、大规模投产,
林语堂一遍又一遍抚摸这台打字机,
脸上笑开了花。
萧伯纳、宋庆龄、蔡元培、林语堂、鲁迅等合影
03
但生活总是喜欢在这个时候给人来一记迎头痛击。
由于他不是专门学理工的,
设计可以在纸上画,
机械方面却要专业人员帮忙,
当时是一位意大利工程师帮他完成机械设计的。
在纽约申请专利时,
那个工程师翻脸了,
说打字机是他一个人的发明。
折腾了半天,两个人终于协商成功,
同时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了专利,
并兴致勃发地准备大规模投产。
然而,
这项发明对于中国人来说,
实在有点太超前了,
而且打字机的造价过于昂贵,
一般报社也根本买不起。
林语堂投了大量的钱,
却压根儿推广不开这台机器,
赔得血本无归。
这个时候,
意大利工程师倒不急着抢专利了,
直接跑路,
反正投资的钱都是林语堂出的。
作为一个知名教育家、翻译家、作家,
林语堂是很能挣钱的,
可这么些年,
他挣的钱都投入到发明创造中了。
除了中文打字机,
他还发明了可以自动填充牙膏的“自来牙刷”,
帮助发桥牌的“自动发牌机”等等等等没什么卵用的东西,
一生积蓄全打了水漂。
这不禁让人想起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
他原本是个大文豪,
靠稿费挣了一座庄园,
但晚年沉迷于发明电动打字机,
投进了所有的钱,
债台高筑成了破落户。
林语堂比马克吐温稍微好一点,
他破产以后,
关了美国的杂志社,
应邀来到新加坡,
担任了刚刚建立的南洋大学的校长。
按理说,
校长的工资挺高的,
虽然破产,
但生活还是可以衣食无忧的。
可林语堂不甘心呀,
他始终没有放弃发明梦,
只想拿校长的工资和特权去填补打字机那个深窟窿,
拆东墙补西墙,
墙是要倒的。
1954年,
在他上任校长仅半年之后,
南洋大学发生了著名的“林语堂事件”,
至今仍然是新加坡上层社会茶余饭后的谈资。
报纸上这样骂林语堂:“南洋大学这场不幸的风波是林语堂一手搞出来的,丢尽知识界的脸。”
04
50年代的新加坡马来西亚,
聚集了大量早年因战争流亡南洋的华人侨民,
因为美苏冷战的关系,
他们没有办法回到祖国怀抱。
他们害怕子孙会忘记中国传统,
脱离中国文化,
集资建立了南洋大学,
专门教授华人子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林语堂因为一本《中国人》散文集享誉华人世界,
受邀成为南洋大学校长。
就任之后,
林语堂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钱,
张口就是两千万叻元,
用于学校建设和运营。
第二件事,
是他不允许学校里出现政治、党派倾向,
有国、共关系的学生和教员都被开除。
学校董事会的陈六使是一个商人,
既不懂教育也不懂政治,
对林语堂的要求全盘答应。
新官上任三把火,
林语堂干的第三件事却惹了众怒,
他任用大批亲属,
让女婿黎明做了行政秘书,
女儿林太乙做了校长室秘书,
侄儿林国荣做了会计长。
这引起了董事会的愤怒:林语堂是要将南洋大学变成林氏私塾吗?
最关键的是,
林语堂还要求学校给教员涨工资,
开出的工资单世界第一高,
他自己的工资则比哈佛、耶鲁校长加起来还高。
董事会不同意,
林语堂就要求这笔钱从那2000万的教育基金里出,
引起社会愤怒。
这种不满裹挟着林语堂对两千万资金的不合理利用,
双方矛盾越来越大,
到最后都拍桌子大骂、直至对簿公堂。
陈六使要求林语堂辞职滚蛋,
林语堂却列了个账单,
零零碎碎开出30万5千2百零3星币的工资+补偿,
把任职半年来的茶米油盐都算上了。
校内华人基金会不肯出钱,
陈六使没办法,
自掏腰包把这尊大佛请走了。
因为这件事,
林语堂在新加坡的名声臭了。
由于缺钱,
他的中文打字机事业也彻底失败了。
林语堂虽然半辈子都在专注发明创造事业,
自诩是理工脑,
但其实他还是充满着文人的自由主义情绪和浪漫主义思想。
文人眼中的“阿堵物”,
是他实现理想的必需品,
而他也从来不掩饰自己需要挣钱这一念头,
旁人对任人唯亲这桩事儿避之不及,
他倒光明正大地开起后门,
遭人批判,
还觉得是别人太蠢。
他一次又一次对这些耗费周章却收效甚微的新奇发明投入巨款,
带着革命主义的乐观与不切实际。
别人骂他丢了读书人的脸,
他说:“总是看别人眼色行事会沦为庸俗,为了彰显个性而特立独行也好不到哪去。”
即使到最后赔了钱坏了名声,
他也用幽默的笔触写:“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