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09日 星期四

《长安十二时辰》刮唐风 展现传统文化之美

《长安十二时辰》刮唐风 展现传统文化之美

古装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近日收官。这部网剧用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形成一个“现象级”收看热潮,以其紧凑的剧情、精良的制作、绝美的布景、 考究的服化道,在豆瓣获得8.6高分,成为2019现象级口碑剧王。

《长安十二时辰》情节烧脑

《长安十二时辰》刮唐风 展现传统文化之美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该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刺客”狼卫企图使得长安城陷入危局,靖安司主脑李必(易烊千玺 饰)委托“死囚”张小敬(雷佳音 饰),务必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城的故事。电影质感的镜头画面,细节考究的服装道具,一众演技在线的主演配角共同上演了一出节奏紧凑、情节跌宕、悬疑烧脑的“长安版《24小时》”。

剧中张小敬、李必心系家国的人物设定以及巨大的情感张力,都不免让网友想起4年前的《琅琊榜》,有网友留言,“这是《琅琊榜》后我又一次看到的‘良心’大剧。”

据悉,该剧还将在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以及北美地区全集付费上线,实现华语剧的重大突破。

用影像展现传统文化之美

《长安十二时辰》刮唐风 展现传统文化之美

《长安十二时辰》制作的唐长安模型。(来源: 北京晚报)

《长安十二时辰》刮唐风 展现传统文化之美

摄影用光讲究。(来源:羊城晚报)

剧组总共搭建了总面积高达70亩的场景,参考历史资料进行还原,建筑形式、房屋规格都遵循唐代建筑特点,房屋整体不高,颜色以朱红色为主,街道的宽度都有据可依。

导演曹盾说:“我想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剧集之中,让大家看到传统文化的‘美’。”这种美首先是美学上的美,体现在礼仪、服饰、食物、生活用具等多种方面;同时,也是蕴藏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美”,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韧劲,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开放、包容和自信。

剧组还专门请来专家,精心复原了28种供各种宴会日常场景所需的唐朝点心,还将古法造纸和打铁花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巧妙融入,带观众领略文化之美、生活之美。

再现唐代流行社交风潮

《长安十二时辰》在服化道方面也相当考究,芙蓉冠、咬唇妆、高发髻、叉手礼……,在网上引起热议。李必曾以修道之名远离长安,因此以道士扮相出场,头带芙蓉冠,手执拂尘。张小敬的织锦缺胯袍、龙波的蹀躞腰带、姚汝能腰间的鱼符……每个人物都有专属的服装配饰设计,堪称“长安服饰图鉴”。

《长安十二时辰》刮唐风 展现传统文化之美

芙蓉冠:剧中,李必莲冠的戴法引起争议。其实,这种纵向佩戴簪子的方式叫子午簪,正是道教的特色。李必戴有两冠,上清芙蓉冠和玉清莲花冠,这是道教中高阶法师才能佩戴的头冠。

叉手礼:即“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是一种表示特别恭敬的礼节。有学者认为,在唐代时,叉手礼已经非常普及,妇孺皆知。而叉手礼广泛流行,大概在宋元时期。

唐代女性妆容:不止咬唇妆,唐代女子对面妆、眉形、发髻也很讲究。唐代女性妆容较为多样,如以铅粉为主的白妆、以胭脂为主的红妆,以及桃花妆、飞霞妆、酒晕妆、啼妆、泪妆等。画眉已形成风尚,样式有十多种,如柳叶眉、月眉、阔眉、八字眉等。发式也非常多,光有名字的就有两百多种。梳在头顶的发髻称为高髻,是盛唐时最流行的一种。此外,剧中的仕女服装复原时,也参照了大量唐代仕女着装。

唐代铠甲兵器:剧中出现的唐刀样式,大多完全仿制了唐朝刀柄的图案和刀尖形制。剧中无论是主角、配角,甚至群众演员的服装和道具,几乎都是重新制作而非租借,确保最大程度还原历史。

麈尾:这是一种在扇面周围加装兽毛的扇子。麈尾一般用于在清谈中分清主次,也可以祛扫蚊蝇,消暑解热。此外,它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只有身份尊贵之人才能够手执麈尾。唐代时,麈尾还在士大夫中流行。

上一篇新闻

情人节当晚,淘宝直播带来了一场特殊的5小时“不见面音乐会”

下一篇新闻

宫斗剧为什么好看?其价值在于宫斗过后的现实规训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