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毕殿龙:中国教育应不断思考和完善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

编者按:这是作者2010年关于教材、教师与教学三个层面的思考。现在看来仍有参考价值。现在发布于此,既为和大家交流的基础,也便于保存资料。

提要:一、真正形成对创新教材的奖励机制,杜绝和惩处以教材多样化为名,行集体分赃、利益输送,以商业动机混乱教学内容的行为。二、加强农村无证代课教师新增源头管理,教育部统一建立教师人才库,按层次和需要,至少以省市为单位,随机让待岗教师就业,减少黑箱作业,增强教育资源的公平性。三、丰富学生升学评定内容,增加能力和社会实践要素,引导培训和选拔全面人才,借鉴西方教育,拓展学生思维。


欣闻今年国家要让教育基金真正达到GDP的4%,并且要制定新的教育纲要。这些都无疑对我国教育事业是个利多消息。但是如果教育基金即便真的达到GDP的4%,但使用不当或者浪费,或者教育纲要没有从目前和长远解决困扰中国多年的问题。

那么钱越多,就会像旅行一样:以前我们钱少的时候是坐汽车走路,现在有钱了,坐上了火车或飞机,在同样的时间内,我们就会偏离正确的教育目标、目的更远。要想让教育资金给我们的旅行提供更加快捷有效的工具,让教育规划给我们提供一个正确的目标,这就需要首先审视我们现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使用和监管使用,我们增加的钱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教育中的问题是什么呢?最基本的就是,第一,我们在教学生什么、谁来教、怎么教?第二,学生们课余之后在玩什么和怎么玩。这里重点是要以本人多年的研究和时间来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本文能够真正引起教育部门高层的注意,本人则会进一步陪他们到基层去看什么和怎么看(调查),至少有十大问题急需解决,这里只是简单举例教育上亟待解决,但又需要长期努力的几个关键问题而已。

上述问题不但长期困扰我国的基础和高等教育,并且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有效实施而日渐突出。独生子女在缺少育儿和教育的家长的溺爱下,性格中任性、孤僻、脆弱、自私明显高于计划生育之前,而没有针对独生子女制定出相应的心理和课业辅导教育计划,没有更好地弥补这些情况,反而因为繁重的课业、极大的考试压力而导致孩子动手能力差、交流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薄弱,不能吃苦,缺少感恩思想等。

也许不需年轻人中的每个人都表现这样,只是和六七十年代的孩子相比,有这些弱点的人的比例增加,就是对国民素质的一个挑战。我们的专家学者是否做过相应的比较学(计划生育前后,中西方等)、行为学的研究?是否提出过类似的解决方案?实施的情况如何?

先看看我们学校都教孩子什么、谁来教、怎么教的问题。学校以升学率的多寡为目标,以灌输式的方式、大量布置作业和开办各种培训班等手段,让学生反复去背诵、练习同一类题目。

而我们的课本开放教材编写后,并没有让教材质量有个大的、创造性的飞跃,反而因为一些省市因为人才和急功近利的关系,编写的教材远远没有教育人民出版社的教材来得系统、有渐进性和延续性和覆盖性。以鲁教版为例,缺少衔接和难易程度跳跃颇大的教材,并没有因为多出版几期有所改善。

教材编写没有自己的独特性,整体水平包括选取文章、试题和问题的方向缺少独特的东西,但这并不影响其在许多地区推广并形成课外练习、报纸等一系列极大商机的新的教材利益链。当花在教材编写上的精力还没有推销方面大时,我们就无法期望他们给学生提供最好的教材。教材编写放开的大方向是对的,但是雷同的、重复的东西只是简单的重复,不但背离了教材多样化的初衷,要形成真正的审核和鼓励创新教材的体制。

每个章节甚至是相同的课文,要有几个人提出几套方案让评审文员会选择。特别是语文课,后面的思考题多年不变,真应该借鉴西方人,包括新加坡课文这方面的提出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拓展孩子的思路。等等。

毕殿龙:中国教育应不断思考和完善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


谁来教的问题,是唯一我们近年越来越进步但并非真正解决了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大学生急剧增多、就业压力的增加,教育工作越来越成为稳定和收入高、假期多的热门行业,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为教师队伍提供了很大的人才筹备。

另一方面是,社会文化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极差的教师的确是无法在学校安身。但这也没有完全解决最优秀的教师都能够得到教师岗位的问题,这是因为用人权在于学校。特别是农村目前还有大量没有受过正规的教师在担课,而却有大量的正规大学的学生在闲置(这个问题如果能够不再增加新的代课教师,而是从正规渠道来进新的教师,等农村老教师退休后问题就自然解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需要像司法部的司法资格考试一样,学生获得教师资格后,统一进入教育部的教师人才库,然后那个学校需要教师,就从人才库中随机抽选。这样就遏制了学校对教师选拔的黑箱作业,也平衡了教育资源(也可以考虑像高考录取那样有个第一批、第二批这样的层次)。

怎么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也不是仅仅用钱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教材和教学大纲以及高考取材的方式决定了怎么教。如果教材编写得更具体、有更多的实践要求和思考角度,教师水平差一些也可以做到。

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实践和其他能力基本不在考虑之列,让教学向考试机器化、标准化无限畸形发展。特别是大学,许多高校中的社会科学类专业的教授,还像中学一样照本宣科,在灌输学生自己看书就完全可以明白的知识,而不是告诉直接告诉学生,该问题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以及要得出这些结论和观点应该如何研究、思考和实践。

毕殿龙:中国教育应不断思考和完善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

中国这么多人口和大学不能获得诺贝尔奖,不是偶然,是我们大学根本在一个僵化的体制下,在重复一些低级的知识传承。我们出类拔萃的人物往往不是严格按照我们教育制度驯化而来的学生,而是游学海外或者跳跃现行教育模式自行学习的学生。(按毕殿龙搜索参看《王小丫别把天才考傻了》)中国人的聪明毋庸置疑,如果我们逐渐改变我们教育的方式、方法,相信中国人不但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也有极强的创造能力。

篇幅关系,这里只先谈我们现在教育中的问题,和部分解决问题的方法。本人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在学生怎么玩,怎么在玩中,和利用课余时间轻松地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有长期的研究和实践。

中国素质教育的改革更大的空间是孩子的课余时间。现在即便解决孩子课业太重的问题,但如果不解决孩子如何玩的问题,假期和课余时间没有事做的孩子更是得不偿失。

中国的素质教育改革一直是换汤不换药,不是没有这样改革的能力,而是没有这样的决心。因为高考陆续的程序和方法,素质教育改革的最小单位是一个省或者直辖市。中国10多亿的一个国家,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教育改革要放手,要有向西方教育模式学习的智慧和勇气。
毕殿龙

上一篇新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英语Unit2 SectionA 2部分课文翻译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举办多样华文活动,第五届中小学课文朗诵比赛圆满结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