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月05日 星期日

逝去的岁月|《蔡澜家族》编辑手记

逝去的岁月|《蔡澜家族》编辑手记逝去的岁月|《蔡澜家族》编辑手记

逝去的岁月

——《蔡澜家族》编辑手记

大名鼎鼎的蔡澜,祖籍广东潮州,1941年生于新加坡。年过花甲的他,喜欢吃吃喝喝,旅行游走,与人谈天,写书写字……爱好好不广泛,是个名副其实的有腔调的生活家。他的一生是艺术的一生,所涉领域皆有极高建树,电影、旅行、美食、时尚、主持、人生哲学等无一例外。因此,与金庸、黄霑、倪匡被称为“香江四大才子”。这位才子1980年至今共出版200多本著作,近年联合其家人写了一些家族里的亲情故事——《蔡澜家族》,细腻之处,读来让人觉得温暖甜蜜,令人动容。

蔡澜在家中排老三,其他的兄弟姐妹分别是:大姐蔡亮、大哥蔡丹、弟弟蔡萱。他们的父亲蔡文玄,为人正直、清廉,守诺言、重情义,在乱世中仍坚持文人风骨,不随波逐流,一生光明磊落,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母亲洪芳娉,是女权分子的先驱,做事果断,敢作敢为,随夫南渡至新加坡,颠沛流离但却不离不弃,含辛茹苦边工作边带大几个孩子,并教导他们成人成才。蔡澜家族祖籍广东,后因战乱举家搬迁至新加坡并发展壮大,几经辗转,颠沛流离,终形成这个具有南洋特色的华侨家庭。家人,朋友,亲情,个性构成了他们全部的温馨。

逝去的岁月|《蔡澜家族》编辑手记

父亲蔡文玄(柳北岸),为人正直、清廉、守诺言、重情义、坚守君子之风。

蔡文玄

为了躲避战乱,只身来到新加坡讨生活,聪明勤奋的他因文笔通畅,写得一手好字,又通多种语言,被邵仁枚、邵逸夫兄弟留任海星公司(邵氏兄弟公司前身)。当过老师,做过校长,掌管过电影公司,一生勤勤恳恳,扶危济贫,乐善好施。女儿蔡亮这样记述父亲蔡文玄:

五十年代,新加坡有许多老人无依无靠,生活困苦。父亲同情他们,想为他们做些事。

他向两位老板(邵仁枚、邵逸夫)建议:在每年年底,派发金钱及米粮给这些老人家。他的建议被东家接受,委他主理此事。

我记得每年派发救济老人的活动在举行之前,母亲、我和奶妈三人,每日都要到合洛路(Havelock Road)的新加坡河边仓库(如今尚在),在闷热和充满树胶胶片的臭酸味中,汗流浃背,把两斤白米、一斤面粉、一斤白糖,分别称重后装入袋中。一包一包扎紧后,分别安放,准备分发给老人。这一份义务工作要四天才能完成。我们为这些老人家尽些力,做点善事。

逝去的岁月|《蔡澜家族》编辑手记

这是母亲二十三岁嫁给爸爸时拍的,圆脸,戴圆形眼镜,身穿旗袍,父亲一身西装,两人非常登对。

洪芳娉

年轻时在学校任教,是学校里数得着的美人儿,心地善良。日军占领新加坡后,日币贬值,丈夫蔡文玄的薪水不足以养活一家人,家中陷入困境。她咬紧牙关在在游乐场内开小百货店,每天凌晨三点摸黑进货,夜间销售。晚年的她爱喝白兰地,偶尔打打麻将,照顾孙儿孙女,享受天伦之乐。外孙女蔡芸(大儿子蔡丹的女儿)这样记述祖母:

我的祖母——洪芳娉,是个典型刻苦耐劳、节俭淳朴的潮州妇女。

早年和祖父蔡文玄从汕头漂洋过海来南洋谋生,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日据时代的苦日子,她的坚强、勇敢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和祖父携手一步一步地改善了贫苦生活,同时教育四个孩子更加团结一致,手足情深,不分彼此。

祖母烧得一手好菜,最让家人怀念的一道潮菜,是她做的酱油腌渍螃蟹。每次祖母做这道菜时,我一定围着看祖母洗螃蟹和支解那些垂死挣扎的小东西。当下觉得祖母十分勇敢,只见她用刷子快速地清洗那些张着利爪的家伙,接着手起刀下,三两下子就把螃蟹用大菜刀劈开几段,中间还有黄澄澄的蟹膏流出呢!切开后的螃蟹不需要烹煮,只需把它们浸泡在酱油、花雕酒、蒜头、红辣椒里一两天就能吃。我虽然没机会吃过祖母亲手做的这道菜,但是看到长辈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就知道味道应该有多鲜美好吃。现今人们讲求食物卫生,害怕高胆固醇,许多潮州菜馆已不做这道菜,做法看似简单,但相信已快失传。

逝去的岁月|《蔡澜家族》编辑手记

蔡亮经过半工半读的辛勤努力,终在1960年完成大学课程,修得南洋大学中文系学位。

蔡亮

出生于汕头市,四岁随母至新加坡。受中英文教育,获英国剑桥九号文凭及南洋大学中文系学位。师资训练毕业后,任教38年。担任新加坡南洋女中训育主任9年,校长职18年,1995年退休。曾被受委为新加坡国防部民防咨询委员会会员、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中学高级华文教材组指导委员会会员、新加坡教育部学校理事会会员、新加坡电视台咨询委员会会员。1984年荣获新加坡政府颁发教育行政功绩奖章。因是长女,常身兼母职,不仅是家里的好大姐,学业、事业更是优秀,在她自己的记述中可以窥见:

在校时,我连获两年作文比赛冠军,校外全新加坡作文比赛第一名。过后,校方不再拿我的作品参选,教务主任叶同璋老师对我说:“留机会给别的同学。”

此外,演讲、书法皆曾获奖。校内舞蹈、戏剧、中英文主持、报幕等活动,少不了我。

在校外,我参加话剧演出、电台广播剧、广告广播录音、代课、补习等活动及工作,也曾担任拍摄电影时的中英通译(因为当时的演员、工作人员是香港人,而导演是美国人)。

这些活动,丰富了我的舞台经验。在台上有自信心,来去自如,出口成章,毫不怯场。对我后来做教师、担任校长职位的工作,有莫大的帮助。

逝去的岁月|《蔡澜家族》编辑手记

留学日本的蔡澜,对日本文化非常熟悉。

蔡澜

14岁时在《南洋商报》发表第一篇文章,16岁到日本留学专攻电影,并在日本为邵氏电影工作。之后在纽约、首尔、印度、尼泊尔各地流浪。1963年,22岁时定居香港,任邵氏电影公司制作经理,10多年后任嘉禾电影公司副总裁,曾监制一系列成龙的电影。长期在《壹周刊》及《苹果日报》撰写专栏。有多部著作,包括游记、人物、食经、笑话、人生哲学等,其中以饮食文章最为著名。1992年在亚洲电视与倪匡和黄霑主持清谈节目,轰动一时。对美食颇有研究,对美女颇有品位,对衣着颇为讲究……其友如此评曰:

一般上,我们认为新加坡是美食国度,蔡澜却不这么看,只有极少数几家餐馆他认为是好的。我和两位好友请他去一家我们认为最好的肉骨茶摊位,他尝了一口汤,就说不行;吃了一口蒸鱼,又说不行。总之,这不行那不行。他说他有说真话的储备,老了,可以拿出来用。不过,他还是给了我们面子,没有在记者面前说,否则报纸登出来,我们也没脸再去这家店了。吃完肉骨茶,蔡先生提议去吃冰淇淋。他说几年前医生告诉他血糖正常,突然就对甜品有了欲望,那天他除了冰淇淋,还点了一杯粉红的草莓奶昔,一边吃一边自我调侃:“暧昧。”

蔡澜爱穿也会穿,衣着品位挺高。人靠衣装马靠鞍,蔡澜走出来是有派头的。他喜欢穿色彩鲜明的麻质衣衫(看上去像是BritishIndia牌子),印花也好绣花也好,看起来蛮顺眼。说实话,这类衣服穿不好就俗、就娘、就土豪。蔡澜倒是压得住这身衣服,穿得干净服帖明朗灿烂。那两天,他行头换了四五次,最抢眼的是一袭灰色长衫,布料是大名鼎鼎的日本“小千谷缩”。“小千谷”是地名,位于新潟县;“缩”,日文绉布之意。这种麻质布料夏天穿最舒服。不过,夏天的舒服是冬天的辛苦换来的,它需要在下雪的冬日制作。手工抽取苎麻纤维,捻成线,和棉线捆成一束,使用一架简单的背带式织布机,织出几何或花朵图案。最终将布匹放置在雪地上晒十多天,等它缩皱。

逝去的岁月|《蔡澜家族》编辑手记

蔡萱(左一)1972 年进入电视台工作至1999 年,总共二十七年,费心劳力,尝尽甜酸苦辣,今生难忘。

蔡萱

毕业自东京千代田电视学院。1972年加入Radio Television Singapore。20世纪80年代开始任新加坡广播局演员训练班导师。1994年制作《金牌师爷》连续剧获当年最佳电视剧奖。1999年离开电视台加入CBN网络公司当制作总管。2002年加入全方位工作室有限公司当制作总监。2005年9月担任全方位工作室有限公司所开办的演员训练班主要导师。有着27年电视制作经验,当过导演、监制、高级制作经理等。作品有《咖啡乌》《奇缘》《潮州家族》《调色板》《三面夏娃》等,英文剧有Light Years, Colours等,拍及监制电视剧超过200部以上,是一位勤恳、有才华的电影人:

这次能到泰国拍外景,多得泰航及名人旅行社属下“杰旅假期”的赞助,他们一切安排得极为妥善,尤其随队的Miki小姐帮了我们不少忙,在此记上一功。

由于八天都没下雨,天气热到三十八至四十摄氏度,所有工作人员都成了烤鸭,尤其我们其中一位摄影人员,何财顺老弟,鼻子晒得通红,皮都脱了。化妆师Nacy,每天早上五点就要起床为演员化妆,是个好不易为的差事。

四种演戏的感情都尝过了。在泰国,喜的有:这次工作人员任劳任怨,互相帮忙,把集体合作精神表现得太好了;怒的有:在某处拍摄时,竟有人故意阻碍,以讨钱作为威胁,幸后来终于顺利解决;哀的有:我喝了极辣的“酸辣汤”,泻肚半晚,亏有曾皓文的“神仙丹”,救了我一命;乐的有:潘恩点菜炒牛肉,来的是一碟炒饭。甚至还有惊险一幕,淑韵自困旅行车内厕所半小时等等。

逝去的岁月|《蔡澜家族》编辑手记

左起:蔡丹女婿余光正、太太黄兆贞、女儿蔡芸、外孙女余依莅、蔡丹。(摄于1996年)

蔡芸

蔡家长子蔡丹的女儿,1988年东京庆应义塾大学(KEIO UNIVERSITY)社会心理学专业毕业。现职为企业翻译及会议口译员。生性开朗活泼,与祖父母蔡文玄、洪芳娉感情极好,从家族第三代的视角,记述她跟家人之间的感情:

我的童年是在加东公园对面一条小路的洋房中度过的。当年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等爸爸下班回家,带着我和哥哥到加东公园去散步和看大海。那时的加东公园后方,还没有填海建造东海岸高速公路(ECP),还是一大片沙滩和大海。爸爸常带着哥哥和我到沙滩去拾贝壳,有时还会走到由许多大石块堆砌成的防浪堤隙缝中抓小螃蟹。在那个没有电脑、Iphone、Ipad的年代,大自然的一些景和物都是能够满足我们孩子好奇心的玩具,而且是免费的!

记忆中,父亲收集给我们的玩具有:从相思树下捡到的红彤彤相思豆、家门外一棵橡树掉落下来的褐色橡皮具籽、吃完棒冰后洗干净的冰棒子,还有从邮寄到家中的信件封套上撕下的邮票等等。他还会亲手抓来一些小生物,装在一些用过但洗干净的果酱玻璃罐子里,让我们认识什么是生物和昆虫的世界。可是这些小生物只能眼看手勿动,例如:海边防浪堤里抓来的小螃蟹,从家门外篱笆上的爬藤植物丛里抓来的瓢虫和无毒小蜘蛛,还有花园的土壤泥巴里挖到的肥蚯蚓等等。

延续2013年出版的《蔡澜家族》之成功,《蔡澜家族》(二)更有系统地介绍蔡文玄、洪芳娉伉俪的生平,也从多角度描写了家族内多位成员的个性和故事,令读者更能感受到各成员间的亲昵和温馨。特别是这一次作者阵容添加进新的成员——除了蔡亮、蔡澜和蔡萱三姐弟外,还有蔡丹的女儿蔡芸,她从族中最年轻一辈的角度,描写她跟父亲、祖父母之间的感情,笔下的细腻之处,往往叫人读后为之动容。

蔡氏家族三代成员,足迹遍及海外多个华人社会,阅读他们这个华侨家庭的家族史,同时也是阅读了涉及中国大陆和新加坡等地二战前后的民生、教育、社会环境的历史。华人在成长及演变,所居之国之地也在成长及演变之中,书中娓娓道来,值得读者细加体味。历史是一面镜子,这本书让我们拿起这面镜子。

山东画报出版社 张雅婷

逝去的岁月|《蔡澜家族》编辑手记

《蔡澜家族》(二)

蔡亮 蔡澜 蔡萱 蔡芸 合著

48 元

2018年1月出版

山东画报出版社

官方网站

hbcbs.com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山东画报出版社官方淘宝店

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点击有惊喜!

逝去的岁月|《蔡澜家族》编辑手记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蔡澜家族》(二)。

上一篇新闻

揭秘!新加坡国际学校入学考试,究竟考什么?

下一篇新闻

让教育回归“常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