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04日 星期六

发现新冠脑炎?地坛医院首证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

导读

地坛医院通过基因测序证实确诊的新冠肺炎合并脑炎病人的脑脊液中存在新冠病毒。第七版诊疗方案中新增的病理改变部分亦提及,发现新冠病人脑组织充血、水肿,部分神经元变性

发现新冠脑炎?地坛医院首证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

地坛医院此次通过基因测序证实病人脑脊液中存在新冠病毒,并引发病毒性脑炎。这为新冠病毒侵袭病人神经系统提供了更多病理研究证据。该结论还有待更多临床数据进行验证。图/财新记者 丁刚

发现新冠脑炎?地坛医院首证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

文丨财新记者 赵宁

新冠病毒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得到临床进一步验证。3月4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下称地坛医院)披露,其收治的一例56岁新冠肺炎患者,通过基因测序证实脑脊液中存在SARS-CoV-2(新冠病毒),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病毒侵袭。目前该患者已出院。

这一新的临床发现引人关注。此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胡波团队曾发表论文《武汉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揭示新冠病毒或对患者神经系统造成伤害,重症患者更易发生急性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病变。(参见《学者指新冠病毒损伤神经系统 重症患者面临高风险》)这些神经系统损伤是否存在永久性损害,尚不明确。

地坛医院此次救治的病例再次提示,新冠病毒能直接侵袭患者神经系统。据地坛医院介绍,这名56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是1月24日收入院,当时已出现呼吸衰竭,为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治疗三天后,病人病情未能好转,胸部CT显示双肺磨玻璃密度影范围扩大,部分实变影。短暂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后,病人呼吸窘迫仍然没有缓解。后在ICU对病人气管插管治疗。

此次疫情中,北京地坛医院早布局、早准备。自1月12日起,医院便开始承担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筛查、隔离工作,收治了北京市第一例确诊病例。当时新发现的病例须报国家卫健委下属CDC进行复核、确诊,1月19日深夜出结果,20日凌晨方对公众披露。(参见“独家|北京首例患者就医始末:1月12日收治,19日确诊”)

前述56岁许姓患者入院治疗是在北京疫情公布后的第四日。这例患者救治工作由地坛医院ICU主任刘景院主持。就在1月24日那天,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孙英春也被确诊为“新冠肺炎”重症。他是北京市第35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孙英春此后曾透露,为了让他能够在密封的ICU病房看到一线风景,刘景院医生曾为他设法打开并固定过ICU病房的窗帘。(参见“一位传媒大学教授从新冠危重走过来的28天”)

许姓患者出现呼吸窘迫后,地坛医院在ICU对病人气管插管治疗。96小时后,病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颌面及口角频繁抽搐,还伴随持续的打嗝。医生检查发现,病人颈抵抗阳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张力升高,双侧膝反射亢进,双侧巴氏征及踝阵挛阳性。但病人头颅CT显示颅内未见异常,脑脊液生化检测也显示正常。

颈抵抗、双侧巴氏征和踝阵挛分别是用以检测患者是否出现颈部神经、运动神经元和中枢神经损伤的指征。

地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检验科及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联合工作组又对采集的病人脑脊液标本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排除了其他可能感染的病原体,获得了SARS-CoV-2病毒基因组序列。

这名56岁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最终被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医护人员在对病人机械通气的同时,又针对病毒性脑炎进行救治。经过治疗,病人肺病影像学逐渐好转,神经系统症状消失。

2月10日,病人气管插管拔出,通过鼻导管吸氧。2月18日,也是起病的第32天,病人转出重症监护室。2月25日,病人出院。

地坛医院方面表示,自今年1月12日收治2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并于1月20日确诊以来,截至3月4日7时,该院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50人。其中许姓患者是唯一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并脑炎患者。

新冠肺炎患者可合并ARDS、心肌损害、凝血功能异常、肾脏损伤、肝脏损害等多脏器损害。地坛医院院方强调,尚未发现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报道,此次新冠肺炎合并脑炎病例在全球尚属首例报告。

刘景院提醒抗疫救治一线中的医护人员,在临床观察中,不乏有颈抵抗,病理征阳性,突发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的病例存在。面对此类患者,需要警惕新冠病毒感染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及时进行脑脊液等相关检查,并完善脑脊液SARS-CoV-2核酸及基因测序等工作,为更全面了解COVID-19做出探索,并积极处理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从而进一步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

新冠病毒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已现多个病例。上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胡波团队对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神经系统研究显示,214名患者中,超过三成的病患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具体表现为三类:一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意识障碍、急性脑血管疾病、癫痫等;二是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如味觉减退、嗅觉减退、食欲减退、神经痛等;三是骨骼肌损伤。

胡波团队的研究认为,病人神经系统受到损害或与ACE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有关。文中提到,ACE2是新冠病毒的功能性受体,即病毒感染细胞的“入口”。这种受体存在于多种人体器官,包括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这可能是新冠病毒直接或间接引起神经系统症状的病理机制。此前亦有研究证实SARS(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和MERS(中东呼吸综合症)均会引起神经损伤。

研究者还指出,病人中枢神经受损的比例最高,这可能是新冠病毒通过血行或逆行神经元线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

(此文限时免费阅读,阅读全文请点文末阅读全文。感谢热心读者订阅财新通,支持新闻人一线探求真相!成为财新通会员,畅读财新网!)

首次利用抗体检测 新加坡成功追溯两起聚集性疫情 [2020-03-01]

新加坡卫生部门近日利用抗体检测成功追溯其国内两起聚集性新冠疫情的传播链。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首个使用抗体检测追溯病毒传播的案例。

新加坡卫生部门近日通告,新加坡首次使用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测试确诊了一个疑似病例,并确认了两起聚集性疫情中主要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这两起聚集性疫情分别为1月19日在新加坡基督生命堂的活动,以及1月29日和2月9日在神召会恩典堂的教会活动,后者为目前新加坡发生的最大的聚集性疫情。调查小组利用抗体测试发现,这两起疫情中的主要病例通过1月25日在美苑道(Mei Hwan Drive)的春节聚会建立起了联系。

抗体检测是指针对IgM/IgG等免疫球蛋白的检测。IgM指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是人体接触病毒后产生的第一种免疫球蛋白,也是病毒急性或近期感染的重要指标,一般在患者感染第7天或发病第3天能够检测出来;IgG指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有可能终生携带,提示病毒已经发生感染。

肺炎日记|3月3日:出院新冠患者“复阳”现象多发[2020-03-04]

疫情爆发至今,湖北消化存量任务依然艰巨。随着全球疫情警报拉响,一些海外留学生、务工人员回国意愿比较强烈,境外输入型病例持续增加,新增病例数几乎是中国境内的9倍。另一方面,全国各地康复者“复阳”多发,给疫情防控带来新挑战。出院患者是否会再次成为“行走的传染源”尚未明确,部分专家对治愈出院的判定标准提出质疑。

截至3月2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80151例,比昨日新增125例;累计死亡2943例,比昨日新增31例;重症病例6806例,比昨日减少304例;累计治愈出院47204例,比昨日新增2742例;现有疑似病例587例,新增疑似病例129例。总体来看,湖北省新增确诊病例大幅下降,而湖北省外新增确诊病例回升,浙江新增7例确诊病例均为意大利输入病例。(参见:【疫情数据解析】境外输入型病例增加(3月2日))

湖北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3月3日湖北省副省长杨云彦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消化存量的任务依然艰巨”,全省还有2万多名患者在院救治,6千多名重症、危重症患者仍需加大救治力度。此外,增量风险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控制,“像武汉市每天还有三位数的新增病例”。(参见:湖北:疫情增量风险仍未根本控制,继续采取最严格防控措施)疫情防控仍然是湖北省的头等大事。

学者指新冠病毒损伤神经系统 重症患者面临高风险 [2020-02-27]

新冠病毒或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重症患者更易发生急性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病变。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胡波团队2月25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是首份揭示新冠肺炎影响神经系统的研究,通过对214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回顾性病例研究,发现超三成患者出现神经系统表现,这一比例在重症患者中更高。

这篇题为“Neurological Manifestation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Wuhan, China: 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武汉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文章未经同行评审,发表在预印版平台medRxiv上,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胡波团队。

研究样本是从1月16日至2月19日的214名新冠肺炎确诊住院患者。其中,有88位重症患者和126位非重症患者。患者样本的平均年龄为52.7岁,有83例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研究者从电子病历中提取了相关临床数据,并由两名专业神经科医生进行复查。

责编|任波

版面|刘登辉 何京蔚

本文首发于财新网

我们坚持并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转载授权、投稿及爆料请联络财新健康管理员

邮箱:[email protected]

Fiona 18612891987

上一篇新闻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十)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疫情已达峰值,开始消退;冠病病毒会导致大脑萎缩受损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