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域的两艘沉船捞出九吨文物 发现独一无二的元代青花瓷瓶
新加坡国家文物局(National Heritage Board)宣布,先前在新加坡海域发现的两艘沉船近日完成打捞工作,一共发现约9吨14及18世纪的珍贵文物,当中包括初步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元代青花瓷瓶,而当局在第一艘船上发现的元代瓷器数量,更是有文献记载以来,所有沉船中最多的一艘。这些被打捞上来的文物,正由新加坡文物局及考古团队进行修复和清理工作,预计在年底前完成修复并向公众展示。
打捞上来的元代青花瓷瓶拥有细长的瓶颈、瓶身呈球形、瓶脚呈喇叭状。新加坡文物局表示,这种形状的元代青花瓷瓶是世上首次有记录,而在同一艘沉船上,还找到元代牡丹莲花纹的青花瓷碗和瓷碟碎片,以及不少龙泉青瓷。考古团队根据在这艘沉船上发现的中国瓷器,推算其历史可追溯至14世纪元朝时代。
这些珍贵文物在新加坡白礁西北,约100米海域的海底沉睡多年,直到2015年一些潜水员意外发现多块陶瓷板,沉船及文物才得以重见天日。当局随后委托了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的考古团队,对沉船进行勘察及打捞工作,期间在白礁以东约300米发现第二艘沉船。第二艘沉船除了瓷器,还有很多18世纪的工艺品,包括佛像、鸭、情侣等样式,另外还有多种铜合金及玻璃制品。
第二艘沉船配备四个船锚及九座大炮,考古团队以此推断沉船大约处于18至19世纪,因为这类大炮一般安装在18至19世纪初,东印度公司雇用的商船上,用于发信号及防御袭击,因此新加坡国家文物局表示,这艘船极有可能就是在1796年从印度驶回中国途中沉没的一艘印度制商船,这艘船上大部分的中国货,原先的目的地都是英国,可见当时的新加坡在中国与英国在贸易上的位置。
过去新加坡鲜有发现约14至17世纪、即被称为“淡马锡”(Temasek)时期的文物。而这次在某些沉船内打捞到的物品与陆上考古遗址内发现的文物类似,显示新加坡在1819年英国殖民者抵达前,已是一个贸易中心。而这次的发现相信将有助探索新加坡在该时期的历史。
图: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Wikimedia Commons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