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5月20日 星期一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

现今已至不惑之年的国人,只要一听到这首由郑绪岚演唱的《牧羊曲》,便仿佛条件反射一般,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幅安恬静美的画面:悠悠千年古刹之旁的山坡上,绿草绒蒙,山花展俏,团团雪球般滚动的羊群中,一位青衣蓝裙的牧羊少女,手挥长鞭,人比花娇……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那是八十年代曾风靡全国继而横扫东南亚的武打巨片《少林寺》中令人难忘的经典场景之一。

而扮演牧羊女“白无瑕”的河南姑娘丁岚也借此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戏曲演员一举成为华人世界路人皆知的明星。


01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成名天下知

如果说《少林寺》这部彰显中华传统武术与阳刚尚武精神的巨片是满目光头的男人戏,那么白无瑕这唯一的女角则是群雄中的一抹柔曼亮色,牵动的又岂是觉远小和尚的一颗尘心,更是点染芳菲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少年青春梦境。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平心而论,丁岚并非艳光逼人的尤物型美女,但一见之下,相信很多人的心中都会立即浮现出一个词汇:天生丽质。那弯弯柳眉,盈盈秀目,仿佛深藏在山谷幽处的一涧清潭,令误至此处的旅人顿时眼目清凉而一洗尘虑。

这般清丽绝俗,真的是嫌却脂粉涂污了那份天然颜色。

她的面貌,有似曹公笔下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私下以为,在外形气质的贴合度方面,陈晓旭之后,电影《红楼梦》中江南美女陶慧敏版的黛玉失之甜腻,而李少红的《红楼梦》中的蒋梦婕版黛玉则少了些灵动之气,相信如果让当年的丁岚扮演黛玉,不知演技是否能够压住阵脚,但最起码外形与黛玉的清、灵、秀、慧的外形设定是最为贴近的。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陶慧敏版黛玉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蒋梦婕版黛玉


1964年出生于河南郑州的丁岚,自幼便与曲艺结下不解之缘,9岁开始学习小提琴,训练舞蹈基本功。11岁考入河南省歌舞团舞蹈训练班,第二年考入学制五年的、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担任校长的河南省戏曲学校演员班。丁岚在校期间便崭露头角,曾在豫剧《红灯记》、《断桥》、《借伞》、《打金枝》中担任主角。

她肯定从未想到,自己会与离家八十多公里之外一座破败的荒山古寺(当时情况的确如此)产生命运的交叠而由此共同走向辉煌。

至于丁岚因何与牧羊女“白无瑕“结缘,据公开资料显示,《少林寺》导演张鑫炎是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将丁岚一眼相中。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本来可以不假思索地引用这段资料,但一个疑问却由此产生:《少林寺》拍摄于1981年,当时平生足迹未履京华且名不见经传的一个戏校学生,即便在校表现出众,但北京电影制片厂之于她,恐怕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存在吧?

继续深挖细究之下,真相浮出水面,这同时也是张鑫炎导演后来接受采访时曾提及到的,应是可靠资料。

这段经历颇为传奇,甚至旖旎。据说当时一位饰演棍僧的年轻演员来自河南京剧院,而他的父亲是京剧院的武术教头,兼职于丁岚当时就读的河南省戏曲学校(戏曲演员当然也要学习一些功架子)。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那位年轻小伙当时正在蓄意追求丁岚(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很正常),巧的是那时剧组也正为女主角白无瑕遍寻无获而四处撒网,遂向导演张鑫炎举荐了心上人。

大概小伙子将丁岚色艺大大美誉一番,说得张导油然心动,立即启程前去一辨优劣。但当时的戏曲学校管理严格,白天学习时间不得随意出入。他们只得先行住下,一直等到晚上,才将丁岚找出在下榻的宾馆见了一面。

一番交流后,张鑫炎取中丁岚,当即便拍板决定下来。但八十年代初校风尚严谨,学校不放丁岚,接下来面临的困难就是人员调动。不过对于产品一直由中影公司统购统销《少林寺》出品方香港长城电影公司来说,个把演员的调动并非难事。河南方面不好通融,张鑫炎便采取迂回战略,在北京运作一番,然后通过北京电影制片厂开了一纸调令,从而将丁岚顺利调进剧组。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这就解开了为何丁岚小小年纪无功无名便能够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谜团。按照以往常规,若非学校毕业分配(可想而知都是什么样的学校),便须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知名作,否则外单位人员要想调入那完全是痴人说梦。如此看来,丁岚调入北影只是个别特例。

脚不沾地的一番空中飞人式操作,年仅16岁的戏校学生丁岚顺利进组。

这样看来,世上之事难中难易中易,天时地利人和诸般因素缺一不可。命中无缘徒唤奈何,吉人天相则一路畅行。

但是,不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吗,美好的爱情就是在对的时候遇到对的人。爱情如此,人生诸事莫不如此。如果丁岚不是生有这样一副清丽绝俗的姿容,不在绮玉年华得以与自己天造地设般的角色邂逅相遇,那么即便得遇伯乐也是枉然!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对于有些人来说,某些路是注定要走上去的,一切都在神秘的机缘之中悄然孕育与择机而动。

丁岚的优势在于年轻纤巧,具有戏曲舞蹈功底,但她的功底较之李连杰与七省武术精英那就是完全的花拳绣腿。好在那时人心淳善,相信即便导演张鑫炎也未曾对未来的辉煌有所预料,更不要说这些初出茅庐的少年男女。

名,他们肯定还想不到那么远。利,一天的补贴只有一元钱。应该只有出自本心的淳朴认知:既然这是一件花了很多钱,集合了无数人力之事,而且导演偏偏还看中了自己,那就一定要把它做到自己的能力极限。

于是,丁岚拜师学艺,艰苦习练,所以虽无武术功底,但在影片中的闪展腾跃一招一式,在观众看来已是足够的英姿矫健。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更重要的是,二八佳人丁岚的那份纯澈如洗之美,实在是太符合国人的传统审美模式。

有一位网友用了一种诗意的语言来回忆自己对丁岚的热爱:

第一次感受心动,是因为《少林寺》。牧羊姑娘和小和尚的爱情,纯美而又朦胧,让我觉得自己暗藏的一根心弦被悄然拨动。那时我还只有十二岁。

第一次体验忧伤,还是因为《少林寺》:遥望心上人斩断尘缘誓归佛门,白姑娘在大殿廊柱之后那双含情凝睇的泪眼,也让我初次体会到了爱的无望与忧伤。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原以为只有我和朋友才喜欢丁岚。直到逐渐长大,才渐渐知道,她曾经是我们这代人中很多人的偶像,冰雪一样的女子。

三十多年过去,她在我心中永远美丽。我们永远都怀念着少年时那缕欢喜的心动。

在影片中最经典的那个少林武僧排队打水一字雁行的那场戏中,李连杰扮演的觉远累得支撑不住刚刚将尖底桶放下,头顶传来一声娇叱:不许放下!

他仰头上望,青涩少年顿时看痴。

眉如青山翠,眼底秋波横的丁岚,那一刻的宜喜宜嗔含情目,当年不知烙印在多少怀春少年的心间。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在查询丁岚资料的过程中,还在网上意外发现一篇文章,是一位影迷记述自己多年之前与丁岚的一段私密交情:1987年的深秋季节,作为报社一名通讯员的他,与正在陕西周至楼观台拍摄电影《东陵大盗》的丁岚得以结识。在他的眼中,丁岚亲切随和,毫无明星架子,通过采访两人甚至成为朋友。

后来有一天丁岚正好没戏,便问这位小伙子可否能够带她去当地景区田峪河一游,他当然求之不得而喜出望外地答应了。两人在田峪河口游玩了两个小时,河边的丁岚像个孩子般又笑又叫,一派天真赤纯。

后来,天降大雨,因为周围没有避雨之处,两人只好手拉着手在大雨中狂奔,直到跑到快进入林区之时才发现一个小小的护林房,于是便进去躲雨。护林房里住着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见两个人淋得浑身透湿,马上为他们生火取暖,还拿出自己烙的柿子饼招待客人。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看到那位慈祥老人,丁岚顿时想起自己患有骨髓病、身体一直不好的母亲。在那个简易的林间小屋中,影星丁岚像个平常女孩一样向身旁男生倾诉了自己忙于拍戏无暇照料生病母亲的歉疚之情,仁孝之心让他很是感动。

离开时,老人将家中雨伞拿给他们遮雨,两人就又亲亲密密一路共撑着一把伞回到了丁岚所住的宾馆。

后来拍摄结束,丁岚还带着一大包水果和各种小吃找到这位通讯员的单位,说很感谢那位看林大娘,现在片子已经拍完,剧组即将撤离,托他将雨伞和她买的食品给老人送去聊表谢意。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由此可见相由心生,丁岚的内心也如外表一样的纯澈美好。点滴之恩尚且不忘,这是何等稀少珍贵的美德。

如今三十年岁月已经过去,那位当年的报社通讯员却依然清晰记得与丁岚的相处情景并情真意切地撰文追忆。

他在文中写道,当年手拉手奔跑在大雨中的原野之上,“那样子真像在拍一部浪漫的爱情剧。”

当时还比丁岚小好几岁的他,应该在那一瞬体验到了今生的初次情动吧。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这就是他当年与正在拍摄《东陵大盗》的丁岚与另一位演员郭知本在外景地的珍贵合影。站在右面的他原来也是一个长身玉立面容俊秀的小鲜肉呢。

现在想必和丁岚同样年过五旬的陌生大哥,未经你的同意便将合影照片与你的故事分享给了所有同样怀念着当年影星丁岚的广大网友,想必你看到后应该也不会生气怪罪的吧?

祝愿那份芳菲的记忆能够常驻你的心底,每当回想,依然在岁月深处幽柔闪动。

02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举成名后,丁岚成为国内第一打女,先后参演《少林弟子》、《少林小子》和《侠女十三妹》,还有电影《东陵大盗》。

在《少林小子》中,因为第一主演李连杰的鼎力举荐,女一花落李连杰的师姐兼未婚妻黄秋燕之手,丁岚的女二存在感弱了许多。好在其后的中日合拍片《侠女十三妹》依然由她担纲主演,影响力一如既往。

《少林弟子》不算上乘之作,但有丁岚无与伦比的明星光环加持,票房也还不错,连随后剪辑出版的“小人书”都趁热大卖。片中一对姐妹花流落江湖卖艺,生死共赴与杀父仇人周旋到底的情节设定看点十足。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其后若干年丁岚再无亮眼作品。当时光进入九十年代后,她做出自己人生的一个重大抉择。因为《少林寺》上映之后席卷东南亚的热潮,丁岚在新加坡参加活动时受到狮城影迷的热烈欢迎。较之当时的中国大陆,新加坡虽小,但美丽清洁如同花园的环境,生机蓬勃的发展速度,当然更多为新加坡影迷的热情所感,丁岚对这个国家产生了美好深刻的印象。

所以,后来因参演中新合拍片《桃花扇喋血记》而受到新加坡广播局的盛邀,丁岚走出国门,成为新加坡的一名电视艺员,并随后入籍新加坡。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独自前往狮城落户的丁岚必定是怀揣对未来事业与生活的美好展望而启程的。但在新加坡开始职业生涯不久的她就遭遇到内心的迷茫困顿。在国内鲜花掌声簇拥的著名影星只能在新的起点从零开始,从前毫无悬念的女一女主自然是想也不要想的了。

她只能慢慢适应这种从未有过的为他人作配的职业模式。

而更重要的是,当时出访触目所及的扑面热情消散之后,丁岚逐渐发现新加坡人和中国人虽同是黄肤黑发,但文化意识的差异仍令她时刻感到自己身处异国。

她说“由于地理环境、所受的教育,新中两地的人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我和新加坡的朋友来往时是抱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我从来不强求别人同意我的看法,但是却必须理解彼此的想法。”

一个“必须”隐藏几多心酸。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后来丁岚坦言,自己其实在入籍新加坡的第一年就后悔了

但既然已做出选择,就只有继续前行。

在新加坡的十年中她先后参演了《东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她的端庄造型非常适合大家对观音的想象)《莲花争霸》中的兰兰,《莲花童子哪吒》中的殷夫人,但基本都是一些戏份平平的角色,没有多少可供发挥的空间。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数年的艺员生涯让丁岚对新加坡人产生了更客观立体的认识:他们的确是一个非常排外的民族,只要是外来人士,哪怕你再是艺业出众,也休想在由本地明星把持的娱乐圈中独占鳌头,你只能屈居配角,甚至龙套。

这一点,出生于内蒙古的女星塔琳托娅同样感触深刻。在新加坡武侠巨作《莲花争霸》中,她因反串邪魅腹黑却又情深不渝的反角白玉川大获成功,收获白迷无数,到现在还依然有剧迷情意不改,甚至不远千里前去新加坡以谋一面。但即便演技如此出色,塔琳托娅也始终不得重用,多年不得志之下最终选择退隐。关于她的故事,我另写了一篇文章《她为蒙古族,入籍新加坡,26年前反串“白玉川”圈粉无数今已隐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观。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两个同样出自中国本土的女星为了追求更美好的人生远赴他乡,但却最终双双情怀幻灭,一位回归家庭,一位志向难伸。新千年之后,丁岚开始觉察到一种变化,那就是十多年前曾给她以生机勃发之感的新加坡已日渐气象沉滞,而相反,她当时断然离开的故乡中国却开始高速发展,焕发出巨大生机。

人到中年,开始心气转淡而思乡情重起来。与十年前一样,2001年已届中年的丁岚回到北京,她退出演艺界,开始利用自己过往的影响力与人脉资源进军商海,做起了家庭精品生意。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也许具备经商天赋,丁岚的生意逐渐做大,业务范围遍及中新澳大利亚,据传如今已有亿万身家,究竟确切与否就不得而知了。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不为人知的还有她的情感婚恋状态,据报载丁岚在前往新加坡前在国内已婚,但后来移民新加坡后就结束了婚姻。在新加坡期间好像结过一次婚但再次失败,目前感情状况无从得知。


还记得《少林寺》中的“白无瑕”吗,曾移民新加坡,后归国成富商


如今已是56岁的丁岚,近年来的消息很少有人知晓。有关她的文章中所谓的“近照”,经我查证其实是一个与她同名的从事房地产的女士,以讹传讹罢了。不过从上面那张不知何时拍摄的照片来看,曾经俏丽夺人的她已不复当年风采,只有不大却形状娟好的一双秀目,还隐约可窥当年似喜非喜、如诉未诉的动人神韵。


我是仇意,欢迎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上一篇新闻

酷公司:只靠剪发,不染不烫不忽悠办卡,一年收入200亿日元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50岁男子为何容颜不老?上街女孩都叫他“哥哥”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