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中国针灸一代宗师承淡安:针法分享

中国针灸一代宗师承淡安:针法分享

承淡安(1899~1957),江苏江阴人,近现代最著名的针灸学家和中医教育家之一,现代针灸学科的奠基人。他开创了具有科学学派性质的“澄江针灸学派”。

中国针灸一代宗师承淡安:针法分享

承淡安1928年在苏州望亭创办中国最早的针灸学研究社,1933年10月创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针灸刊物《针灸杂志》。承老主要著作有《中国针灸治疗学》、《中国针灸学》、《针灸治疗实验集》、《校注十四经发挥》、《铜人经穴图考》、《针灸精华》、《伤寒论新注》等。

其中《中国针灸治疗学》大量引进近代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知识,既有现代解剖部位解释,又有人体照片实录,此书中还总结了二百多种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学科。

桃李满天下

1954年10月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任校长

承淡安先生桃李遍天下。其弟子北京赵尔康、杨甲三、程莘农,南京邱茂良、杨长森、杨兆民、肖少卿,福建陈应龙、留章杰,广东曾天治,广西罗兆琚,河南邵经明,浙江高镇五,安徽陆善仲、孔昭遐,山西谢锡亮,湖南詹永康等,无不以师出承门为荣。更有诸多承门传人,如香港卢觉愚、谢永光、邓昆明,新加坡何敬慈、邓颂如、刘致中,菲律宾高达三、关飞雄,以及被誉为“美国针灸之父”的苏天佑等,将针灸广泛传播至东南亚及至欧美。

一、将现代解剖学引入腧穴理论

承淡安认为,作为针灸施术的刺激点,医者必须明晰腧穴的定位结构。1931年,承淡安在《中国针灸治疗学》中,按照解剖部位标记各腧穴所处位置。在《经穴图解》一书中,绘制17幅经穴骨骼图,将腧穴与骨骼的关系描述得清楚明了。1954年出版的《中国针灸学讲义》,共收录他收集整理的经外奇穴132个,且分别记述了各穴名称、位置、针灸方法和主治病症。

二、改进针灸器具

20世纪30年代,承淡安在《中国针灸治疗学》中,对毫针的制式标准和质量要求作了严格的规定,并于1951年尝试以不锈钢制作针灸针,从而奠定了现代毫针的制作标准

三、治疗妇科病

  1. 灸治月经困难

灸点:三焦俞、阳池、中脘、足三里、地机、三阴交。

灸法:艾炷和艾条灸都可。

2.妇女的白带与痛经的灸疗

灸的部位:三焦俞、肾俞、中髎、中脘、气海、中极、血海、三阴交。

用半粒米大的艾炷各灸七火,最好用艾条灸。

3.妇女的白带病,一种灸法

灸点:带脉、关元、背阳关、三阴交。

灸法:用艾药条每天熏灸。

4.妇人腰酸冷痛生姜灸法

灸点和灸法:用生姜灸法,在命门、肾俞、大肠俞、小肠俞、次髎、下髎、中脘、肓俞、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5.妊妇浮肿的灸法

灸点:身柱、肝俞、脾俞、背俞、命门、次髎、中脘、水分、肓俞、足三里、三阴交。

每天灸一次,用艾条灸法。

四、针法讲解

一、进针后之手法

1.兴奋作用之针法:先用28号或30号针,作轻缓的刺激,约数秒钟或半分钟的捻转,病者略感酸胀,即予出针。刺激部位大都在其患部及其周围,或为其神经通路之处为多。

2.抑制作用之针法:先用28号或30号针,作持久的的强刺激,约1至2分钟的强烈捻转,并作5到20(甚至30)分钟的留针。刺激部位大都在其其患部及其周围,或为其神经通路之处为多。

3.反射作用之针法:视其证候如何而手法不同。如须使之兴奋以加强其机能作用时,可选用28号或30号针,予以短时期的中度刺激(捻转不轻不重、不徐不疾,提插均匀等);如须使之起抑制以减低其亢奋作用时,可选用28号针,作稍长时间的中度刺激。

4.诱导作用之针法:选用26号或28号针,作较长时间的强刺激,约1~2分钟,并作留针法。

二、一般应用之新针法

1.单刺术:系刺达肌肉层间,立即将针拔出,是属于极轻微的刺激。此法应用于小儿及无受针经验,或躯体极度衰弱者。

2.旋捻术:在针刺入时,或刺入后,或拔出之际,右手的拇、食指将针左右撚旋,是一种稍强刺激的手法,适用于抑制(强烈捻)或兴奋(轻缓捻)为目的之针法。

3.雀啄术:在针刺到达其一定深度后,将针体提上插下,如雀之啄食,频频急速上下运动,专用于刺激为目的。在提插之缓急强弱中,不仅能起抑制作用,亦能应用于兴奋为目的者。

4.屋漏术:怀雀啄术之运用稍有不同。即针体之1/3刺入,微行雀啄术,再行1/3,仍行雀啄术。在退针之际,亦如刺入时,每退1/3,行雀啄术而出针。此为专用于一种强刺激为目的之手法,适用于抑制、诱导。

5.置针术(即留针):一针到数针刺入身体穴位,静留不动,放置5~10分钟,然后拔针,适用于抑制、镇静为目的者。对身体衰弱或畏针者,须用强刺激作抑制、镇静手法时,此法最好。留针时间由5分钟至1、2小时皆可,视其证候缓解情况而出针。

6.间歇术:针刺入一定深度之后,时而捻转提插数次,复留置片刻,再提插捻转数次,再留置之,往复数次。此术应用于血管扩张或肌肉弛缓时,以兴奋为目的。如用强刺激,亦可作为抑制法。

7.震颤术:在针刺后行轻微上下的震颤,或在针柄上抓搔数次,或用食指频频轻叩,摇动针柄上端,专用于血管、肌肉、神经之弛缓不振者,即兴奋。

8.乱针术:在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立即拔至皮下,再行刺入,或快或慢,或向

前或向后,向在向右,随意深进,引为强刺激。专用于诱导及解散充血郁血。

其中应用最多者为雀啄术、旋撚术、置针术。

三、出针之手法

古法出针有补泻二法之区别,今则不复分别,不论何种手法,出针时必须将针作轻缓捻转,徐徐退出,而在针孔处用消毒棉花盖上,略揉数转。绝对不许将针一抽而出,否则有后遗感发生,或出血。

四、得气与补泻

进针后,必须得气,发生感应和传达。感应快的治愈速,传达远的取效宏。如遇体弱久病,针刺不易发生感应和传达的,则须用催气法,但不及用古人“爪括针柄”之法,只须凝神靜气,轻轻捻动针柄,缓缓提出针身少许。如是约经20秒时间,如仍无酸麻胀感,即以针再深入少许。如仍无感效,则再提出少许。如是反复试探仍不能得气时,必须休息1~2天再针。得气后,视病症及体质而分别用补泻手法。

补法:将针柄轻微捻动,由浅入深,缓缓插入,三捻三进而后一退,进速而退缓,指上皆不用力,此为要诀。如感应轻微,指力可略加强些;如感应太甚,则捻转可以轻缓些。约捻转2分钟即可出针。

泻法:指力要重,紧提慢按,使有剧烈的酸楚,约2分钟即可出针。

1957年7月10日,驾鹤西去。时任国家副主席的李济深题赠挽联:“康济斯民良相同功垂永誉,阐扬绝学名医传世有针经

中国针灸一代宗师承淡安:针法分享

学中医、爱中医

请关注我们哟

也可搜索关注官微:E海观澜

和更多朋友一起分享名医疗效

上一篇新闻

上斯坦福大学的中国富豪之女被开除 山东步长公司回应

下一篇新闻

传承针艾 以应四海——“中华之美”中医药针灸风采行系列活动走进剑桥大学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