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遍世界为人们理发,将消失的剃头匠文化带回中国
Ollie决定不理发了。
“不理发”的意思是,他根本一开始就在“搞文化”。
放7年前,就算把筛选范围扩张到全世界,能剪出美式渐变的理发师也没有几个。
可Ollie,算一个。
作为最早一批将Barbering(男士理容)文化带入中国的理发师,大多数时间,都是手里的剃刀在代表他说话。
“视野有限,但基本在我之前,中国应该没有Barbershop文化这么一说。”
他有点谦虚又极具震慑力的开场白精准地抓住了我的好奇心,然后我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这事儿是真的吗?不会又是一个文化梦的英雄主义吧?”
Ollie正在为姜武设计造型
事实证明我多虑了。Barber shop要放到国内,这门手艺的普及度还挺文化沙漠的。Ollie就代表了所谓“在沙漠里茁壮成长” 的一群人。
一家理发店卖衣服也卖手艺,涂鸦、扭蛋机、小台球桌……街头文化以压倒性的姿态出现。
Allstar Barbershop内景
小店另一边,喜欢玩滑板的理发师说话还带点饶舌,后劲很大。几个大男人聚在一起看球赛聊人生,音乐声要再大一点,说话都得用喊的。
用他的话来说,从你跨进那扇门开始,人与人之间的传统关系注定被打散,见谁都像认识很久的朋友。
在伦敦Lime House的教堂门口义剪
其实Barber圈子很小,也很“怪”,只是Ollie在这个圈子里相对硬核。
曾经走遍世界为路人和流浪汉理发,从纽约到曼哈顿,从伦敦到东京,从一把理发椅到如今遍布全国的学生……
是什么信念让一个完全没有理发基础的滑板青年,在过去8年中折腾出这样一圈“文化领地”?
“我想通过 Barbershop 文化去改善中国城市未来的样子。”这场金句频出的高密度对话,好像下一秒就能让人陷入集体主义的热潮。
在世界各地为路人理发
作为受访者,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你问他Barber文化如何能从0走到1,他真能给你往深了聊,聊得对面点头称是,起身鼓掌:“真有你的,ollie!”
不过,在我抛出“为什么会接触理发”这个问题时,前一秒还在谈笑风生的ollie突然长叹一口气:“这个,我要从何说起啊……”
看来,故事很长。不过,时间还早。
以下是他的自述:
理发?说真的我没想过
我叫Ollie(林立),福建泉州人。
成为理发师之前,我开了八年的滑板店,也做过近景魔术师、服装设计师,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做过饶舌歌手,在幼儿园教过英语。
能从滑板跨到理发这一行,说真的我没想过。
从小我的生活全都是XL的大T、滑板和音乐……用最亢奋的旋律唱出最反叛的歌词,90年代末的黑人文化,击中了我这颗无处安放荷尔蒙的少年的心。
Ollie玩滑板
那个时候,因为喜欢街头文化那样的生活方式,就连黑人球星那种棱角分明的发型都是一种梦想。
可现实很残酷,每次我满怀希望拿着照片走进理发店,最后都垮着脸出来。理发师一直用“亚洲人头发细软”的说法敷衍我,那我也真的很难解释,毕竟不懂美业人。
工作图
剪不出喜欢的头发,我就常常坐着生闷气,每次头发长长了,就自己拿推子全部推掉,头上那点事困扰我很多年。
直到几年后我踏入泰国一家理发店才发现:“妈的,这些理发师不正在帮黄种人剪黑人发型吗!”
Ollie 在 Never Say Cutz 理发
那家店老板是泰国很有名的饶舌歌手daboyway,在当地可以说数一数二。
进去之后我就惊呆了。哇,这不就是我喜欢的理发店的样子吗!理发和潮牌服装很完美地呈现在同一个空间里面,这太神奇了。
老板走上来,递给我一本发型目录,上面是黑人球员、饶舌歌手的发型,但都是亚洲人的脸孔。
Homie Barbershop发型册
你可以想象我当时是什么表情,我又惊呆了,亚洲人真的也可以剪成这样吗!
我没废话,坐下剪了一个圆寸,专业术语叫冰锥,剪完我就觉得这件事情太酷了,完全点燃了我要做理发的决心。
我也没有想得太远,只是想到回到中国没人帮我剪怎么办?所以我自己要懂得怎么剪。
日本冲绳驻店
厦门店工作照
因为没有老师,我就在 YouTube 上看很多片子自学,一个片子看几十遍上百遍,学里面的人怎么剪头发,工具怎么摆放,怎么和客人聊天。
也就是Shop Talk,Shop Talk 是 Barbershop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大家在店里讨论一个命题,每个人都可以发言。
那段时间除了吃饭睡觉,我眼睛一睁开就琢磨这件事。身边的家人朋友也都自愿让我操练,只要你来,就免费。
工作照
所以在我萌生想法到开第一家店,中间只隔了三个月时间,现在想想,这或许是我考验自己的方式,为了坚持和热爱,我能做到什么地步。
在香港爱群理发店交流
Barbershop在国内市场是极度缺失的,首先它就没有工具的教育。一个发型需要用到什么工具,怎样做到理路清晰,很少人知道。
当时我算铁了心了,从国外代购了全套工具,几乎花掉我所有结婚的储备。
Ollie的理发工具摆满一桌
不过还好,我做什么事太太都很支持。有一次我们两个人拗着手指在那边算:
如果每人每天剪8个头,40块钱一人那就是640,一个月也能赚将近2万块。算完哈哈大笑,还挺开心的。
我在泉州的第一家店,只有一把理发椅,名字叫Allstar Barbershop(全明星理发店)。
Allstar Barbershop内景
那时候理发店就我一个人,没有人帮我扫地洗头,我自己包揽所有的事。
我的服务又是一级棒的好,常常是十几个客人挤在15平方米的店里,然后又只有一把椅子,那画面你可以想象一下。
Homie理发店
Barbershop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只服务于男性,这和有些美发salon只服务于女性是一样的概念,就像是男女公共厕所的区别。把两个人群区分开是为了有更纯粹的相处和交流。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传统男士理发让我总觉得缺点体验感,坐下就拔剪刀,剪完走人,不买东西办卡他也懒得鸟你。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需要几分钟就走到了尾声,这很不real.
与客户交流中
想想你生活的环境,住在自己的小区,十几年周边邻居都不认识、大家都忙着生意赚钱,忙着攀比,家庭关系越来越紧张。
在街上,人们乱丢垃圾、随地吐痰、路人们面面相觑,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丑陋的事情每分每秒都在发生。连一次主动的交流,对方都觉得你想要图他什么。
人与人之间维持着这样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现象的不断发生?而我们只能就这样的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吗?
Ollie在上海的理发店 Homie Barbershop
传统的理发思维不好破,每个客人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保护。
但是作为一名 Barber,我除了为客人理发,也可以和新客人一起打篮球,去客人新开的茶馆喝茶,还可以做和事佬为其他人介绍他们所需求的人才。
在理发店里我们时常和客人探讨生活烦恼与解决方式、讨论家庭和工作,这些都是 Barbershop 里的生活,通过帮助他人成功,从而获利,我想不到比这更酷的事了!
和朋友打招呼
雕刻发型完工确认中
你想,这么小的一间理发店,大家又挨得这么近,左边在聊什么,右边也都能听见,两拨人顺着就聊到一起了,医生、老师、律师、官员……
理发店就像一个新闻、文化和历史的十字路口,将各式各样的人聚在一起。我们是理发师,也可以是启发者,心理咨询师,或者家庭顾问,带着社区精神来经营它。
Barbershop的理发师可以成为这样的人,他很清楚自己手里拥有怎样的力量。
Ollie在日本冲绳驻店
理发师来到你的背后,把手搭在你的肩膀上,就代表此刻你可以信任我。如果话题涉及到你的生活,只要你愿意说,我就愿意倾听,这是个双向给予的过程。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小店刚开业两周,客人都觉得我做的太好了,他们都太爱我了,觉得四十块太少,于是我就涨价,直接收八十,大家都还是照样来剪。
Ollie为摄影师米原康正理发
可是我越剪到后面感觉越不对,就两三款发型在那边变来变去。很奇怪的是,客人都很满意。
但是我心里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黑人发型,我应该要为我的客人设计适合他们的头发。
所以我做了一个决定——带着全家去美国游学。
一次头发与心灵的会面
说是游学,其实就是出去把所有Barbershop都走一遍。
在德克萨斯的一个理发大会上,我遇到了现在的老师DL Master Barber,90年代理发行业的传奇人物。
Ollie和老师DL Master Barber
当时全美知名理发师 Curtis Smith 在台上面介绍我说:
嘿,他的名字叫 Ollie,来自中国,他是中国第一个剪渐变发型的理发师,他带着他的摄影师来到美国,想要学习真正的美式理发。如果他们摄影机来到你的面前,请给他足够的尊重。
他对着台下上千个黑人理发师这样讲,我就站在舞台的旁边,眼泪都快掉出来了,那个时刻我估计一生都忘不了吧。
真正触发我下定决心想要推动Barbershop文化的,其实是在伦敦那次。
当时是17年4月份,我带着太太和两个女儿去伦敦学习。刚好遇上伦敦大桥发生暴动,整个城市陷入恐慌。
我们经历了第三次搬家,去了才知道新公寓在四楼没有电梯,两个人提着大包小包,还要抱两个孩子,挺绝望的。
一家人在伦敦
这个时候,我们公寓对面教堂的牧师突然跑过来问:“需要帮助吗?”当时我就很激动,把电话到他,他帮我们和房东沟通,又让几个教堂的小孩帮我们把行李搬到四楼。
完了之后给我们一人分了一个冰淇淋说:“天气太热了,给宝贝们降降温”。
哇你能想象吗?当时我真的很感动,怎么那么有爱!在异国他乡能遇到这么好的人,我就在心里想,我要回馈,我要帮大家免费剪头发。
Ollie在伦敦街头为路人理发
第二天我就搬了一把椅子,提着一个箱子,在街上蹲点,见人就问:“Do you need haircut?”(需要理发吗?)我英文没有很好,但基本的交流还是可以实现的。
刚开始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呆呆地看着我就问“多少钱”,我说不要钱,他还不相信。结果剪完以后他都快哭了:“怎么剪得这么好!”
Ollie在泰国义剪
Street Cut
成功了一个,下一个就不用担心了。围观的路人基本都会冲上来说:“我也要,我也要!”
到最后整条街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个免费剪头发的中国人,看到我就像朋友一样打招呼:“Hi Ollie!”这感觉太好。
Ollie伦敦行
我遇到过一位80岁的老人L,这几年一直穿行在同一条街道上乞讨,很多人嫌弃他身上的臭味。
帮他理发的时候他和我说起他的9个孩子,5个孙子,都在忙于自己的工作,没人管他。
Ollie在曼哈顿街心公园义剪
同样的事情我们在国内敬老院也遇到过一次。有一位老人每次都会拉着我说自己儿子的事,说儿子在哪里上班,赚了很多钱,又说儿子下个月会来看他。
后来问了院长才知道,他的儿子已经十年没和父亲联络。当时我的一个学员,在旁边直接哭了。
Ollie和学员们在敬老院为老人理发
所以每个学员在我这边学习之后,我会让他们回家给父母剪剪头发。
人人都在说家和万事兴,但其实我们知道每个家庭都有一些很深的矛盾,它不是沟通就可以解决。
那段时间,我帮便利店的剪,帮披萨店的剪,帮流浪汉剪。
到了晚上,白天的客人会请我去他们家吃饭,披萨店老板带我到后厨亲自教我做披萨,再让我打包带给家人。
Ollie在加州圣安娜American Barbershop
加州Riverside 车展
等到我们快要离开的时候,便利店老板把自家门口那块超大的可口可乐铁皮招牌拆下来送给我,因为他知道我喜欢收集可口可乐的周边,现在这块招牌被挂在我泉州第一家理发店门口。
理发真是无国界的,就是因为一个简单的理发,把所有事情都串联起来了。
有时候这些难忘的人和事,恰恰是你做一件事可以一直做下去的理由,在你疲倦,或者无力的时候跳出来,撑住你,给你勇气。
日本鹿儿岛理发巡回行
很多人说我是环球理发师,多有爱多无私。但我并不想把自己包装成那种走遍世界为流浪汉理发的大圣人。
我只是觉得既然手里有现成的工具,为什么不帮助有需要的人剪个头发?
当然这也是个学习的过程,人生多短啊?不是吗?
如果人是一块电池,那么每次我把箱子搬到街上的时候,就是一个大排插,每个人都可以在我这里获取能量,再分享出去。
Ollie和伦敦理容学院的同学们
我经常会说一句话“More than haircut.(超越理发)”。一个好的理发师的一辈子,不管是坚守在岗位上四五十年,甚至更多,他终归是一个“能为三代人理发”的职人。
客人的孩子,甚至是客人的父母,因为信任而与理发师产生联结,这里面有一种生命的延续。夸张一点说,这是一种情感的传承,挺浪漫的一件事。
我觉得理发挺内核的东西是人和人之间的联系。理发没什么难的,技术很快就能学会,但是理发之外的那个部分呢?
那个“说不清楚”的,心与心的部分,我们要怎么做?
香港雷公发油Barber行
去年12月份我回国后的第二次分享会,来了大概有22个理发师,到结束的那一天,很多人都在掉眼泪。
太多理发师在退休之后面临破产,不理发,他们就什么都没有了。
那些失业者,那些失足青年,他们需要一个干净的环境来接纳自己,他们可以相信,自己有能力回馈社会。要相信,困境正在被看见,它总是可以被解决。
上海Homie理发分店
Homie5周年分享会
经常会有人问我,到底什么是 Barber文化?
我想我可以用那位做了41年理发师的朋友DIANE,他的一段话来解释:
“我不喜欢单纯只是做生意的理发店,太像工厂流水线。理发师应该是,我抚摸他们的头发,就像在触摸他们的心灵。”
至少,它可以是“一次头发与心灵的会面”吧……
Ollie在新加坡Gaylang为外来务工人员义剪
-EN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