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为“一带一路”培养更多国际人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侨胞说·祖国在我心中㊺)

为“一带一路”培养更多国际人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侨胞说·祖国在我心中㊺)

图为疫情期间,中意国际学校华裔青少年书画大赛作品参与网络评比展示。 (受访者供图)

自1991年来到意大利,李雪梅在华文教育领域已辛勤耕耘了30年。从单纯教授汉语到建立华文学校,再到建立一所国际学校,她对华文教育的探索逐渐深入,认识也不断拓展。在这个过程中,她见证了越来越多华侨华人青少年学会一口流利的汉语,见证了“汉语热”在意大利逐渐升温,更见证了中外合作交流的文化盛景。

“华文教育将向何处去?我的理解是,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必须要走一条专业化、标准化发展之路。”李雪梅告诉记者。以下是她的自述。

教汉语乐此不疲

1983年,我毕业于辽宁师范学院中文系,此后一直在国内从事中文教学工作。1991年,我来到意大利与攻读博士学位的丈夫团聚。

刚到意大利不久,佛罗伦萨一家协会邀请我去教中文和中国历史。那时,一位意大利朋友开车带我在佛罗伦萨和普拉托之间辗转教学。那是一段既辛苦又充实的时光,我重拾了自己热爱的教育老本行。后来,帕多瓦两个协会也邀请我去教中文,威尼斯大学也有不少学生上门请教。在我的辅导下,不少学生以满分通过了中文考试。

1995年,经威尼斯大学一位教授的举荐,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该校翻译系正式聘用。在随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边“带老师”,一边“带学生”。记得那时我一下课,总有老师在门口等我,交流汉语语法及教学中其他难点问题。短短10分钟的课间休息,我通常连口水都顾不上喝。但是,只要看到大家学习汉语的热情,工作再累我也乐此不疲。

在威尼斯大学19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带出了一大批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一名学生获得了“汉语桥”世界大赛第二名。课余时间,我还义务帮助一些华侨华人朋友的孩子学习中文。在这个过程中,我切身感受到他们对华文教育的迫切需求。在我看来,华文教育不只是教几个汉字、说几句中文,更要让孩子们学习中华文化,留住自己的“根”。同时,喜爱中文的外国学生也是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的使者。

随着上门求学的孩子越来越多,家教已经无法满足需求。2001年,在当地华商会和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下,我创办了意大利金龙学校。

创校之初,可谓筚路蓝缕。没有固定校舍,我就四处奔走找合适的地方;没有教材,我自己动手编写;没有教师,我和丈夫就一人带一个班级。我时刻谨记,华文教育马虎不得。无论面临什么困难,我们都坚持一条教学原则——高标准、严要求。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逐渐发展成为威尼托大区最大的华校。2011年,建校十周年之际,金龙学校被中国国务院侨办授予“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的称号。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一直把这句话当作座右铭。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中也告诉世人,爱的力量是何等伟大,爱的教育是何等重要。办学这些年,我始终强调爱是教育的灵魂。

为了增强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从2002年起,我每年都亲自带队,组织学生到中国参加“寻根之旅”系列夏令营活动。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一位学生的父母因家庭经济困难,不愿意出钱买机票。这个孩子跟我说:“校长,我真想去中国看看。”看着他诚恳又充满渴望的眼神,我的眼睛湿润了。在征得他父母同意后,我自掏腰包给他买了机票,又拿出1000元人民币作为他在中国游学的零花钱。

每逢假期,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都会结伴来学校看望老师。听到他们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看到他们脸上自信的笑容,我都会感到无比幸福和欣慰。

在异国他乡从事教育事业,感受最多的是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我逐渐萌生了办一所国际学校的想法。2013年,我正式创办了中意国际学校,这是一所纳入意大利教育体系的全日制三语寄宿学校。经过多年发展,学校形成了包括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在内的完整基础教育体系,并成为帕瓦多省18所重点中小学之一。学生组成也由最初的单一华裔学生,发展到如今意大利学生和其他外籍学生占比达40%。此外,还有来自意大利、中国、新加坡、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教师团队。

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和老师朝夕相处,各种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意国际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大家庭。帕多瓦市长乔尔丹达尼到访学校时曾感叹:“这里的意大利孩子将是新时代的马可·波罗,将为中意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2017 年,我促成了意大利教育部威尼托大区教育厅与国务院侨办文化司签署《海外华文教育合作备忘录》。之后,我每年都会随意大利校长团到中国访问。中意国际学校承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如“中华文化大赛”、“中国数学教学法”和“汉语教学法”讲座、“中国功夫进课堂”等。如今,越来越多的意大利师生了解并喜爱中华文化,威尼托大区“汉语热”不断升温,目前已有2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还有几所学校将汉语作为高中毕业考试科目。

一腔热爱,孜孜以求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1月24日是除夕之夜,学校师生、家长及当地政府教育部门人员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到来。我们特意用红色幕布布置舞台,门窗座椅也都用红色进行装饰,呈现出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气氛。在当天晚会的校长致辞环节,我怀着满腔热忱,为中国武汉祈福,祝愿中华儿女幸福安康。我和丈夫带头为祖国抗疫捐款,并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把救援物资送往国外。

2020年2月,意大利暴发疫情并日趋严峻。我迅速组织全校师生加入“威尼托大区抗疫组”,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救援活动。同时,学校为当地华裔青少年和威尼托大区各学校学习中文的学生开设了公益课堂,还通过学校的教学平台多次为华侨华人举办大型公益讲座,邀请国内医学专家介绍疫情防护注意事项,进行心理疏导,科普中医药护理知识等。

疫情期间,学校的教学工作全部转到线上。2020年3月2日,全校师生开始上网课,没有耽误一天课程。我们成为全意大利第一家开展网上教学的学校,受到当地媒体的关注和赞赏。尽管疫情肆虐,但“云端”文化交流活动精彩不断。我们和国内学校举行了友好学校签约仪式,和国内姐妹学校共同举办庆“六一”联欢活动,还有网上厨艺比赛、文艺汇演、毕业答辩、家长会、学术研讨会、学校开放日等活动,都办得有声有色。

林语堂先生在《记纽约钓鱼》里的一句话令我时时回想,并时时参解:“人生必有痴,而后有成,痴各不同,或痴于财,或痴于禄,或痴于情,或痴于渔。各行其是,皆无不可。”正是对华文教育的一腔热爱,让我在这条路上孜孜以求,不断成长进步。

在我看来,办好华文教育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是继续办好华校,不仅要办好语言教学,还要传播好中华文化,讲好中国发展故事,增强孩子们对祖(籍)国的了解和认同;第二是与当地政府和机构合作,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使当地政府和民众了解、支持华校和华人社区的发展;第三是定期到当地学校宣传中华文化。例如,鼓励华侨华人学生与意大利学生结对,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汉语,讲一个中国历史故事,介绍一道中国美食等,不仅能帮助年轻一代建立友谊,还能增强华侨华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筹备中意国际学校十周年庆典及相关文化活动、与当地机构合作开设针对成年华人的意大利语培训课程、开展“名校直通车项目”帮助更多学生进入世界名校……学校新的工作计划安排得满满当当,我对未来信心十足。我将尽自己最大努力,继续做好华文教育,传播好中华文化,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本报记者 李嘉宝)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12月29日 第 06 版)

上一篇新闻

10个西班牙冷知识,矮油?有点意思哈

下一篇新闻

从“出圈”到“出海”,这部青春励志剧为何受海内外年轻受众追捧?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