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休斯敦,被乒乓的热情席卷
休斯敦世乒赛现场宛如红色的海洋 北洋摄
壹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要用一种怎样的方式与国旗相遇。在无数灿烂纷飞的日子里,在五四青年节的钟声里,在哈德逊河畔的船只上,我都与友人举起过国旗。然而,最让人感到震撼的,是在今年休斯敦的世乒赛。为中国国家队举起五星红旗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心中汇聚起来的全部激荡。
能在上月底去休斯敦看世乒赛,还要归功于美国的感恩节假期。放假意味着好好休整,但越是在空闲的时间,我越喜欢东奔西走。
看国家级的大赛,我还算有经验,然而在美国看中国乒乓球国家队的比赛,对我来说还是新鲜的体验。出发前,在法拉盛新华书店,进店门一瞧,发现正门左侧就有售卖乒乓球拍子的地方。球拍外包装上有王皓、樊振东的肖像,虎虎生风,带着中国乒乓运动员的精神气。我果断买下三只球拍,预备去休斯敦签名留念。忽又想起去看国家队,应该要有一面中国国旗,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东方奖牌广告店询问。一问,果然有国旗售卖。十块钱一面,拿了两面,小心翼翼地折叠好,放进背包后顿时感觉脊背有了分量,即将开始的休斯敦之行也有了方向。
到达休斯敦的时候正好是当地时间的上午时分。飞机落地,打开手机才发现,休斯敦的时间比纽约时间早一个钟头,顿时为这偷来的一小时窃喜。纽约的天气已是寒凉刺骨,而这里,仿佛还流淌着春夏的气息。
在世乒赛的举办场地乔治·R·布朗会议中心,“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的宣传板随处可见。在门口,全副武装的警察在维持治安,注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球迷和参赛选手,让人不由得对即将开始的大赛心生敬畏。谁料,安检人员看到我的中国面孔,竟一改冷峻,非常友好地引我入场。
休斯敦世乒赛比赛场地乔治·R·布朗会议中心 北洋摄
突然收到媒体朋友梅女士的信息:赶快来检票口,这里在发放纪念章,前面的才有,迟到就拿不到了!我向来对这种限量的收藏颇感兴趣,于是赶紧奔到检票窗口登记。为了不虚此行,我特地饶有兴致地混充了一次专业球迷,办理了一张VIP通行证,也顺利获得了那枚限量纪念章。纪念章的正面是休斯敦世乒赛的标志,反面是两只交叉堆叠的乒乓球球拍,上书“乒乓外交50周年”字样。
在VIP签到处,作者获得了新加坡乒乓球运动员冯天薇的签名球拍 北洋摄
在比赛现场,能够偶遇中国队队员,绝对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只要在会场里待上一会儿,就会发现,外国球员是一个群体,受到很多球迷喜爱,而中国队员则是单独的一个群体,享受到最热烈的追捧。几乎每一个中国球员都是大家相机下需要快速捕捉的焦点。中国国家队的陈梦、孙颖莎,无论走到任何地方,即使戴着口罩也会被疯狂的球迷认出。我在球员入场通道的零食饮料铺子买东西时,就两次看到陈梦和队友也来买东西。她们留着利落的短发,满脸天真的笑容,背包上挂着毛绒玩具,让人很难把她们和乒乓球桂冠球员的身份联系起来。追星似乎一直是年轻人的权利和特质,可是在休斯敦世乒赛,我看到所有的中国球迷用一种近似疯狂追星的方式喜爱着国家队,有时又用一种少有的克制态度去默默地为中国乒乓球喝彩。
贰
胸前挂着VIP通行证,我可以自由地出入训练场馆。一开始,听说中国队都在单独的训练场,不允许外人进入。不过,没几分钟我就和守卫的安检警察打成了一片,以至于到后来,只要看到我进来,他都会开心地冲我点头微笑。
进了训练场一看,只见穿着红色运动服的中国国家队队员,就在不远处紧张地训练。我赶忙举起事先准备好的国旗,发动周围的人一起参与,让球员们在训练的时候也能够感受到祖国球迷对他们的支持。
作者(左一)与现场球迷举起五星红旗为运动员加油 海帆摄
让人意外的是,中国国家队队员训练场上呈现出的是丝毫不亚于正式比赛的精彩。原本以为在世乒赛训练场上看不到重要选手的我,却在这里提前看到了赛会的头号种子樊振东、陈梦,以及实力球员孙颖莎的训练课。球员身边,曾经的世界冠军陈玘一遍又一遍地给队员喂球、讲解,樊振东和国家队的秦志戬指导正有条不紊地专注训练。空旷的室内空间里,只听到“乒乓乒乓”的轻快地击打台面的声音。球员们个个健美有力,完美的击球动作和快速的临场反应,让周围的我们不住赞叹。忽然,看到旁边中国台北的队员走了过来,我对他们说:“加油,台北!”台湾的朋友看看我,露出惊喜的表情,开心地冲我招了招手。
樊振东(左一)在训练中 北洋摄
在现场看中国乒乓球国家队打球,是一种幸福的享受,或者说,是一种情绪得到极大激发的大狂欢。来休斯敦之前,我本以为乒乓球早已变成中国人的保留节目,外国人对于乒乓球的追捧还不够足。结果,在比赛现场,身边的哥伦比亚朋友阿方索比我还激动,跟着加油的人群兴奋地挥舞双手,其他美国朋友也都在观看乒乓球比赛中全情投入,让我这个中国人都自愧不如。
每次遇到中国球员精彩的击球瞬间,人群中总能爆发出排山倒海的加油呐喊,几乎所有人都盼望着中国队员再赢一球,再赢一球!大家对于乒乓球的热爱和激情,也让很多从来没有见识过这种场面的中国留学生深受感染。许多人嗓子叫得沙哑,眼含热泪,在五星红旗的海洋中放下一切生活的压力,只为享受属于中国人的美好嘉年华。
到休斯敦的第二天下午,我还去看了德国老将波尔的双打赛。此前,我错过了波尔的训练课,现在波尔又一次站在距离大家很近的位置,我挥手致意,他看到中国面孔,也点头微笑。由于球迷实在太多,他只好和大家说,单打比赛结束之后再签名留影。
波尔的球赛也很精彩,用阿方索的话说,真是一场大比赛。以波尔为代表的欧洲军团,常年坚持在乒乓球世界大赛的舞台,是一种奇迹,也是一种文化。波尔的这场比赛,大厅里有很多个台子。而旁边的一号中心球场,只有一个球台,因为相对重要的比赛,在一号台。那里有近乎完美的室内设备,聚光灯下,给人一种观看电影的感觉。
当马琳就在我的面前指导年轻球员,国家队教练秦志戬也在触手可及的地方观看比赛,于我而言,这真是一次难得的享受。回想起2017年,波尔踌躇满志的德国杜塞尔多夫世乒赛,观众与比赛球台相距很远,远不能和休斯敦的观众席相媲美。在休斯敦看世乒赛,也就成了特别珍贵的体验。
休斯敦世乒赛比赛现场 北洋摄
叁
我住宿的希尔顿美洲洲际酒店,也是中国乒乓球国家队下榻的地方。在20层的高度,向下可以看到椭圆形的丰田中心(休斯敦火箭队的主场),晚上能够欣赏到休斯敦市中心炫彩斑斓的夜景。因为姚明和休斯敦的联系,一来到这座城市,我脑海中就出现了这里关于中国人和那些纷飞繁盛的过往辉煌。
希尔顿美洲洲际酒店窗外夜景,左侧是丰田中心 北洋摄
看球赛之前,我本以为可以静心观赏比赛。结果来到世乒赛现场,才发现,大家都忙着穿梭于不同的场地,忙着抓拍球员,忙着留下珍贵的合影与签名。忙碌了一整天,终于迎来了晚餐休息时间。此时的我急需一顿好饭菜犒劳自己,于是姚餐厅就成了最好不过的去处。
休斯敦姚餐厅外景 北洋摄
姚餐厅的经营状况一直良好。正门口有两只敦实的石狮子,如同很多有名气、有实力的海外中餐厅一样,在入口处就给客人一种源自中华文化的震撼。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去的时候,店里的酒吧暂时关闭,但旁边玻璃橱窗内的众多签名篮球和球鞋,还是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姚餐厅几乎完美地融入了美国社会,店里的侍应生都是清一色的美国人。菜单一式两份,有美式的套餐,也有中式的头盘主菜。我坐下来,不拘泥于菜品风格,一股脑点了卤花生、凉拌木耳、拍黄瓜、扬州干丝、桂花莲藕、韭黄炒肉、北京烤鸭,最后不忘再来上一道美国特色的左宗棠鸡。人们都分不清姚餐厅是不是还保留着正宗的上海味了,我只把它当作休斯敦凝结海外华人乡愁的聚点,一个中国人可以自豪展现中餐文化的好去处。
姚餐厅室内宣传照片 北洋摄
这两天,还有一些姚餐厅室内宣传照片有意思的小细节。为了在比赛间歇给贵宾客人提供便利,休斯敦世乒赛的休息室布置得特别到位。沙发座,绝佳的放松区域,没人打扰。一天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整个屋子的设施都由你一人独享。各种新鲜水果、饮料咖啡、时令坚果、饼干薯片,让人紧张地观看比赛之余,还能得到充分的放松和补给。不过,我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比赛上,所以休息室对我也就是虚设。此外,世乒赛集合了很多国家的媒体群,如此大的阵仗,一个不留神,你就会变成记者眼中的“猎物”。看早间新闻的时候,朋友告诉我:快看,你上央视了。果然,我打开一看,许多新闻报道的视频里,都留下了我的“光辉”身影。
乒乓球不只是中国人的运动,在休斯敦,这种感受尤为深刻。中美球员会合力参加双打比赛,当然,这在之前已有先例。比如在杜塞尔多夫世乒赛,马龙和波尔的组合,就是国际交流的典范。在许多外国球迷眼中,乒乓球的明星也不只有中国人,欧洲、美洲的球星,同样是他们心中的偶像。来休斯敦看乒乓比赛的球迷,来自五湖四海,大家说着不同的语言,心中却有一份对于乒乓球的共同挚爱。
结束了休斯敦之旅,我在机场等候返程的飞机时,正好遇到了当次航班的机长。我从兜里掏出一只世界冠军马龙的“金满贯”乒乓球,告诉他:上面印的是中国顶尖的乒乓球运动员,世界上最好的球手。送给您,希望这只小球,也能给您带来好运,迎来人生的大满贯。一路上,遇到受伤的棒球运动员家庭,遇到带着母亲来旅游的美国大妈,我都送上一只乒乓球。看着大家感激的笑脸,我吃着甜甜圈,手里拿着芝士汉堡,心里却涌出阵阵来自家乡的温暖。
回程时作者赠给航班机长的乒乓球 北洋摄
再见,休斯敦。在返程的飞机上向下望去,乔治·布什洲际机场灯光如昼,璀璨的光芒组成了无数耀眼的花瓣,扎根于大地之上,满是金色的幻影。很难想象,在一个个绚烂的日夜,中国人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但可以肯定的是,属于我们的精彩才刚刚开始,并将一直延续下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