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 星期二

59亿重磅收购国际巨头,新华网都为他点赞

文 | 君临团队

2017年底,一家名为 蓝帆医疗 的A股公司发布公告,拟出资58.95亿元,收购世界医疗科技巨头 柏盛国际

交易者双方的来头都不简单。

先说后者, 柏盛成立于1990年,总部位于新加坡,是世界排名第四的心脏支架公司 ,地位仅次于 雅培、波士顿科学、美敦力 三大美资巨头。

在君临曾经分析过的乐普医疗相关文章中,我们曾经讲过心脏支架行业,业界将之誉为“医疗器械皇冠上的明珠。”

一个心脏支架,体积比指甲盖还要小,售价却往往去到了上万元,毛利率超过90%,比手机芯片都要贵得多,大概是世界上最暴利的商品之一。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心脏支架的前三名分别是 微创医疗、乐普医疗、吉威医疗(柏盛子公司) ,按植入量计算,市场份额分别为25.1%、20.5%和18.5%。

虽然微创、乐普在国内称王,柏盛还差了点意思,但是如果放到全球市场,前面两家跟柏盛就没法比了。

柏盛拥有一个销往全球90个国家及地区的成熟销售网络,这是新兴的本土医疗公司们所垂涎欲滴的。

更何况,一旦收购完成,这将是A股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单医疗器械并购案,并让本土企业得以一举掌握大量先进的医疗耗材技术。

难怪新华网要盛赞, 蓝帆是“落实国家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的排头兵和先锋队。”

那么,蓝帆医疗(002382),又是什么来头呢?

1

在A股市场上,医疗行业是含金量最高的行业之一。

而在医疗这个领域里,大部分人都将关注的目光落在了药品上,比如就市场规模来说,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只有药品的三分之一左右,形成一种“重药品、轻器械”的状况。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在发达国家,药品和医疗器械两个领域的市场空间是差不多的。

相对落后的医疗器械市场,未来的机会不言而喻。

比如最近几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速高达19.67%,在众多行业里也算是佼佼者了,2017年预计市场规模将高达4000亿元,空间更是庞大。

不过呢,医疗器械是一个品种繁多的行业,有的技术门槛极高,暴利惊人,有的又门槛极低,竞争激烈,跟纺织业差不多。

大致上,根据客户渠道的不同,医疗器械行业可以分成两类:

1、家用器械;

2、医用器械。

前面一类,家用的,技术含量比较低,A股里的 鱼跃医疗、九安医疗、三诺生物 奥佳华 ,都属于这个阵营的佼佼者。

虽然这几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分级诊疗和数字医疗等技术给这个领域带来了新的动能,但总的来说,生意机会不大。

4000亿元的医疗器械市场,超过70%集中在医用领域,这才是兵家必争之地。

尤其是这个领域的技术含量更高,在目前50家A股医疗器械公司里,90%都属于此领域,卧虎藏龙的高手并不少。

去年,君临精挑细选了一批龙头企业分析。

比如监护、影像设备的 迈瑞医疗、开立医疗、万东医疗、东软集团、理邦仪器

诊断器械的 艾德生物、健帆生物

耗材领域的 乐普医疗、大博医疗、正海生物、欧普康视;

这些公司在各自的细分领域,都有着独到的产品技术,能够跟外资巨头们同台竞技,不落下风。

而今天的主角,蓝帆医疗,也是这么一位隐形冠军选手。

2

不过,和上面那些热门大咖相比,蓝帆的主业要低调得多。

一次性手套,一种看起来技术门槛很低,市场空间也不大的产品。

59亿重磅收购国际巨头,新华网都为他点赞

是的,一次性手套太常见了,也太传统了,就跟筷子、牙签一样,以至于我们根本不觉得里面会有什么投资机会。

不过,请记住,偏见往往是投资最大的敌人。

一次性手套的生意,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按照材质,一次性手套可以分为4种:乳胶手套、丁腈手套、PVC手套和PE手套。

每种手套的化学、物理性质,对人体的友善程度各不相同,其中的技术含量、价格、应用领域也差异巨大。

生意机会就蕴藏其中。

59亿重磅收购国际巨头,新华网都为他点赞

在生活中,餐馆里,我们常见的一次性手套,基本都是PE手套。

这种手套跟一次性筷子、牙签,确实没啥区别,原料充足、工艺简单,当然是没啥赚头了。

但剩下的3种,可就不一样了,医用级别的,要符合医疗行业的严格准入标准。

在医用手套这个市场里,你别看我国医院、病人都很多,但就全球而言,反而是一个非主流市场。

根据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 数据,2015年全球一次性手套消费量约3739亿只。

其中,美国+欧盟的消费量就占到了60%,加上日韩、澳洲加拿大等,整个发达国家市场占了80%。

我国虽然贵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但在其中的份额,仍是微不足道。

虽然消费端,发达国家是主场,但就生产端而言,发展中国家才是霸主。

3种一次性手套里,乳胶手套会引起部分医护人员的过敏,所以正在逐渐被取代,PVC和丁腈等新材料日益兴起。

丁腈手套的霸主是马来西亚,该国的四大生产商 Top Glove(顶级手套)、Suppermax(速伯马),Hartalega(贺特佳),KossanRubber(科山橡胶), 占据了全球一半的市场。

PVC手套的王者则是中国,蓝帆医疗,便是全球最大的PVC手套生产商。

3

在以前,蓝帆的成长史非常简单,卯足了劲生产PVC手套,做到极致,让对手闻风胆寒。

产能上,蓝帆目前拥有150亿支/年的PVC手套生产能力;

销量上,2017年销售146.19亿支,收入15.76亿,净利润2.01亿,毛利率31.4%,产能利用率接近100%。

无论是产能,还是销量,蓝帆都是这个领域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市场份额高达22%。

当然,因为前面我们所分析的市场格局原因,目前蓝帆所生产的90%手套,都是卖到国外去的。

国内嘛,还需要等待市场的爆发。

不过,君临在这里想要提醒各位的是,去年,另一家做一次性手套的公司悄悄上市了。

英科医疗 ,不仅能生产PVC手套,也能生产丁腈手套,2016年英科拥有PVC手套产能56亿支,丁腈手套21亿支。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英科上市了,手上有钱了。

有钱了就要大干快上啊。

按照英科IPO募投项目的资料,新建项目包括15条丁腈生产线和20条 PVC 生产线,预计到2018年下半年英科的合计产能大概会有145亿支。

而且,2017年10月,英科和濉溪县政府签订协议,打算分三期共投资13.8亿新建280亿(2800万箱)高端医用手套项目。

这是要把蓝帆干下去的意思啊!

即使从业绩表现上看,英科也是英气十足,春风得意。

2017年,蓝帆营收15.76亿,同比增长22.28%,扣非净利润2亿,同比增长24.29%;

这个成绩其实不算差了,不过英科呢,从最新的业绩预告看,净利润预计1.4-1.5亿,同比大增63.31-75%。

虎虎生风。

另外,英科还拥有价值更高,毛利更高的丁腈手套,这可是一大杀手锏。

2016年,英科的PVC手套、丁腈手套收入比例已经从3:1转为2:1,丁腈手套业务节节攀升。

看毛利率就清楚其中的价值了,英科的丁腈手套毛利率为31.78%,PVC手套只有21.1%,显然丁腈手套前景更佳。

咦,好像有点不对劲?

如果你还记得,前面我们讲过的,早在去年,蓝帆的PVC手套毛利率就已经做到了31.4%。

毛利率的差距背后,不是蓝帆卖得更贵,老实说,这种东西基本是同质化的,行业差价不会很大,主要还是成本控制能力的较量。

蓝帆的母公司,蓝帆集团旗下,有两家化工原料公司, 蓝帆化工 朗晖石化 ,他们主要供应一次性手套的上游原材料PVC树脂和增塑剂。

我们都知道,这两年供给侧改革,环保大督查,化工行业大动荡,结果就是几乎所有的化工原料都在涨价。

已经做出了生态链闭环的蓝帆,成本不变,而其他业内对手就没那么好运了,成本大幅攀升,毛利率的差异就这么出来了。

当然,作为一次性手套的霸主,蓝帆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被英科超越,规模老大的位置还是要保住的。

于是,蓝帆投建了年产60亿支丁腈手套的产能项目,一期已经在2017年7月陆续投产,二期预计也将在今年下半年投产,到时合计产能将达到210亿支。

霸主之位,哪容你轻易染指?

4

不过,手套的生意做得再大,空间终究有限。

这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近60亿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最大跨国收购案,勃勃野心的背后,是 蓝帆企图从30%毛利率的业务纵身跃向90%毛利率的业务。

消息一出,群情振奋,蓝帆复牌后短短5个交易日,股价涨幅超过60%。

不过,诡异的是,一个月后,蓝帆的股价便一泻千里,几乎跌回到了起点。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股价飙升之后,网上很快就出现了一篇质疑文章。

质疑的攻击点,落在了被收购方柏盛的单一客户依赖上,甚至不乏第一大客户,也是第一大供应商的指责。

曾经有投资者拿着这篇质疑文章去找蓝帆,董秘的回应是:作者主观臆断、自由发挥,“懒得回应”。

那么,内情究竟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君临的手术解剖时间。

59亿重磅收购国际巨头,新华网都为他点赞

看上表,被强烈质疑的第一大客户, 康德乐

2017年1-10月,柏盛对康德乐的销售占比15.48%,这点数字又怎么能算得上是对单一客户过度依赖呢?

要知道,很多苹果产业链公司对苹果的依赖,可是超过50%的;

刚刚上市的小米生态链公司, 华米科技 ,对小米的依赖可是超过80%的呢。

再说了,康德乐可是全球第二大的医疗器械分销商,2016年营收1214.46亿美元,世界500强第35名。

这样一家世界级的巨无霸企业,会为了区区两个多亿的收入,去帮柏盛造假?

再看柏盛的第二大客户, 上药科园信海医药

最近医药圈最火的新闻之一,就是上海医药以5.57亿美元(约合37亿元人民币),收购了 康德乐中国 ,不仅跃升成为最大的进口药品代理、分销商,还坐上了国内第三大医药流通企业的交椅。

上药科园信海,正是上海医药的全资子公司。

那篇媒体文章的质疑点之一,就是第一大客户康德乐,加上第二大客户上药科园信海,背后都有着康德乐的身影,合计销售占比超过20%,相对于前两年快速攀升。

一定有猫腻。

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国外渠道拓展靠康德乐,国内靠上药,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毕竟他们可都是业内强势的渠道网络啊。

份额占比的快速攀升背后,难道不能是因为柏盛的产品实力强,获得了跟强势渠道方的更多深度合作所带来的?

不管怎么说,柏盛的行业地位和技术水平摆在那里,业内有目共睹,蓝帆的收购虽然存在整合风险,但对于这样的雄心,我们仍然愿意给予祝福。

本文来自君临,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上一篇新闻

庵埠八旬老艺人成网红 自编潮语快板传播正能量 自学录制视频“玩转”新媒体

下一篇新闻

2022年1月新规来了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