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探析日本农村:由传承四百年武士豪宅,看中日乡村文化保护差异

导读:同中国一样,日本人在富足起来之后,扩宅修舍也是必然操作,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时代的急剧变化,以及生活理念的转变,这种社会心理,在发生巨大变化,日本作为先行一步的发达国家,这种变化已过了剧烈的转变时期而归复平静,但在近十余年来的中国农村体现的尤为明显。笔者在新潟农业研学的时候,曾参观过在鱼沼市,乃至整个新潟县都曾富甲一方乡间大户宅院。精美而不局促的豪宅气魄高贵,与山水融汇一体,即便现在,与周围的建筑比起来仍毫不逊色,仍彰着主人曾经的辉煌与富庶。但是现在,其主人已经移居繁华的东京,宅院也被捐献给了政府,并被列为国家级文物,豪宅的维护也遇到诸多难题。

笔者通过参观后的感受与分析,希冀能为中国农村变迁过程中,农耕文明、乡间文化的传承,这一不可忽视的精神载体,带来一些有益启迪

探析日本农村:由传承四百年武士豪宅,看中日乡村文化保护差异

宅院外景

宅院掠影

这所宅院已有400余年历史,是有一位武士所建。

四百年前,这位武士在一次危难中拯救了将军的性命,将军为表示感激,给予他丰厚的赏赐,武士利用所得的钱财,建造了这所豪华的宅院。

宅院后面是青山,通往山上的路,修筑了木质栈道,栈道沿途,在原来景致的基础上,用石头、竹子及其它观赏树木加以点缀,在山涧流水的潺潺声中,幽静而美不胜收。

探析日本农村:由传承四百年武士豪宅,看中日乡村文化保护差异

茶室旁边是人工湖

站在半山腰往下望去,视野开阔,远处的稻田、觅食的白鹭、村舍尽收眼底。

庭院里的主题建筑高约十米,里面按照家庭成员身份结构划分的客厅、茶室、书房、卧房主次分明,从房间所在位置,内部大小与布置,一眼就能看出当初居住者的身份层级。

在书房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字上书:富不过知己,一生不求人。

探析日本农村:由传承四百年武士豪宅,看中日乡村文化保护差异

左侧的那幅字上面写的是:富贵不过知己,一生不求人

所有的房屋都在一个千余平米大的建筑之内,梁柱是直径在50-100cm的巨大原木。房屋通体为木质结构。房顶覆盖的是厚达一米的,码放十分整齐的一种茅草。

在房子西南和东南部,都设置了鱼池、花色富贵的锦鲤游弋期中、鱼池里面堆叠了景致的假山。

探析日本农村:由传承四百年武士豪宅,看中日乡村文化保护差异

浴池里的锦鲤

整个宅院景园的规划布局及造景,都充满浓郁的唐宋风味。

现今,很多日本的电影都选在这里取景

保护现状

宅院传承至今,已经是武士的第十九代,武士的后人现在开办了银行,并且举家迁往了东京。

迁走之前,武士后人将宅院捐赠给了国家,现已成为日本典型的古建筑遗存,并被列为日本的国家级文化遗产。

探析日本农村:由传承四百年武士豪宅,看中日乡村文化保护差异

宅院一角

这座宅院的日常管理者只有一个人,是一位年近80,个头较高,面容白净的老太太,她负责打理宅院所有日常清洁及游客讲解等工作。

她虽一把年纪,但耳聪目明,反应敏捷,对这座宅院的所有掌故,了然于心,讲解起来轻车熟路毫不费力。

参观这所宅院平日是要收取门票的,价格相当于人民币大约20元。门票收入主要用于维护和修葺宅院。

不过,新潟县渔沼市农业推广部门的工作人员,说明我们的来历后,门口负责收费的工作人员给我们免除了门票。

探析日本农村:由传承四百年武士豪宅,看中日乡村文化保护差异

当时正赶上有日本情侣在拍婚纱

负担与难题

由于这座宅院的主体结构为木质,所以,在维护起来负担也较大,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是防虫

房顶呈人字形,覆盖的茅草厚达一米,易生虫,日本除虫的传统做法是烟熏,燃烧的是具有特殊香味的松木。去参观的时候,老太太就正在进门大厅的中间烧着松木,柴火上面悬着一个水壶,屋内弥漫紫色烟气。

探析日本农村:由传承四百年武士豪宅,看中日乡村文化保护差异

屋顶茅草达一米厚

她告诉我们,400年前,房屋的主人就是这样做的,里面的火焰常年不灭。这一项,每年的花费就在100万日元左右,为减少支出,曾采取隔一天烧一条的做法,但防虫效果不好,而且,他们觉得那样也削弱房屋一直传承下来的传统。

二是更换房顶上覆盖的茅草

由于自然腐朽等原因,房顶茅草要在时隔一定的年限后进行更换,但是,最为棘手的是,这种厚达一米的茅草的覆盖技法,如今已经没有人再会做。

我问她那今后怎么办,她无奈的摇头,说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人能回答。

探析日本农村:由传承四百年武士豪宅,看中日乡村文化保护差异

内景

思考:日本是个很注重保护传统文化的国家,比如,鲸鱼肉并不好吃,但日本仍在这种指责下捕鲸吃肉,其实,就是官方和民间自觉和潜意识里的保护这一传统习惯,可即便如此,例如茅草覆盖技法的手艺也避免不了失传的命运。往往一种闻名符号的消失,是连带着相关技艺及能人的消亡。在现代化进程中这种趋势越发严重。

中国的乡村文明在加速消亡

1、现状令人担忧

中国的农村老龄化、空心化,已成趋势。在笔者长大的农村,普遍存在村中心房子老旧,坍塌,并且在自然的腐蚀中,逐渐逐渐衰朽得现象。

新盖的房子则逐渐向村中的边缘扩展,对一些人口急剧缩减的村庄,现在正在推进村与村合并,建立新村,并集体搬迁至统一规划建设的聚集区。

世代生活的村落,及在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很多文明痕迹,也因此风蚀埋没。

充满时代痕迹的生活方式和载体、以及灶台、土炕以及相应的生活、耕作用具、食物制作技艺等等,也随着人们崇尚时髦生活方式的潮流而逐渐埋入历史的烟尘。

2、保护意识淡薄

这些农业文明演进过程中,带有农耕文化烙印的东西,可能我们现在身在其中见惯不惊,但是文化或文物,往往都是“只道当时是寻常”的东西,可一旦失去,就可能是不会在出现。

当初成龙要把徽派民居捐献给新加坡,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引起极大争议,而背后凸显的是我们的职能部门,以及民间对这些文明载体的漠视。

探析日本农村:由传承四百年武士豪宅,看中日乡村文化保护差异

徽派古建筑

另一个典型的实例是遍网络的李子柒,其还原古典气息的生活方式,唤醒了很多人的记忆,这种生活方式在十年二十年前还是寻常事,但眼下却依然要追忆了,这中间体现的农耕文明的消失速度快的令人痛惜。而李子柒火爆网络,在另一个层面上也体现了传统乡间手艺等文明形式,在现在已经凸显出了其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结语

中国人的乡土情节是深入民族血液的,甚至对始祖的称谓——黄帝,也是土地的颜色,土地以及她所承载的农耕文明,是中国文明基因序列里面,不可或缺的存在,文明、文化是一个民族属性的符号,是民族延续千百万年,在追根溯源时共同的情感维系,也是炎黄子孙散布世界时,最大的情感公约数。

城市化进程仍在加速推进,乡村也在这一历史巨轮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我们在民族复兴伟业的进程中,有一环一定是不能落下的,就是对乡村,这一农耕文明最集中的载体的提炼与保护,唯有如此,才能不管发展进程中遇到什么样的波动,都能在根植的土壤中汲取生机勃发的不竭动力并在情感的共振中吹响一呼百应的精神号角。

上一篇新闻

今年好莱坞最火的她,也会因为这点不完美自卑?

下一篇新闻

种草这支眉笔,拯救小新眉~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