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跨境电商敦煌网物流主管万松:备货海外仓或是新出路
进入2022年,居高不下的中美海运价格会松动吗?
作为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跨境电商是中美海运市场中的重要一员。主要业务在北美市场的跨境电商敦煌网DHLink物流事业部负责人万松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疫情采取更加常态化的应对方式,全球供应链的紧张情况可能有所缓解,这将推动目前“疯狂”的海运价格有所缓解。但油价上涨等潜在前景可能会拉长价格下降的时间。
万松认为,中美海运价格始终在供应和需求的基础上波动。他称,传统的大型商超的订单大多在圣诞节后结束,但跨境电商的模式则有所不同,目前的强劲需求会一直持续到明年1月底。
过去近两年的供应链危机考验着跨境电商的渠道韧性。万松建议,卖家可以将备货海外仓作为分散风险的方式之一。否则,运输效率和物流时间都难以把控,这最终可能会影响买家的选择和购物体验。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此前介绍,海外仓具有“四快一低”的特点,分别是清关快、配送快、周转快、服务快和成本低。根据商务部数据,目前,我国海外仓数量已超2000个,面积超1600万平方米。
明年价格可能相对稳定、持续下降
第一财经:春节将近,你如何判断短期内中美海运航线供应链的紧张程度?
万松:从市场情况判断,包括海运在内的国际货运定价总是与供求关系有关,价格一直是根据供给和需求在波动的。另外,今年9-11月油价有较高幅度上涨,11月初才开始有所回落,这些成本的增加也导致了海运运价上升。
海外市场没有春节的概念。准确地说,从电商历史数据来看,过了圣诞节之后,从传统的商业到商业(B2B)的模式来看,传统的一般贸易在这一时间点之后就休息了,几乎没有什么业务了。
但电商情况不同,趋势是不统一的。B2B对接的是大型商超,比如出货给美国沃尔玛这样的大超市。节假日期间,美国自己也有备货时间表,过了圣诞节,它们就不会再有大量新订单了。但是,电商,特别是做商业到消费者(B2C)模式的,因为它直接对接的是消费者,订单会一直持续到1月底,而1月底恰恰就碰上了中国传统的春节。从1月底、2月初开始,整个2月份和3月份,欧美市场的消费也是比较平淡的,所以旺季会一直持续到1月底。
第一财经:一些预测说供应链瓶颈要一直持续到2022年中,你对此怎么看?
万松:从中长期来说,供应链的紧张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今年运费上涨除了疫情因素外,也有美国港口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美国西海岸的海运中心洛杉矶港。拜登政府敦促这些港口24小时运转,就是说明,美国目的港的接受能力出现了危机。这可能是当地政策市场和社会环境等各种原因造成的,但这也是导致运价上涨的一个推手。
以洛杉矶港为例,目的港人力的短缺导致了处理能力的降低,也造成了箱子还不回去。而除了轮船本身之外,集装箱货柜也是供给的一部分,这样就使得供给不足。供给短缺,引发运价上涨。
现在判断明年的变化,第一,我们认为疫情可能会变成一个常态化的情况。各国政府都正在计划接受疫情常态化的现状,包括美国、新加坡、英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是如此。当疫情常态化之后,各个国家和地区打开国门,整个运输链路随之正常化,那么价格应该还是处于下降的趋势,恢复到一种正常的水平,但是,这有可能是一个缓慢的下降过程。
第二,这中间可能有一些变量,主要表现为国际油价。如果油价再度上涨,那么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运价下降的力量,会拉长运价下降的时间。
第三,如果供应方生产商品的产能下降,造成对货运需求的下降,那么也可能会拉低中美海运的运价。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从今年年底到整个明年全年,中美海运的运价应该展现出相对比较稳定,但是持续下降的形势。
第一财经:集装箱在美国港口停留三周以上,有什么破解方法?
万松:箱子在美国港口停留3周或4周之久,这个问题其实在整个疫情期间都在发生,从去年到今年都是如此。也就是说,港口的人力不足、开工不足,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是屡有发生。比如疫情造成停止作业,这也恰恰是前一段时间海运运费暴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它成了供给不足的推手。
从一些历史经验来看,中国会生产更多的集装箱柜来投入供应,比如中国集装箱公司就在大量地生产。但这个方案也只是临时起作用,因为货船的数量是一定的,中国这边加班加点生产新箱子,也只是供应给了中国方面,美国的口岸总归是要有地方来储存这些箱子,也要有能力来处理这些箱子。
总而言之,这些箱子必须要运转起来。所以,我们认为最根本的解决方案还是恢复到正常。换言之,美国方面还是要更多投入,在港口处理能力上做更多投入,这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第一财经:运费暴涨对跨境电商的出货有何影响?会不会导致跨境电商无利可图?
万松:从过去的数据来看,跨境电商不至于无利可图。今年的海运运价几乎相当于2019年,也就是疫情前的空运运价。即便如此,跨境电商的卖家还是可以把这些成本转嫁给美国买家,要么由买家承担运费,要么由最终消费者来分摊成本,也就是产品的价格上涨。我想,这可能也是拜登要求尽快处理集港问题一个原因,因为美国老百姓也会受不了价格暴涨。这是我们今年看到的情况。
物流成本转嫁给买家,这是很正常的商业行为。但是,现在海运价格飙涨,中国卖家实际上也会承担其中一部分成本,比例不好说。这种情况下,对于中国卖家来说,自身原有的利润也会打折扣。但总体来说,海运成本负担还是主要在美国买家的身上。所以,现在的局面是,卖家赚到的利润减少,买方付出更多的成本,但买卖的是与原来一模一样的东西,最终只有运输物流公司赚到了钱。
海外仓是新出路吗
第一财经:你对于海外仓的布局设置有什么建议?
万松:这取决于卖家的市场判断。总体上说,对于卖家认定的一些有市场的商品,我推荐卖家在主流市场上更多采用海外仓的方式备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响应买方的需求,也能够大幅提升买方的购物体验,比如快速地收到货件。
备货海外仓,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降低供应链的紧张程度。比如,欧美节假日的旺季,出货都很难,大量的货物运输不出去。如果一个跨境电商卖家只在本地备货、给海外买家供货,那不管是效率还是所耗的时间,都是完全不可控的,这里主要说的是所谓的物流在途时间。这种情况下,如果碰到问题,事态又不可控,那选择你的买家数量一定会下降。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如果卖家对这种商品有充分的信任,认为它很好卖、很有市场,那最好还是想办法备货海外仓。当然,如果这种商品仍处于测试阶段,那还是建议用中国直发的方式出货。这是因为,如果贸然备货海外仓,大量的库存是有风险的。
从海外仓的布置来说,市场已经很成熟。主流市场包括美国的西海岸和东海岸这两个点。在欧洲,欧盟国家和英国要分开来看,因为英国已经脱欧,它是一个独立的关税区,如果货物要从欧洲大陆进入英国,事实上还要进一次海关。
第一财经:有消息说美国仓库空置率很低,海外仓的供给是否足够?
万松:海外仓的供给是足够的。以敦煌网为例,我们是以美欧为主要市场的跨境电商平台,在美国和欧洲已布局充分的海外仓资源,可供有需要的卖家使用。坦白说,美国毕竟地广人稀,仓储费用比中国核心城市还要便宜。但是,也要考虑到美国人工成本更高的影响。
电商货件的分拣,要比原来传统的货件分拣复杂得多。跨境电商的商品库品保有单位(SKU)非常小、非常碎、非常多。原来传统的B2B业务,比如沃尔玛这种大型超市,仓储转运是很高效的,叉车直接将整个托盘的商品上架,但对于大部分B2C电商以及小额批发的电商来说,这一点是做不到的。因为涉及理货、分拣、尺码等细小复杂的环节,这些成本还是蛮高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