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香港 从香港美食节看香港人的饮食文化
在被高楼大厦所包围的香港,在寒冬即将来临之际,一场属于美食的盛宴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12月22日至26日,第16届香港冬日美食节即将闪亮登场,一连5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3号馆盛大举行!
资料图 新华社图
时尚前卫的香港,凝聚着每一种极致的体验,在人们所能感知的层面,香港往往都能带给人们颠覆式的品位和引人入胜的吸引力。而琳琅满目的美食及荟萃各种美食的美食节,是这种极致的最外化表现,其散发的独具港味的美食文化,让“美食之都”香港享誉全球。
一波接一波的美食节
据了解,第16届香港冬日美食节将引入不同国家及地区的美食佳肴及传统食材,是多国饮食文化的集中地。数之不尽的场内优惠和试食专区,让市民和游人大饱口福的同时,也给这个圣诞节增添不一样的味道。
香港冬日美食节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吸引超过602万香港市民、海外旅客及卖家进场参观采购,渐渐成为圣诞期间必去之处。“香港冬日美食节”每年都会推广各地特产,2017年时,泰国版乐事薯片、新加坡地道肉骨茶、南非豹纹奶油甜酒及牙买加顶级蓝山咖啡等在市面上难得一见的食品,都可以在美食展上“觅得踪迹”。为让更多市民以低价品尝美食,美食节还有多项0.1港元或1港元就可以购买的美食,包括龙虾、榴莲等。
香港是名副其实的会展之都,而其中贯穿全年,又各具特色的美食展览、美食节更让人津津乐道,有名的除了冬日美食节,还有香港湾仔会展中心美食节、Taste of Hong Kong(香港味道美食节)、香港美食博览会、香港美酒佳肴节等。一波接一波的美食节,延续着香港的美食神话,不负其“美食天堂”的称号。
舌尖上的香港
常有人说:若想吃到最地道的川菜,不在四川就在香港,若想吃到最地道的日式料理,不在东京就在香港……经年累月的积累,香港汲取着东西方文化的精粹,中外各地的美食在这里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港饮食文化。
有数据显示,在香港这个110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汇聚了超过15000家餐厅。这里有“星”光四射的米其林餐厅,也有味道让人惊喜的街边小店;有来自全球各地的特色美食,也有传承百年的古早味道……
在香港丰富多样的美食中,粤菜作为最主要的菜系传承百年,魅力不减。白切鸡、客家酿豆腐、盐焗鸡、梅菜扣肉、广东早茶、红烧乳鸽、蜜汁叉烧、脆皮烧肉、椰汁冰糖燕窝、干炒牛河、潮州牛肉丸、潮汕鱼丸等都是菜单中让人垂涎三尺的传统粤菜。粤菜的显著特点:偏清淡,偏甜,比较精细。值得一提的是,与广东的粤菜相比,香港的粤菜还是有少许差别的:菜品口味方面,香港会比广东人稍淡一点,口味更轻一些。
在寸土寸金、节奏飞快的香港,茶餐厅是香港人的栖息地和“加油站”,食物简单却美味,中西碰撞也自成风格。香港的茶餐厅原本只是卖三明治、咖啡等西式小吃,后来逐渐引入各种传统小炒,并自创出不少独具风格的菜品,如捞丁(煮方便面)、菠萝油(面包加黄油)、柠七(咸柠檬配七喜)、鸳鸯(奶茶混合咖啡)等。
香港有名的美食还有夜市里的小吃。庙街位于香港九龙油麻地,是香港一条富有特色的街道,同时也是香港最负盛名的夜市,很多电影都曾以该条街道取景。庙街以售卖平价货的夜市而闻名,比较常见著名的港式小吃有云吞面、牛丸、清汤腩、牛杂,还有咕噜肉、椒盐濑尿虾等。
另外,香港人夜生活的标配还有“大排档”。大排档在香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里能品尝到地地道道的正宗家常菜,看到很多当地人大快朵颐的模样,感受真真正正香港老百姓的日常。
香港饮食深受外来饮食文化影响,全球特色美食随处可见。香港人喜欢吃中餐,也能接纳西餐,而大多数人都使用筷子,有时候也使用刀叉。来自世界各地的厨师聚集香港,为这座城市奉献了一道道佳肴。
吃出来的养生之道
统计数据显示,香港已经成为男、女全球最长寿地区之一。而香港人长寿的秘诀,除了香港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善,居民也都有比较全面的体检、保健意识以外,与其饮食习惯有密切相关。
每次看香港电视剧或电影,一定会有很多喝汤的场景。人与人之间见面不是问“吃饭了吗”,而是问“喝汤了吗”,或者是“我给你留了碗汤,要记得喝。”香港人爱喝汤,而且是越热越喝汤。“吃饭不可无汤”,进餐时先汤后饭,酒楼宴请亲朋、款待来宾,主人家必先选好汤羹;在食肆点菜也要先点个“靓汤”;连酒楼的小姐介绍菜时都是首推主打靓汤。这一习惯与当地的气候有很大关系,香港地区属湿热天气。香港人笃信汤有清热去火、滋补养颜之功效,以汤水为食疗更是香港人饮食的传统,食疗汤水滋味且补益。
爱喝汤,也爱“吃”茶。香港人习惯喝早茶、午茶和晚茶,此茶并不仅是喝茶,还有各种茶点和小菜。香港人都喜欢喝早茶,但大多数上班族只能等到周末休息的时候,才有时间跟家人或朋友去茶楼。聪明的商家于是发明了茶叶饼干,早餐时来几片茶叶饼干,既弥补了对早茶的思念,又能填肚子,真是两全其美。当地人主要是用蒸煮的方法来烹调食物,基本不煎炒烹炸,尽可能多地保持食物本身的鲜美,营养不被过多破坏。而饭桌上的点心源自广东,分量少,做工细,可让人在一餐内品尝最多种类的食物。小菜有荤素两种,荤类如肠段、牛腩、猪手、凤爪、豉汁蒸排骨之类,这些肉食经小竹笼蒸后,沥尽油脂,留其香味,吃起来很清淡,不腻人。
味道外的百年变迁
家家户户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中,沉淀着历史与社会的变迁。香港街头的奶茶、点心和菠萝油……象征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米其林餐厅透着国际化大都市的范儿;还有盆菜、叉烧饭、奶茶、鱼丸等古早味背后是香港社会的百年变迁。
比如盆菜。盆菜是广东深圳和香港新界的饮食习俗,据传起源于南宋末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一种杂烩菜式。传统的盆菜用木盆或锑盆盛载。而今,盆菜已经是香港和广东一带乡间的喜庆节日必选的传统菜式,它既有节省餐具的优点,又有“十全十美”、“美美满满”、“团团圆圆”、“盆满钵满生意兴隆”的美好寓意。又比如叉烧饭。经营叉烧等烧腊食品的茶餐厅,是香港工薪阶层的大众饭堂。香港街头的叉烧,以半肥瘦梅头猪肉腌制、烧烤,酱红色中带着黑色焦边与焦香,既可以切段饕餮一番,也可以当配料,变成叉烧滑蛋、叉烧菜心和叉烧酥的一部分。早年吃到肉尚属奢侈,但随着香港制造业起飞,管饱,量大,也不需要等待的叉烧饭随之崛起,逐渐成为市民餐桌的常见菜。
香港给人的印象就是一派繁华与繁忙。步履匆匆的香港人一面享受着大都市现代生活之便捷,另一面也在承继着古老传统习俗之智慧。香港市民和八方来客一起敞开着味蕾,包容、享受着每一种味道,或许除了“金融中心”和“自由贸易港”的种种,“美食天堂”之誉更能彰显这座城市的魅力。赵凤艳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0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