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双叒出手了!称OPPO“逃避关税近5.51亿美元”,下一个是谁?
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不好过”。
财联社消息,印度财政部当地时间13日发表声明称,印度税收情报局(DRI)调查发现,OPPO逃避关税近439亿卢比(约合5.51亿美元),“已向OPPO印度公司发出通知,要求缴纳税款”。
声明称,印度调查人员发现的证据表明,OPPO“错误地对部分用于生产手机的进口产品使用关税豁免”,此外在计算进口货物的交易价值时并未包括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声明表示,印度税收情报局建议对OPPO、OPPO印度公司及相关员工采取处罚,但并未详细说明。
OPPO印度公司在电子邮件声明中回应称:“我们对印度政府声明中提到的指控有不同看法。我们相信这是一个全行业的问题,许多企业正在努力解决。OPPO印度公司将就通知给出答复,提出我们的观点,并将与相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合作。”
巧合的是,印度德里高等法院也在13日允许解冻vivo银行账户,前提是vivo要向银行提供95亿印度卢比(约1.2亿美元)担保。
允许解冻vivo银行账户
此前,7月5日,印度执法局以涉嫌违反《防止洗钱法案》(PMLA)有关规定,对vivo印度公司及其经销商展开突击检查。当时vivo方面回应称,“正在配合印度当局,向他们提供所有所需的信息。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vivo致力于充分遵守法律”。
印度执法局7月7日发布声明称,该机构突击检查了与vivo印度公司关联的48处经营地点,发现vivo印度公司“将大约一半(6247.6亿卢比)”的本地销售额汇到印度境外“以避税”,因此冻结vivo印度公司相关的119个银行账户,查封vivo印度公司及关联公司46.5亿卢比(约5900万美元)的银行现金等金融资产。
印度执法局对vivo突击检查后,中国驻印度使馆发言人王小剑表示,印方频繁调查中国企业的做法不仅扰乱了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损害企业商誉,更阻碍了印营商环境改善,挫伤了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市场主体在印投资经营的信心与意愿。
7月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也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中方正密切关注此事,中方多次强调,中方一贯要求中国企业在海外合法合规经营,同时坚定支持中国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希望印方为在印中国企业营造公平、公正、非歧视性商业环境。
印度德里高等法院当地时间13日允许解冻vivo银行账户,前提是vivo要向银行提供95亿印度卢比(约合1.19亿美元)担保。法院还指示vivo在账户中保留25亿卢比余额。
法律文件显示,vivo此前向德里高等法院寻求撤销印度执法局冻结其银行账户的决定,称此举违法并会损害公司业务运营。vivo向德里高等法院提交的文件称,由于账户冻结,该公司将无法支付法定会费和工资。德里高等法院要求印度执法局在7月13日之前就vivo提出的要求作出决定。
持续打压
事实上,从2021年末开始,印度税务部门以“涉嫌逃税”为由对与中企有关的电信、重型机械制造、采矿等各个领域的多家公司进行了调查。
此前,小米、华为、OPPO、一加等企业均在印度遭遇了执法人员突击上门、翻查台账。
今年1月,小米被追缴65.3亿卢比(约5.6亿元人民币)税款,后又在4月被冻结7.25亿美元(后解除冻结)。
今年2月,印度所得税部门指控华为的一个印度子公司以股息的形式将大量资金汇回母公司,减少其在印度的应税收入,并冻结了华为印度子公司的银行账户。今年4月,印度德里高等法院根据华为的请求暂缓账户冻结,并寻求税务部门的回应。
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2021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1%,达到了1.69亿部,其中,前五的厂商当中,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占据了63%的印度智能手机市场。
其中,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为小米,去年拿下印度手机市场24%市场份额,vivo、realme、OPPO分别以15%、14%、10%的市场份额拿下第三、第四、第五明,第二名为三星,市场占有率18%。
据了解,税务问题是印度政府常用以规范或限制外资企业的方式。近年来,印度税务部门对壳牌、诺基亚、IBM、沃尔玛、凯恩能源等多家外资企业都进行了税务调查并开出了高额罚单,其中不乏印度政府败诉的案例。但自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印度将矛头主要对准了中资企业。
据有关统计,至少有500家中资企业在印度遭遇了税务及合规性普查,这是中资企业进入印度以来面临的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系统性危机。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累积224款中国App被陆续封禁,包括抖音海外版TikTok、微信等。
印度政府还针对中国企业出台了限制政策。印度2020年颁布的FDI(外国直接投资)新政,也要求与其接壤的国家在投资印度前,必须经过印度方面审查。与印度接壤的国家中,中国是最主要的投资国,因此这条政策也被认为是限制中国在印的投资自由。
放弃印度不太现实
一位熟悉印度税法的中国律师对记者说,这些年印度的反避税措施用力较猛,微软、诺基亚、IBM等巨头都曾被追缴过巨额税款。
2007年沃达丰公司收购了和记黄埔旗下的印度通信公司,就曾因是否需向印度缴纳巨额税款而打上法庭,“从地方法院打到高等法院,又打国际仲裁,历时15年最终以印度政府败诉而告终。”“印度人自己也说,印度税法的复杂程度恐怕在全世界是第一名。”前述中资企业负责人感叹。
即便是非营利机构,每年也要聘请专门公司,提供税务、账务、审计、合规等方面的服务。稍有疏忽,就是违规金额10倍-12倍的罚款,普通公司的合规成本还会更高。过去美国、日本等国企业进入印度市场较早,拓荒同样苦不堪言。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表示,外资企业遇到和印度地方各级部门的纠纷时,往往可以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层层上诉后,正常经营的外资企业赢面很大。但也需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因此,经常性撤出、转手资产的欧美企业也不在少数。
但印度的神奇之处在于,总让人觉得有希望。它把人逼走,又总把人吸引回来。韩国钢铁企业浦项、美国沃尔玛等公司都曾在走与留间多次摇摆。尽管现实困难重重,但对于许多中资企业而言,放弃印度仍然不太现实。
一方面,印度依然市场广阔,人口规模庞大,经济增速在新兴经济体中也位居第一;另一方面前期成本已经投入,不可能轻易撤退。各类灵活的经营方式层出不穷。将公司注册成新加坡公司再向印度注资,或者直接在印度成立公司。
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负责人透露,他的公司名义上是完全的印度公司,股东、董事都是印度人,但实际控制人是中国人。这些印度人只是挂名,每月领着不错的薪水,对公司事务一概不知。
事实上,在印度限制中国直接投资后,一片片新的工业园区仍在印度土地上拔地而起。TCL的电视与显示屏产线、OPPO、vivo等多家中国电器及电子企业的新园区都将落地。热火朝天的景象背后,或许意味着中印间的纠葛比想象中更复杂。(来源:综合财联社、界面新闻、财经杂志、证券时报;整理:李云鹏)
编辑:方凤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