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月26日 星期三

徐悲鸿与新加坡江夏堂

芽笼35巷的江夏堂是中国当代美术大师徐悲鸿在新加坡的寓所。1925年徐悲鸿来新加坡从事美术工作就下榻于江夏堂,以后,他多次来新,都是住在江夏堂。他的好多重要作品是在江夏堂创作与完成的,所以,研究徐悲鸿在南洋的生活与创作,不能不聚焦江夏堂。

徐悲鸿与新加坡江夏堂


江夏堂是黄姓人士的房屋,徐悲鸿又不姓黄,怎么会跟江夏堂结下不解之缘呢?这还得从江夏堂的主人黄曼士讲起。黄曼士祖籍福建南安县,伯父是清末武状元黄培松,他自幼随伯父走遍大江南北,先后在广东、福建、北京等地求学与居住,见识广,能讲标准官话(即华语、普通话)。上世纪20年代他南来新加坡出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分公司总经理。

黄曼士长袖善舞,交游广阔,加上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喜爱书法与园艺,性情温和,平时一有空就练字、照顾花草。经济上富裕了,他就买下芽笼35巷一块地,这那里兴建一座两层的洋房作为住宅,并命名为“江夏堂”。 江夏是黄姓人士的“郡望”, 郡望是该姓氏祖先受封之地,或显赫祖先居住过的地方。新加坡过去乡村的华族居民往往将自己姓氏的郡望制成门匾挂在门上,还写在两个大灯笼上,所以俗称“灯号”。黄曼士将自己的大宅命名为“江夏堂”,显示他不忘自己的“根”。

黄曼士有个哥哥黄孟圭当时美国留学,有一回到法国巴黎考察,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巧遇徐悲鸿,两人一见如故,复到附近咖啡茶座继续聊,一谈就是四个钟头,徐邀黄第二天到他的住处看画,黄依约到了徐的住处一看,十分惊讶,知道自己遇到了个才华出众的画家。徐悲鸿这时向黄孟圭坦言,自己来法国已经六年,留学的官费已经断绝,他和太太蒋碧微要维持日常生活已感到越来越难。本想回国算了,但路费没有着落。

徐悲鸿与新加坡江夏堂


黄孟圭想到自己的弟弟在新加坡商界有地位,交往的富商不少,就向徐悲鸿建议到新加坡找他的弟弟黄曼士。徐悲鸿这时的感觉是绝处逢生,马上同意这个安排。黄孟圭于是给弟弟黄曼士写信,黄曼士很快就回信说欢迎徐悲鸿来新加坡,他可以接待徐悲鸿在江夏堂住下来。

黄孟圭为了确保此事万无一失,还另外写了一封信由徐悲鸿随身带着,这样可以让黄曼士更加放心。

江夏堂成为徐悲鸿第二个家

1925年秋,徐悲鸿让太太蒋碧微留在巴黎,他持黄孟圭的介绍信只身来到新加坡,见到黄曼士之后,就入住江夏堂,从此,江夏堂成为徐悲鸿在南洋的第二个家,从此,徐悲鸿每次来新加坡,都住在这里。1925年至26年他在江夏堂住了好几个月,住的是二楼的左前房,二楼的小客厅则作为画室和书房,遇到徐悲鸿要给人写生,或画大幅肖像画,二楼客厅太小,就到楼下一个很大的空间去画。

黄曼士与哥哥黄孟圭待徐悲鸿如自己的兄弟,两兄弟的年纪都略大于徐悲鸿,所以徐悲鸿称他们为“大哥”“二哥”。1926年农历大除夕下午,黄曼士特备丰盛的酒菜让徐悲鸿当作自己家族的成员,一起吃年夜饭,令徐十分感动。当时,徐突然悲从中来,泪流满脸,黄曼士问他何事那么激动,徐说他想念远在巴黎的妻子蒋碧微,此刻孓然一身在异乡,水电费全无着落,生活艰难,他不知如何是好。黄曼士一听,二话没说,马上与徐一起赶去大坡海山街,紧急电汇800法郎,另发电报通知蒋碧微。当晚,徐悲鸿悲喜交集,开怀痛饮至大醉。

在新加坡期间,经黄曼士介绍安排,徐悲鸿给包括陈嘉庚、林露(路)在内的社会名流富商画像,收到了可观的酬金,徐悲鸿手头就宽裕多了。住在江夏堂期间,徐悲鸿可说是如鱼得水。

当然,徐悲鸿也不忘酬谢黄氏兄弟知遇之恩,先后送给黄孟圭与黄孟圭的字画多达数百幅。

万马奔腾江夏堂

从1926至39年,徐悲鸿还多次来新加坡,有时是从中国赴欧洲途经新加坡做短暂停留,几乎每次都是下榻江夏堂而不住酒店。徐悲鸿在新加坡住得最久的是1939至42年1月,这期间他曾离开新加坡到印度去住了一年,还到马来亚半岛的槟城、怡保、吉隆坡等地举行画展为中国抗战筹款。

这个时期是徐悲鸿创作最旺盛,多幅代表作都在时期完成,而作画的地点主要是在江夏堂。可以这么说,中国当代好多美术瑰宝是诞生于新加坡的江夏堂,例如名画《放下你的鞭子》,就是在江夏堂画的。在1939年至41年间,徐悲鸿为了办画展为抗战筹款而画了大量的画,其中画马之多,其数难以估计,有人说是画了千幅马,多数是在江夏堂完成,有些画是一幅当中有好多匹马,因此当时有人形容“万马奔腾江夏堂”。

在江夏堂,徐悲鸿为当时的英国总督姆斯画像是很特别的一件事,按说,堂堂总督是新加坡第一号大人物,要为他画像,应该到总督府(现在的总统府)去才是,可是总督架子大,徐悲鸿的架子也不小,他居然请总督大人到江夏堂来当模特儿,这位汤姆斯总督居然也十分听话,放下架子,多次亲赴芽笼35巷江夏堂,还带去整套的总督官服在江夏堂穿上,让徐悲鸿“摆布”。

这幅汤姆斯总督肖像完成后,就一直挂在维多利亚纪念堂,跟历届总督的画像挂在一起。而在那么多总督画像中,唯一由一名华族画家画的就是徐悲鸿这幅了。汤姆斯总督对这幅画像十分满意,特地写信向徐悲鸿表示感激。

徐悲鸿与新加坡江夏堂


1939年农历除夕,徐悲鸿还在江夏堂为影业巨子陆运涛的夫人画像。1939年在江夏堂为“二哥” 黄曼士所画的素描,神态特佳,是徐悲鸿人物素描的代表作之一。

1942年1月下旬,日本军队已经打到柔佛州南部,新加坡岌岌可危,日军飞机也加紧空袭新加坡。徐悲鸿因为积极支持中国抗战,被日本军国主义者视为眼中钉,一旦新加坡被日军攻陷,徐悲鸿就难逃日军的屠刀。所以,徐悲鸿匆匆收拾东西,将大批字画印章分别委托朋友收藏,自己带着约千幅作品离开新加坡,结束了他寓居江夏堂的日子,从此不再回来。

上一篇新闻

英国女艺术家 Ansell素描作品欣赏

下一篇新闻

央美才女的钢笔素描画,精细到让人害怕~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