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弘扬沂蒙精神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沂蒙高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既坚持统筹推进、全面振兴,又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2月14日下午,省委领导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临沂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临沂是革命老区,耕地面积大、农业人口多,要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必须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拿出切合实际的思路举措,努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

□田茹 李明强 邢仔文

沂蒙精神代代传,乡村振兴谱新篇。

作为农业大市,沂蒙革命老区,临沂是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临沂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三农”、支持“三农”、服务“三农”,让老区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2019年,临沂市将坚持从城乡双向、农业内外、供需两侧共同发力,年内市级财政投向乡村振兴资金10亿元,全面推进“五个振兴”,打造具有沂蒙特色、现代气派的“富春山居图”。

产业振兴

田园综合体成亮点

村富民强,离不开产业支持。

沂南县朱家林,一个曾经只有留守老人、妇女和孩子的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省定贫困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不仅探索出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生产生活方式,更走出一条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三生三美”的乡村发展新路子。

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项目以构建美丽乡村产业生态链、旅游生态链等产业链条为主线,通过政府搭建平台,投资经营主体开展项目经营,村民则以土地劳务等方式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最终让村民实现受益。

朱家林的转型只是临沂产业振兴的一个典型案例。临沂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田园综合体“三园一体”建设,让农业在“合纵连横”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目前,全市已规划建设田园综合体30个,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7家,建成市级农业科技园区99家、各类家庭农场3592家;成立20个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团队,认定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49处,发布临沂地方标准5项。

2019年,临沂市将继续抓好30个重点田园综合体,发展农业“新六产”,建设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产业融合“样板园”。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重点发展粮油果菜茶畜等十大特色优质产业,积极推广良种良法良机配套,进一步打响“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品牌,争取新创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个、省级整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个,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人才振兴

做好五篇文章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根本在于促进城乡人才流动,支持各类人才留在农村,共同唱好乡村振兴大戏。

临沭县组建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联盟,创新实施“1+1+1+N”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每个主导产业由1个涉农企业牵头,联系1个技术创新团队,组织1支农技专家团队,为N个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服务。目前,已聘请省内外农业专家10名、选配县镇农技人员30名,服务农业生产经营主体184家,给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老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实惠。

人才振兴,临沂市着力推行“农村实用人才提升计划”,着力做好育、派、引、留、联“五篇文章”,鼓励各类人才在乡村舞台创新创业、各展其长。

“育”,就是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依托农业科研院校、职业技术学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派”,就是支持和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乡村企业挂职,在全市涉农部门和科研院所选派科技服务员进村驻点,为农民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引”,就是引导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对投向农村、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市县两级单独建立台账、跟踪扶持。“留”,就是实施留乡青年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在创业培训、项目信息、小额贷款、政策咨询等方面向留乡青年倾斜,引导他们投身乡村建设。“联”,就是抓住建设浙大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的有利契机,聘请国内农业专家,建立农业技术联盟,联合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文化振兴

提升农民精气神

乡村振兴,既要“口袋鼓”,也要“脑袋富”。

2017年5月,沂水县实施以“殡葬全免费”为核心的殡葬改革:对具有沂水户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使用费全部免除,由县乡财政承担。

截至目前,该县已有1万多户家庭享受到殡葬全免费政策,实现新逝人员100%进公益性公墓的成效。改革体现了全面性、全民性、彻底性,形成了“沂水样本”。

文化振兴,临沂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气神。

实施沂蒙精神励志行动,把弘扬沂蒙精神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推动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目前,沂蒙党性教育基地已承接各类农村党员和群众培训班200多个,累计培训农村党员、群众3万多人次。

实施乡村文化兴盛行动,修订完善《沂蒙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实施方案》,建设一批村史馆、民俗馆、乡村博物馆,培养一批乡土文化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发展一批“沂蒙”特色文化产业,使乡村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文化源泉。

实施乡风文明提标行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新时代文明新风,力争2020年80%以上的村镇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

生态振兴

建立“闭环式”工作链

新春伊始,蒙阴县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宗路盘点完2018年的收入喜上眉梢:这一年,为蒙阴蜜桃开辟了俄罗斯、蒙古国、孟加拉国、坦桑尼亚、阿联酋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出口到新加坡、迪拜的桃子一个能卖到50元;这一年,累计出口果品16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美元,带动毛坪、烟庄等18个村2200户果农户均增收6000多元。

多年来,蒙阴县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建设“绿富美”新蒙阴,打造了“崮秀天下,世外桃源”“江北最美乡村”县域品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由萌动、自发到自信、自觉的升华,走出了一条“生态好、群众富、可持续”的特色发展之路。2018年,蒙阴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也是全省唯一一个。

蒙阴县只是临沂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临沂市加快建立完善整治、修复、保护、提升“闭环式”工作链,推动生态振兴。

在整治环节,深入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和水肥一体化“两个示范”项目,确保全市危废集中处置能力达到20万吨/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递减。在修复环节,着力抓好退耕还林,加快恢复森林植被,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36.2%。在保护环节,初步划定省级生态红线2197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12.8%;设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0个。在提升环节,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棚户区改造、移民搬迁等政策,力争2020年建成1000个功能完备、配套齐全的新型社区。

组织振兴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汇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乡村组织振兴是重要基础。

19年前,临沂市兰陵县代村村集体曾负债380多万元,到2018年,村集体年产业总产值28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8万元。

浴火重生的根源就在于有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以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为代表的代村“两委”班子,狠抓党组织建设,除了“三会一课”等规定动作外,创新的自选动作注重实效,一天两会制度,早上研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晚上反馈推进解决结果;制定党员帮带联系户制度,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致富。

一直以来,临沂市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乡村综合治理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着力促进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从市县两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选派3451名第一书记到891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任职,齐心协力抓党建促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抓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新培育农民合作社1.8万家,带动农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积极发展农村各类中介组织,为农民群众提供市场信息、决策咨询、产品销售等全方位服务。抓好乡村综合治理网络建设,积极开展“法律进村入社”活动,全面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落实“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制度,推进1.3万个基层网格实体化、2.7万名网格员专职化,推动“雪亮工程”农村全覆盖,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蓝图已绘就,追梦正当时。2019年,临沂市将高标定位,狠抓落实,以“田园综合体、两新培育、移风易俗、美丽乡村、村班子选配”为突破,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沂蒙高地,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向省委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①现代高效农业展馆

②莒南茶溪川田园综合体

③沂水县尹家峪田园综合体

④风景优美的自行车主题公园

⑤依山傍水的云蒙湖生态小镇

⑥交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⑦河东区八湖万亩荷塘

上一篇新闻

新型青年农民:让农民这一职业变得高大上

下一篇新闻

喂饱全球97亿人口,最火的种菜模式将“拯救地球”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