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发生过敏性休克的诱因有哪些?
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速发的、危及生命的全身多系统过敏反应,人体会迅速(或)部分或全部出现皮肤痒、呼吸困难、心律失常、晕厥、意识丧失等。
中国人发生过敏性休克的诱因有哪些?
日前,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尹佳、姜楠楠、文利平、李宏等通过历时15年的全球单中心过敏性休克最大样本回顾性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布了中国人发生过敏性休克的诱因排序,及其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分布特点。论文发表在《亚洲临床免疫与变态反应杂志》上,为全球过敏性休克诱因的研究补上了“中国大单”,弥补了中国无本土过敏性休克流调文献的缺陷,进一步验证了过敏性休克诱因存在显著地域性差异。作为全国过敏性疾病诊疗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从2000年至2014年15年间接诊的全国各地愈千例过敏性休克患者中,按照2006年美国国家过敏及感染性疾病研究院制定的严重过敏反应诊断标准,筛选出907例纳入本研究。
我国过敏性休克的诱因有哪些?
经过对907例病人的1952次休克发作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85%的休克诱因可以明确。
从总的大盘看,食物诱因占77%,药物占7%,昆虫占0.6%,余15%为不明原因的“特发性”休克。在诱发过敏性休克的食物清单里,小麦为元凶,占到总诱因的37%,水果/蔬菜排第二,占到20%,随后是豆类/花生占7%、坚果/种子占5%,其中最常见的致敏水果为桃子,最常见的坚果为腰果。
从发病严重程度看,小麦诱发了57%的重度过敏反应,而水果蔬菜类倾向于轻中度。
我国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发生于哪个年龄段?
尹佳等将907个病例按年龄段分组作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成人严重过敏反应发病率显著高于儿童,68%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在18~50岁,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过敏性休克首因不同。
0~3岁的婴幼儿62%的过敏性休克首因为牛奶;4~9岁的儿童59%首因为水果蔬菜。10岁之后的青少年及成人组,小麦诱发过敏性休克跃升首位,且随年龄增长占比不断攀升。如10~17岁的青少年过敏性休克,小麦诱发的占到20%;而18~50岁的,小麦诱发占到42%。专家推测,国内缺少“免面筋”的小麦制品及国人遗传易感性或为中国小麦诱发休克比例偏高的原因。
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报告的儿童食物过敏性休克发病率也低于西方国家。这一点不同于欧美认为食物诱发过敏性休克最常见于儿童的观点。尹佳表示,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过敏性疾病包括严重过敏反应,会呈现出与西方国家相似的发展趋势与模式。儿童食物过敏可能是未来全球趋势。
过敏性休克诱因是否呈显著地区性差异?
近年随着欧美国家食物诱发过敏性休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种可危及生命的全身性、系统性、速发型严重过敏反应引起全球高度关注。随即展开的研究表明揭示过敏性休克诱因呈显著地区性差异。
欧美最常见的诱因是坚果、花生、鱼、贝类。美国排在首位的是花生,瑞典排在首位的是蜂毒蛰刺,日韩为荞麦、小麦,新加坡则是燕窝。
尹佳等的这一重要发现颠覆了全球此前对中国过敏性休克诱因的种种推测,绘出中国特有的致敏食物谱。
食物诱发过敏性休克,会合并花粉过敏吗?
研究还发现,食物诱发过敏性休克常常合并花粉过敏,蒿花粉-食物综合征最为常见。
在调料、水果/蔬菜、豆类/花生、坚果/种子所致的严重过敏反应中,合并蒿花粉过敏的比例分别为75%、67%、61%和51%。
71%的桃子诱发严重过敏反应患者对蒿花粉过敏。
此外,研究还报告了诱发过敏性休克的中国特有食物及罕见食物谱。如饮菊花茶,进食牛蛙、野菜、蚕蛹、蝗虫及金蝉等诱发过敏性休克。
为什么中外以及国内多个研究的结论有差异?
尹佳分析,除了与患者的生活环境、遗传因素有关,还与纳入研究者的诊治途径(门诊、急诊、住院)相关。既往已发表的多项小型过敏性休克研究大多针对急诊或住院病人展开,纳入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少年。而本研究纳入907例患者全部来源于变态反应门诊,纳入对象既包括儿童和青少年,也包括成人。最近由她的同事孙劲旅和汤蕊大夫完成的另一项对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和北大第一附属医院的回顾性研究显示,住院患者以药物过敏为第一诱因,而门诊病人则以食物过敏为首因。
我国诱发过敏性休克的致敏药物有哪些?
研究发现,国人由药物诱发的过敏性休克占7%。
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中药,占37%,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最为常见。
排在第二位的抗生素占24%,青霉素最为常见;
排在第三位的是解热镇痛类药物,占16%。
运动在诱发过敏性休克中扮演什么角色?
本研究发现运动是最常见的加重因素。39%的过敏性休克发生在运动过程中,其中食物依赖运动诱发严重过敏占到87%。3.7%发作当天口服了阿司匹林,1.4%发作前饮酒,1.1%发病前服用了解热镇痛药。
举例来说,有的“小麦依赖运动诱发过敏性休克”患者,吃面条后如果不运动本可以避免休克,但如在不知情时服用了阿司匹林,反而加剧临休克发作。
尹佳提醒:药物诱发过敏性休克虽为“小众”,但随着国人高血压患病率的逐年提高,以及阿司匹林在预防中风、老年痴呆、抗衰老等方面作用的不断证实,预计将有更多人群预防性服用阿司匹林。而一旦明确诊断为小麦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及解热镇痛类药物为绝对禁忌;如因病情需要必须服用阿斯匹林或解热镇痛药物,则小麦类食物为绝对禁忌。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方面,国内外有何不同?
研究数据显示,在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方面,国人70%的严重过敏反应急诊处理时使用糖皮质激素,仅有25%使用肾上腺素。而美国过敏性休克患者肾上腺素使用率达79%。
尹佳提示,目前我国医生对过敏性休克认识不足,特别需要对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人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对肾上腺素在过敏性休克治疗中重要性的认识。在急救中正确使用肾上腺素的方法是肌肉注射。
肾上腺素可以在短时间内收缩全身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回心血容量,迅速提升血压,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一线临床用药。
(此文为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