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天生会说马来语、英语、日语、韩语…这竟然都是真的
潮汕人天生就会说马来语、英语、日语、韩语等多国外语?而这竟然都是真的!真是难以置信!
原来,明、清时期以来,无数潮汕人飘洋过海到南洋过番谋生,乃至于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潮籍华侨的人数超过本土人数。一代代的“番客”后来回乡探亲或叶落归根,便带来了不少外来语,这些外来语渐渐扎根潮汕大地,被口口相传流传下来。
“过番”已经成为历史,但伴随着红头船的劈波斩浪,潮起潮落,这些外来词却成了一代代潮人过番史的见证。
此外,据汕头资深英语翻译蔡海华老师介绍,汕头1860年开埠后,西方商人(潮汕俗称“番仔”)纷纷进入汕头,客观上也带来了不少英语的外来语。
随着汕头开埠,英法两国先后在汕头设立领事馆,并派遣传教士进驻汕头进行传教活动。在当时,西方一些国家轮船公司先后在汕头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并开通了暹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缅甸、澳大利亚、越南、柬埔寨至汕头的海上航线,直接控制了汕头埠的海运业务。不少西方商人纷纷到汕头设立商行、开办工厂,从事商业贸易和土特产加工与出口。
如今,汕头市区有一条洋味十足的“摩罗街”,原为十九世纪末一位英国人的名字,它见证“百载商埠”的历史。
可以想见的是,1860年后的汕头,“番仔”随处可见,一时蔚为奇观,估计比现在还多得多。因此,流传于汕头市区的外来语明显比潮汕其他地区更多。
在潮汕话众多的外来语中,借用词汇最多的是马来语,因为潮人“过番”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流行马来语的南洋。
潮汕水搜集整理了部分潮汕话外来语,并予以分类,一起来看看:
马来语类:
玛淡,指警察,引申为抓人。词源是马来语mata-mata,原义为警察(警察在马来潮州话中叫“大狗”)。潮汕话也称警棍为“玛淡槌”。
阿铅,即铁丝,用于箍木桶的铁丝圈叫“阿铅箍”,马来语词源为ayan。
动角,指手杖,马来语词源为tongket。
五脚砌,指骑楼下的人行道。刚刚“过番”到国外的潮人,生活艰苦:“所食烟囝蒂,所企五脚砌”。
龟哩,指伙计、店员。在工厂、店铺里打工,称为“食人个龟哩”。马来语即称店员为kuli。
啰嘀,一种上点砂糖的圆粒状儿童饼干,马来语叫roti。
龟啤,指咖啡,新加坡、泰国潮州话叫“糕啤”,马来语词源叫kopi。
需甲,表示合意、喜欢,俗语有“在人需甲”,马来语叫suka。
朵隆,表示饶恕,马来语叫tolong。
儗(ghi6),意为痴呆,来自马来语tingagila。
朱律,指雪茄,马来语cherut的借音词。
英语类:
啰哩,指汽车,英语词源为lorry
述球,指投篮,英语词源为shoot或shot
沤屎,指球出界,英语词源为outside
肉,指乒乓球触网,英语词源为net
玛多猴,旧时指摩托车,英语词源为motorcar
牙力,指玻璃杯,英语词源为glass
目头,旧时指商标,英语词源为mark
斯巴拿,指扳手,英语词源为spanner
旁,指平底锅,英语词源为pan
潮汕人天生会讲日语?
日语中有很多词和潮汕话发音和意思一样!原来,在日语里有大量的汉字词,这些汉字词大部分是历代由中国传入。而潮汕话大都是魏晋时期的中原古语,所以和很多日语的汉字词发音与意思一致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潮汕人会讲很多个日语单词,日本人会说很多潮汕话单词,但双方都互不知道自己有这天生的本领。
日语汉字词与潮汕话发音几乎一致的多达数千个,我们列出部分供参考:
先生(医生、老师)、箸(筷子)、意味、印度、国语、实习生、亚铅(锌)、趣味、神经、说、感觉、心、上下、太平洋、暗示、演技、演说、确认、各国、记号、民间、军、孤儿、娱乐、诗、出身、独立、南、附近、问人、保存、美人、依赖、开始、英雄
潮汕人天生会讲韩语?
汉字在公元前三世纪传入朝鲜半岛,此前朝鲜半岛没有文字,所以韩国的古籍都是用汉字记载。十四世纪,虽然发明了韩文,但真正广泛使用还是近百年的事情。由于传入的时间不同,所以汉字词的发音跨越了中国各个朝代,有的接近客家话、普通话、广州话、潮汕话、闽南话。韩国一半以上的词汇可以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方言里找到对应的“孪生兄弟”,所以潮汕人天生会讲数以千计的韩语词汇。
潮汕话与韩语词汇谐音,数以千计,列举如下:
阿爸(爸爸)、阿跄阿跄(踉跄行走)、甲板、新闻、劳动者、社长、主妇、酒、好、一、二、三、七、百、吃饭、农、毛、姨母(阿姨)、男、夫人、童、高、银行、起始、饮料、色、昏暗、市、新、恭喜、春、酒、凉、月亮、门、慢慢、浏览室、金、所以、信息、心、信任、作者、充分、时间
当然,语言的接触是双向的,我们的祖先也向马来语、泰语中带去了更多的潮汕话词语。如交椅、井缸、当归、桐油、豉油、芥蓝、菠薐、粿条、桌(酒席)等等。马来、泰国、印尼、日本、韩国等国家语言里有大量的潮汕话谐音的词汇,这连很多潮汕人都还不知道。
来源:潮汕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