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看新版《小娘惹》,领略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


看新版《小娘惹》,领略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

看电视剧《小娘惹》的剧迷们,是否还沉迷在剧中峇峇娘惹大家族几代的恩怨情仇之中,还是对剧中娘惹们的斑斓身影念念不忘?满眼的异域风情,风格独特的娘惹服饰,垂眼欲滴的娘惹美食,既陌生又新鲜,强烈的地域色彩,呈现了娘惹文化的无限魅力。


何谓“娘惹”?

“娘惹”,就是古代中国移民和东南亚土著马来人结婚后所生的后代。明朝时期,郑和曾率领船队多次到达今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地,随行的有不少福建广东的商人,他们在东南亚常年有商贸往来。后来一些人决定留在那里,与当地女性成亲,成为了常年居住在当地的华人。当地的人们称这个华人群体为“伯拉奈干”,翻译过来就是“土生华人”的意思,特指在马来亚和印尼的华人群体。

有趣的是,早期马来亚一带的土生华人在提到自己的时候,更喜欢另外两个词:一个叫“峇峇”(读作“巴巴”,英文Baba),另一个就是“娘惹”(英文Nyonya),两词合在一起就是“峇峇娘惹”或者“娘惹峇峇”,它们成为马来亚土生华人的自称,其中峇峇指的是男人,娘惹指的是女人。

那些福建、广东的商人善于经商又不怕吃苦,有钱以后,他们留在当地娶妻生子,又因为他们称自己是“峇峇”,与他结婚的当地女性就变成了“娘惹”。娘惹家庭一般都家境殷实,处处透着大户人家的贵气。所以,在电视剧《小娘惹》中,女主是出身在一个豪门家庭,只有这样的家庭里出来的女性华人,才叫“娘惹”。

看新版《小娘惹》,领略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

电视剧《小娘惹》剧照

旧时的娘惹们,多为大家闺秀,她们衣着华丽、足不出户,一生专事厨艺和女红。她们大部分已不会说纯正的汉语,而是使用一种结合福建方言和马来语的语言;生活中她们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注重孝道、讲究长幼有序,在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方面十分“中国化”,同时又与马来本土的文化融合,也受到印度文化、欧洲文化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新文化——娘惹文化。《小娘惹》电视剧中,美丽的娘惹服饰、绣珠拖鞋,特有的娘惹菜,都是娘惹文化的鲜明特色。


美丽的娘惹服饰

《小娘惹》中那些精美的娘惹绣物,如卡峇雅、纱笼和绣珠拖鞋都是娘惹服饰的精华。

卡峇雅为上衣,长度至腰,特点是没有纽扣,用精美的别针缀饰扣合,有非常典型的热带风情;在马来传统服装的基础上,加上中国传统的花边修饰,尽显精致与秀美;裁剪贴身,尽显女性的身材曲线。纱笼则是筒裙,精美舒适,行动方便。它们多为轻纱面料,舒服又凉快。颜色有中国传统的大红、粉红,还有当地的吉祥色土耳其绿。特别是服饰的刺绣图案,有梅花,牡丹、凤凰等中国元素,带有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特色。

看新版《小娘惹》,领略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

娘惹服饰

制作一身传统的娘惹服,要做工讲究、细致精美,按照图案的复杂程度,制作耗时少则一月,多则三、四月。而且娘惹服也不是随便穿着,要想穿的正宗,还有配上相应的发式,如娘惹们的梳髻,未婚梳双髻,已婚梳单髻。

此外,娘惹们出席正式场合时还要穿绣珠拖鞋,闪闪发光、尽显贵气的绣珠拖鞋也是娘惹文化的一大特色。据说,娘惹从小就要学习制作珠绣拖鞋,只有学好这门手艺才会被认为有教养,而且制作绣珠拖鞋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她们是否适合婚配的一个评定标准。早期的时候,她们缝制串珠的小珠子要从波西米亚(捷克共和国)进口,然后一颗颗手工缝制在帆布上,并且每一颗微如米粒的珠子,穿过细如发丝的针线,还要有特定的倾角,制成后图案才具有立体感。上面的花纹除了凤凰、麒麟、莲花等,以表达吉祥如意的传统式样,还有20世纪初受欧洲刺绣影响也开始融入的花草,动物和罗马字纹样,图案融合中西,新颖又别致。式样上都有了翻新,平底的款式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出现了一些高跟的设计。一双手工绣珠拖鞋一般要花上2—3个月的功夫才制好。

看新版《小娘惹》,领略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

看新版《小娘惹》,领略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

绣珠拖鞋

娘惹在出嫁时都会为未来夫婿缝制绣珠拖鞋,出嫁当天新人要穿白衣,之后保存起来,百年之后又要再穿上,这样夫妻来世还能相伴在一起。婚礼当天娘惹还要将自己亲手缝制的鞋当作礼物送给公婆,展示自己的生活修养。


诱人的娘惹菜系

大户人家的娘惹们,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影响下,贤惠聪明的她们特别爱研究厨艺,久而久之,也就发展出了一套独特菜系——“娘惹菜”,成为南洋最特别、最精致的佳肴之一。

看新版《小娘惹》,领略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

她们以传统的中式烹饪方法配合东南亚特有的香料,为了使味觉达到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种风味的融合,一个娘惹的厨房里会同时备有十多种不同的香料:小葱头、蒜头、姜、南姜、山姜、香茅、香花菜(姜花)、辣椒、薄荷叶、柠檬叶、亚参膏、峇拉煎、肉桂、兰花、酸柑、班兰叶等等,烧制的菜品口味浓重,带有刺激性元素,充满了浓浓的热带风情。例如亚参鱼,看似像咖喱鱼,但味道却偏酸也没有椰浆,还能尝到鱼肉的鲜甜味,娘惹菜的厉害之处就在于此,不仅能尝到食材本身的味道,也能感受到各种香料丰富的层次感。

看新版《小娘惹》,领略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

娘惹叻沙

娘惹叻沙也是娘惹菜的代表,是一道起源于马来西亚的面食料理。叻沙又称喇沙,中文名称叫椰浆面,之所以为娘惹菜的代表,是因为它的配料种类众多,烹调细节烦琐,所需香料都是用舂手工捣碎,并用土锅炒制。吃的时候再加入虾、鱼片和粗米粉,然后撒上麻风柑叶、姜花和酸柑汁,尝后绝对让人瞬间点赞。除此之外,比较典型的还有黑果焖鸡、酸角炖猪肉、娘惹杂菜,臭豆烧虾仁等等。

看新版《小娘惹》,领略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

娘惹糕

娘惹糕是娘惹菜里有名的甜品代表。它们多半都采用马来西亚椰浆和华人的米粉制作,充分体现融合的文化,种类及口味繁多,有蒸、炸、烤、甜、咸、辣等等,并依照不同的口味添加不同的特殊食材,如班兰、椰浆、椰丝、绿豆泥、红豆泥、花生粉、椰糖、叁巴等,大多数娘惹糕因使用糯米粉或木薯粉的缘故,口感特别软糯。她们还会用如斑兰叶、蝶豆花的汁液为糕点染色,色彩艳丽又混合各种香料,品尝后久久不能忘记。

看新版《小娘惹》,领略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

红龟粿

娘惹糕中人气高的有红龟粿,是由香软的糯米制成,加入红花米搅拌成红色,分成巴掌大小一块,包入馅料,用模具打造成乌龟的形状,再垫上香蕉叶蒸熟,诱人味美;还有九层糕,颜色像彩虹,通常有红豆、椰浆、班兰等材料组成,吃起来非常有趣;蒸椰糖椰丝糕,口感像布丁一样Q软,外面裹上一层白色椰丝,不粘手又美味无比;兰花糯米糕,使用蝶豆花汁将糯米饭染蓝,像青花瓷一样美丽,再搭配美味的咖椰浆,甜糯爽口;还有双层糯米糕,娘惹糕中著名的传统甜点;达兰糕,上层有白色的椰奶,下层是绿色甜点,实在诱人;班兰椰丝卷,南洋风味的班戟。当然,美味的娘惹糕,种类实在太多。


绚丽的娘惹瓷

如果说娘惹菜人人称赞,那么让美食大放异彩的娘惹瓷更是让人眼界大开。《小娘惹》剧中那些色彩绚丽的娘惹器皿,图案有是嫣红的牡丹、五彩的凤凰等等,盘旋缠绕在碧绿艳粉的底子上,满满的色彩占据所有角落,粉彩熠熠生辉。

看新版《小娘惹》,领略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

“娘惹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晚清民国时期,马六甲海峡的峇峇人订制、由景德镇生产、专用于其族人使用的一种装饰华丽的粉彩瓷器。它们的图案有中国传统的葫芦、凤凰、牡丹等中国传统纹样,但这些看起来艳丽铺满的色彩花纹又和纯中式的瓷器不同,这就是娘惹文化独特的混合吸收、兼容并蓄之处。

看新版《小娘惹》,领略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

看新版《小娘惹》,领略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

旧时,土生华人的婚娶是家族的一件大事,精致的餐具瓷器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陪嫁。而且在娘惹峇峇的生活中,瓷器已经不仅仅是一件器具,而是可以把握和触及的那个遥远的“故国”的脉络。今天,这些精美独特的娘惹瓷已经成为了收藏家的最爱。


哪里体验独特的娘惹文化?

马六甲的荷兰街是峇峇娘惹的聚居地,也是峇峇娘惹文化的发源地。荷兰街一度曾是富贵的象征,街两旁尽是峇峇家族的豪华宅院,家居布置尽显华人富有人家的气派。大门及窗户制作精致,往往是雕梁画栋,一些门栏上有“福”“禄”“寿”的木雕,大门上贴有对联,住宅分为大厅、中厅、内厅、天井、后院、侧院,大厅正中供奉神位。屋内摆有做工精致古雅的中式红木家具,体现着中国的尚古情怀。

看新版《小娘惹》,领略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

马六甲荷兰红屋

新加坡的一些街区也保留着浓郁的娘惹文化,如位于新加坡东部的如切和加东。加东曾是茂密的椰子种植园,到了20世纪初期发展成住宅区。附近的如切,则以20世纪初期极为富裕的华人周如切的名字命名。街道两边都是粉色、蓝色、绿色的双层店铺,完好保留了昔日风貌。位于坤成路上的娘惹店铺,鳞次栉比,色彩斑斓,可以看到经典的卡峇雅、纱笼和绣珠拖鞋,还可以品尝种类繁多的娘惹美食。

看新版《小娘惹》,领略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

看新版《小娘惹》,领略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

娘惹风格建筑

还有新加坡土生文化馆,馆内上下三层,共设有10个永久展馆,馆内的陈设完全依照土生华人的品味设计,精致的绣珠鞋、异域特色的娘惹服、饰品展示了娘惹们的独特审美和精湛工艺。绚丽多彩的生活器皿,古朴雅致的家具陈设凸显了土生华人的生活品味。它们也在地地道道地讲述华人在东南亚国家文化、宗教和信仰,再现了娘惹文化方方面面的神秘魅力。

看新版《小娘惹》,领略娘惹文化的独特魅力

新加坡土生文化馆

编辑:温英杰

上一篇新闻

看了《小娘惹》才知道,评定女人的好坏,要看一款糕点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生活两三事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