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 星期五

好碳水与坏碳水的“试金石”?低GI食品能成为一门大生意么?

碳水化合物似乎让现代人又爱又恨,我们一边谈“糖”色变、一边又无法拒绝它带来的享受与诱惑。很多人受主流的影响对碳水化合物已经产生一些误解甚至抵触,时代在变,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在变,事物并不是非黑即白,我们更需要的可能是对碳水化合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以及更理性的调整及应用。

New Nutrition Business 最新发布的2019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新趋势中,“好碳水与坏碳水”位列10大趋势之一,反映出了整个行业对于碳水化合物的重新认知和关注。而与碳水化合物质量密切相关的概念—血糖生成指数(GI值)也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11月,Foodaily每日食品网(ID:foodaily)以“低GI食品”为话题,在“每日新品烩群”中进行了线上交流,一起理清GI概念及GI饮食,讨论低GI的未来机遇,希望为大众的饮食方式、食品饮料行业的创新、慢性疾病的解决方案带来一份灵感。

GI或许目前在国内还不为大众所熟知,但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通过选择自己好感度高的蔬菜、水果、粗粮和豆类以及低脂乳制品“主动”选择了低GI食品。在近二三十年来,GI科学一直在默默发展,随着大众对健康、慢性疾病的焦虑如今也从糖尿病领域刮到减肥圈、开始进入大众视野。那么它的背后承载了怎样一段故事?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低GI饮食有何益处、如何理性科学对待?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能否成功辐射大众、是否会给食品行业带来一片蓝海?


好碳水与坏碳水的“试金石”?低GI食品能成为一门大生意么?


文:Anne Yu

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网(ID:foodaily)

阅读看点:

(1)什么是GI?作为生理学参数,GI通过食物在人体内产生的血糖波动情况来对食物进行评价区分,未来会与GL联手打造碳水化合物科学,并且作为经权威组织认定的综合指标,将会在指导食物选择及产品开发起重要作用。

(2)碳水化合物本没错,只是人类在进化。慢性疾病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面对解决的难题,因此为解决这一痛点,饮食方式开始出现出现多样化。而这样的时代背景恰好为能够解决碳水与人类进化产生的不适性的低GI饮食带来了潜藏机遇,加上科学研究对低GI饮食的加持,它有望成为应对多种慢性疾病、值得一试的良药。

(3)GI诞生于加拿大,壮大于澳洲:抵制碳水化合物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可否认的是,澳洲对GI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澳洲GIF建立检测标准、设立认证标志,已然将GI从糖尿病领域拓展到普通消费者并从中受益,同时也形成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并试图将影响力扩至全球、尤其是亚洲。

(4)国外优秀品牌为低GI走向大众带来启发:慢性疾病的预防是机遇点、低GI是时候走向大众,亚洲低GI市场将出现增长。

(5)中国低GI市场:初具雏形、只欠东风。无论是减糖、代糖风的盛行,还是已有品牌的推动、消费者教育、高科技的加持,低GI已崭露头角,似乎也更有可能在慢性疾病极为严重的中国大展拳脚,但标准化和规范化缺失是国内低GI大众化市场的首要问题。就目前而言,各种因素的推动将会倒逼市场规范化。

1

何为GI?

① GI到底是怎样一个科学概念?有何指导意义?

众所周知,碳水化合物一般是指包括糖(葡萄糖、果糖、蔗糖等)、淀粉、膳食纤维等的物质,是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主要存在于植物(如水果,蔬菜,谷物和豆类)或植物来源制成的食品。淀粉和糖进入身体被消化后会转变成葡萄糖,从而引起血糖升高以及影响体内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在此背景之下,作为由人体实验而产生的生理学参数,GI是指标准定量(25g或50g)下某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引起血糖上升所产生的血糖时间(一般为2小时)曲线下面积和标准物质(一般为葡萄糖)所产生的血糖时间下面积之比再乘以100,它代表每单位碳水化合物使血糖水平升高的速度和幅度,衡量的是食物对餐后人体血糖水平的影响

之所以使用葡萄糖作为标准物质,是因为它是活细胞的能量来源和新陈代谢最重要的中间产物之一,是人体最先快速代谢利用的供能物质。将葡萄糖的GI值设为100,所有食物的GI定量在1-100的范围内,从而将食物进行分类。


好碳水与坏碳水的“试金石”?低GI食品能成为一门大生意么?


▲图片来源:Foodaily

高GI的食物会被迅速消化吸收转变为血糖,这一过程导致血糖及胰岛素迅速而短暂的升高,从而较早出现饥饿感、摄入热量过多;相反,GI值低的食物会缓慢消化、降低血糖和胰岛素的升高幅度,减少脂肪生成,并增加饱腹感、持续供能。

关于GI检测方面,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和国际粮农组织(FAO)正式肯定了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在营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并首次规范了GI测定的原则及方法;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ISO/FDIS 26642:2010中又对GI的测定进一步规范。

此外,想强调一点的是,GI其实是一项综合指标,影响GI值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食物本身的化学物理结构、食品加工方式、加工程度、颗粒大小、抗营养因子、包埋技术等,如精制大米的GI 值高于糙米。GI可用于指导食物选择及产品开发。

② 更全面更规范:GI与GL联手定义好碳水

在关注GI的同时还需要注意,餐后血糖水平除了与碳水化合物的GI高低有关外,还与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总量关系密切,这也就是后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血糖负荷(GL)。GL是指特定食物所含碳水化合物的重量(g)与其GI值的乘积再除以100,而GL大于20即为高血糖负荷。高GI食物会导致胰岛素分泌量迅速增加,而高GL食物会延长胰岛素分泌时间。简单来说,并不是低GI的食物就可以任性吃,为保证健康,还需要保证GL值不超过100,仍需注意控制摄入碳水化合物的总量。目前GI与GL结合也开始慢慢应用到糖尿病及体重管理中来。

2

碳水化合物并无原罪,只是人类在进化

最近听到一个蛮有意思的观点是,从人类进化的角度去寻找目前全球备受慢性疾病困扰现状的原因:从进化进程中来看,食物富足的环境才出现了几十年,生活、劳作方式变化巨大,这使得适应食物匮乏环境的人类还没做好准备、演化出相应的能力来应对变化。那么这样看来,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煎熬只是因为我们在正常地适应环境变化,而我们也需要进化出能适应目前环境的能力。而从进化这样一个宏观的层面去看,或许会使我们更加放松地探讨接下来的问题,也会更有信心地去解决这个时代的需要面临的难题。

① 全球深受慢性疾病困扰,也将饮食方式推向风口浪尖

前不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最新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指出,从全球范围来看,2017年75%的死亡都是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疾病、糖尿病等,并且在死亡因素中,高血糖占第四位。英格兰公众健康改善主管John Newton表示:即使在相对贫穷的国家,糖尿病的也比疟疾的影响更大。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并导致全球超过19.5%的死亡。

从亚洲来看,在糖尿病方面,中国有五分之一的人患有糖尿病,美国医学会杂志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约50.1%的成年人是糖尿病前期患者。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未来几年内中国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患糖尿病。而虽然日本全国肥胖率很低,但糖尿病发病率也非常高。而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孕妇妊娠糖尿病人数高达690万,诊断率为26.6%。因此,对治疗肥胖及糖尿病具有重要性和实用性的GI应该在亚洲得到普及。

在今年首届健康老龄化APAC峰会上,GIF CEO Usic也表示:“澳洲的Low-GI symbol计划可以在全球范围进一步采用,特别是在整个亚洲地区,澳洲专家希望向亚洲制造商和消费者传播分享他们在低GI食品、抵抗糖尿病方面的经验。”

从中国来看,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第八版数据表示:2017年中国(1.144亿)糖尿病患者人数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未确诊糖尿病患者人数为610万,未诊断率达53.6%。中国的糖耐量受损人数同样位居全球第一,2017年为4.86亿,2045年则预计增至5.99亿。就儿童、青少年而言,2017年,中国有4.7万20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患1型糖尿病,位居全球第四。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则表明,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高达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

② 低GI饮食背后的科学背书

说到我们今天的主角—低GI饮食起初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水平的重要方式并获得广泛认可,在上述严峻的健康背景及某些市场环境的催化下,开始走向大众的它或许有希望在预防或治疗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等慢性疾病,培养健康生活饮食方式及解决全球健康困扰等方面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


好碳水与坏碳水的“试金石”?低GI食品能成为一门大生意么?


▲图片来源:www.gisymbol.com

其实很多慢性疾病之间往往存在关联,例如肥胖更易引起糖尿病等等。说到低GI饮食,目前各国都有相关研究对其作用开展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低GI在糖尿病(包括妊娠糖尿病)、体重管理、心脏病、持久供能、痤疮、PCOS多卵巢综合征、炎症等很多方面都有科学研究来加持[1-5]。以血糖影响皮肤健康为例,最常见的机制是当体内血糖升高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下降而无法结合更多游离雄性激素睾酮,睾酮可能会转化成双氢睾酮,导致皮脂腺分泌亢进,进而可能会使油脂分泌增加、各种细菌开始过度繁殖,这样的微环境就会导致皮肤出现一些症状,比如痤疮,这也就说明管理血糖及胰岛素、调整碳水化合物的食用方式的重要性了。

综上,碳水化合物是引起体内胰岛素及血糖波动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而可以成为一系列慢性疾病的诱因,碳水化合物依然是我们身体的重要功能物质,只是目前生活方式、科技的发展等很多因素导致碳水与人类身体的配合出现不协调,这也正是低GI饮食发展起来的意义及需求。

整体大环境的各方面变化需要我们对饮食方式进行尝试、调整、转变,提倡更加多样化的饮食方式去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需求或许是解决慢性疾病这个痛点的有效方式,而近几年来生酮、轻断食、原始人饮食等的流行等一系列变化似乎都在颠覆主流,却也让我们看到了寻求改变的迫切与尝试。所谓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根据个体实际情况来定义,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性和探索、提升认知,希望经过尝试与选择,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吸引且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

3

GI壮大于澳洲,完全抵制碳水化合物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① GI背后的故事线:诞生于加拿大,壮大于澳洲

1981年,GI这一概念于加拿大诞生,起初是用于碳水化合物之间的转化研究及血糖管理。

20世纪80年代,澳洲悉尼大学Jennie Brand-Miller教授开始将GI用于临床食品检验,他是国际公认的碳水化合物和GI方面的权威,出版250多篇文章,并更新维护基于肥胖、营养、运动、饮食失调相关的国际GI数据库。

2001年,拥有研究支撑的悉尼大学与澳洲Diabetes NSW & ACT(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和最大的糖尿病慈善机构)联合建立GI FOUNDATION(GIF)。作为一个非营利健康促进机构,其使命是通过规范检测方法(ISO)、产品合规性和营养标准来帮助食品供应商使用GI系统提供健康营养的食品以及帮助消费者来进行选择。

2002年GIF推出Low-GI Symbol及世界上第一个GI包装标签计划,以帮助消费者在购物时识别低GI食品。作为全球唯一独立的低GI食品认证标准,Low-GI Symbol计划包括“三个锚点”:提高对GI的认识和理解; 帮助消费者选择低GI产品,包括通过该符号识别低GI产品,并鼓励食品制造商开发新的低GI产品; 针对澳洲以及全球合作的相关GI研究进行支持和投资。


好碳水与坏碳水的“试金石”?低GI食品能成为一门大生意么?


▲Low-GISymbol,图片来源:www.gisymbol.com

2007年,GI基金会与行业监管机构澳洲新西兰食品标准局(FSANZ)开展密切合作,制定了食品标准法规的GI标准。2011年-2013年,GI检测、低GI标签均收录于食品标准法规中。

从GIF的发展史来看,目前已经形成成熟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即通过科学研究和社交媒体推动GI的市场教育,指导消费者选择正规的低GI产品,对GI认证标志建立信任度,同时促进低GI产品的研发,最后又回过头支持科学研究和消费者市场教育。

除澳洲外,目前已注册并正在使用Low-GI Symbol的国家包括新西兰、加拿大、美国、欧盟、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和印度,中国的大陆和台湾地区还在待定状态。

② GIF认证标准:并不只是要求产品GI值低

产品及食谱要想获得GIF的官方低GI认证,必须根据国际测试标准,由悉尼大学测试实验室SUGiRS等独立实验室进行检测并同时严格满足国际膳食指南中对能量、饱和脂肪、盐、膳食纤维、钙的摄入量要求。GIF认证标准中,GI的检测方法是通过监测10个或以上的健康人在食用含50g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以等量葡萄糖作参考),根据他们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内的血糖应答情况来确定,食物GI终值为10人或以上的平均值。

目前注册Low-GI Symbol的产品涉及众多品类,例如主餐碳水化合物(面条、米饭等)、面包、饮料、调味品等,其中澳洲雀巢旗下多款饮料产品已获得认证。


好碳水与坏碳水的“试金石”?低GI食品能成为一门大生意么?


▲雀巢饮品,图片来源:www.gisymbol.com

可以说,由澳洲壮大起来的GI已经成功应用到其大众市场并从中受益,也给其他国家碳水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板。GIF的CEO Kathy Usic曾在采访中表示:“幸运的是,澳洲已将GI作为优质碳水化合物的指标,而不是走“低碳水化合物”的抵制路线。通过GI将复杂科学概念简单化地传递给消费者也取得显著成效:2001年消费者对GI的认知度度不到28%,但到2011年已超过75%;将1995年的数据与2012年进行比较,发现人们膳食的平均GI值从56.5降至53.9(整体降低了5%)。”

4

进军低GI领域的优秀国外品牌有新动作,这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国外很多针对低GI的品牌一直在行动,来向大众推广低GI这个概念,低GI已经从医药领域走向食品领域。其中,欧美品牌除开拓本地市场外,其新动作也释放出重要的信号:低GI是时候向大众普及了,亚洲低GI市场将出现快速增长。

① Fifty50:向大众普及低GI饮食,预防也很重要

美国品牌Fifty50食品目前拥有各种经过认证的低GI食品,包括花生酱、水果酱、糖果和饼干等,并于去年推出“Eat Well,Feel Good”新包装,旨在强调帮助消费者从低GI饮食中获得健康益处。

Fifty50认为:“低血糖食品不仅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研究表明,低GI饮食可以预防并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眼部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


好碳水与坏碳水的“试金石”?低GI食品能成为一门大生意么?


▲图片来源:Fifty50官网

Fifty50 三位创始人的身份分别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教育工作者、糖尿病产品投资人,自1991年以来,Fifty 50已将其一半的利润用于资助糖尿病研究总额超过1400万美元。

② Holista Colltech:从主食切入,在北美广受欢迎,预计亚洲将出现更大增长

总部位于马来西亚的Holista Colltech开发的低GI面条获得加拿大糖尿病协会的支持并在加拿大开始销售。此款低GI面条的GI值为38 ,远低于普通面条产品的GI值(60-65),其中85g面条含有11g蛋白质和3g纤维,钠和胆固醇含量很低。预计它在加拿大市场2018年的销售额将高达600万美元,而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500万美元。


好碳水与坏碳水的“试金石”?低GI食品能成为一门大生意么?


▲图片来源:Google

目前所有产品是由马来西亚生产,而后运到加拿大,未来Holista Colltech将在加拿大建立生产基地,采用当地原料及设备,以使物流、成本、时间方面更高效。除面条以外,Holista Colltech还成功开发出低GI配方的面包、饼干、松饼、煎饼、披萨等众多产品。

Holista Colltech更希望通过低GI产品创新来解决亚洲的健康困境。

在北美地区大受欢迎后,Holista Colltech将目光转向亚洲。在东南亚地区,HolistaColltech正在有针对性地开发低GI印度甩饼;在面包方面则与五家公司建立合作,其中包括新加坡公司。同时针对亚洲严峻的慢性疾病现状,Holista Colltech将尝试在中国、印度及印度尼西亚寻找合资伙伴,共同解决亚洲所面临的困境。特别地,Holista Colltech发现新加坡在糖尿病研究、国家对健康饮食的支持、监管框架、创新等众多方面都非常优秀,因此非常希望与新加坡建立合作。

Rajen博士表示:“与高加索人相比,亚洲人对血糖的反应和反应速度不同,这也是亚洲地区糖尿病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走出困境需要研究者、政府、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③ DR'S CHOCOLATE:不使用砂糖来降低GI值

日本DR'S CHOCOLATE以健康零嘴为理念,减少零食中所含的卡路里,低GI、无麸质,降低吃零食时的罪恶感。手工制作而成,完全不同于以往低卡路里的食物,不但口感丰富,可以降低血糖值,调整肠胃。


好碳水与坏碳水的“试金石”?低GI食品能成为一门大生意么?


▲图片来源:global.rakuten.com

DR'S CHOCOLATE还明确给出食用建议,以80kg体重的人为例,建议一天可食用黑巧克力12粒或牛奶巧克力11粒,并分为2-3次食用。

5

中国低GI市场

初具雏形,只欠东风

从上述大背景来看,中国在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方面的困扰更大,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市场空间巨大。汲取其他国家及品牌的亮点及经验,同时思考我国现状及特色,从医药领域进入大众食品市场,中国的低GI市场前景如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中国若要普及低GI饮食及产品可以从哪些层面入手?

①中国低GI的市场环境及需求:各方来看,低GI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大环境指的是社会、消费者对于“糖”的态度。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看到一个产品涉及“GI、GL、血糖生成指数”等名词时还无法理解,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对“糖”的认知。低GI产品日常化、大众化的本质是,消费者从单纯的“减糖”到正确理解“糖的作用、糖的代谢、糖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的认知升级,在日常生活中开始管理营养膳食、寻求健康生活方式。

由政策及潮流来看,从几年前的“减糖潮”开始,含糖饮料税(SodaTax)的推行、碳酸饮料的下滑、代糖的发展、低碳水饮食的流行,到现在做产品都是“无蔗糖”,以及政府推动三减行动(减盐、减油、减糖),种种迹象都说明大环境在“控糖”,而低GI的产品也是“控”的思维,而且控的“更高级”,更有实际意义和价值。

由消费者教育层面来看,社交媒体上的关键意见领袖(KOL)推荐国内低GI饼干、提及妊娠糖尿病,例如营养师顾中一、范志红等都来科普低GI饮食,其实这都促使消费者在接受GI的市场教育,同时这也是市场发展的信号。

由大数据、AI、精准个性化营养来加持带来更多可能,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AI)、精准营养也在推动血糖管理的发展。7月12号,碳云智能便与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在动态血糖管理研究及其相关应用领域进行合作,致力通过长期监测、观察、分析、评估血糖异常人群的数字化生命动态图谱,构建个体化的精准血糖管理模型,从而对特定群体给予个性化干预方案,有效达成健康管理目标。虽然当前GI标准还未推出,但像中粮等企业已经开始更往前一步。因此,从政策、消费者、科技等众多层面来看,低GI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②国内低GI产品概况:标准化和规范化缺失是国内低GI大众化市场的首要问题

我国低GI市场面临的两个基本问题——标准化和规范化缺失。也就是说就低GI市场而言,消费者和企业是走在前面的,但从现在国内出现的低GI产品品牌、北京营养源推动检测行业标准、糖尿病全营养配方约束GI值,以及糖尿病患者增加、消费者日常营养干预认知增强等各个因素都将倒逼市场的规范化。

在GI检测方面,2004年,中国对接近2000名志愿者进行GI试验,测定了230种不同食物的GI值,建立了中国食物GI数据库。关于GI检测方法,目前国内的卫生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血糖生成指数测定方法及规范”已经起草完成,正式发布实施指日可待。

在低GI产品方面,首先国内最先出现的一类低GI食品仍然是医药方面,例如低GI全营养粉(糖尿病专用型)等。对于糖尿病病人用全营养配方食品已经有国标——《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 29922-2013)。对于普通食品而言,由于当前检测没有发布标准,市场比较混乱,下面列举相对规范、也就是已在正规机构开展GI测定人体试验的国内代表性品牌。

  • DGI和初吉:最早打开GI市场,目前偏向代餐、减肥市场

这两个品牌背后都有医院资源并通过医院进行GI检测,严格意义上讲,他们的低GI产品产品当前只有DGI饼干、初吉低GI代餐饼干、初吉Zero饼干三款产品是直接声称实验测定结果。


好碳水与坏碳水的“试金石”?低GI食品能成为一门大生意么?


▲DGI饼干GI值为44.62,图片来源:京东

DGI最早从线下医院渠道发展上来,也是最早打开GI市场的品牌,为我国的GI市场做了很多基础的市场教育工作。初吉后来也采用了类似的推广方式,在代餐饼干市场中脱颖而出。但是,由于法规缺失,现在他们均偏向代餐、减肥市场去做推广。当前DGI也正在推另外的“控脂肪”微商项目,瞄准科学瘦身和减肥。

  • 少醣生美食伴侣:佐餐伴侣+精准营养


好碳水与坏碳水的“试金石”?低GI食品能成为一门大生意么?


▲少醣生美食伴侣

之前提到的碳云智能与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战略合作,涉及到上面的产品——“少醣生美食伴侣”,优选水溶性膳食纤维以及白芸豆、桑叶等植物提取物,能够针对性地减少食物中淀粉、糖类、脂肪的吸收,从而延缓餐后血糖上升,改善空腹血糖。与市场上通过代餐及减少主食摄入的产品不同,其作为佐餐伴侣,最小程度地改变正常饮食习惯。他们双方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将从一个为期两周的百人血糖监测项目开始,对用户进行精准的血糖监测和用药行为分析,进而提供精准餐饮管理和个体化生糖抑制干预,帮助用户稳定自身血糖状况。

总之,市场上正规测定GI值的低GI产品不多,但实际上很多产品本身可能就是低GI。对于当前国内低GI市场来说,配方研发不是问题,检测标准化和规范化是首要问题。


参考资料:

[1]ElliottE , Thomas D . Low glycaemic index, or low glycaemic load, diets for diabetesmellitu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6, 1(1):CD006296.

[2]GoffL M , Cowland D E , Hooper L , et al. Low glycaemic index diets and bloodlipids: 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randomised controlledtrials[J]. 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3, 23(1):1-10.

[3]ChangK , Lampe J , YvonneSchwarz, et al. Low Glycemic Load Experimental Diet MoreSatiating Than High Glycemic Load Diet[J]. Nutrition and Cancer, 2012, 64(5):8.

[4]SmithR N , Braue A , Varigos G A , et al. The effect of a low glycemic load diet onacne vulgaris and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skin surface triglycerides[J].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Science, 2008, 50(1):41-52.

[5]MoranL J , Ko H , Misso M , et al. Dietary Compos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to Inform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2013, 113(4):520-545.

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网(ID:foodaily)

欢迎无条件转发至朋友圈。如有商务或转载需求,请添加foodaily-Cherry微信(18261804307)。

上一篇新闻

大数据出炉!阿拉上海女人不得了,“喜提”这6个全国第一!

下一篇新闻

用运动释青春,健康生活随心所“寓”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