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加工车间,你知道的人造肉原来是这样“造”的→
(央视财经 《消费主张》)近日,人造肉、人造月饼、未来汉堡、未来香肠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人造肉,对于很多素食主义者来说,其实并不陌生。
人造肉究竟是用什么做的?它与动物肉有什么区别?在质感、口感、色泽、香味等各方面表现如何?在未来,人造肉又能否颠覆传统肉制品呢?
2019年11月,一场关于未来食品的展览,吸引了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家参展商,很多现场的消费者对五花八门的人造肉充满了好奇。
这是来自美国的未来汉堡和未来香肠,乍一看和我们平常吃的没什么两样,不过牛排和香肠却不是动物肉做的。
是用豌豆、红菜头、还有椰子油为主要成分来做的,它的口感还有它的香味都跟真肉比较相似的。
再来看这个,名字叫做新猪肉,主要由香菇、大豆、豌豆、大米等原料做成。在现场有用它做的包子和水晶饺,口感跟我们平常吃的水晶饺是非常接近的,肉馅的口感也还是不错的,新猪肉做的咬起来口感会稍微硬那么一点点。
这家参展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款名称为新猪肉的人造肉,由于“新猪肉”纯素蛋白质配方,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优质氨基酸,零胆固醇、无抗生素、无激素,所以现在已被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泰国、新加坡的1000多家知名饭店和餐厅使用。
展会上不仅有做好的成品,这家参展商还带来了人造肉的半成品,这个就是用来替代猪肉的人造肉末。
这位师傅正在煎的是一块人造肉牛排,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家参展商的负责人说:目前他们企业的全品类人造肉产品已经达到了523个,在中国销售的有328个,其余全部出口,主要分为中式料理、西式料理、植物性海鲜、植物性调味料,还有一些植物性主食。
再来尝尝这款夹有人造牛肉和人造肉XO酱的三明治吧。这个xo植物肉酱它的风味很浓,肉酱是牛肉的,火腿是猪肉的,加起来风味非常的独特。
2019年中秋节前夕,这家参展商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块人造肉月饼,每盒6颗,限量三千份,售价88元,仅仅6天就全部售罄,在当时引起了市场的轰动。
记者在展会上了解到,目前人造肉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基于植物蛋白、氨基酸和脂肪,通过人工方式合成的肉类相似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素肉”。
另一种则是从活体动物身上提取少量干细胞,随后在实验室中培养其成长为肌肉组织的人造 “培养肉”。
在展会上,国内首家细胞培育肉企业带来了细胞培育鱼胶,这种鱼胶和传统鱼胶有什么区别呢?
陈解颐告诉记者:与传统深海捕捞采集到的鱼胶相比,培养的鱼胶有着和它相同的口感,但是培养鱼胶的生长环境没有重金属、塑料、和使用抗生素等海洋污染,使得产品更加安全健康,而胶原蛋白也在培养过程中,比常规鱼胶高出不少。
展会上有多家参展商还带来了“植物蛋”、植物奶、植物“肉丸子”、 纯素巧克力、植物蛋白等相关产品。
那么,怎样用植物原料生产出和动物肉外感和口感相似的人造肉呢?人造肉工厂又是什么样的呢? 记者决定找一家人造肉工厂,对人造肉的研发和生产线进行探访。
这家人造肉工厂的研发人员告诉记者:人造肉是大众叫法,业内叫植物肉,一提起人造肉,很多消费者认为,人造肉就是假肉,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研究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叫植物肉,主要是跟动物肉区别开来的。植物肉的原料主要是从大豆、豌豆、小麦和魔芋类中提取的植物蛋白,再加上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的食用纤维,按照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合理比例调制而成的。
植物肉为什么会有着和动物肉相似的外观和口感呢?原来,植物肉精制成高蛋白植物性肉块后,工厂会通过拉丝工艺的改变、再精制成各种不同质感的食品植物肉。
人造肉的研发人员用酵母抽提物、水解植物蛋白、香料、氨基酸等成分,在一定比例下复合而成的复合氨基酸,这样生产出来的植物肉虽然不含任何动物性成分,却可以与传统肉类风味与口感相媲美。
看到这里,许多消费者会提出疑问,人造肉在调色,调味的过程中,所添加的物质,会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呢?
原来,植物肉在调色过程中采用天然的甜菜和植物性的血红蛋白,这些都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存在、也是最稳定的天然色素,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
为了打消记者的顾虑,研发人员分别准备了大豆蛋白和甜菜做成的植物色素,现场为记者制作一块植物牛排。
按照比例,工作人员称量了50克的大豆蛋白粉,又加入了1.1克甜菜植物色素,再用搅拌机进行搅拌。通过模具成型的植物牛排,速冻一个小时,解冻之后就可以用小火煎熟食用。
搅拌好的素腊肠,经过扭结式灌装机,再经过烟熏等工艺,就会做成和猪肉腊肠类似的外观和口感。
素牛排、素虾、素鸡块、植物类的耗油、酱料和主食,使得植物肉类的产品,在这家工厂达到了五百多种,并且出口到加拿大、美国、非洲国家等地,为当地快餐店、西餐厅、华人餐厅供货。
董军,是一家植物肉企业的电商总监。他说几年前刚开始在网上销售植物肉的时候,每年的销量只有十几万元,但是最近五年,植物肉的销量一直在逐年攀升。
董军说,他们的电商平台上销售的植物肉产品,爆款产品主要是植物肠和植物牛排。记者看到:这两片植物牛排的售价在66元,每片33元,价格并不便宜,但是销量却是不少。
2019年双十一前后,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平台已有约40款来自北美的植物肉品牌及一些自有品牌供消费者选购。从10月18日开始的植物肉预售,一个月的时间首发预售突破了上万份,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
植物肉类的产品,为何会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呢?记者专程走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粮油加工研究室研究员张波博士,为记者解读了植物肉悄然走红的原因。
张博士告诉记者:建国70年以来,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变化太大,目前是以动物性食物蛋白为主,这种变化也导致了疾病谱的变化。例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直线上升,尤其在农村这种上升的幅度更为明显。
从营养素来讲,解决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问题,需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要求每人每天平均25g,而中国人膳食纤维平均摄入量仍然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只有10g左右。因此,增加膳食纤维,怎样才能提供更好的食品,是农业科学家们着重要研究的课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粮油加工研究室研究员张波说,猪肉价格最近成了人们饭桌上的话题,这也使得植物肉再次进入消费者的视野。
除此之外,植物肉绿色、健康风无疑是一大卖点。维护动物福利、积极影响气候变化、节约自然资源等植物肉的好处,也让人造肉、植物肉比动物肉更安全、更少病毒,其对环境的污染也比传统农业和养殖业大大降低不少。
正是由于植物肉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寻找大量的植物类食材作为色香味的替代品,所以导致在植物肉的研发和生产阶段,一直存在着技术难点,目前国内的植物肉技术产业仍然处在发展阶段,这也就是现在植物肉类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但是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价格也会逐渐越来越亲民。
同时,张波博士也表示,替代蛋白创新是符合未来消费者对食物的需求的。当然,市场的培育也要有个漫长的过程。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市场之一,根据市场研究咨询机构的预测,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场规模约为121亿美元,并以每年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10年内,全球人造肉市场规模将达1400亿美元,占肉类市场份额10%。
当然,人造肉、植物肉目前也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居高不下的成本,以及公众对人造肉的接受程度等等。看来,人造肉要想真正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播出通知:
12月4日19:28央视财经频道CCTV2《消费主张》播出《人造肉,你吃过吗?》,次日16:29重播,敬请关注!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