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 星期五

NUS毕业生被迫养鸡,改变了新加坡历史还搞上市了

你相信命运吗?一心想逃离农业的他,却数次挣脱失败;拿着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文凭,却不得已养起了鸡、卖起了鸡蛋,最终成了将巴氏灭菌法引进新加坡的第一人……

安安农场的董事会主席兼总裁马琼就,原本对自己人生的规划,是成为一名学富五车、潇洒干练的海军,每天过着规律的日子,在全世界闯荡。

“当农民当怕了,”马琼就说。

然而,他最后却不得已成为了一名成天跟鸡打交道的农场主。

这些年,他都经历了什么?

安安农场总裁马琼就接受新加坡眼采访

01

马琼就的童年是在农场里度过的。

小时候,一放学他就要赶回家赶鸡、喂鸡。当时,他们家在山底下,农场却在150米高的山坡上,每到下雨天,车就没办法开上去,于是他只能自己将饲料挑上山。鸡也是放养的,他每天都得从山顶到山底来回跑,就为了把鸡捉回来。除此之外,他还要包水果、种果树、养猪、养鸭……

“所以我是做到怕的,不想当农民,太辛苦了。”马琼就说。

于是他认认真真读书,想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从华侨中学毕业后,为了逃离农业,喜欢运动的马琼就决定将自己“献身给海军”。在他看来,在农场工作比当兵还辛苦,至少当兵生活规律,即便24小时待命,也总算是有规律的作息,不像农场主一样天天处于紧张状态中,随时得亲自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疲于奔命。

之后,他于1989年8月获得了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及新加坡武装部队颁授的电子工程文凭,又于1995年8月获得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颁授的计算机及通讯系统高级文凭。

1999年8月,他又获得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科技(电子工程)学士学位,是一名正正规规的大学生。一切似乎都朝着他的既定目标走,他离农业越来越远。

02

然而命运就是爱捉弄人。1995年2月28日,正在海军服役的马琼就,突然被告知父亲遭遇了一场严重车祸,瘫痪了。

对于这个改变了他人生轨迹的日期,他记忆犹新,脱口而出。

因为这场事故,马琼被母亲叫回家接手管理家族企业——合兴家禽工业。

图源:Animal Allies(Singapore)

实际上,早在1991年,马琼就父亲创办这间公司的时候,马琼就是持反对态度的。

为了管理新加坡的公共卫生,新加坡政府当时禁止鸡鸭贩在湿巴刹宰杀,确立了新加坡的鸡鸭中央屠宰机制。新加坡的养鸡业及消费生态当时因此面临着一次巨大冲击。

新加坡早年的湿巴刹并不局限于同在屋檐下的菜市场,图源:blogspot/navalants

“我始终认为这是很辛苦的一个行业。而且父亲也不年轻了,本身他也不会,何必再投入一个新行业、从零开始呢,没有这个必要。”他回忆说。

然而父亲当时没有听马琼就的劝阻,仍然和其他3人一起共同创建了屠宰场,完成了从“批发到屠宰的转型”。不得不说,这对于他们整个家族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也改变了马琼就的命运。

“如果你父亲当时没有发生这场车祸,你还会回来吗?”我们问马琼就。

“不会”,他笑着坦言,“鸡蛋(养鸡)并不是我的第一选择。(那样的话)历史就改变了。”

03

1996年1月,马琼就正式跟海军解约,他当时一边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一边开始接手管理合兴家禽工业,白天学习如何经营企业,晚上还要去上课。

这样辛苦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1999年。

“当时差点要放弃了,特别是最后一年。”回忆起这些,马琼就不禁感慨。

到了2000年,公司一切终于都慢慢上了轨道。马琼就认为自己是时候“隐退”了。

当年的合兴家禽工业

同年6月,内心还是不想当“农民”的马琼就,宣布自己将在9月底离开公司。他想去做编程,认为那样的工作比较轻松,同时也可以避免兄弟间的摩擦。

谁知,命运又跟他开了次玩笑。2000年8月23日,这是另一个让马琼就记忆深刻的日期。一场大火将合兴工厂烧毁了,造成了1000多万新币的损失。

火灾打乱了马琼就的所有计划。他到底要不要重新建厂?如果重新建,就意味着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代价巨大。他本来就宣布了要离开,在这个时候放弃重建的话,不是刚好符合自己的人生规划?但是如果不重建,整个家族的成员,包括他的哥哥姐姐,命运都会受到影响,他们可能会因此失去了生路……

这样一个艰难的抉择,他却只有3天的考虑时间。

深思熟虑之后,他还是决定:重建。

04

重建的路注定是困难且漫长的。对于家禽业来说,2002年的SARS和2004年的禽流感,无疑让他的重建道路充满波折。

好在,他们最终挺了过来。马琼就将一切都归功于“贵人相助”。

马琼就经营的农场,一直都很注重食品安全与卫生。他的屠宰场是第一个被新加坡农业食品兽医局评为A级的。

安安农场公司墙上全是新闻报道和表彰

2003年,马琼就开始接触到鸡蛋市场,加入安安农场。当时安安农场的主人并不是他,2006年他才买下一小部分的股份。之后他改变了农场的运作模式,利润也增长了。到了2008年,他又进而买了60%的股份。

安安农场现在的样子

2009年,安安农场和新加坡另外2家农场都被新加坡农业食品兽医局介绍了巴氏灭菌法。被这项技术惊艳到的马琼就,为了更加深入了解,特地去了4次美国。他最终决定,花130万新币引入高新科技。

安安农场成为了新加坡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引进了这项技术的农场。其实,全世界也就只有几家公司拥有这项技术,马琼就在采访时说,语气中透露著自豪。

什么是巴氏灭菌法?

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灭菌法,是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灭菌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马琼就的价值观离不开“食品安全”,而这项技术恰好符合他的要求。经过技术处理,鸡蛋里的沙门氏菌或禽流感病毒不但可以被杀死,保证了鸡蛋的安全卫生,还能保持鸡蛋口味不变。

安安现在售卖中的巴氏杀菌蛋

实际上,技术只是食品安全的一部分,安安农场的食品安全从一进门就已经开始。农场门口有个浅浅的蓄水池,水深大概是半个轮胎的高度,所有进入农场的车辆都要先在这个“小浴缸”里停留一下,被从头顶洒下的水“洗个澡”才会被放行。

进入加工车间内参观的人,也被要求全副武装:

里面的工作人员更是包得严实:

或许是对待卫生的严谨态度,他管理的企业步上了向上的道路,将巴氏灭菌法引入新加坡的第二年,马琼就完全收购了安安农场。

05

2012年,马琼就开始尝试将经过巴氏灭菌法处理过的鸡蛋推向市场。

顾客对含有生鸡蛋或者半熟鸡蛋的料理一直存在食品安全的顾虑。新加坡国民早餐早餐“吐司+鸡蛋”里的半熟水煮蛋、日式料理里的溏心蛋、温泉蛋等,都很可能含有如沙门氏菌、禽流感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不过,因为当时“巴氏灭菌法”概念比较新,市场不太能接受,推广因此受到了一定阻碍。大概花了1到2年的时间,市场上才大规模出现产品。

安安农场出品的这些经低温灭菌处理过的鸡蛋,杜绝了被沙门氏菌、禽流感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感染的危险,深受爱吃生鸡蛋或者半熟鸡蛋的人们的喜爱。

顾客平时在7-11便利店看到的这个溏心蛋,对!就是有着软嫩又流动口感的那个,就是安安农场出品的。

06

安安农场已经在香港上市。去年(2018财年),它的税后净利润达到了320万新币。

马琼就的永续农业在香港上市,图源:苹果日报

现在,安安农场的业务范围除了新加坡内部,甚至还拓展到了迪拜和香港。

被问及现在是否还会考虑离开农业,回归最初的梦想——电脑工程时,马琼就并没有正面回答。他想了想说,安安目前也是个上市公司了,它的发展道路是符合新加坡政府的“30·30愿景”的。或许没说出来的话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到了2030年,新加坡政府希望本地出产的农产品将占国人营养需求的三成。其中20%来自蔬菜水果,另10%来自鱼肉和鸡蛋等食物所含的蛋白质。

安安农场,或许责无旁贷。

作为新加坡第一家全自动用机器包装鸡蛋的农场,它的高科技和机械化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力,对于克服新加坡资源局限是有着积极作用。

让我们来体会一下他们的高科技和机械化:

这个大型机械手臂每次可搬运24盘各装有30个鸡蛋的蛋托!换个角度看这个机器长这样:

下面这个机器可以将鸡蛋进行分类:表面不干净(沾了鸡毛鸡屎)的蛋会被送去清洗,干净的则被送去照X光,看蛋黄有无血凝块,如有,就必须处理掉。

另外还有这些机器

不明觉厉有木有!

从生产到加工,安安农场现在几乎是纯机械化。

用机器清洗鸡蛋。

将鸡蛋进行分类整理。

并将鸡蛋码好。所有的工序都是标准化的机器模式。

除了运用高科技,卫生也得从源头抓起。安安农场里的每一只鸡都会被严格管理。鸡舍的温度、湿度都由人工控制,以确保每只鸡都在最适合产蛋的环境下生长。还针对不同年龄的鸡提供了含有不同营养的饲料。

为了保证食品卫生和安全,鸡舍一般只允许新加坡食品局的监察员进出,所以我们也没能进入鸡舍参观。

安安农场发来的独家内部视频中,这个神秘的鸡舍内部长这样:

不难看出,现代农场已经远远不仅限于农业了,还涵盖了工业(如我们上面看到的所有工序),甚至商业(成品的销售、物流、上市融资等)。

新加坡七、八十年代的农场还只是简单的养殖场,属于第一产业,到了今天,农场已经涵盖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可以说,马琼就与安安的故事,正好反映了新加坡经济这40年来一次又一次的转型和升级,发人深省。

原本是一个“当农民当怕了”,一心想逃离农业的人,最终却成了第一个和唯一一个将巴氏杀菌法引入新加坡的人。

难怪连马琼就自己都说,“命中注定我要在这个行业”。

上一篇新闻

紧急!罕见超强台风登陆浙江上海江苏,飞新加坡航班取消

下一篇新闻

利奇马下的上海,这名新加坡人35小时孤身夜奔200公里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