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 星期三

和深圳独立设计师聊“独立”的生存现状

国内对服装设计师的概念是一早便有了的,但独立设计师的风刮成现象级,却是这三五年的事儿。尽管眼下已经过了最初的新鲜热乎劲儿,但独立设计师的发展势头仍是方兴未艾。随手点开淘宝天猫抑或大小电商平台,都能看到“独立设计师品牌”字样的分栏专区,独立设计师群体似乎是开花成型了。

但,独立设计师的标准该如何评定?又该由谁评定呢?

“独立”尚无清晰界定,与否全凭自定义

“潮”“不撞衫”“个性化”“原创”“太贵”“忽悠”“抄袭”——中国服装网在采访多位消费者后,从他们对独立设计师的认知中,提取出这些关键词。正负评参半,意味这独立设计尚处于容易引发争议的阶段,然而,有争议也意味着有关注。

就目前来看,业界对独立设计师的说法是比较模糊的,并没有给出泾渭分明的定义。面对成倍数激增的独立设计师群体,大家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理解——脱离商企,为自己创立的品牌做设计,对品牌的设计风格及商业发展上占有战略地位。

有一定的设计感,能与市面常见的服装做出区分;有一定的受众群,小众仍是受众,而且更为精准——如果发展尚可,就能开启设计师从业者“自给自足”的服装路;即便差强人意,也不过创业路上走一遭,进退自控。不难发现,除了大环境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碎片化,为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培土提供了养分;无需任何认证,入驻门槛不高,也是让设计从业者踏破“独立”门栏的一大原因。

“想自由”是有空间的,尤其在深圳

科尔尼咨询管理公司此前发布了一份报告,称中国年轻人相较海外品牌而言,更认可本土品牌,“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本土的头部品牌接受度越来越高,这标志着中国本土品牌崛起的一个信号。”年轻人具体指的是中国千禧一代(即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出生的人)以及互联网一代或者说1998年以后出生的人。

头部品牌的认可度与日俱增,在风格化明确的独立设计师品牌身上起了连带效应。眼下,除了有Xander Zhou、Kay Kwok、上官喆、Sean Suen 和 Ximon Lee,周俊和李雨山Pronounce等登上国际舞台的新生代独立设计师,更多“想自由”的独立设计师还在国内寻找生存之道和发展出路的阶段。

深圳作为中国的首个设计之都,几乎独揽了平面设计、空间设计、工业设计等在内的多维设计话语权。其中,服装设计更是个中翘楚产业。深圳服交会(SZIC)、深圳时装周、FASHION SOURCE博览会(原:深圳国际纺织面辅料展)、深圳原创设计时装周、SIUF中国深圳国际品牌内衣展、中国(深圳)国际时装节……这些产业集群活动的发展年限短到三五年,长近二十年。政府自上而下的扶持也好,群众民间自发的张罗也罢,任何戏台子能长久定点唱戏,都说明戏班子的换血层出不穷,广大观众既乐意看也买得起单。

和深圳独立设计师聊“独立”的生存现状和深圳独立设计师聊“独立”的生存现状和深圳独立设计师聊“独立”的生存现状

早在2015年深圳时装周首发之时,深圳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沈永芳就曾称,中国女装看深圳,仅国内一线城市,深圳服装品牌开设的专卖店和专柜就多达10万家;全国一线城市各大商场销售的国内品牌女装中,每10件中有6件出自深圳设计师之手。

产业活动的立项之初大都是为互通产业上下游有无,打造行业良性闭环。但着眼近三五年,却不难看出一个共同创新点——原创设计的含金量在提升,独立设计师的占比也在逐年增长。重视程度和比例分配随着独立设计师的发展势头水涨船高,这大抵是深圳服装产业新的增长点?

深圳为什么重视和扶持独立设计师?独立设计师在深圳的孕育成长是否会相对顺遂?最开始冒头那群独立设计师现在究竟发展的怎么样?

对话设计师,“独立”发声

以2013年末主打“独立设计”问世的深圳原创设计时装周为例,诸多独立设计师至今仍年复一年的亮相该时装周。就参与该时装周上的独立设计师品牌而言,许多都已在设计素养、生产体量、商业规模上有了肉眼可见的裂变。中国服装网独家专访郑伟、李静、陈志刚三位座上客,共话深圳独立设计力量的集聚扩张,探讨独立设计师群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独立设计师郑伟 | 所一SUORYYI

和深圳独立设计师聊“独立”的生存现状

2013年12月,郑伟第一次以独立设计师的身份出现在深圳原创设计时装周。彼时的他刚刚离开效力数年的老东家玛丝菲尔Marisfrolg,扛着不小的压力操办着一个不大的工作室。单干之初,郑伟对于打造独立设计师品牌的意识比较模糊,经营方式主要是找合作人接一些小的订单。回顾那时,他坦言生存是第一目标。

2017年12月,当郑伟第四次出现在独立设计时装周时,显然更多了份从容有余。发布一场“行走”品牌大秀,装饰艺术与藏式时装交相呼应出强烈视觉冲击,获好评无数。

和深圳独立设计师聊“独立”的生存现状和深圳独立设计师聊“独立”的生存现状

Q:你能对比一下,现在和2013年相比,品牌发展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吗?

A:现在可以自己做品牌。

Q:落实到具体数字上呢?

A:一年几千万是有的。

Q:现在相较以前,你做设计的心态有没有发生变化?

A:以前更多趋向市场,为了存活。现在虽然还没有达到我作为独立设计师的顶峰,但现在基本达到中上水平,客人也比较稳定,会尝试带领客人去接受一些新的设计,也希望自己的设计能从适应市场到引领市场。

Q:和你同期起步同期发展的独立设计师中,也不乏有些已经销声匿迹了,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A: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产品问题,订单量的好与坏都和产品质量、产品推广与公关有关系,也就是生产力、公关性和商业系统性。

Q:对2018年有什么样的想法?三到五年内,在品牌发展上有什么样的计划?

A:目前希望的状态是有别人帮我开店或者做品牌,自己不想那么累。贴牌其实已经到顶峰了,现在就是在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比如和上市公司或者大品牌公司联手。现在贴牌的存活率还是可以的,趁着这三四年的时间多赚些钱,储存实力,为后期的变化转型。其实要想大范围掉头转型也不是说不可以,只是会稍微吃力一点,因为还没有到可以烧钱做事的程度,所以会先在这条没有太大坡度的水平线上维持一段时间。这是我目前的状态,也是很多深圳独立设计师短期内的发展趋势。

Q:你认为目前深圳独立设计师的发展还需要得到怎样的扶持,才能加快独立设计师进入下一发展阶段?

A:我有想过是否能通过一些协会给予大力扶持,带领一些优秀的独立设计师走出中国,推进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国际化进程,这也是助推深圳设计力量的方式之一。

独立设计师陈志刚 | DEL CHEN

和深圳独立设计师聊“独立”的生存现状

走南闯北过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陈志刚,可以说是亲身感受和体验过多种设计环境。2012年,彼时正效力于新加坡时尚巨鳄FJ Benjamin的他,决定回国进驻深圳创立独立设计品牌DEL CHEN,决定在自己生长的国家续写设计梦。而连续三年上榜深圳原创设计时装周“订单王”TOP3,正是市场对其的认可指标。

和深圳独立设计师聊“独立”的生存现状和深圳独立设计师聊“独立”的生存现状

Q:在你过去参与深圳产业活动的几年中,认为其对于独立设计师的发有什么样的益处?

A:在很多规模可观的平台里,我可以看到其他设计师在做什么,他们在做什么,我就不做什么。深圳是一个服装产业集中的城市,行业平台提供给我的最大帮助就是通过互换信息来提升自己,找到并突出我独有的特性,让我的品牌有更明确的个性和色彩。

Q:从第一次参加深圳原创设计时装周至今,自我评定上有怎样的变化?

A:最大的变化当然还是我和品牌的成长。我还记得第一次参加这个时装周的时候,展区面积只有9个平方,第二次是40平方米,第三次近70平方米,第四次近百平。起初也没有什么订单,可能只有十几万,后来慢慢经过接近百万订单、超过百万订单……其实很多变化,正在经历的当下并不会有很大触动,但是往回看,真的能看到每年都比前一年有长足的提升,能在脑中浮现清晰的脉络变化。

Q:你如何看待独立设计师品牌在客户群体的往来流动?

A:因为我的风格比较独特,市场上比较少见,所以当有客户喜欢、认可我的设计时,会相对比较忠诚。另一方面,我认为客户是不能用订单来衡量的,因为未来陪伴我走完剩下设计生涯的人可能就是这些客户,所以如何与客户维系相互选择、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我要完成的一个很大的课题。

Q:就深圳产业集群组织的各种活动来说,你认为其对独立设计师的孵化有什么特点?

A:首先是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组织平台在提升对独立设计师的关注度,这一点从独立设计师在各大协会组织、展会、时装周的参与比重都能看出。

其次,我认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认知上也有了更精准、更适宜的转变。以前设置很多的展区和showroom都是开放的,无论来者何人,都可以自由观看独立设计师的作品。但现在就会有所区分,比如在楼下开放大面积的展示区供大量观众观看,楼上还会设置相对隐蔽的区域用于接待筛选过的意向客户。因为目前的服装市场还是鱼龙混杂的,独立设计师在原创设计上的自我保护是刚需,仅这一点就能看到深圳在这方面的意识有愈发明确和强化。

另外,就是平台的定位和理念是接地气的。我一直秉持和强调时尚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而应该是接近日常老百姓的,深圳的一些平台还是相对有接到这个地气的,这也是真正能帮助独立设计师一步一步发展的必然基础。

Q:现在作发布秀,你更期待从中获得什么?

A:2017年底发布的2018S/S系列大秀是比较轻松的,也得到了很多人认可。其实,我现在最想告诉别人的是属于我的独特属性,这是任何其他品牌或者设计师取代不了的。当然,还是有生意以及产品在销售上的反馈。

独立设计师李静 | in jocosist

和深圳独立设计师聊“独立”的生存现状

2015年才开始做自己品牌的李静,是三个设计师中起步最晚,却也扩张最快的。关于这个说法的例证,大概要从连斩三届深圳原创设计时装周订单冠军说起。

和深圳独立设计师聊“独立”的生存现状和深圳独立设计师聊“独立”的生存现状

Q:回顾2015-2017年,你的品牌发展进行了怎样的三级跳?

A:2015年刚开始自己做,当时主要有3-4个固定大客,是以贴牌为主要运作方式,一年可能做到700-800万;2016年是发展比较快速的一年,大概做到了3000万左右,品牌的概念也是在那个时候更为强化;2017年差不多做到5000万,但同年的开销也比以往要大很多,因为想要让品牌有更大体量的发展,我们在硬件、人员、设备、工厂、办公地点等都有升级,所以整体来说都是正向的稳进前行。

Q:以独立设计师品牌的角度来说,你认为自己的品牌现在正处于什么阶段?

A:我的品牌还在发展初期。因为品牌创建至今满打满算不到三年,所以至少还要在这个阶段维持1-2年,以巩固后备力量和团队建设,之后再看是否需要体验或操作其他模式,比如考虑逐渐往零售终端的方向发展。目前,就品牌营运部分,我在贴牌版块所占的比重大概是50%,其余都是直营、买手店、买手店和批发。

Q:你对自己现在的设计,作何评价?是否达到了真正的“独立”?

A:目前还算凑合,有自己的东西在,但也还要有新的突出点,设计上的东西不能单靠业绩来衡量。当然,大家一开始都会迎合市场,但在生存不是太大问题的情况下,我现在想做自己想要的东西。这部分关于“自我”的比重也有在逐年增加,2018S/S的这一季大概达到了30%,未来还有很大发挥空间。

Q:你对品牌接下来的发展有何规划?

A:大家现在认为我做的风格是偏欧美简约的,但其实我真正想要的品牌的样子是无性别的,所以,我希望能专门分一条线出来做“自我”。短期内,要夯实好这个实现“自我”的基础,所以还要继续挖掘客户,开拓国外市场。

Q:你认为自己的快速发展和深圳对独立设计师的培育有无关联?

A:我个人感觉深圳应该是国内创业环境跟盈利空间最好的城市。就这方面来说,北京和上海都不如深圳。我自己的感触是——只要东西好的情况下,深圳是最容易起步、创业和赚钱的城市,这应该是和城市服装底蕴及扶持是有一定关联的。

Q:在你看来,深圳独立设计师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怎样的发展位置?

A:就独立设计师的发展而言,深圳在国内是排位前列的,而且是定位在高端范围的。

巧的是,三位设计师都是80后,从业资历相仿。似乎当为品牌效劳到一定年限程度,随着技术和财力双翼渐丰,出来自立门户成为不少设计师的第二阶段——成为独立设计师,创立自有独立设计师品牌。如果说三五年前的这群设计师还在懵懵懂懂、磕磕绊绊的投石问路,那么现在,他们已经顺应了新世代“深圳速度”的催化发酵,顺应潮流的开始在适合自己的“独立”发展中显现“野生”狼性,深圳的独立设计力量已然成型。

上一篇新闻

健康纺织成“香饽饽”!2021健康纺织发展大会都有哪些高光时刻?

下一篇新闻

前TVB小花转战新加坡发展顺利 白色渔网装若有若无引网友围观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