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金乡大蒜产业发展史?
金乡大蒜起源于西域,东汉时引种到金乡一带,并逐步推广种植。东汉崔寔著《东观汉记》载:“李恂,为兖州刺史,所种园小麦、胡蒜,悉付从事,无所留。”东汉时,兖州刺史的治所设在昌邑县,即今山东巨野县大谢集镇昌邑村,现在昌邑村仍有昌邑故城遗址。历史上,昌邑县长期属于金乡,昌邑城遗址距金乡县羊山镇仅10千米。这条记载充分说明,早在汉章帝时期(76-88年),金乡一带就已经种植大蒜了。所以说,金乡种植大蒜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在此之前,金乡普遍所种皆为小蒜,大蒜仍属稀有品种。由于大蒜比小蒜的产量高、蒜头大、味道好,于是在金乡一带开始田园种植,后逐步向外扩种推广。在金乡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的定向选育,进而形成了“金乡大蒜”。
新中国(1949年)成立前,金乡县种植大蒜多数属于零星种植,大部分集中于一些比较富裕的地主和富农等农户。而他们大部分种植在自己的小菜园及田间地头,为小面积种植,普通农户困于饥饿威胁而无力留出土地种植大蒜。当时种植大蒜多为纯作,种植技术简陋,耕作粗放,密度小,长势弱,产量低,个头小,产量一般100-150公斤。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蒜需求增加,金乡大蒜的种植面积也稳步增加。据金乡县统计数据显示,1951年-1960年,全县大蒜种植面积约为3000亩;1960-1970年,全县大蒜种植面积达到5000-6000亩;1970-1980年,全县大蒜种植面积也只有8000-10000亩。
据统计,我国目前种大蒜200多万亩。山东省种蒜面积约占全国种蒜面积的三分之一,年出口量占全国大蒜出口量的70-80%。其中山东省金乡县种植大蒜达50多万亩,已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大蒜之乡”。一般亩产蒜头1100多公斤。蒜薹500多公斤,1996年最高亩产期头2600多公斤,蒜薹76357公斤。金乡县化雨乡东刘村村民栽培的一棵种大蒜,蒜头直径18厘米,蕊头重656克,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蒜头,被誉为“中华蒜王”,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农业项目的最高奖银质奖。然而,在山东金乡、巨野、聊城、临清等地栽培面积大、出口内销量最多的大蒜品种,则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前苏联引进的大蒜品种。先经原山东农学院园艺系教授李家文等试种,初期表现蒜头较大、蒜薹较细、蒜头外表皮淡红色,称为“苏联红皮”。以后经各地引种,又经过30多年的选育,其特征发生了大的变化,蒜头外皮变浅,干燥后呈白色,只有蒜瓣外皮有红色条纹,蒜头变大,蒜薹变粗,产量显著提高。
一、科学种植
金乡县大约位于北纬34度线,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大蒜生长。金乡县地处黄河冲积扇平原,土壤是以黄河冲击母质为基础,质地较细,土层疏松,土壤通透性较强,非常有利于大蒜的生长。同时,金乡县非常注重科学种植。从1982年开始进行规模化种植大蒜,金乡人民就非常注重大蒜种子的选育。每年都有意选择长势比较好的大蒜,有意晚几天收获,使大蒜发育完全,同时选择最大的大蒜留为种子。金乡县成立了大蒜科研中心等机构,围绕大蒜进行各项研究工作。县里多次请大蒜专家来金乡讲学,在全县建立了多个农技推广中心,使大蒜种植的先进技术能够及时推广应用。到1991年,全县已经普遍采用地膜覆盖、化学除草和配方施肥。对于大蒜种植的行距和株距也都进行了很多实验对比,根据不同品种进行合理密植,增加产量。
金乡县大蒜研究所一直有脱毒大蒜的研究,植物病毒对植物的生长影响很大,如何把大蒜身上的植物病毒清除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金乡县在这方面获得的进展能够及时推广到蒜农手中,应用到大蒜种植上。金乡县非常注重大蒜品种的选育,从世界各地引入大蒜品种,在金乡进行种植,从中选出适于金乡土壤的品种。大蒜有20多种白皮大蒜,金乡县选育的金乡白皮大蒜以品质优良著称,营养丰富、肉粘味香、辣味适中。1992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金乡大蒜荣获银质奖,这是全国白皮蒜类展品中获得的唯一最高奖。(图)现在金乡县已经全县都能够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农药的使用,对毒性强造成农药残留的农药一律禁用,实现了无公害大蒜生产。
二、优质服务
为了推动大蒜产业发展,金乡县委县政府对大蒜客商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提供一系列优质服务。在20世纪80、90年代,全县各行各业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开展“笑迎八方客,满意在蒜乡”的优质服务活动。工商部门一方面分别在汽车站和工商局院内设立“蒜薹、大蒜咨询服务处”,接受客商咨询,帮助客商联系货源,代找车辆,办理出境手续,解决业务和生活中的困难;另一方面在每个大蒜专业批发市场都设立一个“大蒜市场管理服务站”,安装直拨电话,设立广播室、公平秤等,昼夜24小时值班,及时处理各种问题,为客商排忧解难,维护客商权益。各招待所、宾馆对大蒜客商优先安排并优惠20%收费。不论国营、集体、个体及联合体,凡在大蒜专业市场或产区内从事购销活动的,一律免征各种税费、管理费、植物检疫费;从事大蒜购销业务的,工商部门征收管理费时,按照国家规定标准的50%给予优惠,植保部门免收植物检疫费,只收成本费。对运输蒜薹、大蒜的车辆优先安排、优先通行。不论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交通部门与免检放行,对外地运输车辆一律免征大蒜货源运输管理费,对超载、超高、超宽等轻微违章车辆一律不罚款、不扣证、不扣车,一路绿灯。公安机关在大蒜购销期间,组织专门班子维护秩序,确保客商的人身、财产安全。一是强化路面管理,把警力摆在交通要道和路面上,搞好路巡路查,确保车辆安全畅通;二是强化市场管理,对大蒜市场加强治安巡逻,防止盗窃、抢劫、抢夺等刑事案件的发生;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装强卸、强拉强运、哄抬价格、欺行霸市、掺杂使假、短斤少两等破坏购销秩序、坑骗客商的不法分子,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三是对客商实行特殊保护。客商携带的大额现金和贵重物品除按规定存入银行外,特殊情况,应客商要求,公安机关可给予必要的监护和管理。一旦发生盗窃、抢劫、伤害案件,公安机关保证立即出击,快侦快破,依法严惩犯罪分子,尽最大努力挽回损失和影响。金融部门延长营业时间,保证客商及时存款和提取现金,各营业所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客商的需求。
三、促销宣传
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告诉人们,经济发展必须以销售为主导。为了发展金乡大蒜经济,提高金乡大蒜的知名度,金乡县发起了猛烈的促销攻势。金乡先是通过工商、供销、商业等部门的信息网络,向全国各地寄发关于金乡大蒜的信息两万多份。之后,在1992年4月上旬,大蒜丰收在望之际,金乡县委县政府召开了第一次金乡大蒜新闻发布会。中央、省、市26家新闻单位的30多位记者和国内外200多位工商人士云集金乡,专程赶来参加大蒜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期间,参加会议的各界人士,不仅参观了金乡县的产品展览,观看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进行业务洽谈,而且参观了鱼山乡、化雨乡等乡镇的四处大蒜生产基地,人们看着粗壮的蒜苗惊叹不已。不少人在蒜地里流连忘返,拍照留念。新闻发布会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社等二十多家新闻单位先后报道了金乡大蒜生产形势和丰收在望的消息。蔬菜专家孙慧生专门在《山东科技报》发表文章介绍了金乡大蒜。《人民日报》的消息说:金乡县成为大蒜生产基地。《解放军报》在知识栏目里正式向读者介绍了“中国蒜乡是山东金乡”。《农民日报》以金乡大蒜冠全国为题报道了金乡大蒜丰收的消息。从此,金乡大蒜的美名响遍了全国各地。一时间,求购蒜薹、大蒜的电报、信函象雪片似地从全国各地飞到金乡。不到两周,三万多吨蒜薹便销往祖国各地,大蒜供求合同遍布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1992年5月20日,金乡县政府获悉北京人民希望吃到金乡大蒜,于23日协调供销、外贸、商业及大蒜公司等单位组织了十辆卡车的车队满载金乡大蒜,浩浩荡荡驶向京都。省政府专门派人员随车队进京。北京有关部门专门派出警车开道。运蒜车队一路绿灯直达大钟寺农贸市场。市场建筑物上悬挂着“欢迎金乡大蒜进京”等标语口号。蒜车一进市场,许多批发商看到个大新鲜的蒜头,顿时都围了上来,50吨大蒜不到半天功夫就销售一空。不少没有买到金乡大蒜的客商围着询问以后还有没有金乡大蒜来北京。首都16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也闻讯赶到现场进行采访并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副县长李世亮及随车进京的县新闻科长分别介绍了金乡大蒜生产情况。当天,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就发表了金乡大蒜走俏的消息。北京轰动了,金乡大蒜成了北京市民的热门话题。第二天,一斤蒜头就卖到8角钱,此后,《农民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大篇幅报道金乡大蒜在北京畅销的情况,并配发了照片和评论员文章。5月31日,《人民日报》在一版显要位置发表了《金乡大蒜进京来》的新闻特写。《中国工商报》、《工人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十几家新闻单位也先后报道了金乡大蒜在北京“抢手”的消息。
在促销攻势中,县里还鼓励国营、集体、个体、联合体四个轮子一齐转,各显神通销大蒜,特别是鼓励农民投身到大蒜商品流通中去。到1992年,全县有两万多农民从事大蒜购销活动,销售出去的大蒜占总销量的70%左右。这项活动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鱼山乡的崔口村是金乡县种植大蒜最早的村之一,全村700口人,有300多人从事大蒜购销业务。村里利用荒河滩建起5000多平米的大蒜购销批发市场,组成57个联户购销点。他们先后与河南、上海、安徽、深圳等十多个省市的外贸部门建立了购销业务关系,仅1991年,他们就购销大蒜7000多吨,通过这些外贸部门全部销往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八个国家和地区,价值700多万元,人均出口交货值达万元。
金乡县委县政府为了鼓励干部群众积极联系客商推销大蒜,颁布了奖励政策:凡销售2万吨以上的,奖励现金2万元;销售1万吨以上的奖励现金1万元;销售5000吨以上的,奖励现金5000元;对销售千吨以上的,县委县政府一律给予表彰,挂光荣匾奖励。这在九十年代初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销售大蒜的积极性。
随着金乡县成为世界大蒜交易的中心,金乡人民也从大蒜产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切实的利益。金乡人也自觉地把维护金乡大蒜品牌作为自己的责任。
大蒜节是金乡县围绕金乡大蒜产业的发展创建的节日,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旬至6月中旬之间,也正是蒜苔、大蒜收获的时节。首届中国大蒜节是2001年4月26日由金乡县委、县政府发起倡议、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主办、金乡县承办的一次盛会。参加大蒜节开幕式的有山东省领导及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还有来自美国、日本、巴西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60多人,来自全国大蒜委员会成员单位的有关领导及金乡县的干部及蒜农12000多人。“大蒜节”期间共签订各种贸易合同、协议、意向68项,贸易量达21万吨,签订合资合同、意向36项,签订技术合作合同18项。此后每年的这个时间,金乡县都要举办一次与大蒜生产、销售有关的盛会,以达到“政府搭台,群众唱戏,以蒜为媒,广交朋友”之目的。诸如2002年在金乡举办的“WTO”与中国大蒜产业化论坛首届年会暨大蒜科技成果博览会;2003年首届中国国际大蒜节;2004年第四届国际葱蒜类蔬菜学术研讨会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有时,金乡县还把节庆活动办到了首都北京,2006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山东金乡大蒜产业论坛”。
随着金乡大蒜节会活动的不断规范和深入,金乡大蒜的文化底蕴越来越深厚,活动的外延日益扩大,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2003年5月,首都北京的非典病情始终牵动着蒜乡人民的心,为了给奋斗在“抗非”前线的白衣战士和英雄卫士提供物资和精神上的支撑,金乡紧急调拨40吨优质金乡大蒜派专人无偿赠送给处在抗击非典最前沿的北京小汤山医院、301医院、302医院、地坛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医疗部门,赢得一片赞扬声(图1-14)。时隔4年,著名小品表演艺术家黄宏仍念念不忘金乡送大蒜进京的一幕,在2007年CCTV央视3套举办的“全国电视小品大赛”上,他再次对金乡送大蒜进京抗击非典给予赞赏。
2018年6月23日,由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济宁市人民政府主办,金乡县人民政府、金乡县大蒜协会承办的“2018年中国(金乡)国际大蒜节”在山东省金乡县拉开帷幕。国家有关部委、协会、省市领导,大蒜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全国大蒜主产区县长,国内外大蒜经销商、电商平台负责人及新闻媒体记者2500余人出席盛会。2018年中国(金乡)国际大蒜节以“科技?创新?发展?共享”为主题,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突出“科技兴蒜”的引领作用,旨在促进金乡大蒜科学创新发展,扩大金乡大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巩固“金乡大蒜”在国际市场的霸主地位,实现乡村振兴。这届大蒜节由开幕式、“线上线下”产销对接会、中国大蒜主产区政府合作会议、第二届中国大蒜产业创新发展高端论坛等系列活动组成。开幕式上,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执行会长戴中久、阿里巴巴集团、海尔COSMOPlat相关负责人、智利Coltauco市市长 Rubén 分别致辞。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国大蒜交易中心分别揭牌。阿里巴巴集团与金乡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框架协议,金乡县人民政府与智利Coltauco市政府结成友好城市。
在中国大蒜主产区政府合作会议上,金乡县联合中国其他13个大蒜主产区通过了首届大蒜主产区政府合作会议宣言,决心采取更加有力和持续的共同行动,实现中国大蒜产业资源共享,搭建和运营大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中国大蒜的全球竞争力与国际话语权。在第二届中国(金乡)大蒜产业创新发展高端论坛上,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就大蒜保健品及生物医药发展、国际视野下的大蒜加工和贸易需求、大蒜品牌创建及产业发展相关报告、大蒜种质资源选育和连作障碍治理、大蒜精深加工及生物医药研发、大蒜机械创新发展等课题共同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产业发展的方向,为大蒜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金乡经济因蒜而强,人民因蒜而富,大蒜产业独冠全球,金乡常年种植大蒜60多万亩,带动周边种植区域超过200万亩,大蒜冷藏能力230万吨,拥有700多家大蒜储存加工企业,产品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70%以上,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蒜种植培育、储藏加工、贸易流通、信息发布和价格形成五大中心。金乡大蒜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欧盟地理标志认证等荣誉称号,连续六年荣获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品牌价值超过200亿元。
为促进大蒜产业健康发展,近年来,金乡县始终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致力于突破新品种研发和精深加工技术,相继成立了山东省大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蒜科研院士工作站和中国大蒜研究院,设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航天育种基地,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不断推进大蒜产业科技创新、精深发展。先后建成院士工作站5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研制开发出硒蒜胶囊、大蒜多糖等深加工产品40余种。同时,高标准规划建设济宁食品工业园区,入驻大蒜精深加工项目50余个,基本实现了大蒜从调味品、到食品、到保健品、再到医药的全产业链生产,成为全国体量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加工门类最全的大蒜精深加工专业园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