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职业危机,先学学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π型人才”
因为遭遇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遭到打击,很多人明显感受到收入的压力。
原本以前还算客观的收入,现在缩水严重,不得不勒紧裤腰带。于是,在主业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很多人开始想要发展副业。
但是,副业并不是想发展就能发展的,首先得有技能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还得有变现渠道。别看直播、自媒体、短视频很火爆,真正能够赚钱的人是少数,大多数只是在大门口看看,坚持没多久就放弃了。
对自己的职业有危机感,其实是一件好事,当代的上班族,并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的,随时要适应新时代的环境变化,作出调整。
我们的邻居新加坡,对于人才培养的战略,就很值得学习。新加坡的人才战略目的,就是为了让新加坡人增加自己的职业弹性,为未来做好储备。
π型人才
有一本书叫做《跨越式成长》,里面就讲到了新加坡的人才战略。这个战略具体叫做“π型人才”。
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T型人才”,就是拥有一项专精的技能,还同时拥有多项基础技能作为支持。
新加坡政府认为,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一个人应该是π型人才,一个人除了拥有本身的技能之外,还需要一个第二技能。π这个符号,就像一个两条腿走路的人。
新加坡推行“π型人才”战略的国会议员帕克力特·泰,泰就是一位π型人才。大学是法律系,毕业之后却选择去当一名警察,在当警察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社区工作和法律服务,还拿到了法律硕士学位。
在结束警察生涯后,泰被新加坡全国职工总会法律服务部门聘任,因为泰同时拥有法律和社区服务的工作经验和技能,这就是π型人才的发展。
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要培养一个技能已经很不容易,别说再培养一个第二技能。
《跨越式成长》这本书提到,这是我们关于技能培养的一个误区。我们通常认为,职业技能是线性成长,技能能到达什么样的水平,跟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呈正比。
但实际上,职业技能的发展是一条曲线,刚接触一项技能时,通过简单的学习就可以取得进步。但是后面想要有所突破和突飞猛进,就比较费劲了。这意味着,要精通一项技能需要一万小时的练习,但是要掌握一项技能的基础,并不需要花太多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新加坡要发展π型人才战略的目的,普通人走这条路,并没有那么困难。
多技能叠加
虽然技多不压身,但是一项不那么精湛的技能,真的有用吗?
有个漫画家叫做斯科特·亚当斯,他的作品是《呆伯特》系列,或许你也看过。这个漫画系列前两部卖了200万本,而亚当斯并不是漫画天才,而是一个π型人才。
在成为漫画家之前,亚当斯的职业并不太成功,一年内换了5份工作。不过晚上闲暇时间就会画漫画,向公司高层作报告的时候,也会以漫画作为主要展示形式。
因为对办公室政治深有体会,也是出于乐趣,亚当斯把自己在办公室遇到的人和事,用讽刺的风格画进漫画,就是《呆伯特》系列,没想到一炮而红。
亚当斯自己也说,他的画画技能,讲笑话技能和对办公室政治的理解,没有一个是最好的,但是把这三项加起来,反倒成了一个成功的漫画家。
这就是不能把第二技能修炼到一流水平,也可以通过几个技能叠加成为π型人才的成功例子。
那关键点来了,新加坡是如何培养π型人才的?
先得看,新加坡为什么会看重π型人才?新加坡作为一个第三产业发达的国家,很早就完成了人才专业化的发展,积累了大量T型人才,比如银行业、法律业、经理人等领域就非常多。
可一旦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出现,这些专业人士的技能就会面临过时和淘汰的风险,因为这个原因,新加坡对于人才培养格外有危机感。
π型人才就是新加坡想出来的应对方案,两条腿走路,职业发展的灵活性和空间更大。
新加坡的策略
接下来再看,新加坡是如何培养π型人才的?
可以说,新加坡从小学开始,一直到职业教育,每个阶段都在为培养π型人才做制度设计。
在基础教育阶段,新加坡的孩子不仅要学习简单的知识,他们在任何科目上都会接触到“深层思考技能”。学文学时,学生得弄明白一个故事在更深的层次上说明了什么问题。学数学时,学生要学习怎么运用逻辑思维提问。
这相当于让孩子从小就有“融会贯通”的学习意识,让他们更容易摆脱学科的束缚,实现技能的迁移。
在大学教育,新加坡的大学经常与企业合作,商讨未来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技能,这些技能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真实需求。这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技能不会一出校门就发现过时了,在专业设置和技能培养上,保持开放和灵活的心态。
新加坡的职业培训体系,是直接帮新加坡人找到值得培养的第二技能。有一个叫做技能创前程的项目,每个25岁以上的新加坡人,都会在虚拟信用账户中收到500新元,这是专门给新加坡人的培训费用。
这笔钱加上新加坡政府给培训机构的补贴,意味着一个人可以不用花任何钱去学习一项新技能,而且这项技能还不需要和当前职业有关。相当于鼓励一个人主动学习工作之外的第二技能,成为“π形人才”。
另一方面,新加坡也在为职场人兜底,让他们在遇到挫折之后,能够更快反弹。
《跨越式成长》里提到,很多人在遇到职业转折点,被解雇或者下岗之后,会觉得自己的未来一片灰暗。新加坡为个人和雇主建立了一套指导系统,这套系统有全职顾问,能给职场人提供职业咨询,随时让新加坡人看到职业上的更多可能。
学习了新加坡的“π形人才”理念,笔者觉得,掌握第二技能的难度比想象得要低得多,但需要用行动去实践,而不是空想。
同时,要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弹性,应该主动学习一些和本职工作无关的技能,在更广的范围内探索新的职业机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