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 星期四

在新加坡读博士:不要学费,每个月还给1万块以上的生活费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是一个占地只有724平方公里的小小岛国。新加坡公立大学有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南洋理工大学(NTU),新加坡管理大学(SMU)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UTD)四所。其中NUS和NTU在近些年在QS,Times排名上表现不俗,一些学科排名能够进入全球前十位。

在新加坡读博士:不要学费,每个月还给1万块以上的生活费

博世留学特邀NUS全奖PhD学生来分享在新加坡读博的方方面面。

为什么选择新加坡

国际形势日新月异,很多打算出国读研的同学们,可能都从以赴美为唯一选择的心态,变成了把欧洲、新加坡等地也考虑进来的心理。

同学们准备出国时考虑的大多是语言、套磁、材料准备等等,但对于国外的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生活环境,甚至是师生关系的情况,却了解不够充分。想着申请顺利出国以后再见招拆招,这样的想法固然精神可嘉,但并不值得鼓励

因为有许多留学生入学后感到诸多不适应,四面楚歌。生活各个方面都受到巨大的挑战,有的工作和生活不能良好平衡,学业压力中途退学,甚至受到巨大的精神压力的困扰而变得孤僻抑郁。因此,做出出国读研的决定之前,最好充分了解心仪的大学研究生教育与与所在地的生活细节,这样才能更主动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在新加坡读博士:不要学费,每个月还给1万块以上的生活费

如果你在考虑前往新加坡这个南洋岛国读研,或者对于新加坡的研究生(博士)教育感兴趣的话,请继续看下去。在这里,我以自己的经历分享一下在新加坡国立大学(NUS)读博的情况,主要从课业要求、科研强度以及生活环境几个方面介绍。

奖学金

在新加坡,全日制博士生都有奖学金。

奖学金在为你免除学费的基础上,会提供每个月2000新币(约1万人民币)的生活费,并且在通过中期答辩之后,会涨到2500新币。

在新加坡读博士:不要学费,每个月还给1万块以上的生活费

但是目前奖学金最多只提供48个月。也就是说,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需要延毕,延毕期间不仅没有生活费,连学费都要自理。拿奖学金的代价是每个学期需要做助教,形式常常是带实验课、批改作业、给本科生答疑等。

生活费用上,虽然新加坡相比国内物价要贵上一些,但如果没有经常的大宗购物,以博士生的生活费(2000-2500新币)在新加坡可以过上相当舒适的生活,没有财务之忧。对于研究型硕士来说,在稍微精打细算之下,1000新币左右也完全可以生存。

学制

新加坡博士一般可以4年左右毕业,并且以本科学位就科研直接申请。对比一下,国内目前硕博连读一般需要5-6年,欧美的博士一般需要4-6年。算起来,来新加坡取得一个博士学位较为省时。

然而这样的省时是优点还是缺点,也是见仁见智的。

在新加坡读博士:不要学费,每个月还给1万块以上的生活费

比如,如果你的计划是取得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工业界,甚至进入与你博士专业不太相关的行业,即如果你只是在乎博士学位这个头衔的话,那这样省下的1-2年,能够变成你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的更多积累。

然而,如果你更在意博士学位的内容,在意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以及这些科研成果对后期发展的转化,那么4年就显得比较短了。比如我是本科毕业过来读博,且博士的课题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研究方向,我读博的前期就花了大量时间学习新课题的有关知识与实验操作,十分费事费力,也非常羡慕不用经历换领域的同学们。这些因素都是你申请之前要考虑到的。

课程

课程方面,NUS每个学院的要求大同小异。

工程院的具体要求是,博士生在前两个学年内修完至少六门课,其中至少两门为系核心课。授课型硕士生需要修更多的课。最重要的是,每个学期的总绩点不能低于3.5(满分5),否则会被院系警告,甚至被退学。除此之外,还要上英语课,以及一门名为 “科研方法与学术道德” 的必修课。乍一看这些课程的工作量尚可接受,但真实的情况是,处理这些课程几乎需要使尽全力,丝毫马虎不得。

新加坡学期很短,授课时间只有12-13周,因此每节课的信息量很大。如果不及时复习和预习,很容易跟不上课程节奏。课程还常常包括小测、作业甚至小组展示等计入总分的花式作业。最可怕的是,每门课的最终分数是按照全班表现分布的钟形曲线给出的,即一定会有一小部分人的分数被打得很低。

在新加坡读博士:不要学费,每个月还给1万块以上的生活费

如果实在因为种种原因,某门课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你可以选择申请不把这门课计入绩点,这样就不会有被拉低绩点的问题,但后果是,之后要花费精力再修一门课。通常博士生只能选择本系提供的课程,而本系的教授提供的课程常常是与他们自己的研究方向高度相关的。如果你的研究方向与课程的内容相关性不高,修这些课程就完全是为了满足毕业要求。每个学生在导师同意的情况下,可以申请修一门系外的课,用以拓展与科研相关的知识。

博士考核

工程院的博士生有几个硬性的考核。

在第二或第三学期,学生需要参加一个叫作comprehensive qualifying examination的考试。这个考试具体的内容每个系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是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之内深入阅读一篇指定的科研论文,然后在教授们组成的考核组面前,对论文进行解析(critique),并回答考核组提出的问题。qualify考试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表达能力、科研方法的理解都是一个很好的考验,也是检验能否成为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标准。

在新加坡读博士:不要学费,每个月还给1万块以上的生活费

我当时准备这个考试时,被要求10天内阅读一篇我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的论文,并且写一篇报告,列出研究方法、介绍文章里的数据、以及评价文章结论下得是否合理。10天内,我需要了解这个新领域的内容,学习里面的实验原理,甚至把参考文献都扒了个遍,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简直准备到头秃。每个学生有两次机会参加该考试,如果连续两次都没有通过,则会面临被劝退的情况。

另一个考核叫作oral qualifying examination,类似于中期答辩,通常在入学第二年底进行,要求博士生对于自己的博士论文框架,科研进展和未来的科研计划以讲座的形式做一个公开展示与答辩。中期考核过后,恭喜你终于拥有简单点的生活,可以专心致志为毕业论文进行冲刺了。

科研强度

科研强度相比是计划读研究型硕士和博士的同学们关注的重点。我的感受是,研究型学生的科研强度有下限,来自于学校的规定,而强度的上限,取决于你的导师。

在新加坡读博士:不要学费,每个月还给1万块以上的生活费

NUS工学院对于博士生最官方的硬性发文章要求是:一篇。也就是说,为了从学校毕业,你最多只需要发表一篇英文论文,且不论在哪里发表。但毕业的软性要求则完全来自于导师,如果你的导师认为你工作量不达标,那学校则完全以你导师的评价为准。所以在开始博士学习前,一定要和导师沟通清楚,了解他/她对你的毕业是否有、有怎样的明确要求。

新加坡高校的教授来自于新加坡本地、印度、中国和欧洲等。印度籍的导师可能会收较多印度籍的博士生和博后,如果中国籍的学生进入印度籍导师的实验室,可能面临着无处不在的印度英语与工作习惯的洗礼。中国籍的导师同理,他们的实验室宛如开在新加坡的中国实验室,实验室内部完全靠中文交流,这一点是好是坏也同样见仁见智了。

反而新加坡籍和欧洲籍的导师,实验室里的成员国籍会比较综合,氛围也更开放。但总的来说,我的感受是,这里的导师大都看重工作成果而非工作时间;比较尊重周末,不会强求学生周末来实验室工作,或者把组会放在周末(这点中国籍导师除外);比较尊重假期,在工作进度过得去的情况下对于请年假比较宽松;注重发文章署名,较少有文章署名顺序与工作量不成比例的问题。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这个话题太过因人而异,但师生关系又是决定读博生活质量的重中之重。几乎每认识一个新同学,我们聊天的话题都离不开“你的导师怎么样“,我也因此听说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就以几个我听说过的故事为例来介绍。

故事一:副教授导师佛系到不行,只专心教学,对科研完全不在意,总是需要学生主动联系,且联系了给到的指导也是寥寥,学生在读博期间几乎只能靠和两三位同学、学长讨论来取得进度,学到的东西有限,走了很多弯路。

故事二:大牛教授导师,不亲自参与指导学生,每个学生配有两名博后进行指导。每个学年有硬性发文章指标,没有达到指标就不能够请年假休息。

故事三:助理教授军事化管理实验室,要求博士生博后周一到周六打卡上班,在实验室和休息室安装有摄像头,同样对学生工作量有明确要求,且非特殊情况不允许学生休完年假(博士生年假21个工作日)。

故事四:在博士生读到第三年时,身为导师的助理教授没有拿到tenure离开了,该博士生只能在系内找一个新的导师“接盘“,同时面临着读博读到一半换课题的尴尬情况。

故事五:副教授年轻有为,文章数量不多但质量都很高,所以业界声誉很好,也有很多工业界的联系,实验室的课题基本都来自和工业界的合作,但该老师行政事务和教学任务过多,关注实验室的时间很少,学生常有划水的情况。

导师选择

以上的故事里,有导师完全不在意科研,或者没有时间精力好好抓科研,学生需要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学校毕业标准的情况,也有导师要求极高,学生累死累活以完成导师要求的情况。

所以说,科研强度是由学校标准决定下限,导师要求决定上限。因此导师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新加坡读博士:不要学费,每个月还给1万块以上的生活费

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的导师对我没有明确的发文章要求,而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做课题尽力、不划水。大概因此我的导师也没有批评过我工作量不够,只说过我创造性不足。而我为了尽力做课题,周末做实验、看文章到深夜都是家常便饭,为课题进展而焦虑失眠也不足为题。可以说,即使你有划水的心,来自优秀的同学和导师的压力也会让你不得不努力起来。

总的来说,助理教授最上进,给学生的关注最多,但不稳定,如果是学术新星则值得追随,如果后劲不足的话则有可能影响你学业稳定。大牛教授名气大、人脉好,但给学生的直接指导少,可能你整个博士期间学到的东西都是博后的“二手经验“。副教授的话,遇到比较佛的老师,可能对你的科研完全不上心,甚至你的毕业都是问题。

还是那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想要把握博士科研与生活质量,找导师要擦亮眼睛,而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够联系在该导师手下工作过的学生、博后。

语言关

英语是新加坡的官方语言,在这种全英语环境中,语言往往是留学生遇到的第一大障碍。

学校里授课、写作业、做pre等等都是英语,自然不用说,但是老师的口音因人而异。中国籍、印度籍和欧洲籍的老师都有他们不同的口音,需要适应一段时间后才能习惯。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神奇的存在:新加坡英语(Singlish)。它独特的语法、词汇和口音会让你忘记你曾经对英语的所有认知。新加坡英语夹杂有来自粤语、闽南话、客家话和马来语的词汇,且有时采用中文语法,仿佛是中文语句中的每个词被英文逐词替换。

在新加坡读博士:不要学费,每个月还给1万块以上的生活费

​我记得我刚来新加坡时,参加的第一个组会,由于口音不习惯大概只听懂了20%。好在绝大部分新加坡华人都可以说一定的中文,使用中文也可以完成绝大部分的日常交流。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新加坡英语潜移默化的影响。常常有人觉得在新加坡生活几年后,中文和英语口语同步退化,只有新加坡英语说得越来越好了。

生活质量

住宿方面,博士生可以申请学校的宿舍,也可以在外租房。相比起来,在外租单间较贵,来往学校也稍微远一些,但好处是可以选择室友,比较安静,以及想要自己下厨的话比较方便。

饮食方面,由于外食太贵而且选择太少。大多数在欧美留学的同学都要学着自己做饭,而在新加坡完全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新加坡特色的食阁无处不在,价格便宜且营业时间长,可以完全解决三餐,甚至新加坡本地人有很多都不开火做饭而完全依赖食阁生存。

食阁里的大多是类似中国南方口味的食物,如海南鸡饭、烧腊饭等,也有韩餐、印度菜、泰国菜、西餐等的其他选择。如果在食阁吃腻了,新加坡的中餐馆选择也有很多,火锅烤串一应俱全,虽然相比国内价格要贵上一些,但在异国他乡能够吃到家乡的味道,也是科研之余难得的慰藉。

在新加坡读博士:不要学费,每个月还给1万块以上的生活费

气候方面,北纬一度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加坡四季如夏,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雨季时常常在下午到傍晚暴雨倾盆。空气湿度与国内北方相比有些潮湿,甚至有的来自北方的同学说,初来新加坡时需要适应好几周。但我从福建过来,觉得完全可以习惯。四季入夏省去了换季的烦恼,但室内冷气常常太过充足,以至于要随身带一件外衣防止被冷气吹到感冒。

休闲娱乐方面,新加坡旅游业很发达,动物园、公园、博物馆、环球影城等等选择很多,也经常有音乐剧、演唱会、艺术展、体育比赛等,都是科研之余解压的好去处。学校里也有很多社团和兴趣小组,可以按照个人爱好选择加入。

在新加坡读博士:不要学费,每个月还给1万块以上的生活费

写在最后

新加坡作为出国读研读博的去处,相比欧洲和美国等地,离家近、国人多、社会稳定、与中国文化更相近、奖学金丰厚,但博士学制短、学术氛围不够浓。如果你在考虑来新加坡留学,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你一个参考。

上一篇新闻

「新加坡留学」一年制硕士大比拼!英国vs香港vs新加坡

下一篇新闻

出国旅游语言不通怎么办?新加坡文化各具特色,但他们都会中文?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