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 星期一

养老护理员缺千万!护理机器人国货升级,距离规模化应用有多远?

前言

在老龄化正逐渐成为世界性难题的当下,老年人群对于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的需求也日益突出,但专业护理人才相对匮乏且流失率高是全世界养老产业的一大痛点。

针对这一情况,业内人士纷纷将目光投向至健康护理服务的另一侧面——护理机器人,开始系统研究专注于老年患者的智能护理设备,以科技手段减少人力成本,减轻护理负担,提升护理质量与效率。

时至今日,护理机器人已广泛用于日本、欧美等国家的医院老年康复科、康复中心以及居家、社区等养老场景,可有效地完成各项护理服务工作。

而在我国,官方政策也逐渐向智能护理领域倾斜,旨在推动老年护理服务的创新发展。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增加高端产品供给,面向医疗健康、养老助残等领域需求,重点推进服务机器人的研制及应用,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2022年5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要求有效增加老年护理服务供给,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创新护理服务体系,提高护理服务效率。

伴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机器人帮助或者替代人力完成养老护理工作,已经成为现实。未来,在国内巨大护理需求与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护理机器人显然是又一个极具潜力的巨量市场。

Part 01

养老护理人才缺口巨大

护理机器人的六大应用场景

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失能失智人数约为4500万,至少有一种慢性疾病的患者比例高达75%,这类人群对于健康护理的需求不言而喻。

资料显示,专业机构在护理失能老人的人员配置上,轻度失能老人的护理配置是4比1,即4个老人配置一个护理员;中度失能老人护理配置是3比1,重度失能老人的配置是2比1。如果按照3比1来推算,我国养老护理员的需求量将达到1500万。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仅有50余万名养老护理员,远不能满足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需求,市场缺口超千万。

同时,由于行业劳动密集属性和社会认同感缺失,现行养老护理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较低,人才流失问题也相对严峻。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和成熟,巨大的市场潜力催生着护理机器人在老年健康领域的蓬勃发展,以通过智能设备有效解决失能老人的护理刚需,利用科技解放人力,缓解沉重的护理负担成为解决方案。

作为养老服务机器人的一大分支,护理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由美国TRC公司研发,用于辅助医院护士移动病人、运送药品等工作。

此后,由于社会养老护理的需求不断激增,业内和学界对于护理机器人的研究更为垂直细分。

历经多年发展,护理机器人已逐渐从传统的附加各项功能的护理床迭代为人型机器人,其功能也趋于多元化,涉及临床护理、生活照料、排泄洗浴、安全监护、健康管理等领域。

日本经济产业省与厚生劳动省制定《护理方面使用机器人技术的重点领域》,将用于护理方面的机器人分为6大领域和13个项目,包括转移辅助、移动辅助、排泄辅助、照护与联络、洗澡辅助和看护业务辅助。

养老护理员缺千万!护理机器人国货升级,距离规模化应用有多远?

不同类型的护理机器人,均依托人机交互、自动感应、语音识别、语音合成、人体姿态评估、计算机视觉、机器深度学习、多传感器融合等技术,通过可移动装置、柔性机械臂等外部设备完成工作。

比如:家政护理机器人通过机器学习,可识别并精准定位不同物体,完成物品取放、扫地、擦桌子等工作。

大小便智能护理机器人利用电子感应装置与智能分析处理软件,通过自动抽取、冲水烘干装置,为失能患者提供智能全自动化护理服务,在“解放”子女和护理员双手的同时,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家庭陪护式机器人提供居家照护、智能定位、一键呼救、视频语音通话等功能,可24小时护理并陪伴老年人的起居生活,还可与医院等机构实现远程诊断医疗功能。

喂食机器人通过柔性机械臂,运送拿取餐具、食物等,辅助部分肢体不便的老人自行进食。

目前,这些护理机器人主要用于辅助失能、半失能、残疾或无家属照料的老年患者,以半自主工作或全自主工作的形式提供护理服务,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和自主能动性。

曾有业内人士预言,老年护理市场的人工智能产值将达到百亿美元,成为未来服务于老年患者最重要的支持角色之一。

Part 02

抢滩“健康护理”科技蓝海

洞悉日本市场三大趋势

得益于高精尖的研发技术和官方层面的资金扶持,日本、欧美等国智慧养老起步较早,护理机器人行业发展为时已久,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其中,作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更是全球最大的护理机器人制造和出口国,很早就开始布局研发智能养老设备和多功能机器人。

自2013年10月起,日本政府原则上不再批准增建养老院,而是启动“机器人护理器械开发与引进促进事业”,并对参与研发的企业补贴投入成本的三分之二。

为进一步鼓励老年人家庭使用生活服务类机器人,2015年日本财政方面对护理机器人的使用费用报销9成,并将这一补贴纳入公共性健康保险范畴。

日本研究机构曾指出,预计2035年,日本护理机器人市场将高达34亿美元。

对此,AgeClub分析日本方面较为知名的护理机器人品类,试图对其应用情况进行梳理研究,以洞察这一前沿市场的发展趋势。

养老护理员缺千万!护理机器人国货升级,距离规模化应用有多远?

来源:网络公开资料,AgeClub不完全整理

1.头部企业加速布局,以技术更新支撑产品迭代

为响应“护理机器人”热潮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并满足市场需求,日本各大科技企业、高等大学和实验室很早就入局护理机器人市场,研发智能护理设备。

其中,不乏丰田、松下、NEC、夏普等头部公司,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和资本实力,在原有的业务体系之外,开发垂直于养老领域的护理机器人。

除智能轮椅、智能病床、智能喂饭机等辅具类型的护理设备外,日本方面更重视机器人从功能单一的支援工具,迭代出支持多种形态的拟人式设备。

比如,日本电子公司NEC相继研发可提供互动交流的生活辅助机器人,以及可远程监控老年生命健康的联网机器人。Toshiharu Mukai公司研发的Robear机器人,甚至可以模拟人类的怀抱感,帮助老人站立、坐下。

养老护理员缺千万!护理机器人国货升级,距离规模化应用有多远?

Toshiharu Mukai公司Robear机器人,图片来源网络

汽车制造企业丰田推出人型机器人“巴士男孩”,可执行复杂的家务工作,是丰田公司研发的第四代机器人。此前,丰田就发布护理机器人“HSR”和“T-HR3”,通过躯干、手臂的铰链设计,可给卧床不起的老年人送饭送水。

养老护理员缺千万!护理机器人国货升级,距离规模化应用有多远?

丰田“巴士男孩(Busboy)”,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日本研究机构已将护理机器人细分为移动辅助、移动支援、排泄支援、看护交流、入浴支持、护理业务六大类别。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在老年人群孤独感增加的问题,情感陪护型机器人日渐成为各大企业竞相研发的对象。

这类机器人体型小巧、可爱,AI技术赋予其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可唱歌跳舞和对话聊天,激活老年人的情感交流和思考能力,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机器人“PALR0”“Lovot”“Paro”正是这一类型机器人的代表。

2. 依托居家/社区/机构场景,构建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一直以来,为面对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日本社会都极为重视智能住宅和智能养老社区的搭建。护理机器人自诞生以来,就被大量投放至许多老年住宅和养老社区及机构。

居家场景下,为了给老年人提供舒适便利的养老服务,日本企业将护理机器人的应用与智能家居设备紧密结合,打造智能老年住宅。

松下公司曾和大阪政府合作实验,为老年家庭安装可联网的智能空调和智能传感器,与护理机器人的配合工作下,可将老人情况及时传递给家属和护理人员。

而在社区或机构的养老场景下,日本方面引入各类护理机器人,协助护理员工作。比如,上文提到的丰田公司“HSR”机器人,此前就主要应用在养老院、社区等场景。

目前,日本方面旨在进阶护理机器人在各个场景下的家居联动功能,升级智能生态系统,使机器人成为环境的一部分,以提供更全面的智慧养老服务。

3.官方主导推出“租赁/共享”模式,降低价格壁垒

尽管如此,日本市场护理机器人的成本和售价也十分高昂,单个设备的造价就在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不等,对于许多家庭亦或是养老机构都难以承受。

但乐观的一面是,日本智慧养老体系建设的特点之一是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扶持政策和资金补贴覆盖全面。

2018年起,日本中央和各地政府加大投入,每台护理机器人的最大援助金额从10万日元增加到30万日元,补贴率高达50%。

因此,“租赁”便成为日本护理机器人市场适用普遍的商业模式。公开资料显示,日本丰田公司“HSR”护理机器人的租赁价格约为每月900美元;美国Aeolus公司在日本投放的护理机器人租赁价格约为每台1万人民币。

另外,企业面向享有政府补助的养老社区或养老机构,投放“免费共享式”的护理机器人,也成为一种较为盛行的商业模式。新闻报道显示,目前约有5000个护理机构正在试用机器人。

Part 03

智慧医疗热度持续高涨

产品形态/商业模式/行业标准有待深挖

放眼全球市场,美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的护理机器人产业也位于国际市场前列,多应用于家庭、疗养院、酒店和机场等地。例如,美国Desin公司研发的自动喂饭式机器人OBI,可全程自动将饭碗移动到使用者嘴边。

养老护理员缺千万!护理机器人国货升级,距离规模化应用有多远?

Desin公司喂饭机器人“OBI”,图片来源网络

由新加坡Aitreat公司开发的按摩机器人“艾玛”,通过传感器和3D视觉测量人体肌肉硬度,识别压力点,继而为患者提供精准按摩,帮助他们缓解疼痛、释放压力。

养老护理员缺千万!护理机器人国货升级,距离规模化应用有多远?

Aitreat公司按摩机器人“艾玛”,图片来源网络

以色列Intuition robotics公司开发的老年机器人伴侣“Elli.Q”,基于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可语音为老人提供娱乐交流,并监测健康状况和居住环境。

尽管我国的智能医疗领域处于起步阶段,但目前仍有科技企业将智能技术与养老服务结合,布局研发各种类型的护理机器人,致力于提升养老服务的效率。

科大讯飞曾推出两款可服务老年人的康护机器人,集“测、诊、疗、管、陪”于一体,具有体征测量、智能诊断等实用化功能,可实现人体安全看护、环境安全监测、健康闭环管理、精神娱乐陪护等功能。

2022年1月,科大讯飞也启动“讯飞超脑项目”,旨在依托AI技术积累,让每一个老年家庭能够拥有端茶送水、陪伴服务、护理健康的机器人。

养老护理员缺千万!护理机器人国货升级,距离规模化应用有多远?

来源:科大讯飞官网

中瑞福宁公司也开发专注老年陪伴的机器人“P-Care”,高1.5米,可通过不同类型的可自主更换手爪,基于人机交互体验和环境感知能力,辅助老人抓取和握持手机、平板、杯、碟、碗、托盘杯等日常生活用品。

养老护理员缺千万!护理机器人国货升级,距离规模化应用有多远?

来源:中瑞福宁官网

除此之外,作为科技、爱君科技、全智看护等公司也陆续开发基于某一项或几项功能的护理机器人,主要涵盖日常护理、康复治疗、大小便清洁、健康管理等领域。在此,AgeClub也进行了相关梳理研究。

养老护理员缺千万!护理机器人国货升级,距离规模化应用有多远?

来源:“鲸准”APP及网络公开资料,AgeClub不完全整理

纵观国内市场,我们不难发现,现阶段深耕养老护理机器人的企业并不在多数,且集中于北上广深圳等地区,资本市场方面大都处于首轮融资或计划融资状态。

从产品的适用功能上来看,现有护理机器人的工作内容主要侧重于移动翻身辅助和大小便护理方面,结构形态多为智能护理床、智能座椅、床椅一体化设备以及单一的医疗辅具设备,尚未进化出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人形机器人。

而几款基于人脸识别、语音通话的陪护机器人,更多的则是起到信息传输、智能语音报警、视频对话等基础交互功能,旨在给子女、护工提供实时监控老人健康情况的途径,未能在医疗护理领域中起到实际作用。

消费市场方面,上述企业所投入研发的护理机器人并未实现量产,对于C端消费人群的推广触达较为滞后,以致有较大护理需求的老年人很难了解其产品价格并购买使用。

近年来,我国企业发展智慧医疗的热度持续高涨,但需要明确的是,受技术壁垒、研发成本、产品价格以及市场监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距离护理机器人在我国实际运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AgeClub试图从海外市场的先进案例中,提炼出适用于我国智慧医疗护理建设的借鉴经验。

第一,官方政策持续向康复护理机器人领域倾斜,扶持智能科技企业在起步阶段的平稳发展,建立健全产品规范标准,计划引入医疗保险、介护保险和商业保险等福利体系,推出“租赁”模式,降低消费者的使用门槛。

第二,鼓励并引导企业提升智能设备的研发和应用能力,创新产品形态,以技术升级驱动价格下调;围绕老年人群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健康护理方案,构建企业与养老社区、养老院、康复医院等B端机构的良性合作,探索多元化的商业模式。

第三,培育消费者的市场认知,激活老年人群、养老机构潜在的护理刚需。与此同时,强化对专业护理人才队伍和科技应用人才队伍的建设,增加产学研合作,推荐“护理机器人+护理员”的新型服务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全面进入我国的康复医疗领域,在不久的将来,护理机器人这一前沿行业势必朝往规模化、精细化、细分化路径持续发展。

-END-

上一篇新闻

腺样体肥大的小儿推拿治疗

下一篇新闻

新加坡新罗免税店呈现度假新娘妆容趋势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