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 星期五

新加坡对中国新移民的态度,变了

新加坡开埠200周年

祖先是中国人

昨晚,新加坡群众大会2019

李显龙总理的一席话

可是把我们都给

惊到了

打开英文版知乎Quora

搜索关键字新加坡

“Singapore”

倒是会发现外国人

关于新加坡搜索最多的

热门问题竟是

“新加坡属于中国吗?”

“新加坡是中国的一部分么?”

WHY?!

为什么总有外国人觉得

新加坡人是中国人?

他们的回答可谓相当

尴尬

1,“我试过了,但是地图上

根本找不到新加坡啊啊啊”

2,“新加坡人的名字和中国人一样”

3,“新加坡人会说华语”

4,“新加坡75%都是华人”

5,“新加坡人也烧纸,吃动物内脏。。。”

*知乎网友回答

那么,中国人来新加坡生活

就跟回家一样

能够无缝融入和适应吗?

完全不能

来了新加坡你就会发现

本地人不爱说华语

很多年轻人连中国都没去过

也不觉得那里是

“爷爷奶奶家”

更不提自己祖先来自中国

至少,以前是这样的。。。

01

新加坡华人的先辈是中国人

so在群众大会听到李总理

直言新加坡的华人先辈

就是来自中国的时候

还真觉得有点突然。。。

详情:

刚刚!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向全岛人发出重要信息...

他表示新加坡华族的

先辈都是来自

中国广东、潮汕和福建等

但当时他们是

来南洋挣钱,只是过客

(*跟现在中国人来新想法也差不多)

那时候,在新加坡华人的

亲朋好友在中国

心,也在中国

人,也是中国人。。。

你是华人 VS 华侨?

二战过后,新中国成立了

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

被拿上了台面

这些人,到底算是哪里人?

50年代,中国将海外的华人

区分为【海外华侨】和【华人】

【海外华侨】

是选择保留中国国籍的人

【华人】

是加入所在国国籍的人

也就是新移民

【华裔】

在国外出生

从血统上说他们是华人的

后代和后裔

有时候,华侨和华裔

统称为海外华人

那时候,华人华侨必须做出选择

留下 VS 回去?

大多数人选择了留下来

为新加坡独立做了贡献

李总理这么掐指一算

震惊地发现

华人祖先来自中国

转移效忠意识

认同新加坡公民的新身份,竟用了

整整200年的时间

同样的,今天的新移民

也需要一段时间

才会完全融入本地社会

认同与效忠新加坡

推广

02

新加坡人对中国的态度,变了

除了李总理的官宣

其实,新加坡人的态度也变了

海峡时报有过这样的一篇文章

是两个新加坡华人的来信

对于中国,他们这么看。。。

第一封信

在我上初二的第一天

我的华语老师只看了一眼班级名册

就任命我为华语课代表

原因是我的名字只有两个字

因此我被认为比

其他同龄人更“中国”

毕竟这样的名字在中国比较常见

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诗人杜甫或李白

而新加坡人的名字?

要么以Cheryl之类的

西方名字命名;

要么以Lim Ain Yi之类的

三个字命名

每当别人听到我的名字时

他们都会问我:“你是中国人吗?”

每到这时候就会激起我

心中强烈的否认感

我的父母是受过中文教育

但他们出生在新加坡

实际上他们给我取这么短的名字

是因为想节省我写名字的时间

我今年26岁了

我从小就对华人的身份

感到尴尬和不安

我去过很多国家

但我从未迈入中国一步

我对中国的印象

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缺少社交礼节

喜欢炫富

虽然我和好朋友经常用中文交流

但我意识到有一些

瞧不起说中文的人

英语似乎是成功人士的语言

而中文则不是

从小我就有这样一个意识:

否定华人身份的人比

那些承认华人身份的人

高人一等

在这样的一个意识下

我为什么要让自己和

中国联系起来?

在2010年至2017年间的一段时间内

文化格局慢慢转变

当我在英国上大学的时候

其他的朋友—尤其是那些在母语课上

拒绝说华语的朋友

开始到上海或北京实习或学习

并激动地讲述他们的经历

“阿里巴巴”、“淘宝”、“马云”等词语

逐渐进入新加坡的主流意识

随着中国软实力获得承认

就连西方媒体也开始

更多地关注章子怡

汤唯和超模刘雯等中国明星

说中国的好话也不再让人不屑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承认中国

比我们新加坡这样的

国际大都市更加时尚

人力资源部部长林瑞生说

几年前当他在一家路边小摊用现金支付时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乡巴佬

因为其他顾客都是用微信支付的

当以前拒绝说华语的

英籍华裔男孩向洋

参加中国歌唱比赛时

也有同样的感受

扭转了他多年来拒绝母语的局面

找回了他的中国根

这一系列的转变都是因为

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变强大了

在个人层面上,我也开始肯定

自己的华人身份

比如我两个字的华文名字

虽然有人可能会认为

接受中国文化意味着一个崛起的大国

对新加坡人进行另一种文化殖民

但我认为新加坡在独立几十年之后

已经发展出一种独特的DNA

这将使我们很难被任何

其它地区大国所同化

或许,某天我到了中国以后

我将获得更多的社交资源!”

第二封信

“作为新加坡人,我以开放的态度评价中国。”

22岁时我第一次独自一人出国旅行

那是2010年

那次旅行也打破了

我对这个国家的成见

我意识到

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

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我也开始了我的

中国深度游

【内蒙古】

在内蒙古希拉穆仁草原的一次旅行中

我和我的朋友们坐在蒙古包外的营火旁

我们用高亢的声音唱着歌

在库布齐沙漠

我和朋友们在路上打沙漠排球

【重庆】

最近我去重庆拜访了一位同事

我们没有去流行的火锅

而是去了一家帕尼思伊萨卡娅餐厅吃饭

并点了烤串和啤酒

【成都】

我和我的Airbnb房东在微信上交流

我们聊起了喜欢的作家

比如杨绛和村上春树

我们在一个虚拟平台上建立了友谊

所有这些不同的经历似乎表明

中国越来越国际化,和世界接轨

在过去几年中

新加坡华人的文化认同感越来越强

当我现在去中国时

我走在街道上的轻松感

是因为我会双语

我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语言转换

有时甚至可以模仿当地人的口音

并尝试融入其中

“作为新加坡人

我以开放的态度评价中国”

03

新加坡人对新移民的态度,变了

感觉,新加坡对中国的态度的变化

随之带来的就是

对中国人、新移民态度的变化

1 讲华语,不low了

“我感受比较深刻的还是,当年来新加坡华语不好,去问路也好、买饭也好、和同学交流也好,都是一种张不开嘴的状态。

经常听到一句话,‘这里是新加坡,你要说英语。’

但是,这几年完全不同了,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华语,380万中国游客撑起新加坡旅游业一片天。

新加坡人,对于讲华语已经不那么排斥了,更不觉得讲华语low了。

*特朗普的孙女说华语,罗杰斯的女儿说华语,这已经成为风潮

2 对中国,印象变了

要知道10年前,说起中国来的,本地人都觉得你来自“穷乡僻壤”,房东就问过我:

“你们那里通电了吗?”

“你会用洗衣机吗?微波炉见过吗?”

现在,游客去坐计程车说自己是中国来的,司机马上就会默认你很有钱。

他知道北上广深是国际大都市了,也知道那里的房价比新加坡还高,更知道从中国来的人,都见过世面。

3 来自中国,有面子

从前,被人问"Are you from China?"

你说“是的”,对方可能会说:“不太像啊,你不像中国来的。”

或者“不太像啊,我还以为你是韩国人!”

在对方眼里,这居然是一种赞扬。而你可能会有一种,莫名其妙被夸奖的感觉。

而现在,有人问你“Are you from China?” 你说,“是的。”

对方可能会说,“中国现在很厉害Ho, Internet很发达”

或者“上海深圳我很喜欢”

现在,在对方眼里这是一种夸奖。而你,这时候心里会想,去特么的像韩国人,自己牛才是真牛啊。无比骄傲啊!

4 中国人,标签换了

我中学就来新加坡读书,在这里生活了20年,亲眼见证这个变化。

期初,来新加坡打工的移民,轻易就能获得身份,素质是真的参差不齐。很多低廉劳动力,又抢了本地人的工作,也有一些女孩子为了身份,破坏本地人的家庭,确实很受到排斥,中国人的标签是:

说话大声

贪小便宜

爱插队

孩子随地大小便...

但是,现在对于移民,政府要求更高了,能留下的也都是人才。后来一批新的中国移民,大大让新加坡人改观。

虽然,不文明的行为还是时有发生,但是中国人已经渐渐撕掉了“没有素质”的标签。

5 中国人,有自信了

以前我在新加坡英文说的不好,别人diss我,我刻意变得不说中文。现在我英语说的好了,反而不去在意这些了。

以前我听不进去别人说中国不好,也是一种自卑心理;

现在,再有人说中国不好,我会耐心倾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他说的不对,我就会挺直腰杆和他争辩。

从根本来说,要是祖国真正强大了,海外华人就会真正自信。

新加坡人的身份

就是新加坡人

他们,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但是,现在被问及

“新加坡华人的先辈是中国人吗?”

他们愿意去承认

并且想要去维护那一份

天然的维系

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

那么,新移民的身份认同呢?

华人传统讲究的是“安身立命”

经济发展让新移民得以“安身”

“立命”仰赖的是

文化和身份认同的维系

其实,最多不过两代

新加坡就能成为新移民子女的

一个既可“安身”

也可“立命”的所在了

那么,身为新移民第一代

如果被问起

“入籍了,你还是中国人吗?”

此时此刻的你又将会

如何回答呢?

上一篇新闻

【白言叔走了】震 惊新加坡娱乐圈 艺人:德高望重的前辈

下一篇新闻

一元秒清!这些东西在新加坡,全岛最低价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