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9月28日 星期六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守 · DONG JIA

bilibili经历了前年的“后浪风波”

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推出了新视频

这个视频少了打鸡血,多了几分温暖

在b站已经达到300多万播放量

视频号的喜爱和转发已经破了10万+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图自/bilibili五四视频截图

这次邀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

莫言通过给年轻人写信的方式

从年轻读者的一个问题出发

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

聊了聊他人生中的两个艰难时刻

一个是童年辍学

而将他拉出困境的是《新华字典》

一个是他爷爷与狂风对峙

通过这两个故事,莫言想表达:

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绝望时产生的

并号召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图自/bilibili五四视频截图

莫言先生选择写信来讲述故事

和这几年爆火的纪录片

《见字如面/书简阅中国》异曲同工

可见,书信于中国人何其重要

今天,我们将讲述三个书信故事

以此探讨一下

在艰难时刻,中国人是如何面对的?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清代

君臣奏折里的“基情”

在《书简阅中国》的30个书信故事中,最让我感动的便是一代帝王康熙与曹雪芹爷爷曹寅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由「一朵小红花」展开的。

康熙爆火的原因便是他在奏折上的朱批——“朕知道了”,在祖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帝王热。

而唯独曹寅,除了能得到皇帝的“知道了”三字,在右上角还多了一朵小红花,这是作为帝王唯一密友的专属印记。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图自/《书简阅中国》截图

不过,直到在曹寅去世的那一天,小红花的故事才达到高潮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曹寅病故,而康熙此时的一封朱批奏折,将他俩的关系彻底画上了句号。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国博举办的《红楼梦文化展》展示的这封朱批 图自/娄旭在玩儿

李煦写了这封奏折,向康熙求圣药以救曹寅一命——“若得赐药,则尚可起死回生,实蒙天恩再造”,康熙的朱批是这么写的:

尔奏得好,今欲赐治疟疾的药,

恐迟延,所以赐驿马星夜赶去

但疟疾若未转泄痢,还无妨

若转了病,此药用不得。南方庸医,

每每用补济而伤人者不计其数,须要小心

曹寅元宵吃人参,今得此病亦是从人参中来的

金鸡纳专治疟疾,用二钱末,酒调服。

若轻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

住后或一钱。或八分。连吃二服。可以出根。

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

须要认真

万嘱!万嘱!万嘱!万嘱!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图自/《书简阅中国》截图

从这个朱批中,看得出康熙有多关心曹寅。

怕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不能及时送达,让连夜快马加鞭从北京送去扬州。他作为一代帝王,竟然还知道作为臣子的曹寅在元宵节吃了什么

朱批的文末的4个“万嘱!”更是和现在流行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出一辙,急切之心溢于言表。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古人用双短横/连点代表重复 图自/娄旭在玩儿

不过,遗憾的是,即使是天子快马加鞭的加持,也没法阻挡死神的降临,在金鸡纳霜送到之前,曹寅于1712年8月24日病逝在扬州

至此,一朵小红花再也没有出现在其他“朕知道了”的右上角。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他们之间的关系,那便是——“呼吸会能通帝座”。(曹寅晚年友人、著名诗人张云章所言)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图自/《书简阅中国》截图

回头看看,玄烨为了拉拢江南文士、解决“反清复明”的遗毒,任命曹寅为苏州、江宁织造达23年之久,用一朵小红花表达爱臣之心;而曹寅为玄烨任劳任怨,才在生命的终点上疏奏请赐药。

他们互相在人生的艰难时刻里,以信为号,远隔千里,一封封奏折往来,为彼此解决难题,直到人生终点。

下一章,我们聊聊150年间的百万家书如何解人之所急。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清末民国

持续150年的百万家信

著名的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将这些家信誉为“侨史敦煌”,它就是闽粤的侨批银信

这些侨批从全球汇集到闽粤两地,洋洋洒洒地持续了150年,上个世纪50年代仅广东每月就有30余万封,靠着这百万甚至千万封信,连接起了一个个家庭。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一封封银信从海外寄来

大家应该都在成龙的电影里看过“卖猪仔(契约华工)”的悲惨遭遇,但侨乡文化远不止于此,更多的是胸怀家国天下的爱国爱家之心

先来看一些侨批的摘选:

在古巴谋生的李云宏寄给儿子的侨批——

.又云现下古巴世情十分难也,各行冷淡,无工可做,各勿行贵,吾年老迈,工不能固,手上无文所存,难以取船费回家也,见字谅知可也

在缅甸谋生的黄礼胜寄给妻子的侨批——

我自从与汝月夜分别以来,漂流缅地,不觉十有一年,岁月蹉跎,依然故我。时遭苦雨悲风,岂不苦叹。

在南洋谋生的林细槟寄给母亲的侨批——

母您吩咐儿不可放荡,惟儿尊命,努力耕作,希母在外不必挂念为要

在泰国谋生的高德能寄给妻儿的侨批——

儿子与女儿不论将来做何职业,须欲知书识字,方可希望出人头天…只欲国家兴盛,何患将来中国人无安身之所乎。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一封封银信从海外寄来 图自/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这个在福建、潮汕地区叫侨批,在广东江门五邑称之为银信。

2013年6月19日,侨批档案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记忆名录》的一员,其重要性堪比世界遗产。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广东台山海口埠的世界记忆名录·银信广场

五邑人们的目的地多是美洲,他们散布在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地。而潮汕人们多是去南洋,以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为主。

当时人们出海谋生的动因就是:清末国家危难、社会混乱,旧金山金矿开采、南洋海洋贸易大发展,他们便出国为家庭谋求一条生路,侨批便应运而生——有银必有信、钱信两位一体

这些侨批、银信一封封地经由远洋水客带回国内,这笔珍贵的外汇也顺势为中国最年轻的世界遗产——开平碉楼——造就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世界遗产—江门开平碉楼 图自/古一翻

恢弘的碉楼背后是无数海外华人华侨的血汗。

1845到1853年,自厦门口岸出国的契约华工就达11万余人,1879年到1889年多达41万余人,而福建、广东总共有200万契约华工被“卖猪仔”到南洋。

据史料估算,华工在契约期间的死亡率高达75%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为了谋生,他们下南洋、跨越太平洋

如果说这还是小家情怀,那闽粤两地在民国时期的社会大发展也离不开这些海外华侨的爱国之情。华侨最突出的贡献便是,现代教育事业的创办和开拓

在菲律宾谋生的黄开物的侨批——

闻对于夜学一事,亦在当务之急,若能早行兼设,使吾辈青年失学亦可补习之业,则族人子弟亦免夜游、赌博之事。敝等甚为乐观。

据统计,1915年至1949年福建省华侨捐资兴办的中学48所,小学967所。1949年至1966年福建省华侨捐资办学达5494万元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广东江门有很多这种废弃学校,设计十分古典 图自/古一翻

社会尚且如此,于国家,他们自然也不会忘记。

1931年10月31日,在九一八事变后,在菲律宾谋生的林锡国的侨批中对子女说——

国难一天严重一天,凡是中国的国民,都要尽国民一份子的责任,同心奋斗挽救危亡...应该努力念书,做一个替国家争气的人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曼谷唐人街

作为子女、作为父母、作为中华儿女,在家庭生存艰难、国家危难的时候,他们以银信为旗帜,将家国苦难背负在自己的身上,用一封书信+一笔钱款的方式,振臂呼号!

说完这些,我们继续沿着时间线前进,来到90年代的深圳,看看打工人如何通过书信面对自己的艰难时刻吧。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90年代

深圳玩具厂女工们的信

1993年11月19日,深圳致丽玩具厂发生火灾,80多位女工丧生火海。常凯在该厂调查时,从废墟中收集了这些书信。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08年的致丽玩具厂废墟 图自/西葫芦

这些书信有些是她们寄出的,有些是她们收到的:

女工小迎——

我们几个都很团结


女工雅美——

想起在学校时那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多么美好啊,真令人回首。

女工春芝(收信)——

侄女:听说你已来到了这里,我听到后是十分的高兴,万分的难过,高兴的是你已平安的到达了这里,我们这又多了一个亲人。难过的是你和我们同样的命苦,没能进入好厂...我有千言万语想向你诉说

妹妹:姐姐你对我真好,我怎么也忘不掉你,和你在一起多痛快啊!

姑姑:我很想念你,尤其你和我是经常在一起玩的人,每天做梦我都能见到你

1996年深圳市总人口354万,其中户籍人口才88万,在外来的129万农村人中,有女性83.6万,占68.8%。外来女工主要在制造业——特别是在宝安、龙岗区的“三来一补”工厂工作,她们平均年龄只有23岁

所以你从信中的只言片语中,可以感觉到她们稚气未脱,会怀念过去学生时代的日子。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纺织厂女工

下面这些信件,你就可以看到:

多挣一份钱,是很多人来到深圳谋生的最大目的,加班是值得的,这是深圳这座超级快节奏的大都市的真实模样。

女工——

我不想转,因这个厂现在很多货,每天加班到十一点。如果走,要丢很多钱

女工——

我们还是想加班,不加班也就白白的玩过去

女工——

我实在太累太累,现在累得我身体才82斤体重...虽然好累,但是能有这样的代价(连续两个月工资加红包领带700多元)

女工(收信)——

哥哥:从现在开始起,你们就不要给我汇款了,我已经有了工作,能挣钱养活自己了...你们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作为当哥的我,又怎么能忘掉这一切呢?又怎么会忘记这一切呢?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深圳的三宝:上图为华强北博物馆 左下为深圳第一高楼平安大厦,右下为腾讯

在这个极速发展的时代里,这些女工们期待通过自身的努力,从时代的洪流中改变自我,实现阶级跃升,她们也怀念过去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但也很勇敢地直面现实的压力。

她们所做的这一切,是通过一封封书信,让家人和朋友们知道,在艰难时刻,她们爱回忆过去,因为这是苦日子里的甜蜜,她们努力挣钱,因为这是对家人最好的回馈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现代

云中谁寄锦书来?

我们从这三个书信故事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君王、父亲、姐妹,她/他们都会遇到人生的艰难时刻,但是,他们却在信中不吝啬地表达自己的困惑、无奈、快乐、激动

李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们印象中的李白遗世独立、桀骜不驯,但是他在自荐书《与韩荆州书》中,却说出“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阿谀奉承”之言。

书信之中的李白,渴求被认可、被看到,他的艰难时刻也选择通过书信表达。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李白《与韩荆州书》

而习惯于使用即时通讯App交流的现在,我们反而变得更含蓄了。遇到困难,我们大多选择自我消化,我们开始惧怕与朋友家人沟通来纾解心思

而书信作为一个需要时间寄送的工具,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即时通讯下的焦虑。在信件里,一切都可以娓娓道来,害羞、不善于表达都消失于无形中。

在等待的日子里,时间会逐渐平复心情,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更理性、更平淡地作出应答,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会变得平和、自如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阿姨在书店里书写着什么

从现存最早的书信《郑子家与赵宣子书》,到两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抒怀自己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再到魏晋南北朝曹丕《与吴质书》中追念往事和亡友。

再到唐宋李白《与韩荆州书》的自荐,再到明清袁宏道《与丘长孺/答梅客生》中谈到坐县令的苦涩和春游的乐趣,再到我们说的侨批、女工的信,似乎书信的故事到了90年代就渐渐消失了。

是的,书信早已在手机普及的年代里落寞了,但我仍然相信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情感的最好工具之一、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之一。

希望在未来,当你遭遇困境的时候,可以尝试写一封信,寄给朋友、家人或者自己,不要害羞,不要惧怕沟通,因为总有云开月明的那一刻。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希望我们永远不要被大风吹倒。

面对艰难时刻,莫言告诉我们这么做

「参考文献」

1.《从闽南侨批看近代中华文化的跨国传承》

2.《古巴华侨李云宏家族银信解读》

3.《康熙御赐圣药救曹寅》

4.《打工妹的内部话题—对深圳原致丽玩具厂百余封书信的分析》

5.《潮汕侨批可与徽州契约媲美》

6.《“呼吸会能通帝座”—关于曹寅与康熙帝》

7.《从一封康熙硃批奏折看曹寅的人生最后时光》

8.《侨批与侨批文化漫谈》

9.《口述历史与客家侨批的文化传承》

10.《“云中谁寄锦书来”—侨批从家书到文化遗产》

11.《1949年后沈从文的文学守望—以书信研究为核心》

12.《华人离散群体的战争记忆—以东南亚华侨关于太平洋战争的侨批为中心》

13.《当代古巴华侨的家国观与文化观—基于黄宝世书信的解读》


撰文:古一翻

审稿:初恋

图片:除特殊备注之外,均来自于摄图网、视觉中国版权图片

封图/首图:截图自bilibili

上一篇新闻

【河南日报】郏县广阔天地的丰收赞歌

下一篇新闻

让成员挣钱 向市场要利——访河北省昌黎县嘉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