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 星期四

你知道上世纪“国民小吃”沙县小吃是怎么起步推广的吗?

视频加载中...

央广网三明12月18日消息(记者王逸群 洪波 张子亚)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被誉为“国民小吃”的沙县小吃,向来以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著称,几乎每一个城市都能看到它的身影。1999年3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沙县考察时指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一条路子,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加强研究和培训,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

2000年8月8日,习近平同志再赴沙县,在夏茂镇座谈时强调:“要找准今后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特别是加强以沙县小吃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沙县小吃发展成了遍布全球,全国门店超8.8万家、年营业额达500多亿元的大产业。那么沙县小吃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它的发展成长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记者:这个要打多少下?

沙县小吃传承人:2斤肉要打1600下,打到肉馅纤维全部散开有光亮才行……

11月的沙县,天气微冷。但沙县文昌美食街里,煎炒烹炸声不绝于耳,香滑弹牙的庙门扁肉、焦脆多汁的李记锅贴、咸香开胃的夏茂豆腐丸接连出炉,帮助前来品尝的食客们赶走了冬日的寒意。沙县小吃是如何走向全国成为“国民美食”的,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上世纪末。

记者手拍vlog

上世纪90年代,自古以来就有做小吃手艺的沙县人开始走出家乡,用一个煤球炉、两口钢精锅搭一个“夫妻店”卖小吃,赚到了第一桶金。

开沙县小吃店是不是一个富民新路子?1997年4月开始,沙县部署“四套班子”成员,深入福州、泉州等地,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时任沙县统战部部长陈家禄回忆,调研结束后他立刻给县领导写了一份报告,随后县里就开了一个在沙县小吃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5·13”专题会议。陈家禄说:“第一,沙县小吃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一个主要渠道。第二,沙县小吃也是解决建设新农村资金来源的一个办法。当时县委看到我们这个报告以后,非常感兴趣,马上召集我们开会,说要县里组织一个领导小组。”

“5·13”专题会议最终将沙县小吃定位为沙县支柱性第三产业,是富民工程。会后,县里立刻成立了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书记或县长担任,下设沙县小吃办公室。

就在大家召集人马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第一个难题就出现了:商标应该怎么注册?陈家禄介绍:“商标处的人说,用一个县的名字来注册小吃还没有这种规定(先例),只能用一个具体的名称,比如沙县扁肉,或者什么样品牌的扁肉,不能光用‘沙县小吃’当作一个品牌,用地名注册不行。”

除了商标问题,如何打响沙县小吃的第一炮也是个问题。90年代,没有智能手机的人们,逢年过节送礼都喜欢送挂历。于是从南平到莆田,从厦门到漳州,陈家禄一行人开着宣传车,把画着沙县小吃的挂历送遍了福建省的大街小巷,甚至还到电视台去做广告。搞宣传的钱不够了,县里的各个部门一起凑。陈家禄介绍:“当时为了解决这个钱的问题,县委召集那些有钱的单位,工商局、税务局这些,你出5万他出10万,叫他们出钱,集中起来再拿去做广告。”

几经周折下沙县小吃的牌子终于打出去了,1997年成立沙县小吃领导小组后,当年年底12月份,第一届沙县小吃节隆重开幕,1997年这一年也被认为是沙县小吃组织化发展的元年。

20多年后的今天,走进被称作沙县小吃“中央厨房”的沙县小吃产业园,无菌生产车间内,一只只皮薄馅大、造型精致的柳叶蒸饺从生产线上整齐列队出炉,包装完毕后将配送到各地的沙县小吃门店。得益于标准化流水线生产,这里的每一个柳叶蒸饺统一两面14个褶,重量14.5克,正负不超过0.2克。

记者:现在做的是什么?

培训老师:这个是米冻皮,相当于你们北方的凉皮……

在沙县小吃城的培训中心,老师们现场教授制作米冻皮,在这个2200平方米的学校里,十几种小吃培训课程免费上,沙县小吃从业人员、城镇富余劳动力和贫困户可以获得各类培训和创业服务。

“李记”是福建沙县第一家使用同业公会统一门店装饰的会员店,也是沙县小吃集团在三明地区的第一家加盟连锁店。掌门人李贤锦说,如今沙县小吃能够规模化经营,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离不开当地的政策扶持与技术培训。李贤锦说:“当时培训半个月,夫妻俩(学习)扁肉拌面、饺子锅贴等,后面开小吃店就有用了。我的店加盟连锁,是小吃同业工会的示范店001号,1号店是我的,没有沙县小吃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沙县夏茂镇人罗光灿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北上来到北京经营沙县小吃,如今他的买卖已经做到了海外。罗光灿介绍:“那时候我们政府也在号召,小吃同业公会开一个店给我们3000块的补贴,那时候觉得很高兴,后来我们每个小吃业主都可以贷款5到15万,我也贷了15万。在2015年春天的时候,我又到了新加坡,把我们的沙县小吃引到新加坡去,我们的扁肉也就是馄饨很受欢迎。”

沙县人常说,“扁肉是砖,拌面是钢筋,建起了沙县的高楼大厦。”沙县小吃从过去“夫妻店”式的低端粗放经营,到如今“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信息化”的蜕变式集约发展,目前全国沙县小吃门店超过8.8万家,年营业额500多亿元。依托小吃业的“放大”和“溢出”效应,沙县农民人均年收入由1997年的2805元增长到2019年的20528元。

沙县小吃成功走出了一条“技能培训+资金保障+创业指导+园区配套”的小吃创业扶贫新路子。国家发改委振兴司政策统筹协调处处长许欣表示:“沙县县委县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和服务意识,针对沙县小吃发展面临的零散、融资难、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持续加强对沙县小吃的政策扶持、技术培训、信贷支持,有效解决了沙县小吃发展中的困难,为沙县小吃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上一篇新闻

突发!青岛新增88例,一学校多名学生确诊!上海新增28例无症状

下一篇新闻

什么!我吃了这么多年的沙县小吃都是“假”的?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