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3日 星期六

河北宁晋:不简单、不平凡、不容易的县域巨变

“家乡的历史让我们自豪,家乡的今天更让我们骄傲,因为家乡不但拥有6个中国之最,还拥有3个世界之最……”赞美家乡的人有很多,但这位赞美家乡的网友却最有底气。然而,最让《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意外的是,如此多的“之最”,竟然出现在河北省邢台市一个十分低调的县城-宁晋县。经过一周多的实地调查后,记者发现这座县城的“之最”远远超过网友的描述:宁晋县的食用盐全部开采出来,够全国人民吃上一万年;晶龙集团是世界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光伏产能占到全球的10%;玉锋集团的维生素B12占到全球市场55%的份额,连续多年产量世界第一;健民公司的土霉素占据全国50%以上的市场份额,稳坐头把交椅;六合化工一旦停产,就会影响全国含氯消毒剂市场价格;童泰公司的婴幼儿产品在国内同行中稳居第一;宁纺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灯芯绒生产出口基地;三川化工的氯乙酸产量全国第一;宁晋也是中国最大的工笔画产业基地……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纵观中西部的全国百强县,大部分依靠的是矿产资源,但作为华北平原上的大县,宁晋无山可靠,无水可吃,硬生生在盐碱地上建起了一座产业兴旺、农业发达、文化繁荣、人民富裕的现代化新城。如今的宁晋拥有国家级光伏新能源基地、中国电缆之乡、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北方新盐都、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众多名誉头衔。素不知,宁晋县县域东部是大片盐碱地块,南部是华北有名的滞洪区,地势低洼,十年九涝,收成很差。为了吃上一口饱饭,许多人逃荒要饭,远嫁他乡。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宁晋在盐碱地上筑起了发展“新高峰”,两万多家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构建起了“三特三新”完备而极具竞争力的产业格局,发展后劲十足。2019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宁晋经济实现了10%的增速,GDP高达265亿元,位列邢台第一;在藏富于民和从不征过头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达到22.5亿元。近年来,宁晋县委、县政府在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力争实现历史新突破,宜居宜业宜游、大而卓越的新时代县域高质量发展新样板呼之欲出。

大县宁晋的“冠军们”

“宁晋与其他很多地方不一样,可不是随波逐流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大浪淘沙淘出来的,这个地方真是不简单、不平凡、不容易。”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宁晋县委书记唐树元详细介绍了宁晋的历史和现状,讲述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九河下梢宁晋泊”,地处邢台北部的宁晋县地势平坦低洼,曾是水域泽国,在较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因自然环境恶劣,“一方水土难养活一方人”。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如今的宁晋已是河北少有的大县之一,宁晋的“大”体现在很多方面:全县有85万人口,位居邢台首位;年产粮食近百万吨,是全省第一产粮大县;拥有两万多家企业,工业实力雄厚;光伏、盐化工、生物制药和电线电缆、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三新三特”产业格局完备,许多产业和企业在国内甚至全球市场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有一千亿吨的岩盐储量,如果全部开采加工出来,够全国人民吃上一万年。”盐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是“化学工业之母”,广泛应用于化肥、玻璃等各种行业,宁晋县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商同华谈起县里的盐业资源,同样充满了自豪感。2010年,宁晋发现千亿吨优质岩盐资源的消息一经传出,引发轰动。2011年2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规划面积20.7平方公里的盐化工园区横空出世。商同华于2012年1月来到盐化工园区,任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我是第二任主任,刚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正在修路”,看到如今园区内企业林立,想起往昔场景,他感慨颇多。据商同华介绍,为了做好盐化工园区,宁晋高起点谋划,大手笔建设,无论在设计理念上,还是招商引资过程中,始终保持科学性和前瞻性,“招大商、招好商、与产业链无关的一律不准入园。”

如今,宁晋盐化工园区已更名为“中国宁晋盐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已吸引了中盐、中电投、石药集团等40多家企业入驻。“要想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把产业链补起来,我们的优势主要是资源和产业链优势。”商同华说。“绿色崛起,中国盐都”是宁晋盐化工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定位,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盐化工基地,千亿级的循环经济园区则是发展目标。

河北中盐龙祥盐化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入驻宁晋盐化工园区的企业,目前年产盐60万吨,产品纯度高达98.5%。中盐龙翔进入宁晋,为京津冀食用盐提供了重要支撑,填补了多项空白。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宁晋的盐是同纬度最高、埋藏最深、纯度最高的,“现在京津冀地区吃的盐,大部分都产自我们公司。”

在盐化工园区,还有一家技术成熟,生产先进,设计时即锚定行业“世界第一”的化工企业,低调地隐身其间。这家名为六合化工的企业,目前有近500名员工,主要生产含氯消毒剂。“不谦虚地说,含氯消毒剂我们是全国最大的,如果我们企业停产几个月,市场上的含氯消毒剂价格就得涨。”六合化工总经理王建伍,说起公司的行业地位,声音柔和但充满了底气和坚定。据他介绍,曾经含氯消毒剂的市场定价权在欧美一些企业的手中,“98年发洪水的时候,含氯消毒剂每吨价格高达70万人民币”,如今随着中国消毒剂企业的快速崛起和壮大,含氯消毒剂市场价被打至几千元一吨。

近年来,潜藏在宁晋县大地深处的自然资源被陆续发现,除岩盐外,目前宁晋探明的石油储量在一千五百万吨以上;气肥煤储量在一千万吨以上;地热储量四百亿立方米……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宁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此之前,不具资源优势的宁晋,已在光伏、电线电缆、纺织服装、生物制药等多个行业诞生了一大批声名显赫的冠军企业。

起源于宁晋,拓展至全国,布局到世界的晶龙集团有“光伏行业的哈佛大学,新能源领域的黄埔军校”之称,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研发基地。晶龙集团旗下的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2万多员工,11个生产研发中心,业务覆盖硅片、电池、组件及电站整个光伏全产业链。

河北宁晋:不简单、不平凡、不容易的县域巨变

晶澳公司的自动化设备全国实现国产化,自动化生产水平逐年提高,以前一个班80个人,现在两个班只需30个人


2018年,晶澳公司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2019年成功在国内A股上市,目前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0%,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光伏事业领航者。去年,晶澳公司总投资12亿元,启动了3.6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项目完工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70亿元,上缴税金2.2亿元。“大企业要负责任、敢投入,要把产品做的更细更精,我们的目标是做到全球市场占有率的30%。”晶澳公司副总李兵说。“抬起龙头,摆起龙尾,腾飞世界”,李克强总理对晶龙集团的赠言饱含期待,如今这只巨龙正一步步从宁晋腾飞至世界。

与光伏产业的巨龙腾飞不同,宁晋的纺织服饰产业更像是一艘“巨型潜艇”。宁晋既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也是中国最大的灯芯绒生产基地、中国北方牛仔服装生产基地,美特斯邦威、真维斯、皮尔卡丹等众多知名服饰品牌的产品很多都产自宁晋。

在童装领域,宁晋的童泰公司是响当当的存在,这家默默耕耘了30多年的企业,一手打造出了中国最大的婴幼儿服饰及用品研发生产基地。拥有4000多员工的童泰公司,在全国拥有几千家实体店,年产值高达10亿元,产品覆盖了服饰、洗护、奶瓶奶嘴等儿童用品方方面面。

河北宁晋:不简单、不平凡、不容易的县域巨变

(童泰公司方舟大楼顶层的无边游泳池)


童泰公司创始人耿华彬倡导行稳致远理念,很少对外宣传,他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做企业一定要稳,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健康的,不给社会找麻烦。”耿华彬认为,建筑是文化、财富、历史的载体,建筑是美的,城市就是美的,城市是美的,国家就是美的,“但真正改变一个国家的,还是要靠教育”,本着这样的理念,童泰公司近年来建设了学校,投巨资建起了童泰方舟大厦。在童泰公司记者看到,不设围墙的厂区内水波潋滟,碧草丰茂,肥硕的鸭子和高贵的天鹅随意行走在其间。童泰方舟大厦内,有世界上最大的裁剪中心,占地近1500平米;绿植从一楼沿墙而上,直达12层顶楼;楼顶的无边游泳池令人恍若置身于星级酒店。绿色、环保、节能,爆棚的设计感,极佳的工作环境,让童泰方舟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LEED认证的厂房建筑项目。

在采访期间,耿华彬多次对记者提及“隐形冠军”,在宁晋,还有许多企业通过默默耕耘,改变着行业和社会。与此同时,在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中,一些“知名冠军”为宁晋的高质量发展带上荣誉皇冠:全县800多家电线电缆企业,撑起了宁晋“中国电线电缆之乡”的美誉;河北健民淀粉糖业有限公司的土霉素碱占据全国50%以上的市场份额,稳坐全国头把交椅;三川化工氯乙酸产量全国第一……

时至今日,宁晋经济发展在质量、效率、动力方面掀起了新一轮变革,“以亩均论英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变招商引资为“择商选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多个产业集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再升级。

20万宁商凝聚发展大活力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宁晋的玉锋集团围绕玉米深加工主业,把小玉米做成了大产业,一举摘得“全球最大的维生素B12生产基地”桂冠。在玉锋集团,每天都有300多辆满载玉米的大型运输车,源源不断开进厂区,河北省每10吨玉米中,就有2吨被玉锋集团消化。玉锋集团的玉米淀粉、玉米胚芽油、口服葡萄糖果葡萄糖浆生产能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在玉锋集团金锋淀粉糖醇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占地20亩,12层楼高的立体仓储库中,产品堆积如山;生产线上,机器人手臂不断搬运着成品。据玉锋集团总办室张翠红介绍,占地3000多亩的厂区内只有2000多名员工,其中研发团队就占了一半,生产自动化水平可见一斑。尤为可贵的是,成立仅20年的玉锋集团,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对维生素B12的市场垄断地位,“曾经维生素B12的价格每克高达13万人民币,如今我们将价格打至每克2-3万元人民币”,张翠红说。

河北宁晋:不简单、不平凡、不容易的县域巨变

(玉锋集团既是全球最大的维生素B12生产基地,也是宁晋总商会的总部所在地)


从2018年起,玉锋集团总投资56亿元,开始建设大健康生物产业园,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玉米深加工能力。记者在大健康生物产业园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来来往往,一片繁忙的景象,园区主体建筑已基本完工。据张翠红介绍,占地1000亩的玉锋大健康生物产业园,年底就可以部分投产,智能化程度更高,“这个项目全部投产后,亩均税收能达到50万元,亩均产值1200万元。预计年销售收入86亿元,利税18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人。”

玉锋集团创始人王玉锋不仅是全国劳动模范,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而且还是创业致富带头人、领军人,他尤为特殊的一个身份是“宁晋总商会会长”。在玉锋集团办公楼大门两侧,“中国河北宁晋总商会”“中国国际商会宁晋商会”“中国贸易促进会宁晋县委员会”“宁晋县工商业联合会”的牌匾十分醒目。事实上,玉锋集团所在地就是宁晋商会的运作中枢,也是20万宁商凝心聚力,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策源地。

《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在采访唐树元时,其表示“影响发展的要素有很多,但人是最大的要素”,他对宁晋商会及宁商所做的贡献,极尽赞美之词。同样,在今年的宁晋县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用好专职、宁商两支队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上实现新突破”的表述。依托县内形成的电线电缆、纺织服装、光伏太阳能等众多特色产品,宁晋县形成了极具规模的在外经商“大军”,遍布全国各地,几乎每个地级以上城市都有宁晋商人。

六合化工总经理王建伍曾在邯郸地区发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会改变人,宁晋的产业之所以发展到现在的程度,与浓厚的经商氛围有直接关系,“宁晋的产业都是裂变出来的,经商氛围好,人们都想当老板。”

为了把思想活跃,遍布全国的宁商大军凝聚起来,2013年,宁晋专门成了由7位县级领导组成的宁商领导小组,在县委、县政府的主导下,同年9月,河北省首家县级商会——宁晋总商会正式成立。据宁晋总商会名誉会长魏凤巧介绍,总商会成立之时,河北省、邢台市及宁晋县的众多领导,以及全国23个省市的宁商代表参加,场面隆重,气氛热烈,至今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此后,在宁晋总商会的主导下,全国各省市的宁晋商会陆续成立,形成了遍地开花之势,截至目前,除西藏、福建、陕西、内蒙古之外,其他各省全部成立了宁晋商会。“不是疫情影响的话,这四个地方的商会今年早就成立了,会长都选好了。”魏凤巧说。

曾任宁晋县政协主席的魏凤巧全程参与了宁晋总商会的筹划、创建,并参与见证了各省市宁晋商会的建立和发展。“每次成立地方分会的时候,县委书记和县长最少去一个,人大、政协各去一个,县委县政府的主管领导去一个,分会会长所在乡和村的书记全部出席”,谈及县里对成立宁晋总商会地方分会的重视程度时,魏凤巧做了详细介绍。2019年,有8个地方宁晋商会成立,每次成立大会魏凤巧都会出席,“武汉宁晋商会成立时,报名的副会长就多达73人(副会长资产2000万以上);济南宁晋商会成立时候,会场都坐不下,光合影的就达到500多人。”

全国各地的宁晋商会吸纳了大量宁晋籍的商界、政界、学术界人士,可谓群英荟萃,“宁晋人有‘宁晋猴’之称,让我理解的话就是聪明睿智,崇德诚信,而勤奋睿智,崇德诚信,创新包容,互利共赢这十六字,也正是新时代‘宁商精神’的集中体现。”魏凤巧说。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魏凤巧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爱家乡”,这些年她参加会员家的红白喜事就有500多场,她说“要把会员当家人,要带着感情、热情和真心做事。”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和精神支撑下,宁晋商会办得越来越好,每年开年会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宁商回到家乡,谈生意、论友情,场面爆棚。去年因疫情取消的年会仅用餐就安排了60桌,光停车场就准备了四个。“省里的许多商会都解散了,但我们越做越大,去年我们是河北省唯一的四好商会。”魏凤巧说。

从2017年开始,宁晋县总商会,宁晋企业家协会,宁晋工经联完成了“三会合一”,共设一个秘书处,县里给了9个正式编制,同时还在商会专门设立了招商分局。2019年,宁晋全县84%的招商引资项目是通过宁晋商会引进,天下宁商秉持“勤奋睿智,崇德诚信,创新包容,互利共赢”的“宁商”精神,凝心聚力,为家乡的发展提供着澎湃的动力。

事实上,宁晋商会和宁商的作用不止于招商引资,在精准扶贫、组织建设、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方面,均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今年商会会员捐了2500多万;2018年我们发了个支持精准扶贫的倡议,大家捐款4680万元,保守的说这些年会员在扶贫、助学、筑桥修路、乡村建设等方面捐款不少于1亿元。”魏凤巧说。与此同时,通过商会牵头,在外经商人员回到宁晋参选任职,承担起建设家乡的重任,截至目前有20多名会长、副会长担任村第一书记、书记。

宁商为家乡服务,商会为会员服务,这些年面对宁商企业各种融资、维权问题,宁晋总商会也真正尽到了“娘家人”的职责。迄今为止,宁晋总商会已帮助12家小微企业协调担保贷款,为外地多家宁商企业成功维权。据宁晋总商会秘书长冯恩鹏介绍,目前总商会已设立或正在筹办电线电缆、服装、食品、电商等多个行业分会,未来将在更多行业,更多领域团结服务好宁商。

宁晋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新华认为,宁晋的经济和产业之所以能发展到现在的程度,宁晋商会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宁晋总商会的元老级人物,张新华表示:“起初成立宁晋商会,主要想的是招商引资,但现在商会的作用能发挥到什么程度,已经不好说了,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两座村庄的“较量”

宁晋是“中国电缆之乡”,全县拥有800多家电线电缆企业,产品成功打入三峡工程、奥运场馆等许多国家重点工程,远销海内外。贾家口镇是宁晋电线电缆企业的主要集聚区。截至目前,全镇有365家电线电缆企业,超亿元企业34家,超千万元企业270多家,总产值占到华北地区四分之一。

2019年,贾家口镇实现财政收入2.3亿元,“从2016年的1.01亿元到2019年的2.3亿元,可谓是一年一大步,三年大跨越。到2022年5月,我们的目标是税收达到5亿元。”谈及贾家口镇的经济发展,镇党委书记刘永宁充满自豪,说话中气十足。据刘永宁介绍,全镇规上企业多达56家,“邢台地区的许多县,都不如我们一个镇的规上企业多。”

贾家口镇下辖21个行政村,其中黄儿营西村和小河庄村的电线电缆企业加起来,就占到整个贾家口镇电线电缆企业的三分之二以上,撑起了贾家口镇“全国四大电缆生产基地之一”的多半边天。耐人寻味的是,作为贾家口镇最发达的两个村庄,黄儿营西村和小河庄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争先恐后的势头,“较量”的味道特别明显。

黄儿营西村党委书记宁小五是党的十九大代表,小河庄村党委书记鲁学志是全国劳动模范,二人均是河北省乡村振兴“领头羊”;小河庄有邢台地区最早的党建广场,黄儿营投资两亿多元建成了“新时代教育实践基地”,其中党建公园占地1000多亩,全国罕见;黄儿营西村建有宁晋十中,学生6000多人,小河庄建有谦德学校,2000多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黄儿营西村有大型农业生态园、村集体酒厂,小河庄村也有……“谈及小河庄与黄儿营西村之间的关系时,小河庄村主任郭丙洋表示,两个村的领导班子彼此都很熟悉,既是朋友,也是竞争对手,“较劲倒是没有,我们只是相互借鉴,互相学习。人家是后来居上,各方面搞的都相当不错。”

在宁晋采访期间,唐树元提醒记者一定要到小河庄村看看,了解一下“乞丐村”是如何变成“小康村”的。改革开放之前,小河庄村是宁晋最落后的村,1975年,全村200多适婚男青年仅有一人结婚,其余全部是“光棍儿”,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歌谣:“有女喂了狼,不嫁小河庄。地是盐碱地,房是土坯房,家无隔夜粮,讨饭走四方。”今天,小河庄50岁以上的人,半数以上都曾有过“外出要饭”的经历。“俺当时也在讨饭边缘,我记得最深的是,1967年全村2000多口人,没有结婚开张的”,谈起当时的穷,今年67岁的小河庄村干部郭京波仍记忆犹新,“那时候,生产队100多亩小麦,产量只有5000斤”。郭丙洋的父亲在四岁的那一年,因为饥饿难耐,爬到锅里找吃的,留下了满身伤疤。因为太穷,小河庄村的适婚女性为了吃口饱饭,很多都远嫁至石家庄赵县、栾城、藁城,甚至有的远走山西、内蒙等地。

穷则思变,改革开放之后,小河庄人做起了刀闸、开关等电器配件销售,并于1982年办起了“宁晋县小河庄电器配件厂”,淘得了第一桶金。1984年,60岁的小河庄村民鲁学敏办起了村里第一家电线电缆厂,第二年就赢利12万元。此后小河庄村的电线电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上马,逐步发展成主导产业。2004年,鲁学志担任村书记后,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支持大企业,整合小企业,加大科研力度,一举将小河庄电线电缆产业发展送入了快车道。迄今为止,小河庄有电线电缆生产许可证的企业60多家,相关企业总计100多家,年产值近百亿元。

河北宁晋:不简单、不平凡、不容易的县域巨变

小河庄的沙盘模型,功能区划分清晰,楼房、厂房林立,完全看不出是一个乡村


在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下,小河庄村开创了宁晋全县多个第一:第一个建农村住宅小区,第一个建电线电缆工业园区,第一个建农村11层高标准住宅楼,第一个建农耕体验馆、科普教育馆的村庄……据郭丙洋介绍,小河庄全村共有四个住宅小区,近百栋美丽宜居的楼房,撑起了村民的幸福生活,“全村有4300多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近4万元,拥有的私家车保守估计在3000辆以上。”如今,小河庄已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有“中国电线电缆第一庄”之美誉,“嫁女不出小河庄,新民居里住楼房,电缆销遍海内外,开着宝马走四方”成为小河庄的真实写照。

黄儿营西村距小河庄村不足3公里,历史上也是远近闻名的“要饭村”,一代又一代人在贫瘠的土地上躬耕陇亩,辛勤劳作,过着艰辛的生活。黄儿营西村是宁晋解放思想最早的村,也是改革开放春风最早到达的村。早在1975年,村里就从天津杨柳青采购来先进的小麦加工设备,成立了村办集体企业——面粉厂,1981年黄儿营西村第一家民营企业——河北福利电缆厂横空出世。此后,黄儿营村的电线电缆产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截至目前,全村已拥有电线电缆企业180余家,其中注册资金超亿元企业150多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95家。2019年,黄儿营西村一、二、三产业实现经济规模200亿元,纳税近亿元,其中农业产值8500万元,人均纯收入高达50000元。全国绿色村庄、中国特色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森林村庄……如今的黄儿营西村集50多项荣誉于一身。

河北宁晋:不简单、不平凡、不容易的县域巨变

黄儿营西村的新时代教育实践基地大门,这里已成为宁晋及周边地区广大党员、干部参观学习的首选之地


在黄儿营西村记者看到,数千组红色巨型拱门打造出的“十里党建大道”气势恢宏,投资2亿元多元建成的“新时代教育实践基地”内,有党建公园、休闲公园、亲子乐园、生态农业基地、大型游乐园等多个功能板块。实践基地内,摩天轮高大,湖面宽阔,牡丹,金银花随处可见,绿植遍野,让人仿佛置身于都市。在党建公园内,党的发展历程全部以实景呈现,南湖游船、西柏坡等均按一比一比例建设,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一大会址、北大红楼、天安门等一一经过,党的光辉历程在村内得到充分展现,游人在耳濡目染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念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0版本的农村是美起来,2.0版本是富起来,3.0版本是产城融合”,据黄儿营西村包村干部袁世乐介绍,村里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产城教一体化新村”,“‘产’就是做大做强电线电缆产业,进行产业布局调整,补强农业、旅游业短板;‘城’是建好市场、商业、物流等配套,让城镇化建设功能齐全齐备;‘教’是搞好教育,办好宁晋十中、公办小学,通过党建引领,提升村民素质。”如今,黄儿营西村19层准五星级酒店、50000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正在建设中,建设完成后,新增的1000多个商业服务业态,将辐射带动周边三市四县的60多万人口进行商品物资交易。目前,黄儿营西村常住人口5万多人,外来人口3.5万人,高峰期流动人口多达10万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宁晋小县城”。

在黄儿营西村、小河庄村的带动下,贾家口镇的社会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高。据刘永宁介绍,目前全镇已从招商引资转变为“择商选资”,做强传统产业,引进新兴产业,招大商、招好商。新引进的亚星线缆集团总投资8.5亿元,主要生产光电复合海缆产品,达产后销售收入20亿元,税收超过6000万。投资4.35亿元的康欣跃达项目,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主要生产医药辅料,产品可以控制药效发挥时间,主要用于癌症治疗,达产后销售收入8亿元,纳税8600万元。

尤为重要的是,在贾家口镇,能人治村已呈现出普遍开花的态势,优秀支部书记扎堆涌现,党代表、全国劳模、省人大代表层出不穷,成为全镇发展最有力的引擎。“让能够自己致富、有能力带动群众致富、有本领的人上;让思想老旧、没能力、没闯劲儿的下。”刘永宁说,据他介绍,今年下半年,贾家口镇要争取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未来的目标是成为全国重点镇,“要给宁晋县各村做出榜样,我们要当宁晋,甚至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农业、电商、文化“产业大交响”

宁晋不仅是工业大县,也是产粮大县,更是文化产业大县,近年来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各种新业态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宁晋的粮食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河北省第一,2019年食品行业规上产值已突破100亿元。宁晋素有“中国工笔画之乡”的美誉,从业人员上万人,年创作工笔画作品超10万件,产值达5亿多元,畅销全国,远销世界。除此之外,宁晋的电商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仅河渠镇就有电商900余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年交易额超过5亿元,2019年,宁晋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经过自然的变迁和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宁晋这片曾经的盐碱地,如今已变成名副其实的渤海粮仓。2019年,宁晋县粮食总产量 97.5 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全县新增 4 家省级、3 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稳居邢台全市第一。

北河庄镇是宁晋的农业大镇,全镇有7万多亩耕地,29个行政村基本上都是农业村,农业总产值高达9.1亿元。近年来,北河庄镇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开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想方设法让群众在土地上增收,“农业不走产业化之路,农民不致富,政府没收益。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亩地产值达到万元以上。”北河庄镇党委书记马献峰说。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是北河庄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一把利器,通过大面积的土地流转,北河庄近年来成功引进了总投资5亿元的河北凤归巢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1.1亿元的河北智隼白背毛木耳种植以及总投资5000万元的饮用菊花茶种植等许多大项目。在土地流转基础上,还打造出了3000亩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发展牛蒡、果蔬、食用菌等种植大棚1200亩,专业合作社100余家。目前,北河庄镇拥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工厂化杏鲍菇、芽菜生产基地,2016年12月被河北省政府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河北宁晋:不简单、不平凡、不容易的县域巨变

凤归巢公司菇房内,一排排肉质肥厚的杏鲍菇整齐生长

在凤归巢农业公司记者看到,3000多亩土地上,28间培养杏鲍菇的仓库,48间出蘑菇的菇房整齐排列,厂区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做良心食品,做高素质公民”的企业文化牌十分醒目。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的仓库、菇房中都是佛乐悠扬,据该公司负责人马福锁介绍,同样的植物在不同的音乐环境中,长出来完全不同。植物听着暴躁的音乐,长出来以后枝丫特别凌乱,听着轻音乐则长出来比较柔顺,结的果实也更好,“几个创始人都是云台庵寺院的居士,我们只做有机产品,目前每天能生产3-4吨善良的、有机的、听着佛歌的蘑菇。”

除杏鲍菇外,近年来宁晋开始大规模种植羊肚菌,今年宁晋刷新了全球羊肚菌人工栽培单产记录,亩产突破2700斤,又一次擦亮了“全国食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 品牌。

无公害、绿色有机,一直是宁晋县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发展有机农业的道路上,北河庄镇并非一帆风顺,但始终矢志不渝在坚持。“以前小麦亩产量在1000斤以上,做有机农业,不上农药化肥,刚开始小麦亩产只有300-400斤,现在施农家肥,亩产逐渐提升至800斤以上。”马献峰说。通过种植有机产品,北河庄走上了农业差异化发展之路,而大刀阔斧的土地流转,不仅盘活了农业,也让群众脱贫致富有了更好的保障。通过土地流转,村民不仅能够得到每亩1000元的流转金,而且可以入股合作社,在家门口就业,彻底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农村“三变”。“

河渠镇是宁晋县的另一个农业大镇,有8.1万亩耕地,盛产小麦。依托土地的丰厚馈赠,河渠镇深挖农作物的价值,食品加工业发展势头强劲。2017年,河渠镇被河北省工信厅评为“河北省焙烤食品产业名镇”,去年,全镇食品产业总产值达到14亿元。截至目前,河渠镇有8个食品专业村,165家食品企业,其中18家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以上。

河北麦客食品有限公司是河渠镇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宁晋县长李小平带货直播时,麦客食品的四万件产品“秒光”。据创始人赵鹏飞介绍,麦客公司生产的饼干、桃酥、蛋糕等产品大部分供应海外市场,每年能做到数千万的营业额,“通过渠道带动生产,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灵活调整产品口味,未来要丰富产品品类和销售渠道,做大规模。”目前,麦客公司生产的“麦分享薯片脆饼”销量,在天猫上位居品类第一。

在食品加工制造业的带动下,河渠镇的食品配套企业也大量涌现,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增强。据河渠镇人大主席陈庐天介绍,目前全镇拥有塑料包装、纸箱制造、电商销售等食品相关配套企业1000余家,其中塑料包装厂95家,网店900余家,提供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依托食品和塑料包装产业,近年来河渠镇的电商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现在我们有4个淘宝村,年交易额超5000万元的电商企业近10家,超1000万元的电商有30余家,大部分都是销售塑料袋和食品。”陈庐天说。

河渠镇油房村村民刘晨经营着名为“百宝囊塑业”的淘宝网店,主营各种塑料手提袋,服装袋。刘晨的网店工作室就设在家里,临街的二楼上几位员工不停地忙碌着,订单不断。“我是从2014年开始做,现在产品主要是塑料袋,销售额每年有1000多万,今年加上纸袋,预计会突破2000万。”如今,电商已成为推动河渠食品、塑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目前,全镇电商从业人员多达6000余人、年交易额超5亿元,2019年河渠镇被阿里巴巴评为“中国淘宝镇”。

在河渠镇众多的名片当中,最闪亮的既不是食品产业名镇,也不是电商大镇,而是“中国工笔画第一镇”。在河渠镇,“放下锄头拿画笔”的农民画家多达2000余人,工笔画产值近2亿元,从业人数之众,个人画室之多,全国罕见。

褚家庄村是河渠镇久负盛名的“工笔画专业村”,赵学飞、赵艳飞兄弟则是其中翘楚。从2012年开始创办画室,赵学飞兄弟采取“合作社”的方式,不仅让200多人学会了工笔绘画技术,而且带领众多村民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就像农业合作社一样,我们提供培训、画笔、纸张、颜料、销路,学员用学到的技术入股,共同发家致富。”赵学飞说。据其介绍,目前合作社有60多人,其中许多是残疾人,“作品少则几百,多则上万,每年有几百万的收入”。一位在赵学飞画室工作的村民介绍,她一边带孩子,一边创作工笔画,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在河渠镇油房村,47岁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刘振波已带出了100多位学生,目前他正在研究在瓷器上进行工笔画创作,“想拓宽一下工笔画产品线,等成熟了,大家一起做。”刘振波说。

河北宁晋:不简单、不平凡、不容易的县域巨变

刘振波为抗疫英雄钟南山、李兰娟、李文亮所做的工笔画肖像瓷盘摆件


河渠镇的工笔画是宁晋工笔画产业的缩影,目前宁晋县已形成工笔画特色村30多个,5人以上的工笔画画室200多个,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50多个村,全县工笔画从业人员10000余人。为了更好地拓展工笔画产业,宁晋还办起了工笔画艺术学校,这是全国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工笔画绘画人才的国办艺术院校,也是“河北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据该校负责人曹宏志介绍,学校实行研、教、产、销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建校11年共培养出1000多学生,残疾人近百人,学生来自山西、陕西、武汉、甘肃、新疆等全国各地。与其他学校不同,工笔画艺术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大部分每月都3000-5000元左右的收入。据曹宏志介绍,除工笔画外,石版画、团扇、壁纸等延伸产品也会逐步研发推出,为学生们打造好教学平台,引导产品研发,拓宽销售渠道,做好产教融合是目前学校的主攻方向,“以后要做成孵化中心,下一步我们将申请成为省级众创空间。”

河北宁晋:不简单、不平凡、不容易的县域巨变

天二宝,先天手脚残疾,遭父母遗弃,在孤儿院长大。在宁晋工笔画艺术学校展厅内,天二宝用嘴叼笔画出的牡丹,栩栩如生

与工笔画艺术学校一墙之隔的宁晋五中,是宁晋规模最大的艺术特色高中,据校长岳恒瑞介绍,宁晋五中是“高中的教育,大学的师资”,致力于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和全社会输送艺术人才。

如今,宁晋的文化产业在河北省独树一帜,工笔画畅销全国,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世界各地,年产值达5亿多元。北京的琉璃厂、潘家园,天津的杨柳青80%以上的工笔画均出自宁晋,工笔画产业不仅已成为农民增收新项目,也成为打造发展软实力和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支撑。

宁晋的“宁静”与宁晋的“晋级”

1.0版本的县域发展是县域美起来,2.0版本是县域富起来,3.0版本是县域强起来,4.0版本是强而宜居宜业宜游,大而卓越。眼下的宁晋经济活跃、产业兴旺,文化繁荣,已呈现出少有的大县气质。

作为邢台第一人口大县,经济如此活跃,实际上在较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宁晋并不“宁静”。过去很多年,宁晋一直是河北有名的信访大县,因赴省上访量“名列前茅”,曾被河北省信访局“友情提示”;又因进京集体访量全省倒数,也曾被邢台市联席会议约谈过。据县委书记唐树元介绍,宁晋的信访有好上访、多集访、上访就去北京“三大特点”,“以前,老百姓堵政府的大门,一拨接一拨,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宁晋县副县长赵东钊于2015年调任宁晋,“我到政府报到的那一天,好几拨老百姓围着政府大门,轮着班的上,我连大院都进不了。以前每逢两会、双节,都是如此。现在,这种情况已得到根本改变,基本没有上访的。”赵东钊说。

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信访工作困扰着宁晋县委、县政府,“我们没有精力去抓中心工作,那时候真正体会到,没有稳定的环境不能发展,也真正理解了稳定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这么大的县,必须在稳定、社会治理方面研究对策,下一番功夫。”唐树元说。

宁晋不“宁静”,痛定思痛,从2019年开始,宁晋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超常谋划、超常部署、超常推进,打响了扭转信访被动局面,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绝地反击战”。本着“不回避矛盾、不躲避问题、不逃避责任”的态度,利用三个月时间对全县多年来积累的信访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梳理、大起底,逐一建立台账,全部拉出清单,倾全县之力,以战时状态,连续组织三次信访积案化解集中“攻坚战”,历史遗留的各种“钉子案”“骨头案”被一一有效化解。

在此过程中,宁晋创造性地推出了县、乡镇、村三级,干部包联、平台联建、活动联创、信息联网、协调联动的“三级五联”群众工作新机制。把群众工作当成一项工程来干,县级领导是总包,乡镇干部“包片包户”,村干部“包事包人”,通过三级干部包联,将群众工作落实到户,将信访工作具体到人。群众工作联包责任体系的建立,开创了“全员包全民”的群众工作新格局,借此,常联系、多探望,有问题及时反映,及时化解,宁晋县的干群关系变得越来越和谐。

此外,宁晋还构建起了县乡村三级一体化群众工作新平台,“县群众工作中心”是全县群众工作的“总指挥部”,也是解决群众诉求的“终点站”;“乡镇群众工作站”主要负责梳理群众的需求和诉求,承上启下交办和催办各项工作;“村群众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是发现矛盾,疏解、处理矛盾,让群众的诉求随时表达,及早化解。在贾家口镇记者看到,政府办公楼大门两侧,挂满了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中心、诉调对接服务中心、群众工作中心等12块牌匾。据镇党委书记刘永宁介绍,去年贾家口全镇没有一个上访的,“有问题,有矛盾,全部在村里、镇里化解。”

为了营造良好的治理氛围,宁晋县上下联动,开展“三级活动联创”,群众工作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势头。在县域层面,大力开展“信访积案持续攻坚”和“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以突出问题为导向,找弱点,补短板,提升社会矛盾化解能力。在乡镇和乡村层面,“四无乡镇”(无赴省进京集访、无进京非访、无进京个访、无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上访事件)、“三无村”(无进京“非访”、无赴省进京越级访、无赴省进京集体访)创建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一年内保持“四无”的乡镇会得到表彰,并给与30万元的现金奖励。

为了畅通群众工作信息渠道,信访积案电子档案、群众信息地图和信访隐患库等现代管理手段,也被充分运用到群众工作的实践当中,科学管理、动态监测、高效沟通,“三级信息联结”的举措让宁晋的群众工作如鱼得水。与此同时,责任落实、督查通报、考核奖惩三大机制的建立,“三级协调联动”的实施,凝聚出强大的合力,确保“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所有问题不出县”的目标得以实现。

在一系列强有力举措的推动下,在创新机制的保障下,宁晋县的信访历史积案成批化解,赴省进京非访、集访比例大幅度下降,宁晋首创“三级五联”群众工作机制被河北省政府全省推广。去年,宁晋的信访工作在邢台位列“优秀等次”,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做到了没有发生进京非访,没有发生进京集访,没有发生赴省集访“三个没有发生”。“这么大的县,零上访非常不容易。现在无论是省里,还是市里,一开信访稳定大会就让我们去介绍经验。”唐树元说。

重获“宁静”的宁晋县,开始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全县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掀起了城市建设的高潮,旧城改造,北部新城建设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大县发展上迈上了新的“晋级”之旅。

在宁晋北部新区记者看到,新建成不久的凤鸣湖公园,湖面开阔,水波荡漾,6万多平米水上植物撑起的绿色世界,已成为飞鸟的天堂。栈道沿着湖畔蜿蜒展开,站在湖心岛上微风拂面,四眼望去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正在拉开框架,蓄势待发。占地600多亩的凤鸣湖公园仅仅是宁晋北部新区生态景观的一角,整个北部新区共有凤鸣湖、凤璇湖等3个生态湖区,公园面积达到2000多亩。

为了弥补宁晋老县城缺水、缺绿、缺公共设施的短板,本着绿色生态和组团发展的全新理念,宁晋高起点规划,开辟了总面积27平方公里的北部新区,作为城市建设新战场,目前7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在北部新区,到处都是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体育公园基本建设完成,工人们正在收尾,投资2.39亿元的体育馆也已破土动工;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等多馆合一的文化场馆,特色科创、艺术小镇正在有序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科教新城项目、四星级酒店、金融大厦、宁商大厦等重要的城市配套,逐渐从蓝图走入现实;购物中心、便民市场、停车场、养老院等多项民生工程也在紧锣密鼓的施工当中;5条新城主干道已建成通车……“新城区建设不能按传统的思路搞,要做组团式发展,要按照全新的理念经营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吸引人才进入,造福一方百姓。”赵东钊说。

而今,碧水环绕,产城共融,蓝绿空间交织,组团式布局、开放式发展的宁晋北部新区业已扬帆起航。北部新区建设完成后,将进一步巩固并提升宁晋“冀中南重要节点城市和邢台副中心城市的地位”,成为对接京津、雄安和石家庄的发展新高地。

眼下,绿树成荫,骄阳似火,宁晋县人大票决年内完工的20件民生实事,正在井然有序的推进;晶澳科技3.6GW高效晶硅电池等20个项目集中开工建设,一大批亩均税收20万以上、能耗低、排放低的招商项目成功签约,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路上,大县宁晋掀起了新一轮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热潮。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今年宁晋的经济发展不降反升,截至6月底,全县完成财政收入15.6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8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68%,同比增长11.4%。

河北宁晋:不简单、不平凡、不容易的县域巨变

玉锋大健康生物产业园建设现场,在宁晋,塔吊林立的建设场景随处可见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宁晋从一穷二白到创造多项世界第一、中国第一,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良好的产业基础,逐渐完备的产业链条,浓厚的商业氛围推动着宁晋发展节节高升。在华北平原上的肥田沃土上,宁晋通过农业产业化使土地增值,不仅做到了农业之大,也做到了农业之强。除此之外,工笔画等文化产业的繁荣,不仅陶冶着情操,也给农民拓宽了致富之路,而互联网与乡村的结缘,再次为宁晋的发展注入全新的动能。重获“宁静”的宁晋,当下尽占天时地利人和,在高质量发展再升级的过程中风帆正顺。有“凤凰之城”美称的宁晋,而今仍有“三件大事”未了,那就是引进大学、通城际铁路、争取撤县设市,如今大学城项目建设已经启幕,城际铁路也已提上日程,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实力强大的宁晋,撤县设市也指日可待,未来,“凤凰之城”宁晋大有展翅腾飞之势。

图、文/《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秦云龙 河北中心主任:田建忠

上一篇新闻

方便面不止康师傅,泡面馆人满为患,这么吃面也太高级了

下一篇新闻

成都的这些“第一家”你都知道几个?(有两个诞生在武侯!)

评论

订阅每日新闻

订阅每日新闻以免错过最新最热门的新加坡新闻。